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5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取决于算法,因此有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出现并且大为盛行,但是要想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承载高度智能化且运算量庞大的ai算法的硬件计算平台或者叫域控制器,而无论是硬件计算平台还是域控制器,都离不开芯片。

汽车行驶时,由路面不平以及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等旋转部件激发汽车产生复杂的振动。目前,可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可供选择的主要ai芯片有gpu、fpga、asic,其工作状态容易受到汽车行驶中的振动干扰,甚至造成域控制器的损坏。

因此,急需发明一种可以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安装在汽车上,能够保护域控制器不受汽车振动干扰并且散热状况良好的安装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能大幅度减小驾驶过程中对域控制器产生的振动影响,还能很好地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包括外壳、支架以及减震装置;其中,

外壳,其用于保护域控制器,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域控制器外,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外壳与所述域控制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减震层;

支架,其用于为域控制器提供安装支撑,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

减震装置,其用于为域控制器和支架减震,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内的减震垫以及与所述支撑腿连接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垫上设置有凹槽,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腿伸入至所述凹槽中且与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根立柱以及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底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外壳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立柱的底端也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内顶部上设置有用于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通过电路与域控制器的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为扇形散热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立柱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内螺纹孔,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板通过立柱的顶端拧入顶板上对应的内螺纹孔中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40pin针脚接口、usb-type-c接口以及天线支架预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驾驶产生振动时,减震垫首先起作用,减缓该振动对支架的影响,之后减震弹簧对传递到支架上的振动进行进一步减震,最后当振动传递至外壳上时,外壳内部的减震层再一次进行减震,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重减震从而将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激励对域控制器的振动影响降至最小;

2)外壳上设计有散热孔和散热格栅,并预留较大的开放空间,整体散热性能好,计算机高速运算时不会产生过热问题;

3)安装装置预留较大空余,并且域控制器的各接口均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插拔,便于后期性能扩展;

4)安装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多处结构件采用通用材料,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且易于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包括外壳1、支架以及减震装置。其中,见图2,外壳1包裹在域控制器外,其用于保护域控制器,在包裹时,在外壳1和域控制器的底面之间设置一层减震层,从而减缓外部振动对域控制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在外壳1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扇形的散热孔11,而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散热格栅12。此外,为了加强散热力度,在外壳1内顶部设置有用于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通过电路与域控制器的电源连接,开启该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热量从散热孔11和散热格栅12中排出。此外,外壳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40pin针脚接口13、usb-type-c接口14以及天线支架预留孔15,以方便域控制器与外界的连接。

支架包括底板21、设置在底板21上的多根立柱22以及通过多个立柱22与底板21连接的顶板23。底板21的底面四角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腿24,该支撑腿24与减震装置连接。包裹有域控制器的外壳1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21上,具体地,直角紧固件的一侧与外壳1的侧壁接触连接再用t形螺栓将两者固定,直角紧固件垂直的另一侧与底板21接触连接也再通过t形螺栓将两者连接。此外,立柱22的底端也是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21上。而立柱22的顶端与顶板23则是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地,在顶板23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立柱22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内螺纹孔,立柱22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立柱22与顶板23通过立柱22的顶端拧入顶板23上对应的内螺纹孔中的方式进行连接。上述连接方式既能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又方便安装和拆卸,实用性强。安装好后的支架为开放空间,其有利于域控制器的散热和后续的拓展。

见图3,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驾驶舱内的减震垫31以及与支撑腿24连接的减震弹簧32,具体地,在减震垫31上设置有凹槽33,减震弹簧32的一端与凹槽33的底部连接,支撑腿24伸入至凹槽33中且与减震弹簧3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减震垫31和上述的减震层均是通过塑胶材料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当驾驶产生振动时,减震垫31首先起作用,减缓该振动对支架的影响,之后减震弹簧对传递到支架上的振动进行进一步减震从而提高减震效果,最后当振动传递至外壳1上时,外壳1内部的减震层再一次对域控制器进行减震从而将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激励对域控制器的振动影响降至最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支架以及减震装置;其中,

外壳,其用于保护域控制器,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域控制器外,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外壳与所述域控制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减震层;

支架,其用于为域控制器提供安装支撑,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

减震装置,其用于为域控制器和支架减震,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内的减震垫以及与所述支撑腿连接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垫上设置有凹槽,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腿伸入至所述凹槽中且与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多根立柱以及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底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外壳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立柱的底端也通过直角紧固件固定在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顶部上设置有用于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通过电路与域控制器的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为扇形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立柱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内螺纹孔,立柱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板通过立柱的顶端拧入顶板上对应的内螺纹孔中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40pin针脚接口、usb-type-c接口以及天线支架预留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装置,包括外壳,其用于保护域控制器,外壳包裹在所述域控制器外,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散热格栅,外壳与域控制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减震层;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减震装置,其用于为域控制器和支架减震,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内的减震垫以及与所述支撑腿连接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垫上设置有凹槽,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腿伸入至所述凹槽中且与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大幅度减小驾驶过程中对域控制器产生的振动影响,还能很好地对域控制器进行散热,保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严运兵;黄博文;田良宇;吴水业;唐学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7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