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缆桥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是支撑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当电缆在布线的时候,为了防止电缆的相互之间的缠绕索造成的潜在危险,需要通过电缆桥架将电缆进行分开,既实现了在建筑物上达到造型美观,并且对电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撑,防止电缆因为下垂所导致的两端的电线接口松脱的隐患,还能使得在不可抗力条件下对电缆进行保护。
目前的电缆桥架一般都是u型的框架式结构,而且在预设都是长条形状的产品,此类桥架,一般是在出厂的时候将一个长的桥架进行切割成短的结构,而后通过短的桥架进行转移和装配,会有比较好的条件适应性,但是,由于现有的电缆桥架都是切割的产品,所以在切口部分会有比较锋利的结构存在,因此,在对短的电缆桥架进行转移和装配的时候,锋利的切口对装配的工作人员产生极大的危险,不便于对电缆桥架的装配,以至于对电缆桥架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对于电缆桥架的码垛由于其是u字形的结构,此种结构决定了,电缆桥架的中间位置会有比较大空间,所以在码垛的时候不能充分将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便会因为这些多余的空间使得整个电缆桥架的码放变得松散且不稳定,对于规模化的安装打包,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缆桥架都是切割的产品,所以在切口部分会有比较锋利的结构存在,因此,在对短的电缆桥架进行转移和装配的时候,锋利的切口对装配的工作人员产生极大的危险,不便于对电缆桥架的装配,以至于对电缆桥架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对于电缆桥架的码垛由于其是u字形的结构,此种结构决定了,电缆桥架的中间位置会有比较大空间,所以在码垛的时候不能充分将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便会因为这些多余的空间使得整个电缆桥架的码放变得松散且不稳定,对于规模化的安装打包,带来比较大的麻烦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
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包括有底架、上料单元、翻转单元、码垛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上料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翻转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码垛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上料单元与码垛单元相连接;翻转单元与码垛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上料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传送带、第二电动传送带、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托板、u型夹、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滑块、电动滑杆、第一拨杆、第一滑块、双向丝杆、第二滑块、第二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第一电动传送带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动传送带;第一电动传送带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传送带上面设置有电动滑轨;第二电动传送带与底架进行固接;电动滑轨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轨上面设置有u型夹;电动滑轨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托板进行固接;u型夹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u型夹远离第一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电动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拨杆与第一滑块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双向丝杆进行旋接;第一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双向丝杆与第二滑块进行旋接;双向丝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双向丝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拨杆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码垛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说明,翻转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九传动轮、转向筒、第三电动推杆、第二托板、第四电动推杆、驮架、第二电机、第十五传动杆、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一转运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六传动杆、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二转运轮、第三转向轮、第四转向轮和第八传动杆;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码垛单元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转向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转向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侧面设置有第八传动杆;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与转向筒相接触;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转向筒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转向筒分别与第三转向轮和第四转向轮相接触;转向筒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托板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远离第二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与驮架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驮架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与驮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转运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转运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驮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向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转向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至转向筒以电动滑轨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同时两组第九传动轮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一转运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七传动杆和第二转运轮以第四电动推杆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说明,码垛单元包括有第二锥齿轮、第十三传动杆、第十七传动轮、第十八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十九传动轮、第五电动推杆、第二十传动轮、第十传动杆、第三转运轮、第四转运轮、载物台、第二十一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杆、转盘、环形架、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三齿轮、第三齿条、第二十三传动轮、第二十四传动轮、第十四传动杆、第五转运轮和第六转运轮;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十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九传动轮侧面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第十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与载物台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以载物台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个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转运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转运轮进行固接;第二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转盘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转盘通过连接轴与环形架进行传动连接;环形架与第一齿条进行固接;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条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第三齿条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转运轮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转运轮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至第三齿条以第九传动杆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说明,u型夹设置为倒置的u形,u型夹两个夹脚设置为外翻形状。
进一步说明,转向筒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转运轮和第二转运轮宽度相匹配的通孔。
进一步说明,载物台上设置有与第三转运轮、第四转运轮、第五转运轮和第六转运轮宽度相匹配的通孔;第三转运轮和第四转运轮对应通孔间距比第五转运轮和第六转运轮对应通孔间距大。
进一步说明,驮架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转运轮的支撑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现有的电缆桥架都是切割的产品,所以在切口部分会有比较锋利的结构存在,因此,在对短的电缆桥架进行转移和装配的时候,锋利的切口对装配的工作人员产生极大的危险,不便于对电缆桥架的装配,以至于对电缆桥架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对于电缆桥架的码垛由于其是u字形的结构,此种结构决定了,电缆桥架的中间位置会有比较大空间,所以在码垛的时候不能充分将多余的空间利用起来,便会因为这些多余的空间使得整个电缆桥架的码放变得松散且不稳定,对于规模化的安装打包,带来比较大的麻烦的缺点。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料单元、翻转单元和码垛单元;使用时先将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将底架放置在平稳的位置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三组电缆桥架倒u形放置于上料单元上,将其中两组电缆桥架转移到翻转单元进行翻转,最后在码垛单元将未翻转的电缆桥架与已翻转的两个电缆桥架进行品字形堆放。
3、本发明可实现将三组电缆桥架按照品字形进行堆垛,其中,将其中两组进行翻转之后与未翻转的电缆桥架进行配合,以此种方式进行堆垛可实现在电缆桥架进行模块化打包装运的时候,能在电缆桥架的稳定堆垛,不易散落的前提下,还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料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部分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部分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部分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码垛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码垛单元部分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码垛单元部分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底架,2:上料单元,3:翻转单元,4:码垛单元,5:控制屏,201:第一电动传送带,202:第二电动传送带,203:电动滑轨,204:第一电动滑块,205:第一电动推杆,206:第一托板,207:u型夹,208:第二电动推杆,209:第二电动滑块,2010:电动滑杆,2011:第一拨杆,2012:第一滑块,2013:双向丝杆,2014:第二滑块,2015:第二拨杆,2016:第一传动轮,2017:第二传动轮,2018:第一传动杆,2019:第三传动轮,2020:第四传动轮,301:第一电机,302:第二传动杆,303:第五传动轮,304:第六传动轮,305:第一锥齿轮,306:第三传动杆,307:第一转向轮,308:第二转向轮,309:第七传动轮,3010:第八传动轮,3011:第四传动杆,3012:第九传动轮,3013:转向筒,3014:第三电动推杆,3015:第二托板,3016:第四电动推杆,3017:驮架,3018:第二电机,3019:第十五传动杆,3020:第十一传动轮,3021:第十二传动轮,3022:第五传动杆,3023:第一转运轮,3024:第十三传动轮,3025:第十四传动轮,3026:第六传动杆,3027:第十五传动轮,3028:第十六传动轮,3029:第七传动杆,3030:第二转运轮,3031:第三转向轮,3032:第四转向轮,3033:第八传动杆,401:第二锥齿轮,402:第十三传动杆,403:第十七传动轮,404:第十八传动轮,405:第九传动杆,406:第十九传动轮,407:第五电动推杆,408:第二十传动轮,409:第十传动杆,4010:第三转运轮,4011:第四转运轮,4012:载物台,4013:第二十一传动轮,4014:第十传动轮,4015:第十一传动杆,4016:转盘,4017:环形架,4018:第一齿条,4019:第一齿轮,4020:第十二传动杆,4021:第二齿轮,4022:第二齿条,4023:第三齿轮,4024:第三齿条,4025:第二十三传动轮,4026:第二十四传动轮,4027:第十四传动杆,4028:第五转运轮,4029:第六转运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底架1、上料单元2、翻转单元3、码垛单元4和控制屏5;底架1与上料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翻转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上料单元2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翻转单元3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将底架1放置在平稳的位置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三组电缆桥架倒u形放置于上料单元2上,将其中两组电缆桥架转移到翻转单元3进行翻转,最后在码垛单元4将未翻转的电缆桥架与已翻转的两个电缆桥架进行品字形堆放;本发明可实现将三组电缆桥架按照品字形进行堆垛,其中,将其中两组进行翻转之后与未翻转的电缆桥架进行配合,以此种方式进行堆垛可实现在电缆桥架进行模块化打包装运的时候,能在电缆桥架的稳定堆垛,不易散落的前提下,还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空间利用率。
上料单元2包括有第一电动传送带201、第二电动传送带202、电动滑轨203、第一电动滑块204、第一电动推杆205、第一托板206、u型夹207、第二电动推杆208、第二电动滑块209、电动滑杆2010、第一拨杆2011、第一滑块2012、双向丝杆2013、第二滑块2014、第二拨杆2015、第一传动轮2016、第二传动轮2017、第一传动杆2018、第三传动轮2019和第四传动轮2020;第一电动传送带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动传送带202;第一电动传送带2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传送带202上面设置有电动滑轨203;第二电动传送带202与底架1进行固接;电动滑轨203与第一电动滑块204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轨203上面设置有u型夹207;电动滑轨20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204与第一电动推杆205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5与第一托板206进行固接;u型夹207与第二电动推杆208进行固接;u型夹207远离第一托板20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杆2011;第二电动推杆208与第二电动滑块209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209与电动滑杆2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209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杆201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拨杆2011与第一滑块2012进行固接;第一滑块2012与双向丝杆2013进行旋接;第一滑块2012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双向丝杆2013与第二滑块2014进行旋接;双向丝杆2013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16进行固接;双向丝杆201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014与第二拨杆2015进行固接;第二滑块2014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17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18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18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19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18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20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20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
首先将两组电缆桥架分别放置于第一电动传送带201和第二电动传送带202,然后再取一组电缆桥架放置于电动滑轨203上,此时,第一电动传送带201和第二电动传送带202开始运行,将电缆桥架进行转运,同时,第一电动推杆205控制第一托板206向上将电缆桥架进行托起,然后,第一电动滑块204开始在电动滑轨203上滑动,将对应的电缆桥架进行转移,当电缆桥架的中点到达u型夹207下方的时候,此时,第一电动推杆205控制第一托板206将电缆桥架放下,同时,第二电动推杆208控制u型夹207往下运动,直到u型夹207将电缆桥架夹紧固定,然后第二电动滑块209带着第二电动推杆208传动u型夹207在电动滑杆2010上进行移动,当u型夹207运动到第一拨杆2011和第二拨杆2015的处理区域,此时,第十三传动杆402带动第四传动轮2020转动,第四传动轮2020带动第三传动轮2019传动第一传动杆2018转动,第一传动杆2018带动第二传动轮2017传动第一传动轮2016转动,第一传动轮2016带动双向丝杆2013同时传动第一滑块2012和第二滑块2014进行移动,第一滑块2012控制第一拨杆2011运动,同时第二滑块2014控制第二拨杆2015运动,其中第一拨杆2011和第二拨杆2015为相反方向运动,可实现将u型夹207的两个夹脚撬开,然后将夹住的电缆桥架放下。
翻转单元3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二传动杆302、第五传动轮303、第六传动轮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三传动杆306、第一转向轮307、第二转向轮308、第七传动轮309、第八传动轮3010、第四传动杆3011、第九传动轮3012、转向筒3013、第三电动推杆3014、第二托板3015、第四电动推杆3016、驮架3017、第二电机3018、第十五传动杆3019、第十一传动轮3020、第十二传动轮3021、第五传动杆3022、第一转运轮3023、第十三传动轮3024、第十四传动轮3025、第六传动杆3026、第十五传动轮3027、第十六传动轮3028、第七传动杆3029、第二转运轮3030、第三转向轮3031、第四转向轮3032和第八传动杆3033;第一电机3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3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3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4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306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5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一转向轮307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二转向轮308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309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306侧面设置有第八传动杆3033;第一转向轮307和第二转向轮308与转向筒3013相接触;第七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0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3011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3012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11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转向筒3013与第三电动推杆3014进行固接;转向筒3013分别与第三转向轮3031和第四转向轮3032相接触;转向筒301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3014与第二托板3015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3014远离第二托板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3016;第四电动推杆3016与驮架3017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3016与底架1进行固接;驮架3017与第二电机3018进行固接;第二电机3018输出轴与第十五传动杆3019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3019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3020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3019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3024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3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302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3021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3022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3021与驮架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22外表面与第一转运轮3023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302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302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3025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3026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26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3027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轮302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302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3028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3029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29外表面与第二转运轮3030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29与驮架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向轮3031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3033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33外表面与第四转向轮3032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3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306至转向筒3013以电动滑轨203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同时两组第九传动轮3012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3020、第十二传动轮3021、第五传动杆3022、第一转运轮3023、第十五传动轮3027、第十六传动轮3028、第七传动杆3029和第二转运轮3030以第四电动推杆3016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当第一电动传送带201和第二电动传送带202将电缆桥架分别转移到两个转向筒3013中的时候,此时,第三电动推杆3014控制第二托板3015将电缆桥架进行托起,并将电缆桥架的顶住转向筒3013的内壁为止,同时,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二传动杆302同时传动第五传动轮303和第一锥齿轮305转动,第五传动轮303带动第六传动轮304传动第三传动杆306转动,第三传动杆306同时带动第一转向轮307、第二转向轮308和第七传动轮309转动,第七传动轮309带动第八传动轮3010传动第四传动杆3011转动,第四传动杆3011带动第九传动轮3012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向轮307、第二转向轮308、第三转向轮3031、第四转向轮3032和第八传动杆3033的配合下将转向筒3013进行转动,当转向筒3013完成了平角翻转的时候,第四电动推杆3016控制驮架3017往上运动,此时,第二电机3018带动第十五传动杆3019同时传动第十一传动轮3020和第十三传动轮3024转动,第十一传动轮3020带动第十二传动轮3021传动第五传动杆3022转动,第五传动杆3022带动第一转运轮3023转动,第十三传动轮3024带动第十四传动轮3025传动第六传动杆3026转动,第六传动杆3026带动第十五传动轮3027传动第十六传动轮3028转动,第十六传动轮3028带动第七传动杆3029传动第二转运轮3030转动,通过两组以第四电动推杆3016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转运轮3023和第二转运轮3030配合,可将已经完成翻转的电缆桥架进行转动,配合码垛单元4的工作。
码垛单元4包括有第二锥齿轮401、第十三传动杆402、第十七传动轮403、第十八传动轮404、第九传动杆405、第十九传动轮406、第五电动推杆407、第二十传动轮408、第十传动杆409、第三转运轮4010、第四转运轮4011、载物台4012、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第十传动轮4014、第十一传动杆4015、转盘4016、环形架4017、第一齿条4018、第一齿轮4019、第十二传动杆4020、第二齿轮4021、第二齿条4022、第三齿轮4023、第三齿条4024、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第十四传动杆4027、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第二锥齿轮401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402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401与第一锥齿轮305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十七传动轮403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2020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4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4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4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404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405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十九传动轮406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进行固接;第十九传动轮406侧面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407;第十九传动轮4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407与载物台4012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407以载物台4012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个第五电动推杆407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十传动轮408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409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409外表面与第三转运轮4010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409外表面与第四转运轮4011进行固接;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14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4015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4015外表面与转盘4016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401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转盘4016通过连接轴与环形架4017进行传动连接;环形架4017与第一齿条4018进行固接;第一齿条4018与第一齿轮4019相啮合;第一齿条4018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轮4019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4020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外表面与第二齿轮4021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外表面与第三齿轮4023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4021与第二齿条4022相啮合;第二齿条4022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轮4023与第三齿条4024相啮合;第三齿条4024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内部轴心与第十四传动杆4027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外表面与第五转运轮4028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外表面与第六转运轮4029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至第三齿条4024以第九传动杆405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当电缆桥架部分转移到载物台4012的时候,此时,第一锥齿轮305带动第二锥齿轮401传动第十三传动杆402转动,第十三传动杆402带动第十七传动轮403传动第十八传动轮404转动,第十八传动轮404带动第九传动杆405转动,第九传动杆405同时带动第十九传动轮406和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转动,第十九传动轮406带动第二十传动轮408传动第十传动杆409转动,第十传动杆409同时带动第三转运轮4010和第四转运轮4011,同时,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带动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传动第十四传动杆4027转动,第十四传动杆4027同时带动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转动,电缆桥架在第三转运轮4010和第四转运轮4011配合下,完全转移到载物台4012上,同时,两个第五电动推杆407将载物台4012向上顶起,此时,第九传动杆405带动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传动第十传动轮4014转动,第十传动轮4014带动第十一传动杆4015传动转盘4016转动,转盘4016通过连接轴带动环形架4017运动,环形架4017带动第一齿条4018移动,第一齿条4018带动第一齿轮4019转动,第一齿轮4019带动第十二传动杆4020同时传动第二齿轮4021和第三齿轮4023,第二齿轮4021带动第二齿条4022移动,第三齿轮4023带动第三齿条4024移动,在第二齿条4022和第三齿条4024的配合下,可实现将两个电缆桥架在载物台4012上推动,使得两个电缆桥架相互靠近,便于与未进行翻转的电缆桥架进行码垛。
u型夹207设置为倒置的u形,u型夹207两个夹脚设置为外翻形状。
可以使得u型夹207在向下运动的时候,将电缆桥架进行夹紧固定,并且能在第二拨杆2015和第一拨杆2011的配合下,将外翻部分撬开,实现将电缆桥架放下。
转向筒301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转运轮3023和第二转运轮3030宽度相匹配的通孔。
可以使得当电缆桥架在转向筒3013内翻转完成后,通过第一转运轮3023和第二转运轮3030将电缆桥架进行转移。
载物台4012上设置有与第三转运轮4010、第四转运轮4011、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宽度相匹配的通孔;第三转运轮4010和第四转运轮4011对应通孔间距比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对应通孔间距大。
可以使得电缆桥架在载物台4012上还能在第三转运轮4010、第四转运轮4011、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的配合下,进行移动。
驮架3017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转运轮3023的支撑结构。
可以使得在对电缆桥架进行平稳的转移。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1.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包括有底架(1)和控制屏(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料单元(2)、翻转单元(3)和码垛单元(4);底架(1)与上料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翻转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上料单元(2)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翻转单元(3)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上料单元(2)包括有第一电动传送带(201)、第二电动传送带(202)、电动滑轨(203)、第一电动滑块(204)、第一电动推杆(205)、第一托板(206)、u型夹(207)、第二电动推杆(208)、第二电动滑块(209)、电动滑杆(2010)、第一拨杆(2011)、第一滑块(2012)、双向丝杆(2013)、第二滑块(2014)、第二拨杆(2015)、第一传动轮(2016)、第二传动轮(2017)、第一传动杆(2018)、第三传动轮(2019)和第四传动轮(2020);第一电动传送带(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动传送带(202);第一电动传送带(2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传送带(202)上面设置有电动滑轨(203);第二电动传送带(202)与底架(1)进行固接;电动滑轨(203)与第一电动滑块(204)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轨(203)上面设置有u型夹(207);电动滑轨(20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204)与第一电动推杆(205)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5)与第一托板(206)进行固接;u型夹(207)与第二电动推杆(208)进行固接;u型夹(207)远离第一托板(20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拨杆(2011);第二电动推杆(208)与第二电动滑块(209)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209)与电动滑杆(2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209)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杆(201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拨杆(2011)与第一滑块(2012)进行固接;第一滑块(2012)与双向丝杆(2013)进行旋接;第一滑块(2012)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双向丝杆(2013)与第二滑块(2014)进行旋接;双向丝杆(2013)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16)进行固接;双向丝杆(201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014)与第二拨杆(2015)进行固接;第二滑块(2014)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2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17)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18)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18)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2019)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18)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20)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2020)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翻转单元(3)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二传动杆(302)、第五传动轮(303)、第六传动轮(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三传动杆(306)、第一转向轮(307)、第二转向轮(308)、第七传动轮(309)、第八传动轮(3010)、第四传动杆(3011)、第九传动轮(3012)、转向筒(3013)、第三电动推杆(3014)、第二托板(3015)、第四电动推杆(3016)、驮架(3017)、第二电机(3018)、第十五传动杆(3019)、第十一传动轮(3020)、第十二传动轮(3021)、第五传动杆(3022)、第一转运轮(3023)、第十三传动轮(3024)、第十四传动轮(3025)、第六传动杆(3026)、第十五传动轮(3027)、第十六传动轮(3028)、第七传动杆(3029)、第二转运轮(3030)、第三转向轮(3031)、第四转向轮(3032)和第八传动杆(3033);第一电机(3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3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3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4)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306)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5)与码垛单元(4)相连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一转向轮(307)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二转向轮(308)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309)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6)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306)侧面设置有第八传动杆(3033);第一转向轮(307)和第二转向轮(308)与转向筒(3013)相接触;第七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0)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3011)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3012)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11)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转向筒(3013)与第三电动推杆(3014)进行固接;转向筒(3013)分别与第三转向轮(3031)和第四转向轮(3032)相接触;转向筒(301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3014)与第二托板(3015)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3014)远离第二托板(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3016);第四电动推杆(3016)与驮架(3017)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3016)与底架(1)进行固接;驮架(3017)与第二电机(3018)进行固接;第二电机(3018)输出轴与第十五传动杆(3019)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3019)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3020)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杆(3019)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3024)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轮(3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302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3021)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3022)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3021)与驮架(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22)外表面与第一转运轮(3023)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302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302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3025)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3026)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26)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3027)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轮(302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302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3028)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3029)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29)外表面与第二转运轮(3030)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29)与驮架(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向轮(3031)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3033)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33)外表面与第四转向轮(3032)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33)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306)至转向筒(3013)以电动滑轨(203)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同时两组第九传动轮(3012)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3020)、第十二传动轮(3021)、第五传动杆(3022)、第一转运轮(3023)、第十五传动轮(3027)、第十六传动轮(3028)、第七传动杆(3029)和第二转运轮(3030)以第四电动推杆(3016)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码垛单元(4)包括有第二锥齿轮(401)、第十三传动杆(402)、第十七传动轮(403)、第十八传动轮(404)、第九传动杆(405)、第十九传动轮(406)、第五电动推杆(407)、第二十传动轮(408)、第十传动杆(409)、第三转运轮(4010)、第四转运轮(4011)、载物台(4012)、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第十传动轮(4014)、第十一传动杆(4015)、转盘(4016)、环形架(4017)、第一齿条(4018)、第一齿轮(4019)、第十二传动杆(4020)、第二齿轮(4021)、第二齿条(4022)、第三齿轮(4023)、第三齿条(4024)、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第十四传动杆(4027)、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第二锥齿轮(401)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402)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401)与第一锥齿轮(305)相啮合;第十三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十七传动轮(403)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2020)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4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4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八传动轮(4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八传动轮(404)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405)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十九传动轮(406)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40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405)外表面与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进行固接;第十九传动轮(406)侧面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407);第十九传动轮(4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电动推杆(407)与载物台(4012)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407)以载物台(4012)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个第五电动推杆(407)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十传动轮(408)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409)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409)外表面与第三转运轮(4010)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409)外表面与第四转运轮(4011)进行固接;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14)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4015)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4015)外表面与转盘(4016)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401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转盘(4016)通过连接轴与环形架(4017)进行传动连接;环形架(4017)与第一齿条(4018)进行固接;第一齿条(4018)与第一齿轮(4019)相啮合;第一齿条(4018)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轮(4019)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4020)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外表面与第二齿轮(4021)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外表面与第三齿轮(4023)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4020)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4021)与第二齿条(4022)相啮合;第二齿条(4022)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轮(4023)与第三齿条(4024)相啮合;第三齿条(4024)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三传动轮(402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十四传动轮(4026)内部轴心与第十四传动杆(4027)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外表面与第五转运轮(4028)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外表面与第六转运轮(4029)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传动轮(4013)至第三齿条(4024)以第九传动杆(405)中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u型夹(207)设置为倒置的u形,u型夹(207)两个夹脚设置为外翻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转向筒(301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转运轮(3023)和第二转运轮(3030)宽度相匹配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载物台(4012)上设置有与第三转运轮(4010)、第四转运轮(4011)、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宽度相匹配的通孔;第三转运轮(4010)和第四转运轮(4011)对应通孔间距比第五转运轮(4028)和第六转运轮(4029)对应通孔间距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品字形堆垛方式的电缆桥架的码垛装置,其特征是:驮架(3017)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转运轮(3023)的支撑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