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房是工厂的动力中心,一般均有变压器、高低压设备等,均由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由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电流,向外散发大量热量,使配电房的温度要比室外温度高许多,尤其是在夏天,电房内的温度远高于室外温度,且由于配电房的封闭环境使配电房无法向室外有效散热,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下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缩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使配电房内的设备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的配电房中所使用的降温系统多为传统的空调装置或简单的轴流风机设备等,但设备在运行中会造成配电房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混入到机房内部,严重时会引发短路等设备运行故障发生,严重威胁供电安全且对靠近降温系统的配电装置有很好的降温效果,对远离降温系统的配电装置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减震器,所述底座上方设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上方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方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通过螺丝与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左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方设有支撑块,所述转动块上方安装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内安装有液体冷却器,所述冷却装置下方设有水槽,所述水槽下方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前方设有过滤网,所述水槽下方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下方安装有水泵,所述降温装置左侧安装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出气口、压缩机、冷凝器、外机、排气管、排气扇、蒸发器、内机和气管,所述外机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下方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方安装有压缩机,所述外机左侧设有内机,所述外机通过排气管与内机固定连接,所述内机顶部设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下方设有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与蒸发器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通过气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机左侧安装有两个出气管,所述冷凝器与气管之间有空隙。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三组减震器,每组所述减震器均由三块减震板和弹簧组成,且弹簧位于两块减震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风扇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和底座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液体冷却器和水槽使降温用的液体能冷却,让风扇吹入配电房中不再是热风,通过设置降温装置可以对配电房内起到降温效果,不仅降温效果显著也不会污染环境,设置出气管使冷气能分散输出,设置蒸发器和冷凝器达到了快速冷却气体的效果,通过设置减震器使其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滑轨可以自由调节伸缩杆的位置,进而调节支撑块使风扇找到合适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减震器,3、底座,4、降温装置,41、出气口,42、压缩机,43、冷凝器,44、外机,45、排气管,46、排气扇,47、蒸发器,48、内机,49、气管,5、固定块,6、螺丝,7、转动块,8、冷却装置,9、液体冷却器,10、水槽,11、过滤网,12、风扇,13、支撑块,14、伸缩杆,15、滑轨,16、出气管,17、输水管,1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方安装有底座3,底座3内部设有减震器2,使其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底座3上方设有降温装置4,可以对配电房内起到降温效果,不仅降温效果显著和不会污染环境,降温装置4上方设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上方设有转动块7,转动块7通过螺丝6与固定块5活动连接,固定块5左侧设有滑轨15,滑轨15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4,可以自由调节风扇的位置,伸缩杆14上方设有支撑块13,转动块7上方安装有冷却装置8,冷却装置8内安装有液体冷却器9,冷却装置8下方设有水槽10,水槽10下方安装有风扇12,风扇12前方设有过滤网11,防止杂质进入配电房,水槽10下方安装有输水管17,输水管17下方安装有水泵18,降温装置4左侧安装有出气管16,使冷气能分散输出,降温装置4包括出气口41、压缩机42、冷凝器43、外机44、排气管45、排气扇46、蒸发器47、内机48和气管49,外机44顶部设有出气口41,出气口41下方设有冷凝器43,冷凝器43上方安装有压缩机42,外机44左侧设有内机48,外机44通过排气管45与内机48固定连接,内机48顶部设有排气扇46,排气扇46下方设有蒸发器47,冷凝器43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45与蒸发器47固定连接,达到了快速冷却气体的效果,蒸发器47与压缩机42通过气管49固定连接,内机48左侧安装有两个出气管16,冷凝器43与气管49之间有空隙,底座3内安装有三组减震器3,每组减震器3均由三块减震板和弹簧组成,且弹簧位于两块减震板之间,风扇12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水泵18的输出端与输水管17固定连接,输水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槽10内,支架1和底座3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之前,需要对整个降温装置进行简单的结构了解,首先使用者将装置固定在墙上,调节伸缩杆14的位置进而将风扇12找到合适的位置放入配电房内,启动水泵18,水则通过输水管17进入水槽10中,打开冷却装置8,液体冷却器9对水槽10中的水进行冷却,打开风扇12将冷水冷却过后的气体吹入配电房中,同时打开降温装置4,冷凝器43会将内部的冷凝剂进行液化,并把冷凝剂输送给压缩机42中,压缩机42对冷凝剂进行压缩,并把冷凝剂输送到蒸发器47中,蒸发器47对冷凝剂进行蒸发,冷凝剂蒸发的瞬间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对周围的气体进行冷却,而排气扇46把冷却后的气体输送到出气管16内,出气管16内的气体排入配电房的内部,从而完成对配电房内部的冷却降温。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方安装有底座(3),所述底座(3)内部设有减震器(2),所述底座(3)上方设有降温装置(4),所述降温装置(4)上方设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上方设有转动块(7),所述转动块(7)通过螺丝(6)与固定块(5)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5)左侧设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上方设有支撑块(13),所述转动块(7)上方安装有冷却装置(8),所述冷却装置(8)内安装有液体冷却器(9),所述冷却装置(8)下方设有水槽(10),所述水槽(10)下方安装有风扇(12),所述风扇(12)前方设有过滤网(11),所述水槽(10)下方安装有输水管(17),所述输水管(17)下方安装有水泵(18),所述降温装置(4)左侧安装有出气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4)包括出气口(41)、压缩机(42)、冷凝器(43)、外机(44)、排气管(45)、排气扇(46)、蒸发器(47)、内机(48)和气管(49),所述外机(44)顶部设有出气口(41),所述出气口(41)下方设有冷凝器(43),所述冷凝器(43)上方安装有压缩机(42),所述外机(44)左侧设有内机(48),所述外机(44)通过排气管(45)与内机(48)固定连接,所述内机(48)顶部设有排气扇(46),所述排气扇(46)下方设有蒸发器(47),所述冷凝器(43)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45)与蒸发器(47)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47)与压缩机(42)通过气管(4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48)左侧安装有两个出气管(16),所述冷凝器(43)与气管(49)之间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内安装有三组减震器(2),每组所述减震器(2)均由三块减震板和弹簧组成,且弹簧位于两块减震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2)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水泵(18)的输出端与输水管(17)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水槽(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房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和底座(3)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