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播种技术领域,具体为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糯稻-小麦种植轮作区,糯稻收割相对较迟、稻茬秸秆量大,且土壤粘重板结,传统入土式导种装置已无法正常满足此工况条件下小麦顺畅播种。目前该区域常用的入土式导种装置多为双圆盘开沟导种装置,该导种装置在上述工况下存在缠草、壅泥问题,无法实现小麦顺畅条播。常用的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多为鸭嘴式导种装置,该装置适合宽条带播种,条带宽度一般为60mm~120mm,尽管该导种方式可使小麦顺畅条播,但宽条带内种子横向分布不均,使得无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分蘖能力,不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发育。因此实现小麦宽条带顺畅均匀播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而解决宽条带内的种子流横向均匀分布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既克服了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播种时因缠草、壅泥导致无法实现小麦顺畅条播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播种时因种子流在宽条带上横向分布不均导致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问题。同时,分引组合式宽条带导种技术除克服上述难题外,其结构紧凑可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分引组合式双行宽条带导种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播种时存在缠草、壅泥而无法实现顺畅条播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因播种时宽条带内种子流横向分布不匀导致小麦无法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问题,实现小麦宽条带顺畅导种且均匀分布于种床,改善小麦的生长发育。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包括y型管、导种部件,所述y型管底部的直管通过螺栓与导种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导种部件包括v型壳体,所述v型壳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v型壳体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状。
所述v型壳体两侧支脚的内部均设置有斜面引流部,所述斜面引流部的表面设置有弹籽分种件。
优选的,所述y型管的各处管径均为25mm。
优选的,所述y型管与导种部件之间的夹角β为125°。
优选的,所述斜面引流部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设置,且斜面引流部的坡度α为10°~15°。
优选的,所述弹籽分种件为半球型结构,且所述弹籽分种件距v型壳体底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弹籽分种件的直径为40~50mm。
工作原理:作业时,种子经过输种软管进入y型管1的两个支管,将两软管的种子汇聚成一路便于运输,再通过y型管1底部的直管部分运输后至下部分的v型壳体2内与弹籽分种件5碰撞后均匀的分配成两路,再经过斜面引流部4引流使种子流在横向上均匀分布,由于v型壳体3与地面形成了一定的夹角这就充分利用了种子的自身重力的分力使其种子减小阻力,不至于壅堵在v型壳体3内而顺利的经过v型壳体3两侧支脚末端的开口,调整速度方向后横纵向均匀的分布后下落于地面土壤上。该导种装置既可有效提高小麦宽条带播种时种子横向均匀度,又可一次性实现两行宽条带均匀播种。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上部分y型管输种结构和下部分v型导种结构,该机构属非入土式导种装置,相对于传统双圆盘入土式导种装置可避免缠草、壅泥问题,实现种子流顺畅导种,此外其结构紧凑、工艺少,可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2、通过在斜面引流部上设置弹籽分种件可均匀的将种子流分配至两路,再经过坡度引流,使种子能横向均匀的导至两路形成两行宽条带,相对于传统鸭嘴非入土式导种装置可进一步提升宽条带内种子横向均匀度,从而改善小麦的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的图1中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的图2中b-b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的图2中c-c结构示意图。
其中,1、y型管;2、导种装置;3、v型壳体;4、斜面引流部;5、弹籽分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包括y型管1、导种部件2,y型管1的各处管径均为25mm,y型管1底部的直管通过螺栓与导种部件2固定连接,y型管1与导种部件2之间的夹角β为125°,可利用种子的自身重力的分力提供动力,使种子减小阻力而不导致壅堵在v型壳体3内部,y型管1与两支输种软管相连,种子经过y型管1的三通处进行汇种,而后经过y型管1的直管部分进行输种,y型管1的直管部分固结在播种机架上。
导种部件2包括v型壳体3,v型壳体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v型壳体3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状,开口状作为导种口,且其呈方形,种子在导种口5处改变部分种子流的力的方向,使种子的速度方向一致后横纵向均匀下落至地面形成两路宽条带。
v型壳体3两侧支脚的内部均设置有斜面引流部4,斜面引流部4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设置,与v型壳体3内下表面形成向外倾斜10°~15°的斜面坡度,斜面引流部4将种子流横向引流,使其在横向上均匀分布,斜面引流部4的表面设置有弹籽分种件5,弹籽分种件5为半球型结构,且弹籽分种件5距v型壳体4底面的距离为20mm,弹籽分种件5的直径为40~50mm,弹籽分种件5正对于y型管1的直管的正下方,弹籽分种件2将种子均匀分成两路。
实验例:
利用本申请的分引组合型导种装置与以往的导种装置进行播种对比,结果如下表:
a表示左右侧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
b表示行内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
c表示行间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偏差;
由实验结果可知,本申请的导种机构在播种工作中,明显优于传统所使用的导种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y型管(1)、导种部件(2),所述y型管(1)底部的直管通过螺栓与导种部件(2)固定连接;
所述导种部件(2)包括v型壳体(3),所述v型壳体(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v型壳体(3)的两端部均为开口状;
所述v型壳体(3)两侧支脚的内部均设置有斜面引流部(4),所述斜面引流部(4)的表面设置有弹籽分种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1)的各处管径均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1)与导种部件(2)之间的夹角β为1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引流部(4)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设置,且斜面引流部(4)的坡度α为1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引组合式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籽分种件(5)为半球型结构,且所述弹籽分种件(5)距v型壳体(4)底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弹籽分种件(5)的直径为40~50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