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多层线路板是由多个电路板通过绝缘层叠放后进行压合操作后制成。在压合过程中采用压头对叠好的线路板进行压合工序。传统的压合设备大都是采用单工位生产,一次只能压合一片线路板,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工作台内部设有底腔,所述底腔内设有驱动支撑架升降的升降动力机构和驱动转盘旋转的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支撑架上对应转盘机构位置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水平板体,所述水平板体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下端面设有外齿圈,所述固定架下端面呈环形阵列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的设有压板辊轮,所述转盘上环形阵列设有若干治具,所述压板辊轮沿固定架径向设置,所述辊轮一端设有与外齿圈啮合的外齿轮。通过固定架上的多个压板辊轮对转盘上的治具施加压力,实现多个加工工位上的治具进行同步压合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盘下端面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外齿圈同轴设置,所述辊轮另一端设有与内齿圈啮合的内齿轮。内齿圈驱动内齿轮转动,内齿轮转动使辊轮一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方设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下端面设有导柱,所述转盘上沿轴向设有与导柱一一对应的滑孔。下压板与转盘通过导柱连接,下压板能够上升下降,通过对下压板施加压力进而对转盘上的治具进行下压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包括步进电机、连接轴,所述转盘下端面中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使连接轴正转和反转,连接轴带动转盘正转和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动力机构包括气缸和支柱,所述底腔内设有若干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与支撑架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立柱升降推动支撑架上升或下降,改变固定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两端相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轴承座。通过相对的两个轴承座对压板辊轮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辊轮包括转轴、辊轮本体和固定套,所述转轴上沿轴向依次固定设有内齿轮、辊轮本体和外齿轮,所述内齿轮、辊轮本体和外齿轮的外径相等,所述辊轮本体外套设有固定套。外齿轮和内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使辊轮本体和固定套转动,通过固定套对目标施加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为弹性套筒。固定套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固定套形变紧密贴合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下端面设有环形阵列设有万向滚珠,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设有与万向滚珠相对应的环形轨道槽。通过环形轨道槽和万向滚珠配合支撑转盘。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有供支柱贯穿的滚珠导套。通过滚珠导套对支柱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架上的多个压板辊轮对转盘上的治具施加压力,实现多个加工工位上的治具进行同步压合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工作台1、转盘2、治具21、支撑架3、固定架4、水平板体5、伺服电机6、驱动盘7、外齿圈8、内齿圈9、压板辊轮10、外齿轮11、内齿轮12、下压板13、升降动力机构14、旋转动力机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转盘2,所述转盘2上方设有支撑架3,所述工作台1内部设有底腔,所述底腔内设有驱动支撑架3升降的升降动力机构14和驱动转盘2旋转的旋转动力机构15,所述支撑架3上对应转盘2机构位置设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上端设有水平板体5,所述水平板体5上设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连接驱动盘7,所述驱动盘7下端面设有外齿圈8,所述固定架4下端面呈环形阵列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的设有压板辊轮10,所述转盘2上环形阵列设有若干治具21,所述压板辊轮10沿固定架4径向设置,所述辊轮一端设有与外齿圈8啮合的外齿轮11。通过固定架4上的多个压板辊轮10对转盘2上的治具21施加压力,实现多个加工工位上的治具21进行同步压合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驱动盘7下端面设有内齿圈9,所述内齿圈9与外齿圈8同轴设置,所述辊轮另一端设有与内齿圈9啮合的内齿轮12。内齿圈9驱动内齿轮12转动,内齿轮12转动使辊轮一端转动。
所述转盘2上方设有下压板13,所述下压板13下端面设有导柱,所述转盘2上沿轴向设有与导柱一一对应的滑孔。下压板13与转盘2通过导柱连接,下压板13能够上升下降,通过对下压板13施加压力进而对转盘2上的治具21进行下压操作。
所述旋转动力机构15包括步进电机、连接轴,所述转盘2下端面中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方向使连接轴正转和反转,连接轴带动转盘2正转和反转。
所述升降动力机构14包括气缸和支柱,所述底腔内设有若干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与支撑架3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立柱升降推动支撑架3上升或下降,改变固定架4的高度。
所述安装槽两端相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轴承座。通过相对的两个轴承座对压板辊轮10进行支撑。
所述压板辊轮10包括转轴、辊轮本体和固定套,所述转轴上沿轴向依次固定设有内齿轮12、辊轮本体和外齿轮11,所述内齿轮12、辊轮本体和外齿轮11的外径相等,所述辊轮本体外套设有固定套。外齿轮11和内齿轮12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使辊轮本体和固定套转动,通过固定套对目标施加压力。
所述固定套为弹性套筒。固定套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固定套形变紧密贴合压板。
所述转盘2下端面设有环形阵列设有万向滚珠,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设有与万向滚珠相对应的环形轨道槽。通过环形轨道槽和万向滚珠配合支撑转盘2。
所述工作台1上固定设有供支柱贯穿的滚珠导套。通过滚珠导套对支柱进行导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工作台内部设有底腔,所述底腔内设有驱动支撑架升降的升降动力机构和驱动转盘旋转的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支撑架上对应转盘机构位置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端设有水平板体,所述水平板体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下端面设有外齿圈,所述固定架下端面呈环形阵列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的设有压板辊轮,所述转盘上环形阵列设有若干治具,所述压板辊轮沿固定架径向设置,所述辊轮一端设有与外齿圈啮合的外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下端面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外齿圈同轴设置,所述辊轮另一端设有与内齿圈啮合的内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方设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下端面设有导柱,所述转盘上沿轴向设有与导柱一一对应的滑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包括步进电机、连接轴,所述转盘下端面中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步进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动力机构包括气缸和支柱,所述底腔内设有若干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与支撑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两端相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轴承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辊轮包括转轴、辊轮本体和固定套,所述转轴上沿轴向依次固定设有内齿轮、辊轮本体和外齿轮,所述内齿轮、辊轮本体和外齿轮的外径相等,所述辊轮本体外套设有固定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为弹性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下端面设有环形阵列设有万向滚珠,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设有与万向滚珠相对应的环形轨道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有供支柱贯穿的滚珠导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