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又叫电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线路板的设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印制线路板往高速度、多层多功能、大容量、小体积的方向发展。

随着在印刷线路板上集成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再加上电子产品在实际应用的环境变化存在这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关于如何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就成了困扰印刷线路板设计人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电磁屏蔽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包括板体、安装组件以及屏蔽板;所述板体的顶面的中部设有线路区;所述屏蔽板上设有吸波材料层;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有设于所述安装组件;每个安装组件均包括夹持座以及用于夹持所述板体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屏蔽板滑动连接的条形滑槽;所述屏蔽板位于所述线路区的上方;所述夹持部件位于所述条形滑槽的下方;所述线路区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所述板体强度的加强筋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强筋组包括四个长条件以及四个边角件;四个长条件均位于所述板体1上;每个长条件均与所述板体的侧边平行;每条长条件与所述板体1的侧边的均距离小于等于1cm;四个边角件分别设于所述板体1的四角;每两个相邻的长条件之间设置一个边角件;

每个边角件与长条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mm;

每个所述长条件均包括至少两条条形部;所有的条形部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条形部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所述四个长条件以及四个边角件的材料均为铜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角件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

每个边角件的均一个斜边部以及两个直角边部;斜边部以及两个直角边部共同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所述斜边部以及两个直角边部之间围设有空心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夹持部件均包括连接柱以及均用于夹持所述板体的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所述上夹持臂以及所述下夹持臂均为弹性件;所述夹持座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板体的厚度;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夹持座连接;所述下夹持臂位于所述上夹持臂的正下方;所述上夹持臂的一端以及所述下夹持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上夹持臂以及下夹持臂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板体的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高度小于所述板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的截面形状均为波浪形;所述上夹持臂与下夹持臂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波峰以及一个波谷;所述上夹持臂的波谷与所述下夹持臂的波峰之间构成所述夹持腔;

所述下夹持臂的波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波峰的高度均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上夹持臂的波谷位于所述下夹持臂的两个波峰之间的中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持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所述下夹持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正下方;所述第四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夹持臂一端以及第二夹持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一端以及第四夹持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之间形成所述板体的夹持腔;

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竖部、横部以及第二竖部;所述第一竖部以及所述第二竖部分别设于所述横部的两端;所述第一竖部、横部以及第二竖部共同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上夹持臂与所述第一竖部连接;所述下夹持臂与所述第二竖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波材料层为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层的厚度为0.06-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板体的两侧增加夹持座,并且在夹持座上设置用于装配屏蔽板的条形滑槽以及用于夹持板体的夹持部件,从而使得屏蔽板与板体装配至一起,能抵抗外部的电磁干扰,电磁屏蔽性能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边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屏蔽板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屏蔽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件的俯视图。

其中:11、板体;12、线路区;13、长条件;131、条形部;14、边角件;141、斜边部;142、直角边部;143、空心孔;15、条形滑槽;16、屏蔽板;22、夹持座;26、连接柱;23、上夹持臂;24、下夹持臂;25、夹持腔;231、第一夹持臂;232、第二夹持臂;261、第一竖部;262、横部;263、第二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包括板体11、安装组件以及屏蔽板16;所述板体11的顶面的中部设有线路区12;所述屏蔽板16上设有吸波材料层(图中未示出);所述板体11的两侧均设有设于所述安装组件;每个安装组件均包括夹持座22以及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座22上还设有与所述屏蔽板16滑动连接的条形滑槽15;所述屏蔽板16位于所述线路区12的上方;所述夹持部件位于所述条形滑槽15的下方;所述线路区12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所述板体11强度的加强筋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现有的板体11上装配屏蔽板16的方式,实现防止板体11外部的电磁干扰。具体的方式为通过在板体11的两侧增加夹持座22,并且在夹持座22上设置用于装配屏蔽板16的条形滑槽15以及用于夹持板体11的夹持部件,从而使得屏蔽板16与板体11装配至一起。所述吸波材料层为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层的厚度为0.06-1.1mm。铁氧体材料隔绝电磁干扰的效果好、寿命长、成本不高。通过在夹持座22上设置条形滑槽15,则需要安装屏蔽板16的时候,只需要将屏蔽板16的两端分别对准条形滑槽15的入口处,然后推动屏蔽板16,使得条形槽沿着条形槽的里侧推进至整个屏蔽板16覆盖板体11上的线路区12即可。由于屏蔽板16的两端均装配在其两边的条形滑槽15上,因此在屏蔽板16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两个条形槽的内壁底部将屏蔽板16托起来,使得屏蔽板16能平稳的装配在在线路区12上。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强筋组包括四个长条件13以及四个边角件14;四个长条件13均位于所述板体11上;每个长条件13均与所述板体11的侧边平行;每条长条件13与所述板体11的侧边的均距离小于等于1cm;四个边角件14分别设于所述板体11的四角;每两个相邻的长条件13之间设置一个边角件14。

具体地,线路区12上设有常见的印刷线路板上的装配的印刷线路以及电子元件。由于是线路区12的四周设有加强筋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的设置不会影响板体11上的线路的布置,无需干扰原有的线路设计。由于印刷线路板通常为矩形,因此,板体11的四条侧边附近分别设置了长条件13,且在板体11的四角设置了边角件14。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板体11的边角的强度,避免折弯,每条侧边上的长条件13的长度以及边角件14的长度之和应该足够长,使得加强筋组可以很好的覆盖板体11的四周。例如位于板体11的其中一条侧边上的长条件13的长度值,可以设置为其所对应的侧边的长度值的90%,对应的,该侧边的长度值剩下的位置应该由边角件14填充。如果长条件13以及边角件14的位置距离板体11的侧边过远,一方法徒增板体11的体积,过分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会减弱防折坏效果,甚至使得板体11不再具备防折坏的效果,试验可得,每条长条件13与所述板体11的侧边的均距离小于等于1cm时的防折坏效果最佳。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每个边角件14与长条件13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mm。

试验可得,上述设置的防折坏效果更好。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每个所述长条件13均包括至少两条条形部131;所有的条形部13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条形部131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比起两条并排设置的条形部131,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防折坏效果。事实上,为了保证防折坏效果,还需要保证长条件13的具有一定的宽度。如果将一条长条部分为至少两条并排设置条形部131,在达到同样的防折坏效果的同时,由于两个小的条形部131之间设有空隙,降低了材料成本。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四个长条件13以及四个边角件14的材料均为铜材。

铜材的价格便宜,刚性好。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边角件14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

由于板体11大多数为矩形,因此其四角通常为直角,因此,采用了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能更好的贴合板体11的四角。具体地,边角件14的直角朝向与其所对应的板体11的角一致,以达到更佳的防折坏效果。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每个边角件14的均一个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共同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所述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之间围设有空心孔143。

具体地,空心孔143的形状可以是直角三角形或者圆形等形状。空心孔143的设置能减小材料的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具体地,两个直角边部142可以分别贴近其各自对应的板体11的侧边设置,尽可能的提高抗折断效果。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每个夹持部件均包括连接柱26以及均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上夹持臂23和下夹持臂24;所述上夹持臂23以及所述下夹持臂24均为弹性件;所述夹持座22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板体11的厚度;所述连接柱26与所述夹持座22连接;所述下夹持臂24位于所述上夹持臂23的正下方;所述上夹持臂23的一端以及所述下夹持臂24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夹持腔25;所述夹持腔25的高度小于所述板体11的厚度。

具体地,为了能更平稳地夹持板体11,夹持部件可以均匀的设置在板体11的侧面。实际上,为了能避免板体11底面的电路层上的元器件在安装时磕碰到桌面,可以使得夹持座22的厚度是板体11厚度的两倍或以上,然后可以将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的位置设置在夹持座22的中部或以上的位置,这样子可以保证板体11底面的电路层上的元器件在安装时磕碰到桌面。由为了牢固的将板体11与夹持座22组装在一起,设置了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在组装时,只需要将板体11的一侧平行插入由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形成的夹持腔25中,由于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的材料均为弹性材料,且夹持腔25的大小略小于板体11的厚度,因此在插入的过程中,板体11会向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施加作用力,轻微挤开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又由于二者为弹性材料,在弹力的作用下,夹紧板体11的一侧。当所有的夹持部件均与板体11的侧面夹持好后,便能使板体11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上夹持臂23和下夹持臂24的截面形状均为波浪形;所述上夹持臂23与下夹持臂24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波峰以及一个波谷;所述上夹持臂23的波谷与所述下夹持臂24的波峰之间构成所述夹持腔25。

具体地,如果将上夹持臂23与下夹持臂24采用常见的长条形时,由于夹持腔25的大小是小于板体11的厚度的,那么在插入板体11的过程中,随着插入的深度变深,需要的加入的力就越大,相对的夹持得越紧,但是也会增加的装配难度,但是实际上,上夹持臂23与下夹持臂24上只需有小部分的接触面能夹持板体11即可,因此波浪形的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在插入的过程中,只有上夹持臂23的波谷与下夹持臂24的波峰与板体11接触,插入力恒定,能通过小面积的夹持就能保证能平稳的夹持板体1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下夹持臂24的波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波峰的高度均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上夹持臂23的波谷位于所述下夹持臂24的两个波峰之间的中线上。

虽然采用一个波峰可以实现夹持,但是由于底部承载点只有一个,有可能会使得侧板放置不平衡,导致在装配另外的夹持部件时,板体11从预先装好的夹持部件上掉落,因此,设置了两个波峰作为支撑点。虽然采用仅采用第一夹持臂231以及第三夹持臂可以实现夹持,但是由于水平的承载点只有一个,有可能会使得侧板放置不平衡,导致在装配另外的夹持部件时,板体11从预先装好的夹持部件上掉落,因此,设置了两个波峰作为支撑点。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上夹持臂2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臂231以及第二夹持臂232;所述下夹持臂2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夹持臂(图中未示出)以及第四夹持臂(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231的正下方;所述第四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23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夹持臂231一端以及第二夹持臂232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一端以及第四夹持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231、第二夹持臂232、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之间形成所述板体11的夹持腔25。

虽然采用仅采用第一夹持臂231以及第三夹持臂可以实现夹持,但是由于水平的承载点只有一个,有可能会使得侧板放置不平衡,导致在装配另外的夹持部件时,板体11从预先装好的夹持部件上掉落,因此,设置了两个波峰作为支撑点。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所述连接柱26包括第一竖部261、横部262以及第二竖部263;所述第一竖部261以及所述第二竖部263分别设于所述横部262的两端;所述第一竖部261、横部262以及第二竖部263共同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上夹持臂23与所述第一竖部261连接;所述下夹持臂24与所述第二竖部263连接。

由于述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分别与第一竖部261以及第二竖部263连接;而第一竖部261以及第二竖部263相对设置,因此,夹持效果更好,更耐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1)、安装组件以及屏蔽板(16);所述板体(11)的顶面的中部设有线路区(12);

所述屏蔽板(16)上设有吸波材料层;

所述板体(11)的两侧均设有设于所述安装组件;

每个安装组件均包括夹持座(22)以及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夹持部件;

所述夹持座(22)上还设有与所述屏蔽板(16)滑动连接的条形滑槽(15);所述屏蔽板(16)位于所述线路区(12)的上方;

所述夹持部件位于所述条形滑槽(15)的下方;

所述线路区(12)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所述板体(11)强度的加强筋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筋组包括四个长条件(13)以及四个边角件(14);四个长条件(13)均位于所述板体(11)上;每个长条件(13)均与所述板体(11)的侧边平行;每条长条件(13)与所述板体(11)的侧边的均距离小于等于1cm;四个边角件(14)分别设于所述板体(11)的四角;每两个相邻的长条件(13)之间设置一个边角件(14);

每个边角件(14)与长条件(13)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mm;

每个所述长条件(13)均包括至少两条条形部(131);所有的条形部(13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条形部(131)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所述四个长条件(13)以及四个边角件(14)的材料均为铜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角件(14)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

每个边角件(14)的均一个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共同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所述斜边部(141)以及两个直角边部(142)之间围设有空心孔(1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持部件均包括连接柱(26)以及均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上夹持臂(23)和下夹持臂(24);所述上夹持臂(23)以及所述下夹持臂(24)均为弹性件;所述夹持座(22)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板体(11)的厚度;所述连接柱(26)与所述夹持座(22)连接;所述下夹持臂(24)位于所述上夹持臂(23)的正下方;所述上夹持臂(23)的一端以及所述下夹持臂(24)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上夹持臂(23)以及下夹持臂(2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板体(11)的夹持腔(25);所述夹持腔(25)的高度小于所述板体(1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臂(23)和下夹持臂(24)的截面形状均为波浪形;所述上夹持臂(23)与下夹持臂(24)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波峰以及一个波谷;所述上夹持臂(23)的波谷与所述下夹持臂(24)的波峰之间构成所述夹持腔(25);

所述下夹持臂(24)的波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波峰的高度均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上夹持臂(23)的波谷位于所述下夹持臂(24)的两个波峰之间的中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臂(2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臂(231)以及第二夹持臂(232);所述下夹持臂(2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231)的正下方;所述第四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23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夹持臂(231)一端以及第二夹持臂(232)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一端以及第四夹持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柱(26)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231)、第二夹持臂(232)、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之间形成所述板体(11)的夹持腔(25);

所述连接柱(26)包括第一竖部(261)、横部(262)以及第二竖部(263);所述第一竖部(261)以及所述第二竖部(263)分别设于所述横部(262)的两端;所述第一竖部(261)、横部(262)以及第二竖部(263)共同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上夹持臂(23)与所述第一竖部(261)连接;所述下夹持臂(24)与所述第二竖部(26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层为铁氧体材料;吸波材料层的厚度为0.06-1.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印刷线路板;其包括板体、安装组件以及屏蔽板;所述板体的顶面的中部设有线路区;所述屏蔽板上设有吸波材料层;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有设于所述安装组件;每个安装组件均包括夹持座以及用于夹持所述板体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屏蔽板滑动连接的条形滑槽;所述屏蔽板位于所述线路区的上方;所述夹持部件位于所述条形滑槽的下方;所述线路区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所述板体强度的加强筋组。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星;林永华;王庆辉;梁伟志;林中伟;刘姝;华清海;巫少军;王业成;陈明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东华鑫达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