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结合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软硬结合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软硬结合板在使用时,由于柔性线路板通过压合方式与硬性线路板进行连接,因此在受到拉力时,可能会导致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分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包括软硬结合板主体,所述软硬结合板主体包括固定机构、防护机构与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的一端,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外侧,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柔性线路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侧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底端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外侧相对于连接板内部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螺纹槽,所述螺柱底端连接有连接圆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相对于连接架侧面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表面相对于连接圆板外侧开设有连接圆板槽,且所述升降板底部相对于连接架侧面连接有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软硬结合板槽,所述软硬结合板槽内部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侧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限位槽内侧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表面开设有连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呈对称方式设置在固定板两侧,所述螺柱与螺纹槽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所述连接圆板与连接圆板槽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呈对称方式设置在限位块表面两侧,所述连接弹簧一端与连接槽内壁相接,且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固定机构,便于对柔性线路板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在柔性线路板受到拉力作用时,导致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脱离,有效的保护了软硬结合板的完整性,延长了软硬结合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防护机构,便于在软硬结合板主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连接弹簧发生形变来吸收部分作用力,有效的降低了作用力对软硬结合板主体所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固定机构的平面图;
图中:1、软硬结合板主体;2、固定机构;21、固定板;22、连接架;23、旋钮;24、连接板;25、升降板;26、底板;27、螺柱;28、螺纹槽;29、连接圆板;201、连接圆板槽;3、防护机构;31、限位块;32、连接槽;33、连接弹簧;34、限位槽;35、外框;36、软硬结合板槽;4、柔性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包括软硬结合板主体1,软硬结合板主体1包括固定机构2、防护机构3与柔性线路板4,柔性线路板4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1的一端,防护机构3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1外侧,固定机构2设置在柔性线路板4外侧。
为了便于对柔性线路板4一部分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一端连接有连接架22,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表面连接有旋钮23,旋钮23底端连接有螺柱27,螺柱27外侧相对于连接板24内部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螺纹槽28,螺柱27底端连接有连接圆板29,连接板24底部相对于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升降板25,升降板25表面相对于连接圆板29外侧开设有连接圆板槽201,且升降板25底部相对于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底板26。
为了便于保护软硬结合板主体1的完整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护机构3包括外框35,外框35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软硬结合板槽36,软硬结合板槽36内部两侧开设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内侧设置有连接弹簧33,限位槽34内侧连接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表面开设有连接槽32。
为了便于螺柱27进行竖向位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架22呈对称方式设置在固定板21两侧,螺柱27与螺纹槽28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连接圆板29与连接圆板槽201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为了便于软硬结合板主体1沿着限位槽34进行横向位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槽32呈对称方式设置在限位块31表面两侧,连接弹簧33一端与连接槽32内壁相接,且限位块31与限位槽34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将柔性线路板4留有足够的长度,然后顺时针转动旋钮23,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升降板25向底板26运动,并对部分柔性线路板4进行挤压固定,然后将柔性线路板4一端与其他设备连接,在软硬结合板主体1受到外力作用时,可通过连接弹簧33吸收部分作用力并发生形变来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包括软硬结合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结合板主体(1)包括固定机构(2)、防护机构(3)与柔性线路板(4),所述柔性线路板(4)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1)的一端,所述防护机构(3)设置在软硬结合板主体(1)外侧,所述固定机构(2)设置在柔性线路板(4)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一端连接有连接架(22),所述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连接板(24),所述连接板(24)表面连接有旋钮(23),所述旋钮(23)底端连接有螺柱(27),所述螺柱(27)外侧相对于连接板(24)内部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螺纹槽(28),所述螺柱(27)底端连接有连接圆板(29),所述连接板(24)底部相对于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升降板(25),所述升降板(25)表面相对于连接圆板(29)外侧开设有连接圆板槽(201),且所述升降板(25)底部相对于连接架(22)侧面连接有底板(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外框(35),所述外框(35)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软硬结合板槽(36),所述软硬结合板槽(36)内部两侧开设有限位槽(34),所述限位槽(34)内侧设置有连接弹簧(33),所述限位槽(34)内侧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限位块(31)表面开设有连接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2)呈对称方式设置在固定板(21)两侧,所述螺柱(27)与螺纹槽(28)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所述连接圆板(29)与连接圆板槽(201)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相关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2)呈对称方式设置在限位块(31)表面两侧,所述连接弹簧(33)一端与连接槽(32)内壁相接,且所述限位块(31)与限位槽(34)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