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散热冷排技术,尤指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
背景技术:
液冷式散热装置是以水等液体为工作介质来带走热量,气冷式散热装置则是以气体为工作介质来带走热量,由于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使得液冷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明显优于气冷式散热装置,是以液冷式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阶段之电子元件不断提升的热量问题,故已逐步地被相关业者的广泛和大量的使用。
现有液冷式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水箱、水泵、散热冷排和连通前述各元件的输水管路,散热冷排主要包括储水桶、输水管及散热片,其中输水管连通储水桶,散热片则与输水管接触传导;通过水在储水桶和输水管内循环流动,借以带走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量。
然而,现有的散热冷排,并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常常会因为液垢、水泵运作或输水管内壁受到冲击而产生微细杂质等,此等杂质若未被妥适的滤除和清理,终将造成散热效能的低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不仅能够净化和过滤内部流动的液体,且易于进行拆卸和更换作业。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包括一第一储液箱、一第二储液箱、复数输液管、复数散热片及一过滤器,该第一储液箱的内部具有一第一储液室,在该第一储液箱的一侧边设有连通该第一储液室的一开口;该第二储液箱与该第一储液箱间隔配置,在该第二储液箱的内部具有一第二储液室;各该输液管系设置在该第一储液箱和该第二储液箱之间,每一该输液管的二端分別连通该第一储液室和该第二储液室;各该散热片分別与各该输液管接触;该过滤器系可拆换性地插设该开口并且形成在该第一储液室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特征是,包括:一第一储液箱,内部具有一第一储液室,在该第一储液箱的一侧边设有连通该第一储液室的一开口;一第二储液箱,与该第一储液箱间隔配置,在该第二储液箱的内部具有一第二储液室;复数输液管,设置在该第一储液箱和该第二储液箱之间,每一该输液管的二端分別连通该第一储液室和该第二储液室;复数散热片,分別与各该输液管接触;以及一过滤器,可拆换性地插设该开口并且形成在该第一储液室内。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第一储液室的内部设有一分隔板,以将该第一储液室分隔出互不相通的一第一容液腔和一第二容液腔,该开口连通该第一容液腔。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在该第一容液腔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设有一承接结构,该过滤器包括一托架及一滤网,该滤网系装设在该托架上,该托架则对应于该承接结构插接。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承接结构为一c形导轨,在该c形导轨的封闭端设有一通孔,该托架对应该c形导轨插接,从而使该滤网卧设在各该输液管之出口端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承接结构包括一上导轨及对应该上导轨配置且形成在该上导轨下方的一下导轨,在该上导轨和该下导轨之间形成有一导引槽,该托架对应该导引槽插接,从而使该滤网立设在各输液管之出口端的侧边。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过滤器还包括一端板及一柱塞,该柱塞系连接该端板,该托架呈一长方形,该托架连接该柱塞,该柱塞则对应于该开口密封。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对应于该第一容液腔的上方装设有连通该第一容液腔的一出水接头。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对应于该第二容液腔的上方装设有连通该第二容液腔的一进水接头。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之该进水接头的侧边装设有连通该第二容液腔的一补水单元。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之该开口侧设有一端盖,用以对应于该开口和该第一储液箱的侧边做罩盖。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借由托架和承接结构的滑接配合,不仅利于拆卸和组装的操作,且通过滤网具备有较大的净化过流面积,借以杜绝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内净化的散热冷排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组合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过滤器与第一储液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端盖与第一储液箱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过滤器与第一储液箱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之另一方向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储液箱,11:第一储液室,110:第一容液腔,111:第二容液腔,12:分隔板,13:开口,14、14a:承接结构,141:c形导轨,142:通孔,143:上导轨,144:下导轨,145:导引槽,15:出水接头,16:进水接头,17:补水单元,18:端盖,20:第二储液箱,21:第二储液室,30:输液管,40:散热片,50:过滤器,51:端板,52:柱塞,53:托架,5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主要包括一第一储液箱10、一第二储液箱20、复数输液管30、复数散热片40及一过滤器50。
第一储液箱10大致呈一矩形体,其内部具有一第一储液室11,于第一储液室11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分隔板12,以将第一储液室11分隔出互不相通的一第一容液腔110和一第二容液腔111,在第一储液箱10的一侧边设有连通第一容液腔110的一开口13,在第一容液腔110内对应于开口13的位置设有一承接结构14,本实施例的承接结构14为一c形导轨141,并在c形导轨141的封闭端设有一通孔142。其中c形导轨141是配置在各输液管30的出口端的上方位置(如图6和图7所示)。
另在第一储液箱10对应于第一容液腔110的上方装设有连通第一容液腔110的一出水接头15,于第一储液箱10对应于第二容液腔111的上方装设有连通第二容液腔111的一进水接头16。又,于第一储液箱10之进水接头16的侧边装设有连通第二容液腔111的一补水单元17。再者,于第一储液箱10之开口13侧设有一端盖18(如图2和图3所示),用以对应于开口13和第一储液箱10的侧边做罩盖。
第二储液箱20是与第一储液箱10间隔配置且相互平行,且其大致呈一矩形体,于第二储液箱20内部具有一第二储液室21。
本实施例的输液管30为一扁平状管体,每一输液管30的二端分別连通第一储液室11和第二储液室21,且各输液管30间隔配置且彼此相互平行,输液管30和第一储液箱10与第二储液箱20之间是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予以结合,借以达成良好的气密和水密效果。
本实施例的散热片40为一波浪形,每一波浪形散热片40是配置在任二输液管30之间,并且与各输液管30接触且热传导。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过滤器50是可拆换性地插设第一储液箱10的开口13并且形成在第一储液室10的第一容液腔110内,过滤器50包括一端板51、一柱塞52、一托架53及一滤网54,其中柱塞52是连接端板51,托架53大致呈一长方形,且托架53是连接在柱塞52的端面,滤网54则是装设在托架53上。
使用时将托架53对应于前述的c形导轨141插接,从而使滤网54卧设在各输液管30之出口端的上方,其中柱塞52对应于前述开口13密封。当内部的水等工作流体在从输液管30的出口端流出后,将直接进入第一容液腔110中,继之,向上流经通孔142和滤网54,通过托架53的结构型态,使得滤网54具备有较大净化过流面积,借以杜绝堵塞的风险。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承接结构14a包括一上导轨143及对应上导轨143配置且形成于上导轨143下方的一下导轨144,在上导轨143和下导轨144之间形成有一导引槽145,其中前述滤网托架53是对应于导引槽145插接,从而使滤网54立设在各输液管30之出口端的侧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确可达到预期之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之缺失。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非用以定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精神之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
1.一种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储液箱,内部具有一第一储液室,在该第一储液箱的一侧边设有连通该第一储液室的一开口;
一第二储液箱,与该第一储液箱间隔配置,在该第二储液箱的内部具有一第二储液室;
复数输液管,设置在该第一储液箱和该第二储液箱之间,每一该输液管的二端分別连通该第一储液室和该第二储液室;
复数散热片,分別与各该输液管接触;以及
一过滤器,可拆换性地插设该开口并且形成在该第一储液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该第一储液室的内部设有一分隔板,以将该第一储液室分隔出互不相通的一第一容液腔和一第二容液腔,该开口连通该第一容液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在该第一容液腔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设有一承接结构,该过滤器包括一托架及一滤网,该滤网系装设在该托架上,该托架则对应于该承接结构插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该承接结构为一c形导轨,在该c形导轨的封闭端设有一通孔,该托架对应该c形导轨插接,从而使该滤网卧设在各该输液管之出口端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该承接结构包括一上导轨及对应该上导轨配置且形成在该上导轨下方的一下导轨,在该上导轨和该下导轨之间形成有一导引槽,该托架对应该导引槽插接,从而使该滤网立设在各输液管之出口端的侧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该过滤器还包括一端板及一柱塞,该柱塞系连接该端板,该托架呈一长方形,该托架连接该柱塞,该柱塞则对应于该开口密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对应于该第一容液腔的上方装设有连通该第一容液腔的一出水接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对应于该第二容液腔的上方装设有连通该第二容液腔的一进水接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之该进水接头的侧边装设有连通该第二容液腔的一补水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内净化的散热冷排,其中在该第一储液箱之该开口侧设有一端盖,用以对应于该开口和该第一储液箱的侧边做罩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