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线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用于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目前,为了适应产品小型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了提高设备内的空间利用率,通常需要先对排线进行折弯,然后再将其连接于部件之间。
目前,在对排线进行多个角度折弯时,需要多个工序操作,同时使用多组折弯设备才能完成,这不仅降低了排线折弯的一致性,影响了产品的良率和工作效率,而且增强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线折弯装置,该排线折弯装置能够对排线进行多角度折弯,提高了排线折弯的一致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排线折弯装置,包括底座,压排线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和第三折弯机构,所述压排线机构用于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压紧排线,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位于所述压排线机构一侧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将位于所述压排线机构另一侧的所述排线翻折至所述压排线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三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翻折至所述压排线机构上方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承载台,所述压排线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底板上的折弯座,所述折弯座用于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以压紧所述排线。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翻转件,所述翻转件位于所述承载台的侧部,所述翻转件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对位于所述折弯座一侧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其中,所述折弯座设置有第一直角折弯部,所述翻转件与所述第一直角折弯部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直角折弯。
其中,所述翻转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排线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折弯头,所述第一折弯头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将位于所述折弯座另一侧的所述排线翻折至所述折弯座的上方。
其中,所述折弯座设置有第二直角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直角折弯部相适配的直角缺口,所述直角缺口与所述第二直角折弯部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直角折弯。
其中,所述第三折弯机构包括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安装座,和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折弯头,所述第二折弯头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对翻折至所述折弯座上方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其中,所述折弯座上设置有折弯槽,所述第二折弯头设置有与所述折弯槽相适配折弯凸起,所述折弯凸起与所述折弯槽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平压型肘夹,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平压型肘夹的驱动轴上设置连接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线折弯装置,通过压排线机构与底座相配合压紧排线,通过第一折弯机构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位于压排线机构一侧的排线进行折弯,通过第二折弯机构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将位于压排线机构另一侧的排线翻折至压排线机构的上方,再通过第三折弯机构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翻折至压排线机构上方的排线进行折弯,实现了排线的多角度折弯,满足了排线多角度折弯的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排线折弯装置能够一次完成排线的多个角度的折弯,提高了排线折弯的一致性,保证了产品的良率,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线折弯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线折弯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线折弯装置中排线的放置示意图;
图中:1-排线,2-底板,3-承载台,4-折弯座,41-第一直角折弯部,42-第二直角折弯部,43-折弯槽,5-铰接座,6-连杆,7-第一连接板,8-第一限位块,9-翻转件,10-连接轴,11-转动连接座,12-旋转把手,13-定位销,14-第一安装座,15-第一折弯头,16-直角缺口,17-第一直线导轨,18-第二连接板,19-平压型肘夹,20-连接座,21-导向杆,22-弹性件,23-第二安装座本体,24-第二折弯头,25-安装板,26-第二直线导轨,27-长圆孔,28-折弯凸起,29-第二限位块,30-导向套,31-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排线折弯装置,包括底座,压排线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和第三折弯机构,压排线机构用于与底座相配合压紧排线1,第一折弯机构用于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位于压排线机构一侧的排线1进行折弯,第二折弯机构用于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将位于压排线机构另一侧的排线1翻折至压排线机构的上方,第三折弯机构用于与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翻折至压排线机构上方的排线1进行折弯。
其中,底座包括底板2和设置在底板2上的承载台3,压排线机构包括铰接在底板2上的折弯座4,折弯座4用于与承载台3相配合以压紧排线1。
本实施例中底板2上设置有铰接座5,铰接座5位于承载台3的一侧,铰接座5上铰接有连杆6,连杆6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折弯座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7上。
为了防止连杆6翻转过度,同时便于控制连杆6,本实施例在铰接座5远离承载台3的一侧设置了用于对连杆6进行翻转限位的第一限位块8。
第一折弯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底板2上的翻转件9,翻转件9位于承载台3的侧部,具体的,翻转件9位于承载台3与铰接座5相邻的一侧,翻转件9用于与折弯座4相配合对位于折弯座4一侧的排线1进行折弯。
本实施例中底板2上设置有转动连接座11,转动连接座11内转动安装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两端分别伸出转动连接座11并分别连接有翻转件9和旋转把手12。
本实施例中折弯座4设置有第一直角折弯部41,翻转件9采用矩形翻转块,当翻转件9未翻转时,翻转件9的上表面与承载台3的上表面平齐,当需要折弯排线1时,通过驱动旋转把手12转动,带动翻转件9翻转并与第一直角折弯部41相配合实现排线1的直角折弯。
为了防止排线1放偏,保证排线1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本实施例在翻转件9上设置了用于对排线1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具体的,定位结构为两个定位销13,实际应用中,定位结构可以根据排线1的具体结构进行设计,只要能实现排线1的定位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一安装座14,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4上的第一折弯头15,第一折弯头15用于与折弯座4相配合将位于折弯座4另一侧的排线1翻折至折弯座4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头15与翻转件9分别位于承载台3的相对两侧,折弯座4设置有第二直角折弯部42,第一折弯头15设置有与第二直角折弯部42相适配的直角缺口16,直角缺口16与第二直角折弯部42相配合对排线1进行直角折弯。
为了提高第一安装座14移动的直线性,保证折弯精度,本实施例在底板2上设置了第一直线导轨17,将第一安装座14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17的滑块上。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18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8上的平压型肘夹19,底板2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8上,平压型肘夹19的驱动轴上设置有连接座20,第一安装座14连接在连接座20上,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气缸、电缸或液压缸,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平压型肘夹19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为了降低第一折弯头15对排线1的冲击力,保证排线1的质量,同时为了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在第一安装座14与连接座20之间设置了弹性缓冲结构。
其中,弹性缓冲结构包括导向杆21和弹性件22,导向杆21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杆部一端的头部,导向杆21的杆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4上,且滑动设置在连接座20上,弹性件22套设在导向杆21的杆部上且位于第一安装座14和连接座20之间,导向杆21的头部位于连接座20的另一侧并与弹性件22相对设置。
由于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伸缩能力,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22优选为弹簧。
为了保证排线1受力均衡,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缓冲结构设置有两套,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座14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一折弯头15对排线1的冲击力,本实施例在底板2设置了用于对第一安装座14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29。
第三折弯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二安装座,和竖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折弯头24,第二折弯头24用于与折弯座4相配合对翻折至折弯座4上方的排线1进行折弯。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座本体23和设置在第二安装座本体23上的安装板25,第二安装座本体23设置在连接座20上且滑动设置在底板2上,第二折弯头24滑动设置在安装板25上。
安装板2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位置的长圆孔27,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安装板25与第二安装座本体23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第二折弯头24与折弯座4的相对位置,保证排线1的折弯精度。
为了提高第二安装座本体23移动的直线性,进一步保证排线1的折弯精度,本实施例在底板2上设置了第二直线导轨26,将第二安装座本体23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26的滑块上。
为了提高第二折弯头24运动的直线性,本实施例在安装板25上设置了导向套30,在第二折弯头24上设置了导向柱31,导向柱31穿过安装板25滑动安装在导向套30内。
本实施例中折弯座4上设置有多个v形折弯槽43,相应的,第二折弯头24设置有与各折弯槽43相适配v形折弯凸起28,折弯凸起28与折弯槽43相配合对排线1进行折弯,实际应用中,不限定折弯槽43与折弯凸起28的形状与数量,可以根据排线的折弯要求进行设计。
为了避免对排线1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的折弯座4、翻转件9、第一折弯头15和第二折弯头24均优选橡胶材质。
使用时,先将排线1的一端通过两个定位销13进行定位并将排线1平铺延伸至承载台3上,然后放下折弯座4并使折弯座4压紧位于承载台3上的排线1;通过驱动旋转把手12旋转,使翻转件9翻转并配合折弯座4对位于折弯座4一侧的排线1进行折弯;通过驱动平压型肘夹19,带动第一折弯头15移动并与折弯座4相配合将位于折弯座4另一侧的排线1翻折至折弯座4的上方,同时,第二折弯头24移动至折弯座4的上方,再通过驱动第二折弯头24向下运动并与折弯座4相配合对翻折至折弯座4上方的排线1进行折弯。
本实用新型排线折弯装置能够一次完成排线多个角度的折弯,实现了排线的多角度折弯,满足了排线多角度折弯的要求,提高了排线折弯的一致性,保证了产品的良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压排线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和第三折弯机构,所述压排线机构用于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压紧排线,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位于所述压排线机构一侧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将位于所述压排线机构另一侧的所述排线翻折至所述压排线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三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压排线机构相配合对翻折至所述压排线机构上方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承载台,所述压排线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底板上的折弯座,所述折弯座用于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以压紧所述排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翻转件,所述翻转件位于所述承载台的侧部,所述翻转件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对位于所述折弯座一侧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座设置有第一直角折弯部,所述翻转件与所述第一直角折弯部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直角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排线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折弯头,所述第一折弯头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将位于所述折弯座另一侧的所述排线翻折至所述折弯座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座设置有第二直角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直角折弯部相适配的直角缺口,所述直角缺口与所述第二直角折弯部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直角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机构包括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安装座,和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折弯头,所述第二折弯头用于与所述折弯座相配合对翻折至所述折弯座上方的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座上设置有折弯槽,所述第二折弯头设置有与所述折弯槽相适配折弯凸起,所述折弯凸起与所述折弯槽相配合对所述排线进行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任一项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平压型肘夹,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平压型肘夹的驱动轴上设置连接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