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为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



背景技术:

pcb板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pcb软硬板的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pcb板的要求越发严格,产品的本身就制造的越来越小,对于pcb板来说也需要制造的越来越节省占用的空间,但是现有的硬软pcb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胶水相叠进行粘合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没有透气空间,不仅造成硬软pcb板之间的散热性不良,且受热后,相粘的胶水极其容易脱落,因此需要在该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硬软pcb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胶水相叠进行粘合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没有透气空间,不仅造成硬软pcb板之间的散热性不良,且受热后,相粘的胶水极其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包括拼接底座、助粘板和硬性pcb板,所述拼接底座下方通过胶水紧密贴合有助粘板,所述拼接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硬性pcb板;

所述拼接底座包括嵌入槽、集成芯片、安装架和散热风扇,所述嵌入槽均贯穿设置在拼接底座上方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集成芯片均嵌入设置在拼接底座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拼接底座下方中部,所述散热风扇均嵌入设置在安装架上方中部;

所述硬性pcb板包括软性pcb板和托架,所述软性pcb板均活动连接在硬性pcb板上方之间,所述托架固定连接在硬性pcb板下方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嵌入槽均与硬性pcb板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芯片均与嵌入槽内部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呈拱形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与安装架连接处均贯穿设有穿孔,且散热风扇与穿孔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助粘板采用质轻帛棉板材料所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为分叉状结构设置,且顶部均与软性pcb板底面相接触。

有益效果:

(1)该装置中设置有嵌入槽和拼接底座,通过嵌入槽均与硬性pcb板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使其方便将硬性pcb板安置在拼接底座上,便于固定后与软性pcb板相连接进行使用,由拼接底座对硬性pcb板与软性pcb板之间提供足够良好的安置空间,避免之间相叠粘合。

(2)通过散热风扇与安装架连接处均贯穿设有穿孔设置,使其方便将散热风扇安装在安装架上,在硬性pcb板和软性pcb板工作产生热量后,散热风扇能对其散热处理,提升硬性pcb板和软性pcb板上的散热速度。

(3)通过安装架呈拱形状结构设置,使得安置散热风扇后,增大对散热风扇之间的散热空间性,将散热风扇隔空,达到对硬性pcb板和软性pcb板的散热同时,也能对自身起到很好的透风性。

(4)通过托架为分叉状结构设置,使其对软性pcb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软性pcb板中部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底座与硬性pcb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硬性pcb板与软性pcb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中:拼接底座1、嵌入槽101、集成芯片102、安装架103、散热风扇104、助粘板2、硬性pcb板3、软性pcb板301、托架30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包括拼接底座1、助粘板2和硬性pcb板3,拼接底座1下方通过胶水紧密贴合有助粘板2,拼接底座1上方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硬性pcb板3;

拼接底座1包括嵌入槽101、集成芯片102、安装架103和散热风扇104,嵌入槽101均贯穿设置在拼接底座1上方左右两侧的内部,集成芯片102均嵌入设置在拼接底座1左右两侧的中部,安装架103固定连接在拼接底座1下方中部,散热风扇104均嵌入设置在安装架103上方中部;

硬性pcb板3包括软性pcb板301和托架302,软性pcb板301均活动连接在硬性pcb板3上方之间,托架302固定连接在硬性pcb板3下方之间。

本实施例优选的,嵌入槽101均与硬性pcb板3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通过嵌入槽101均与硬性pcb板3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使其方便将硬性pcb板3安置在拼接底座1上,便于固定后与软性pcb板301相连接进行使用,由拼接底座1对硬性pcb板3与软性pcb板301之间提供足够良好的安置空间,避免之间相叠粘合,解决了硬软pcb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胶水相叠进行粘合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没有透气空间,不仅造成硬软pcb板之间的散热性不良,且受热后,相粘的胶水极其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优选的,集成芯片102均与嵌入槽101内部为电性连接,通过集成芯片102均与嵌入槽101内部为电性连接设置,使得能将集成芯片102、硬性pcb板3与软性pcb板301之间串接电路,达到有效的通电使用,提升拼接后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安装架103呈拱形状结构设置,通过安装架103呈拱形状结构设置,使得安置散热风扇104后,增大对散热风扇104之间的散热空间性,将散热风扇104隔空,达到对硬性pcb板3和软性pcb板301的散热同时,也能对自身起到很好的透风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散热风扇104与安装架103连接处均贯穿设有穿孔,且散热风扇104与穿孔活动连接,通过散热风扇104与安装架103连接处均贯穿设有穿孔设置,使其方便将散热风扇104安装在安装架103上,在硬性pcb板3和软性pcb板301工作产生热量后,散热风扇104能对其散热处理,提升硬性pcb板3和软性pcb板301上的散热速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助粘板2采用质轻帛棉板材料所构成,通过助粘板2采用质轻帛棉板材料所构成设置,使其拼接底座1安装在机电箱后,助粘板2能加固拼接底座1与机电箱安装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托架302为分叉状结构设置,且顶部均与软性pcb板301底面相接触,通过托架302为分叉状结构设置,使其对软性pcb板30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软性pcb板301中部塌陷。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嵌入槽101均与硬性pcb板3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使其方便将硬性pcb板3安置在拼接底座1上,便于固定后与软性pcb板301相连接进行使用,由拼接底座1对硬性pcb板3与软性pcb板301之间提供足够良好的安置空间,避免之间相叠粘合,拼接底座1安装在机电箱后,助粘板2能加固拼接底座1与机电箱安装处的稳固性,同时,在硬性pcb板3和软性pcb板301工作产生热量后,散热风扇104能对其散热处理,提升硬性pcb板3和软性pcb板301上的散热速度,最后,托架302为分叉状结构设置对软性pcb板30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软性pcb板301中部塌陷。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包括拼接底座(1)、助粘板(2)和硬性pcb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底座(1)下方通过胶水紧密贴合有助粘板(2),所述拼接底座(1)上方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硬性pcb板(3);

所述拼接底座(1)包括嵌入槽(101)、集成芯片(102)、安装架(103)和散热风扇(104),所述嵌入槽(101)均贯穿设置在拼接底座(1)上方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集成芯片(102)均嵌入设置在拼接底座(1)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安装架(103)固定连接在拼接底座(1)下方中部,所述散热风扇(104)均嵌入设置在安装架(103)上方中部;

所述硬性pcb板(3)包括软性pcb板(301)和托架(302),所述软性pcb板(301)均活动连接在硬性pcb板(3)上方之间,所述托架(302)固定连接在硬性pcb板(3)下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101)均与硬性pcb板(3)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芯片(102)均与嵌入槽(101)内部为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3)呈拱形状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04)与安装架(103)连接处均贯穿设有穿孔,且散热风扇(104)与穿孔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粘板(2)采用质轻帛棉板材料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02)为分叉状结构设置,且顶部均与软性pcb板(301)底面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接的软硬结合PCB板组,涉及PCB板技术领域,包括拼接底座、助粘板和硬性PCB板,拼接底座下方通过胶水紧密贴合有助粘板,拼接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硬性PCB板,通过嵌入槽均与硬性PCB板尺径大小均相匹配设置,使其方便将硬性PCB板安置在拼接底座上,便于固定后与软性PCB板相连接进行使用,由拼接底座对硬性PCB板与软性PCB板之间提供足够良好的安置空间,避免之间相叠粘合,解决了硬软PCB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胶水相叠进行粘合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没有透气空间,不仅造成硬软PCB板之间的散热性不良,且受热后,相粘的胶水极其容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家保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6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