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电设备一般会在机壳外部设置一个排风口进行散热。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现有的机电设备放置在对应的箱体内,以便确保设备的安全隔离,但是现有的保护箱体大多仅仅是单纯设置栅格式的排风口,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设备自身排风散热所能达到的散热效果略显不足,导致箱体内温度逐步升高,长期维持这一状态,会影响内部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箱门,与箱门相邻的两侧对称设置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侧壳板、顶盒和底盒,所述侧壳板对称设置两块,两块所述侧壳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盒及底盒两端,两块所述侧壳板之间设置有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竖直阵列设置的散热翅片,和若干水平阵列设置的冷却管,所述散热翅片的截面为梯形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的槽底均匀开设有漏孔,所述冷却管均匀分布在散热翅片的槽腔中,且冷却管的轴线与散热翅片的槽底呈90°夹角,所述冷却管贯穿各散热翅片。
优选为,所述顶盒焊接接在两组侧壳板的顶部之间,所述底盒焊接在两组侧壳板的底部之间。
优选为,所述侧壳板为长方形条板,所述侧壳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水接口,所述侧壳板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接口;
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顶盒内部连通,所述排水接口与所述底盒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管的顶端与低端分别与所述顶盒和底盒内部连通。
优选为,所述箱体顶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分分布两组盘管,两组盘管包括进水盘管和出水盘管,顶板上设置泵机,泵机的进水端与进水盘管连通,出水端与出水盘管连通;
两侧所述散热板的进水接口分布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箱体底板内设置水盒,水盒一侧设置注水口,注水口外侧设置密封塞,水盒两侧分别通过与两个所述散热板的排水接口连通。
优选为,所述箱体的顶板上开设若干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散热板作为箱体的散热结构,采用散热翅片和冷却管组合使用,提高箱体的散热效果。结合在箱体底板内部设置水盒作为冷却水的存放容器,通过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有助于内部冷却水的降温,借助顶板内的盘管和泵机进一步提高冷却水的降温效果,有助于箱体内部散热效果的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散热板;2、泵机;100、侧壳板;101、进水接口;102、排水接口;400、顶盒;300、底盒;500、散热组件;510、散热翅片;511、漏孔;520、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箱门,与箱门相邻的两侧对称设置散热板1,散热板1包括侧壳板100、顶盒400和底盒300,侧壳板100对称设置两块,两块侧壳板100分别设置在顶盒400及底盒300两端,两块侧壳板100之间设置有散热组件500;
散热组件500包括若干竖直阵列设置的散热翅片510,和若干水平阵列设置的冷却管520,散热翅片510的截面为梯形凹槽结构,散热翅片510的槽底均匀开设有漏孔511,冷却管520均匀分布在散热翅片510的槽腔中,且冷却管520的轴线与散热翅片510的槽底呈90°夹角,冷却管520贯穿各散热翅片510。
顶盒400焊接接在两组侧壳板100的顶部之间,底盒300焊接在两组侧壳板100的底部之间。
侧壳板100为长方形条板,侧壳板100的顶部开设有进水接口101,侧壳板100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接口102;
进水接口101与顶盒400内部连通,排水接口102与底盒300内部连通;冷却管520的顶端与低端分别与顶盒400和底盒300内部连通。
本装置通过在散热板1上接入冷却水,借助冷却水的循环,有助于降低散热翅片510的温度。采用梯形结构体的散热翅片510则是考虑到如果因为翅片降温使其上产生冷凝水,则可以将冷凝水汇聚到梯形结构的沟槽底部,而不会流入箱体内。大部分情况,冷凝水可以自行蒸发。在此基础上,本装置还可以将底部散热翅片510的漏孔511与底盒300内部连通,如设置单向进水嘴,即便冷凝水出现过多的情况,也可以令冷凝水流入至底盒300中。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箱体顶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分分布两组盘管,两组盘管包括进水盘管和出水盘管,顶板上设置泵机2,泵机2的进水端与进水盘管连通,出水端与出水盘管连通;
两侧散热板1的进水接口101分布通过管路与进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
箱体底板内设置水盒,水盒一侧设置注水口,注水口外侧设置密封塞,水盒两侧分别通过与两个散热板1的排水接口102连通。
箱体的顶板上开设若干散热孔。
通过采用泵机2作为动力循环两侧散热板1内的冷却水,可以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箱门,与箱门相邻的两侧对称设置散热板(1),所述散热板(1)包括侧壳板(100)、顶盒(400)和底盒(300),所述侧壳板(100)对称设置两块,两块所述侧壳板(100)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盒(400)及底盒(300)两端,两块所述侧壳板(100)之间设置有散热组件(500);
所述散热组件(500)包括若干竖直阵列设置的散热翅片(510),和若干水平阵列设置的冷却管(520),所述散热翅片(510)的截面为梯形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翅片(510)的槽底均匀开设有漏孔(511),所述冷却管(520)均匀分布在散热翅片(510)的槽腔中,且冷却管(520)的轴线与散热翅片(510)的槽底呈90°夹角,所述冷却管(520)贯穿各散热翅片(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盒(400)焊接在两组侧壳板(100)的顶部之间,所述底盒(300)焊接在两组侧壳板(100)的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板(100)为长方形条板,所述侧壳板(100)的顶部开设有进水接口(101),所述侧壳板(100)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接口(102);
所述进水接口(101)与所述顶盒(400)内部连通,所述排水接口(102)与所述底盒(300)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管(520)的顶端与低端分别与所述顶盒(400)和底盒(300)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分分布两组盘管,两组盘管包括进水盘管和出水盘管,顶板上设置泵机(2),泵机(2)的进水端与进水盘管连通,出水端与出水盘管连通;
两侧所述散热板(1)的进水接口(101)分布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箱体底板内设置水盒,水盒一侧设置注水口,注水口外侧设置密封塞,水盒两侧分别通过与两个所述散热板(1)的排水接口(1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电设备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板上开设若干散热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