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留样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中,经常需要使用自动留样器,将水样采集并保存,然而,留样分配装置制约着自动留样器的发展。
3.现有的留样分配装置多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分流臂旋转或分流口横纵向定位运动,将不同的液体样品注入至不同的留样瓶或导流盘中,(导流盘的各出液口分别向留样瓶注入液体样品)。因此,自动留样器内需要预留出分流臂或分流口的行进空间,使得自动留样器体积大、应用受限。另一方面,现有的留样分配装置器件多,造价高、维修不便。
4.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至少部分上述缺陷的解决方案,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留样分配装置,通过掀盖结构的设置,留样瓶的拿取方便,留样分配装置易于维修,同时,掀盖结构能对管路进行规整,使得该留样分配装置的仪器内部整洁美观,另一方面,此留样分配装置能以较少的器件实现液体分配,减少了留样分配装置的占用空间。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留样分配装置,所述留样分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公共端口和n个分配端口的流路组合,该公共端口可择一地导通其中一个分配端口或全部不导通,所述分配端口通过导流管路将液体导流至留样瓶,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其中,部分所述导流管路设置于掀盖结构的掀盖板上,留样瓶设置于掀盖结构的留样容腔内。
7.优选地,所述导流管路的端部设置有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设置于所述掀盖板内,且与所述留样瓶对应设置,所述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导管接头与所述留样瓶的瓶盖或瓶口呈压紧配合,或者,所述导管接头设置于所述留样瓶上方。
8.优选地,所述导管接头具有凸起,以卡紧于所述留样瓶的瓶盖上的凹口或瓶口;或者,所述导管接头具有凹口,所述留样瓶的瓶盖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卡紧于所述凹口。
9.优选地,所述掀盖板设置于所述留样容腔上面,且所述掀盖板与所述留样容腔的上部翻转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掀盖板覆盖设置于所述留样容腔上面,且所述掀盖板与所述留样容腔的上部可拆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留样分配装置包括泵组或阀组或其组合,以构成至少一个公共端口和n个分配端口的流路组合。
12.优选地,所述导流管路延伸至所述留样瓶上方或内部。
13.优选地,所述留样瓶内设置有排空管路,所述排空管路延伸至所述留样瓶底部,所述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导流管路与所述排空管路连通。
14.优选地,所述留样分配装置包括加药管路,所述加药管路的一端连通公共端口,另一端延伸至加药试剂瓶。
15.优选地,所述加药管路上设置有驱动器。
16.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掀盖结构的设置,留样瓶的拿取方便,留样分配装置易于维修,同时,掀盖结构能对管路进行规整,使得该留样分配装置的仪器内部整洁美观,另一方面,此留样分配装置能以较少的器件实现液体分配,减少了留样分配装置的占用空间。
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在附图中:
19.图1是留样分配装置的流路图;
20.图2是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留样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掀盖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留样分配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掀盖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留样分配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导管接头与试剂瓶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合示意图;
24.图6是导管接头与试剂瓶第二实施方式的配合示意图;
25.图7是导管接头与试剂瓶第三实施方式的配合示意图;以及
26.图8是导管接头与试剂瓶第四实施方式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8.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在本发明的仪器设备正常使用状态下定义的。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留样分配装置,留样分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公共端口g和n个分配端口(h1,h2,h3...hn)的流路组合,该公共端口g可择一地导通其中一个分配端口或全部不导通,分配端口 (h1,h2,h3...hn)通过导流管路12将液体导流至留样瓶32,n为大于等于2 的自然数,其中,部分导流管路12设置于掀盖结构的掀盖板36上,留样瓶 32设置于掀盖结构的留样容腔34内。
30.优选情况下,导流管路12可以延伸至留样瓶32上方或内部。
31.进一步说明,留样分配装置包括泵组或阀组或其组合,以构成至少一个公共端口g和n个分配端口(h1,h2,h3...hn)的流路组合。如,多通道旋转切换阀、由n个截止阀、三通阀、夹管阀等接入同一个公共端口g的阀组、由多个截止阀和多个多通道切换阀组成的其他阀组等。
32.现有的留样分配装置多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分流臂旋转或横纵向定位的运动,将不同的液体样品注入至不同的留样瓶或导流盘中(再通过导流盘的各出液口分别向留样瓶注入液体样品)。本技术所提出的“通过流路组合来实现液体的分配导流”与现有方式相比,通过导管对液体的流向进行导流控制,极大的节省了装置所占空间,同时,液体流向不易受重
力或外力的影响,能适应摇晃颠簸和倾斜放置的环境。
33.优选情况下,留样分配装置包括加药管路16,加药管路16的一端连通公共端口g,另一端延伸至加药试剂瓶。进一步,加药管路16上设置有驱动器b,驱动器b可以是蠕动泵。通过留样分配装置内的加药管路16对留样瓶32进行加药,不受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运行稳定。
34.驱动器可以是蠕动泵,蠕动泵是可正反向驱动液体(有时仅用其在某个方向上驱动的功能),同时静止时可截止关闭管路的器件或器件组合。通过驱动器对液体的流向进行简单控制,能大幅减低留样分配装置成本。
35.留样分配装置处于留样状态下,水样自公共端口g流向与公共端口g导通的分配端口,而后通过导流管路12将水样导流至留样瓶32。
36.留样分配装置处于加药状态下,驱动器b顺时针转动,试剂自加药试剂瓶从连接点j进入公共管路jg段,之后,驱动器b停止转动,再由公共管路 j点之外的驱动器驱动进入公共管路的药液流经公共端口g进入与公共端口g 导通的分配端口,而后通过导流管路12将试剂导流至留样瓶32。
37.如图3所示,掀盖板36设置于留样容腔34上面,且掀盖板36与留样容腔34的上部翻转连接,例如,掀盖板36可以通过铰链与留样容腔34的上部连接,需要取出留样瓶32时,可以翻开掀盖板36。
38.如图4所示,掀盖板36覆盖设置于留样容腔34上面,且掀盖板36与留样容腔34的上部可拆卸连接,例如,掀盖板36可以直接放置于留样容腔 34的上部,需要取出留样瓶32时,可以直接拿走掀盖板36。
39.因此,通过掀盖结构的设置,留样瓶32的拿取方便,留样分配装置易于维修,同时,掀盖结构能对管路进行规整,使得该留样分配装置的仪器内部整洁美观。
40.如图5至图8所示,导流管路12的端部设置有导管接头361,导管接头 361设置于掀盖板36内,且与留样瓶32对应设置。导管接头361与留样瓶 32的瓶盖或瓶口呈压紧配合,或者,导管接头361设置于留样瓶32上方。
41.图5所示的导管接头361设置于留样瓶32上方,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液体受重力影响,自导流管路12滴入留样瓶32。图6所示的导管接头361的端部为平面,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导管接头361与留样瓶32 的瓶盖呈压紧配合。图7所示的导管接头361具有凸起,以卡紧于留样瓶32 的瓶盖上的凹口或瓶口。图8所示的导管接头361具有凹口,留样瓶32的瓶盖具有凸起,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凸起卡紧于凹口。
42.导管接头361与留样瓶32的瓶盖或瓶口的压紧配合,能避免因留样瓶 32的瓶口敞开而导致的液体挥发,降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液体溅出,便于维护。
43.优选情况下,留样瓶32内设置有排空管路14,掀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导流管路12和/或加药管路与排空管路14连通,排空管路14延伸至留样瓶32底部。
44.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留样分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45.1、此留样分配装置通过多根导管对液体的流向进行导流控制,能以较少的器件实现灵活的液体分配,同时减少了留样分配装置的占用空间。
46.2、通过掀盖结构的设置,留样瓶32的拿取方便,留样分配装置易于维修。
47.3、掀盖结构能对管路进行规整,使得该留样分配装置的仪器内部整洁美观。
4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0.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5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