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设有该散热结构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性能的提升,产品越来越轻薄精小,对散热性能需求提升,即风扇和散热结构成为智能设备中的重要组成结构。
现有的智能设备,散热结构和风扇设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散热结构设在风扇出风口位置,风扇吸入的冷风经过高温的散热器变成热风,将设备内部热量带出;此种方式中散热结构占据空间大,不利于减小智能设备体积;另一种是散热结构设在风扇进风口位置,冷风经过高温的散热器变成热风,经风扇吸入,将设备内部热量带出;此种方式中散热结构尺寸有限,散热面积小,风扇散热效率低,扩散热阻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面积较大的散热结构,提升了散热效率;从而使智能设备内部的风流更好的流经散热结构以带走热量,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使内部温度降低更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主体、多个沿所述散热主体径向延伸设置的散热肋条、及至少一个环设在所述散热主体外周的环形鳍片,各所述环形鳍片分别与各所述散热肋条固定连接;且所有所述散热肋条间隔设置;所有所述环形鳍片间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有所述环形鳍片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主体为圆形;各所述环形鳍片均与所述散热主体同心设置。
优选方式为,其中一个所述环形鳍片设在各所述散热肋条的外端部。
优选方式为,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均匀间隔排列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主体、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和所有所述环形鳍片一体结构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主体、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和所有所述环形鳍片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方式为,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在所述散热肋条或所述环形鳍片上。
一种智能设备,包括风扇及固定在所述风扇进风口侧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上述的散热结构。
优选方式为,所述智能设备为vr一体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及设有该散热结构的智能设备,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主体、多个沿散热主体径向延伸设置的散热肋条、及至少一个环设在散热主体外周的环形鳍片,各环形鳍片分别与各散热肋条固定连接;且所有散热肋条间隔设置;所有环形鳍片间隔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散热结构通过增设环形鳍片,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提升了散热效率;进而使设有本散热结构的智能设备,内部的风流可更好的流经散热结构带走热量,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使内部温度降低更多。
由于所有环形鳍片均匀间隔设置,均匀散热。
由于其中一个环形鳍片设在各散热肋条的外端部,合理设计结构,增大散热面积。
由于散热主体、所有散热肋条和所有环形鳍片一体结构设置,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由于散热主体、所有散热肋条和所有环形鳍片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由于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在散热肋条或环形鳍片上,通过固定部与风扇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结构的体积与散热性能之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鳍片,增大了散热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又不增大散热结构的体积,使设有本散热结构的智能设备,在保有轻薄优势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内部温度不会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结构,10-散热主体,11-散热肋条,12-环形鳍片,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主体10、多个沿散热主体10径向延伸设置的散热肋条11、及至少一个环设在散热主体10外周的环形鳍片12,各环形鳍片12分别与各散热肋条11固定连接;且所有散热肋条11间隔设置;所有环形鳍片12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在未增大体积的前提下,通过增设环形鳍片12,增大了散热面积,减小扩散热阻,间隔设置的散热肋条11和环形鳍片12,在不影响风扇2进风的前提下,使环形鳍片12之间的热量更加集中,更快速的被冷风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本散热结构上设置了三个环形鳍片12,当然不限于三个,环形鳍片12数量,只要不影响风扇2正常出风即可。本例中所有环形鳍片12均匀间隔设置,以便均匀散热,风扇2吸入周围的冷风,将传递到散热结构1上的热量带走。
散热主体10为但不限于圆形,还可为矩形等形状;则各环形鳍片12均与散热主体10同心设置,优化了结构,合理增设散热面积,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个环形鳍片12设在各散热肋条11的外端部,在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增加了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所有散热肋条11均匀间隔排列设置,使热量更加均匀,散热效率更高。
如图1所示,散热主体10、所有散热肋条11和所有环形鳍片12一体结构设置;一种优选方案,散热主体10、所有散热肋条11和所有环形鳍片12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在散热肋条11或环形鳍片12上。实际使用时,在固定部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与风扇2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二:
一种智能设备,包括风扇及固定在风扇进风口侧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散热结构。本例中风扇上设置有螺纹孔,散热结构上的固定部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可将散热结构固定在风扇上;本例中智能设备为但不限于vr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设备,因其设置了散热面积比较大的散热结构,使主板上芯片产生的热量,经过热管等传导至散热结构后,热量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散热结构上。然后,风扇工作吸至周围的冷风,将散热结构上的热量带走,使智能设备内部的温度降低更多,提高了风扇的利用率,保证了设备的性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散热结构及设有该散热结构的智能设备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多个沿所述散热主体径向延伸设置的散热肋条、及至少一个环设在所述散热主体外周的环形鳍片,各所述环形鳍片分别与各所述散热肋条固定连接;且所有所述散热肋条间隔设置;所有所述环形鳍片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环形鳍片均匀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为圆形;各所述环形鳍片均与所述散热主体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环形鳍片设在各所述散热肋条的外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均匀间隔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和所有所述环形鳍片一体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所有所述散热肋条和所有所述环形鳍片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在所述散热肋条或所述环形鳍片上。
9.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及固定在所述风扇进风口侧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为vr一体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