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泵体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泵体内有容纳叶轮和转轴的空腔,泵体组装成型时,需要在连接面进行钻孔加工,现有的固定设备一般通过夹紧泵体的端头进行固定,针对不同型号的泵体需要设置多种规格固定夹具,增加了生产厂家在生产不同大小泵体时投入的成本,更换夹具使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泵体固定工装,可适用于多种型号泵体的固定,另外该工装固定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泵体固定工装包括:基座,其顶部设有圆形凹槽;固定于所述圆形凹槽中心的限位机构;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螺纹杆;以及压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压杆并通过紧固件紧固。
紧固件可选用螺母。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圆形凹槽套装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中心设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一侧固定套管,所述套管直径与圆形凹槽直径相适应。
支撑盘底部的套管可与圆形凹槽转动连接,固定时,泵体一端放置于支撑盘上,方便泵体的转动调节,对于不同大小的泵体更换支撑盘即可。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头,固定于螺纹杆底部;定位螺母,固定于圆形凹槽中心;连接杆,与所述定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连接杆顶部的定位块;以及贯穿所述定位块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挡头相卡合。
工作原理及过程:安装时,在定位螺母上旋入连接杆,将支撑盘一侧的套管穿过连接杆并放置于圆形凹槽内,然后将泵体一端放置在支撑盘上;固定时,将螺纹杆一端的挡头卡入定位块上的贯穿槽内,在螺纹杆另一端放置压杆并通过螺母紧固,实现泵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支撑盘,便于泵体的支撑和固定前泵体的对正;设置有限位机构,挡头可直接卡入贯穿槽内,简化了原有螺纹固定,方便螺纹杆底部的固定,该固定工装可适用于多种泵体型号,固定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限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纹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盘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圆形凹槽;3、螺纹杆;4、压杆;5、支撑盘;6、通过孔;7、套管;8、挡头;9、定位螺母;10、连接杆;11、定位块;12、贯穿槽;13、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泵体固定工装包括:基座1,其顶部设有圆形凹槽2;固定于所述圆形凹槽2中心的限位机构;所述圆形凹槽套装的支撑盘5;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螺纹杆3;以及压杆4;所述螺纹杆3贯穿所述压杆4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支撑盘5中心设有通过孔6,所述通过孔6一侧固定套管7,所述套管7直径与圆形凹槽2直径相适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头8,固定于螺纹杆3底部;定位螺母9,固定于圆形凹槽中心2;连接杆10,与所述定位螺母9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连接杆10顶部的定位块11;以及贯穿所述定位块11的贯穿槽12;所述贯穿槽12与所述挡头8相卡合。
该实施例中,紧固件可选用螺母,支撑盘5底部的套管7与圆形凹槽2转动连接,便于固定前泵体的对正,对于不同大小的泵体更换支撑盘5即可。
安装时,在定位螺母9上旋入连接杆10,将支撑盘5一侧的套管7穿过连接杆10并放置于圆形凹槽2内,然后将泵体13一端放置在支撑盘5上;固定时,将螺纹杆3一端的挡头8卡入定位块11上的贯穿槽12内,在螺纹杆3另一端放置压杆4并通过螺母紧固,实现泵体13的固定。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1.一种泵体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其顶部设有圆形凹槽(2);
固定于所述圆形凹槽(2)中心的限位机构;
与所述限位机构相卡合的螺纹杆(3);
以及压杆(4);
所述螺纹杆(3)贯穿所述压杆(4)并通过紧固件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圆形凹槽(2)套装的支撑盘(5),所述支撑盘(5)中心设有通过孔(6),所述通过孔(6)一侧固定套管(7),所述套管(7)直径与圆形凹槽(2)直径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挡头(8),固定于螺纹杆(3)底部;
定位螺母(9),固定于圆形凹槽(2)中心;
连接杆(10),与所述定位螺母(9)通过螺纹连接;
固定于连接杆(10)顶部的定位块(11);
以及贯穿所述定位块(11)的贯穿槽(12);
所述贯穿槽(12)与所述挡头(8)相卡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