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
背景技术:
电气柜散热一直是影响电气柜整体性能的主要参数,通常,电气柜的散热方式是提高电气柜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通风效率,利用气流将电气柜内的热量排出电气柜,而现有的电气柜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的气流直接吹向电气柜内的电器元件,在这些电器元件中,由于各自的功能不同以及工作状态不同,电器元件的发热效率也不尽相同,被引入的气流,进入电气柜之后未作规划和区分,发热效率高和发热效率低的电器元件受到的气流量无明显区别,导致发热效率高的电器元件散热效率较低,而部分气流浪费在发热效率低的电器元件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旨在通过将散热柜内腔划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并将通风散热的气流进行引导,使得进入高温区内的气流量较进入低温区的气流量更多,提高对高温区的散热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气流引入之后未做区分,导致散热气流使用率较低,影响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包括:
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内设有排风机,箱体的一侧设有箱门;
隔热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将箱体的内腔分隔成高温区和低温区,高温区和低温区的底部与箱体内壁具有间隔,形成排风通道;
进风管,包括总管和分管,分管与高温区和低温区一一对应的设置,分管的一端共同连接在总管的出风端上;其中:
在总管的出风端设置分流板,使得进入与高温区对应的分管的风量大于进入与低温区对应的分管的风量。
优选地,所述分流板将总管的出风端分隔成大风室和小风室,高温区的分管进风端连接大风室,低温区的分管进风端连接小风室。
优选地,箱门上对应于各个隔热板的位置均设有对接板,对接板的端部设有对接口,使得箱门关闭之后,对接板通过对接够与隔热板对接,将高温区和低温区位于箱门的一侧密封。
优选地,箱体外设有外层箱,外层箱与箱体之间形成水冷腔,水冷腔内设置水冷管,将总管的进风端与水冷腔连通,外层箱上设置引风管。
优选地,所述箱体通过设置防水层将箱体与水冷腔防水隔离,且引风管内设置引风机,出风管的出风端贯穿外层箱并延伸至其外部。
优选地,箱体与外层箱上均设置通风口,且分别在箱体与外层箱上对应于通风口的位置设置可拆卸的封板将通风口密封,通风口设置在箱体上与隔热板端部连接的一侧。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设置隔热板将箱体分隔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在安装电器元件时,根据电器元件的发热属性分类安装,再通过进风管和设置,使得供入高温区的风量大于供入低温区的风量,对风量合理分配,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利用隔热板并配合对接板,在箱门关闭之后,降低高温区与低温区之间的热量干扰,并稳定气流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内各自的流动,防止相互干扰,对风量更好的针对性准确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散热的效果。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设置水冷腔,使得在炎热季节,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使得对箱体内通风散热之前,利用水冷作用,对进入箱体内的气流预降温处理,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在箱体和外层箱上均设置通风口和封板,使得,在炎热的夏季,利用封板将通风口关闭,利用水冷对进入箱体内的气流降温,而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可直接打开封板,使得气流依次经过外层箱和箱体上的通风口直接进入至箱体内进行散热,进而可根据不同季节的室外环境温度,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管与箱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管和分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箱体1、出风管11、排风机12、高温区13、低温区14、排风通道15、隔热板16、箱门2、对接板21、进风管3、总管31、分管32、分流板33、大风室34、小风室35、外层箱4、引风管41、水冷腔5、水冷管51、通风口6、封板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包括:
箱体1,箱体1上设置有出风管11,出风管11内设有排风机12,箱体1的一侧设有箱门2;
隔热板16,设置在箱体1内,将箱体1的内腔分隔成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具有间隔,形成排风通道15;
进风管3,包括总管31和分管32,分管32与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一一对应的设置,分管3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总管31的出风端上;其中:
在总管31的出风端设置分流板33,使得进入与高温区13对应的分管32的风量大于进入与低温区14对应的分管32的风量。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设置隔热板16将箱体1分隔成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在安装电器元件时,根据电器元件的发热属性分类安装,再通过进风管3和设置,使得供入高温区13的风量大于供入低温区14的风量,对风量合理分配,提高散热效果。
分流板33将总管31的出风端分隔成大风室34和小风室35,高温区13的分管32进风端连接大风室34,低温区14的分管32进风端连接小风室35。
箱门2上对应于各个隔热板16的位置均设有对接板21,对接板21的端部设有对接口,使得箱门2关闭之后,对接板21通过对接够与隔热板16对接,将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位于箱门2的一侧密封。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利用隔热板16并配合对接板21,在箱门2关闭之后,降低高温区13与低温区14之间的热量干扰,并稳定气流在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内各自的流动,防止相互干扰,对风量更好的针对性准确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散热的效果
箱体1外设有外层箱4,外层箱4与箱体1之间形成水冷腔5,水冷腔5内设置水冷管51,将总管31的进风端与水冷腔5连通,外层箱4上设置引风管41,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引入水冷腔内。
箱体1通过设置防水层将箱体1与水冷腔5防水隔离,且引风管41内设置引风机,出风管11的出风端贯穿外层箱4并延伸至其外部。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设置水冷腔5,使得在炎热季节,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使得对箱体1内通风散热之前,利用水冷作用,对进入箱体1内的气流预降温处理,提高散热效果。
箱体1与外层箱4上均设置通风口6,且分别在箱体1与外层箱4上对应于通风口6的位置设置可拆卸的封板61将通风口6密封,通风口6设置在箱体1上与隔热板16端部连接的一侧。
本申请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通过在箱体1和外层箱4上均设置通风口6和封板61,使得,在炎热的夏季,利用封板61将通风口6关闭,利用水冷对进入箱体1内的气流降温,而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可直接打开封板61,使得气流依次经过外层箱4和箱体1上的通风口6直接进入至箱体1内进行散热,进而可根据不同季节的室外环境温度,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箱体(1)上设置有出风管(11),出风管(11)内设有排风机(12),箱体(1)的一侧设有箱门(2);
隔热板(16),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将箱体(1)的内腔分隔成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具有间隔,形成排风通道(15);
进风管(3),包括总管(31)和分管(32),分管(32)与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一一对应的设置,分管(3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总管(31)的出风端上;其中:
在总管(31)的出风端设置分流板(33),使得进入与高温区(13)对应的分管(32)的风量大于进入与低温区(14)对应的分管(32)的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3)将总管(31)的出风端分隔成大风室(34)和小风室(35),高温区(13)的分管(32)进风端连接大风室(34),低温区(14)的分管(32)进风端连接小风室(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箱门(2)上对应于各个隔热板(16)的位置均设有对接板(21),对接板(21)的端部设有对接口,使得箱门(2)关闭之后,对接板(21)通过对接够与隔热板(16)对接,将高温区(13)和低温区(14)位于箱门(2)的一侧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箱体(1)外设有外层箱(4),外层箱(4)与箱体(1)之间形成水冷腔(5),水冷腔(5)内设置水冷管(51),将总管(31)的进风端与水冷腔(5)连通,外层箱(4)上设置引风管(4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通过设置防水层将箱体(1)与水冷腔(5)防水隔离,且引风管(41)内设置引风机,出风管(11)的出风端贯穿外层箱(4)并延伸至其外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电气柜,其特征在于,箱体(1)与外层箱(4)上均设置通风口(6),且分别在箱体(1)与外层箱(4)上对应于通风口(6)的位置设置可拆卸的封板(61)将通风口(6)密封,通风口(6)设置在箱体(1)上与隔热板(16)端部连接的一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