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系统监控设备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诞生了许多用于采集图像或声音的新型智能终端,新型智能终端对现场的配件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设备箱无法保证采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性差,主要涉及两方面:(1)使用普通的通用性钥匙锁子,甚至有些设备箱不安装锁子,通过简单的道具就能获取到其中的智能终端;(2)强电漏电无保护。同时设备保密性差,环境适应性差:在夏天高温高湿天气下,容易生锈,且散热性能差,导致影响智能终端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可以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设备本身的环境适应性、节能性。技术方案如下:

该设备箱包括:外壳1、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脉冲调节风扇5、网口转接器6、电控锁7。

外壳1包括箱体11、箱门12、中间隔板13和固定模块14,箱体11为矩形结构,箱体11底面上从右往左依次固定设置有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和脉冲调节风扇5;箱体11左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网口转接器6;箱门12与箱体11之间通过不锈钢铰链15连接,箱门12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圈,当箱门12关上时,与箱体11无缝隙衔接;箱体11的储物空间被中间隔板13分成两部分,中间隔板13可上下移动;中间隔板13上方用于摆放智能终端;在箱体1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模块14,用于将箱体11固定在现场的目标安装位置。

空气开关2为额定电流3a的1p n型空气开关,是总电源开关,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右侧;空气开关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柄开关22,用于控制空气开关2的导通与断开;箱体11底部右侧设置有交流220v电源输入导线槽21,外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通过导线槽21穿进箱体11内部。

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用于将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2路直流24v输出,1路输出到设备电源接口34,设备电源接口34固定在箱体11的左侧面三分之一高度处;另1路输出到控制主板4。

优选的,穿进箱体11内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其火线与零线连接至空气开关2的输入端,其地线连接在箱体11的接地处。

优选的,从空气开关2的输出端输出的火线与零线连接至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入端31,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一3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电源接口34处,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二33与控制主板4的24v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

优选的,控制主板4,包括如下部件:24v电源输入接口401、rs232通讯接口402、电控锁接口403、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多路电源管理模块408、中央控制单元409、io口控制单元410、脉冲控制单元411和rs232驱动单元412;

控制主板4的rs232通讯接口402为该设备箱和智能终端之间通讯桥梁,与控制主板4内部的rs232驱动单元412电连接;rs232通讯接口40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rs232接口407处,设备rs232接口407固定在箱体11内的左侧面的三分之一高度处,在设备电源接口34的内侧。

进一步的,该设备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406,温湿度传感器406延长线的接头与控制主板4的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与控制主板4的内部的中央控制单元409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单总线读取温湿度传感器406的串行数据;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在控制主板4的上方。

优选的,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位置在箱体11的靠中心点位置。

进一步的,脉冲调节风扇5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左侧,与控制主板4的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相连。控制主板4的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脉冲控制单元411的输出脉冲占空比调节脉冲调节风扇5的转速。

进一步的,网口转接器6分为内部的rj45接口61和外部的rj45接口62,智能终端的网口与内部的rj45接口61网线相连;外部的rj45接口62与箱体外部的摄像头网口相连。将箱体11内部的智能终端网口引到箱体11外面。

优选的,电控锁7由锁壳71、锁扣72和锁芯73组成,其中锁壳71和锁芯73安装在箱门12的中线部位,锁扣72安装在箱体11的中线部位。

进一步的,锁芯73的电源和信号线与控制主板4的电控锁接口403相连,中央控制单元409与io口控制单元410双向通讯,io口控制单元410与锁芯73有电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设备箱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率高,实用型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智能终端的体积和数量进行灵活组装;所有连接器和孔位均设计在箱体底部位置,防水防尘效果好,防生锈,环境适应性能更好;风扇转速可控制,无需一直高速运转,可延长风扇寿命,节能的同时也让箱体内部温湿度趋近恒定值;可远程监控设备箱的开和关状态,可远程操控,提高安全性;通过电控锁的使用也增加了采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增加了空气开关进行强电漏电保护。

采用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性价比高,防水防潮,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寿命;该设备箱无需再安装无线通讯模块,通过设备rs232接口407直接实现了与智能终端通讯,通过智能终端的无线通讯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达到了降低成本和降低通讯费用的两个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主板的刨面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主板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的整体结构图;结合该图,该设备箱包括外壳1、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脉冲调节风扇5、网口转接器6、电控锁7。

外壳1包括箱体11、箱门12、中间隔板13和固定模块14,上述外壳部件材质均为304不锈钢,防生锈,环境适应性能更好;箱体11为矩形结构,箱体11底面上从右往左依次固定设置有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和脉冲调节风扇5;箱体11左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网口转接器6;所有连接器和孔位均在箱体11底部位置,防水防尘效果好;箱门12与箱体11之间通过不锈钢铰链15连接,箱门12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圈,当箱门12关上时,与箱体11无缝隙衔接;箱体11的储物空间被中间隔板13分成两部分,中间隔板13可上下移动;中间隔板13上方用于摆放智能终端;中间隔板的目的是提高空间利用率,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中间隔板13的高度;在箱体1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模块14,用于将箱体11固定在现场的目标安装位置。箱体11结构简单,低成本,高利用率,实用型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智能终端的体积和数量可灵活组装。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结合该图,空气开关2为额定电流3a的1p n型空气开关,是总电源开关,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右侧;其作用除了能完成导通和断开电源外,尚能对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的短路、严重过载及欠电压等强电漏电情况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用于不频繁地启动智能终端;空气开关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柄开关22,用于控制空气开关2的导通与断开;箱体11底部右侧设置有交流220v电源输入导线槽21,外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火线,零线和地线)通过导线槽21穿进箱体11内部,优选的,穿进箱体11内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其火线与零线连接至空气开关2的输入端,其地线连接在箱体11的接地处;设备箱接地设计,提高设备箱的安全性。

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用于将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2路直流24v输出,1路输出到设备电源接口34,设备电源接口34固定在箱体11的左侧面三分之一高度处;另1路输出到控制主板4。

优选的,从空气开关2的输出端输出的火线与零线连接至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入端31,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一3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电源接口34处,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二33与控制主板4的24v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性价比高,防水防潮,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寿命。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主板的刨面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主板的工作原理图。结合图2、图4和图5,控制主板4,包括如下部件:24v电源输入接口401、rs232通讯接口402、电控锁接口403、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多路电源管理模块408、中央控制单元409、io口控制单元410、脉冲控制单元411和rs232驱动单元412。具体功能如下:控制主板4的24v电源输入接口401是控制主板4的电源总输入端,与控制主板上的多路电源管理模块408电连接。同时,与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二33电连接。即控制主板4的24v电源输入接口401将24v电源传输至多路电源管理模块408进行电平转换,以便给控制主板4上的其他功能模块供电,确保各个功能模块正常工作电源。

控制主板4的rs232通讯接口402为该设备箱和智能终端之间通讯桥梁,与控制主板4内部的rs232驱动单元412电连接;rs232通讯接口40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rs232接口407处,设备rs232接口407固定在箱体11内的左侧面的三分之一高度处,在设备电源接口34的内侧。

进一步的,温湿度传感器406延长线的接头与控制主板4的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连接,控制主板4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06获取箱体11内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同时,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与控制主板4的内部的中央控制单元409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单总线读取温湿度传感器406的串行数据;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在控制主板4的上方,使得走线简洁美观,稳定性高,不易受干扰。优选的,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位置在箱体11的靠中心点位置,使得检测到的温湿度更准确,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脉冲调节风扇5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左侧,与控制主板4的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相连。控制主板4的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脉冲控制单元411的输出脉冲占空比调节脉冲调节风扇5的转速。风扇转速可控制,无需一直高速运转,可延长风扇寿命,同时也让箱体内部温湿度趋近恒定值。

进一步的,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网口转接器6分为内部的rj45接口61和外部的rj45接口62,智能终端的网口与内部的rj45接口61网线相连;外部的rj45接口62与箱体外部的摄像头网口相连。将箱体11内部的智能终端网口引到箱体11外面,便于外接摄像机和运维人员调试。提高设备箱的高防水性能。

优选的,电控锁7由锁壳71、锁扣72和锁芯73组成,其中锁壳71和锁芯73安装在箱门12的中线部位,锁扣72安装在箱体11的中线部位。进一步的,锁芯73的电源和信号线与控制主板4的电控锁接口403相连,中央控制单元409与io口控制单元410双向通讯,io口控制单元410与锁芯73有电气连接。即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io口控制单元410控制锁芯73工作状态,即实现控制信号线高低电平,达到控制电控锁7的开和锁的目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控制主板4为核心控制部件,其中中央控制单元409为控制主板4的“大脑”,中央控制单元409的中央处理器使用普通的mcu即可。主要作用为(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06检测箱体11内部的温湿度参数,同时,通过控制脉冲调节风扇5的转速实现调节箱体内部的温湿度值;(2)与箱体11内的智能终端进行rs232通讯,利用智能终端的无线联网模块与后台服务器进行双向通讯,设备箱无需再安装无线通讯模块,不仅实现了与智能终端通讯,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无线通讯模块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达到了降低成本和降低通讯费用的两个目的;(3)自动控制和检测箱门12的电控锁7的打开和闭合,远程监控设备箱的开和关状态,同时远程操控,提高安全性。

设备箱的使用流程如下:

(1)将箱体11通过固定模块14固定安装在目标位置。

(2)将空气开关2的手柄开关22调至断开状态,箱体11外部的交流220v电源三根线(火线,零线与地线)通过导线槽21穿至箱体11的内部,并把火线与零线连接至空气开关2的输入端,地线连接在箱体11的接地处。

(3)智能终端摆放在箱体中间隔板13上,然后把智能终端的电源插头接在设备电源接口34,智能终端的rs232通讯转接线插头接在设备rs232接口407,智能终端的网口与网口转接器6的箱体11内部的rj45接口61网线相连;网口转接器6的箱体11外部的rj45接口62与箱体外部的摄像头网口相连。

(4)将空气开关2的手柄开关22调至导通状态。此时设备箱和箱体内部的智能终端均正常工作。

(5)如果上述步骤均正常,则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服务器查看箱体11内部的温湿度,风扇转速值,电控锁状态等信息。

(6)安装调试完毕后,将箱门12合上,设备箱与智能终端正常运行。

(7)当设备箱与智能终端正常运行过程中,无关人员暴力打开箱门12时,控制主板4向智能终端发送箱门异常打开指令,智能终端自动进入自锁状态,同时,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后台服务器发送设备箱的设备编号和异常状态,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到现场察看。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无关人员打开操作智能终端。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凡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者未经改进、等同替换,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该设备箱包括:外壳(1)、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脉冲调节风扇(5)、网口转接器(6)、电控锁(7);

外壳(1)包括箱体(11)、箱门(12)、中间隔板(13)和固定模块(14),箱体(11)为矩形结构,箱体(11)底面上从右往左依次固定设置有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和脉冲调节风扇(5);箱体(11)左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网口转接器(6);箱门(12)与箱体(11)之间通过不锈钢铰链(15)连接,箱门(12)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圈,当箱门(12)关上时,与箱体(11)无缝隙衔接;箱体(11)的储物空间被中间隔板(13)分成两部分,中间隔板(13)可上下移动;中间隔板(13)上方用于摆放智能终端;在箱体(1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模块(14),用于将箱体(11)固定在现场的目标安装位置;

空气开关(2)为额定电流3a的1p n型空气开关,是总电源开关,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右侧;空气开关(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柄开关(22),用于控制空气开关(2)的导通与断开;箱体(11)底部右侧设置有交流220v电源输入导线槽(21),外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通过导线槽(21)穿进箱体(11)内部;

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用于将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2路直流24v输出,1路输出到设备电源接口(34),设备电源接口(34)固定在箱体(11)的左侧面三分之一高度处;另1路输出到控制主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穿进箱体(11)内部的交流220v电源线,其火线与零线连接至空气开关(2)的输入端,其地线连接在箱体(11)的接地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从空气开关(2)的输出端输出的火线与零线连接至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入端(31),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一(3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电源接口(34)处,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的输出通道二(33)与控制主板(4)的24v电源输入接口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4),包括如下部件:24v电源输入接口(401)、rs232通讯接口(402)、电控锁接口(403)、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多路电源管理模块(408)、中央控制单元(409)、io口控制单元(410)、脉冲控制单元(411)和rs232驱动单元(412);

控制主板(4)的rs232通讯接口(402)为该设备箱和智能终端之间通讯桥梁,与控制主板(4)内部的rs232驱动单元(412)电连接;rs232通讯接口(402)通过转接线连接至设备rs232接口(407)处,设备rs232接口(407)固定在箱体(11)内的左侧面的三分之一高度处,在设备电源接口(34)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406),温湿度传感器(406)延长线的接头与控制主板(4)的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接口(404)与控制主板(4)的内部的中央控制单元(409)电连接,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单总线读取温湿度传感器(406)的串行数据;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在控制主板(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温湿度传感器(406)安装位置在箱体(11)的靠中心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调节风扇(5)固定在箱体(11)底部最左侧,与控制主板(4)的脉冲调节风扇接口(405)相连,控制主板(4)的中央控制单元(409)通过脉冲控制单元(411)的输出脉冲占空比调节脉冲调节风扇(5)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口转接器(6)分为内部的rj45接口(61)和外部的rj45接口(62),智能终端的网口与内部的rj45接口(61)网线相连;外部的rj45接口(62)与箱体外部的摄像头网口相连;将箱体内部的智能终端网口引到箱体外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锁(7)由锁壳(71)、锁扣(72)和锁芯(73)组成,其中锁壳(71)和锁芯(73)安装在箱门(12)的中线部位,锁扣(72)安装在箱体(11)的中线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其特征在于,锁芯(73)的电源和信号线与控制主板(4)的电控锁接口(403)相连,中央控制单元(409)与io口控制单元(410)双向通讯,io口控制单元(410)与锁芯(73)有电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用设备箱,该设备箱包括:外壳(1)、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脉冲调节风扇(5)、网口转接器(6)、电控锁(7);外壳(1)包括箱体(11)、箱门(12)、中间隔板(13)和固定模块(14),箱体(11)底面上从右往左依次固定设置有空气开关(2)、防水型电源转换模块(3)、控制主板(4)和脉冲调节风扇(5);箱体(11)左侧底部固定设置有网口转接器(6);该设备箱可以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设备本身的环境适应性、节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山;周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视察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6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