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癫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患病率方面仅次于脑卒中,是大脑神经过度放电导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突发的、反复的或短暂的出现功能丧失,据who统计,全球癫痫患者达到5000万人,且以每年200万新增病例的速度在增加。癫痫的发作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存在不同类型同时发作的情况,所以癫痫的治疗极其困难。抗癫痫药物作为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其质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性,无论是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角度,还是科学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角度,都应该对药品的质量严格控制。作为抗癫痫的活性成分之一,丙戊酸钠在临床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有以丙戊酸钠作为原料的注射剂、片剂、口服溶液等剂型。针对不同的剂型,各法定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有关物质的方法,但都存在着一些各自的缺点,比如:中国药典中丙戊酸钠原料和注射用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验,操作过程中包含旋转蒸发及过滤等操作,致使实验复杂冗长,总实验时间较长,不利于工业大生产。因此,亟需开发建立一种更贴近于现有技术发展的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以适用于工业大生产和丙戊酸钠的质量控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丙戊酸钠溶解、酸化、提取后得到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条件包括:采用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流速为1ml/min~4ml/min;起始温度为45~60℃,维持5~10min分钟,以每分钟6℃~10℃的速率升温至125℃~140℃,再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170℃~200℃,维持5min~20min。进一步地,采用fid检测器检测;进样口温度为200~230℃,检测器温度为200~230℃,且检测器温度不低于进样口温度。进一步地,采用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进样体积为1μl。进一步地,气相色谱条件为:采用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流速为1.5ml/min~3ml/min;起始温度为50~60℃,维持6~8分钟,以每分钟8℃~10℃的速率升温至128℃~135℃,再以每分钟2℃~4℃的速率升温至180℃~190℃,维持5min~15min;进样体积为1μl;进样口温度为200~220℃,检测器温度为210~230℃,检测器温度不低于进样口温度。进一步地,气相色谱条件为:采用采用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流速为1.5ml/min~2.5ml/min;起始温度为50℃,维持8分钟,以每分钟8℃的速率升温至130℃,再以每分钟3℃的速率升温至190℃,维持12min;进样体积为1μl;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20℃。进一步地,酸化时所用的酸化剂选自稀盐酸、稀硫酸,优选为稀硫酸。进一步地,酸化剂为浓度为1.0-1.2mol/l的稀硫酸,酸化剂与丙戊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0.8~1.5:1。进一步地,提取时所用的提取剂为庚烷。进一步地,提取剂与酸化后丙戊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0.8~2,提取次数为2-5次。本发明提供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分离丙戊酸钠中潜在的多种微量有关物质,主峰与相邻杂质以及相邻杂质之间分离度好、耐用性高,基线平稳、峰形美观,高效地实现各有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适用于工业大生产上对丙戊酸钠的快速质量监测,对于丙戊酸钠产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附图说明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对比例1的气相色谱图;图2是对比例2的气相色谱图;图3是对比例3的气相色谱图;图4是对比例4的气相色谱图;图5是对比例5的气相色谱图;图6是对比例6的气相色谱图;图7是实施例1的气相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比例1丙戊酸钠样品:根据文献(曲迪.实验室合成丙戊酸钠条件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2(03):30-31.)合成。供试品溶液:取上述丙戊酸钠样品约0.5g,置离心管中,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加稀硫酸5ml,摇匀,用正庚烷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有机层(上层),置100ml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1.0μl,按照以下色谱条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柱:agilenthp-ffap,50m*0.320mm*0.50μm(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分流比:不分流;进样方式:液体直接进样;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20℃,检测器:fid;流速:8ml/min;载气:氮气;升温程序如表1所示。表1对比例1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8057150031902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图1中,出峰顺序为1-3及5的峰为有关物质峰,4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4个;基线严重漂移,不利于有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表2对比例1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14.8592.931.35/296126215.2544.471.172.1060555316.7692.371.068.11256753418.56445932.860.6711.36161327520.6622.141.0211.48208706对比例2丙戊酸钠样品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与对比例1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流速更改为2ml/min。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3和图2所示。图2中,出峰顺序为1-5及7的峰为有关物质峰,6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6个,其中有关物质峰3和4之间的分离度仅为1.04,基线漂移,主峰拖尾因子大于2.0,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不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3对比例2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23.2128.451.04/371110225.4052.061.1413.69359782325.6992.321.031.51226655425.8931.481.191.04410647526.7673.891.195.73553269627.35459910.102.043.80434513728.3387.071.574.40160795对比例3丙戊酸钠样品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中,流速为5ml/min,升温程序如表4所示。其余色谱条件同对比例1。表4对比例3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60551600220015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5和图3所示。图3中,出峰顺序为1-5、7-8的峰为有关物质峰,6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7个,其中有关物质峰4、5之间的分离度仅为0.95,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不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5对比例3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5.24633.981.05/247129.48439.320.8615.84102258318.97633.820.9687.23582052422.24039.480.8026.29354642522.377132.741.020.95408509623.01658194.500.653.98250971724.64643.071.018.81457379826.12736.921.0111.21468056对比例4丙戊酸钠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中,流速为5ml/min,升温程序如表6所示。其余色谱条件同对比例1。表6对比例4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80591502031902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7和图4所示。图4中,出峰顺序为1-6、8的峰为有关物质峰,7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7个,其中有关物质峰3、4之间的分离度仅为0.55,有关物质峰8拖尾因子大于2.0,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不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7对比例4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16.68910.530.92/108735219.2102.711.2010.2670138319.6631.920.761.2632185419.8621.161.360.5579421520.3581.341.011.7988895621.1675.481.002.7472467722.24962853.621.763.2663395824.0439.052.043.3818293对比例5丙戊酸钠样品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中,流速为2ml/min,升温程序如表8所示。其余色谱条件同对比例1。表8对比例5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50571500319015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9和图5所示。图5中,出峰顺序为1-5、7-8的峰为有关物质峰,6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7个,其中有关物质峰4、5之间的分离度仅为1.28,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不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9对比例5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12.20937.240.90/72669216.26940.460.9927.98351476326.63527.301.4369.51316984430.87940.500.9825.25696397531.069132.291.021.28679606631.52858697.881.502.84542249733.97242.721.4811.26265276836.72838.061.798.66153989对比例6丙戊酸钠样品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中,流速为2ml/min,升温程序如表10所示。其余色谱条件同对比例1。表10对比例6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401081200318015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11和图6所示。图6中,出峰顺序为1-5的峰为有关物质峰,6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5个,其中有关物质峰4、5之间的分离度仅为1.43,主峰6的拖尾因子大于2.0,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不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11对比例6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12.84516.680.88/52329216.63818.890.9820.18192736328.95212.311.3862.96232172434.63018.921.0124.33367735534.96261.521.021.43343422635.56427494.352.612.35307177实施例1丙戊酸钠样品及供试品溶液均同对比例1。取供试品溶液1.0μ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中,流速为2ml/min,升温程序如表12所示。其余色谱条件同对比例1。表12实施例1的升温程序速率℃/min值℃保持时间min-50881300319012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13和图7所示。图7中,出峰顺序为1-5、7-8的峰为有关物质峰,6为主峰。用该方法共检出有关物质7个,各相邻色谱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基线平稳,峰形美观,符合分析要求。由此可见,该方法适用于丙戊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表13实施例1检测数据出峰顺序保留时间(min)峰面积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112.86015.160.86/44783216.43016.140.9818.27194994327.80911.561.0172.11440217433.00117.541.0427.11372678533.31456.011.001.68344128634.15724923.870.903.68334328737.12817.531.1211.76300847840.83116.131.0112.46252931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供的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的耐用性进行测试,耐用性测试条件如下:起始柱温变化:在实施例1起始柱温50℃基础上变更±2℃,即48℃和52℃。流速变化:在实施例1流速2.0ml/min基础上变更±0.2ml/min,即1.8ml/min和2.2ml/min。更换不同型号的色谱柱:将色谱柱更换为use338025h(厂家,规格为30m*0.530mm*0.50μm)。供试品溶液:同实施例1。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ml,置于20ml量瓶中,加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本发明中,有关物质含量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杂为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有关物质的峰面积;a对为对照溶液色谱图中主峰峰面积;v对为对照溶液的稀释倍数;总杂即为总的有关物质,a1 a2… an为供试品溶液中单个有关物质峰面积总和。耐用性测试结果如表14所示。由表14可知,在上述各个色谱条件下变化时,各耐用性条件下,各有关物质含量及总杂含量与实施例1的检测结果相比,极差均不大于0.01%,并且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的耐用性高。表14耐用性测试结果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丙戊酸钠溶解、酸化、提取后得到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条件包括:
采用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
流速为1ml/min~4ml/min;
起始温度为45~60℃,维持5~10min分钟,以每分钟6℃~10℃的速率升温至125℃~140℃,再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170℃~200℃,维持5min~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fid检测器检测;进样口温度为200~230℃,检测器温度为200~230℃,且检测器温度不低于进样口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进样体积为1μ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相色谱条件为:
采用聚乙二醇极性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
流速为1.5ml/min~3ml/min;
起始温度为50~60℃,维持6~8分钟,以每分钟8℃~10℃的速率升温至128℃~135℃,再以每分钟2℃~4℃的速率升温至180℃~190℃,维持5min~15min;
进样体积为1μl;进样口温度为200~220℃,检测器温度为210~230℃,检测器温度不低于进样口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气相色谱条件为:
采用采用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
流速为1.5ml/min~2.5ml/min;
起始温度为50℃,维持8分钟,以每分钟8℃的速率升温至130℃,再以每分钟3℃的速率升温至190℃,维持12min;
进样体积为1μl;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化时所用的酸化剂选自稀盐酸、稀硫酸,优选为稀硫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化剂为浓度为1.0~1.2mol/l的稀硫酸,酸化剂与丙戊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0.8~1.5:1。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时所用的提取剂为庚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剂与酸化后丙戊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0.8~2,提取次数为2~5次。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丙戊酸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涉及药物分析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将丙戊酸钠溶解、酸化、提取后得到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能有效的分离丙戊酸钠中潜在的多种微量有关物质,主峰与相邻杂质以及相邻杂质之间分离度好、耐用性高,基线平稳、峰形美观,高效地实现各有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适用于工业大生产上对丙戊酸钠的快速质量监测,对于丙戊酸钠产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王球;杜月星;陈焕海;吉家玉;童庆国;刘争光;黄浩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