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但是,现有的打磨装置通过电动伸缩杆来进行驱动,使用者在进行打磨时,可以很快的调节砂轮的高度但很难确定较小打磨的厚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五金件加工用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704144u提出了一种用于五金件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下端插入底座内部,连接板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底座一侧插入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位于底座内部与齿轮固定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位于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一侧转动连接有摇把,通过设计有旋钮带动一号锥齿轮转动,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二号锥齿轮带动螺纹转动,使连接块缓慢下降,便于调节砂轮打磨五金件的厚度,且通过电动伸缩杆使得砂轮可以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下降,这样大调和微调结合方便使用者对五金件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但是该打磨装置不便对圆形五金件进行加工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解决了打磨装置不便对圆形五金件进行加工打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包括中心连接杆,所述中心连接杆底部与底托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连接杆外侧表面与液压杆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外侧面与固定夹板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托板底部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底端穿过连接块底部中心,所述电机输出端外表面与联动齿轮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中部穿过转轴连接件底部,所述联动齿轮左端与第二齿轮右端啮合,所述联动齿轮右端与第一齿轮左端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内壁与一组转轴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内壁与另一组转轴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右端与外圈齿条内壁右端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左端与外圈齿条内壁左端啮合,所述转轴顶部与打磨棒固定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棒固定件内壁与打磨棒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圈齿条内壁顶端与限位挡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内侧面与转轴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圈齿条底部与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圈齿条底部与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固定杆顶部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顶部内端与连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底部四周与电机架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部与电机架壳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顶部与转轴连接件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外圈齿条底部均匀设置有三组支撑架,三组所述支撑架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块。

优选的,两组所述转轴顶部均设置有打磨棒固定件,两组所述打磨棒固定件顶部均固定有打磨棒。

优选的,所述中心连接杆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六组液压杆,六组所述液压杆外侧面均连接有固定夹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联动齿轮直径均相同,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联动齿轮轮齿大小均相同。

优选的,左侧所述转轴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左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中部内壁转动连接,右侧所述转轴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右端内壁转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通过将圆形五金件套在中心连接杆上,通过固定夹板对五金件内壁进行固定,避免五金件在打磨时晃动,使表面打磨的不均匀,通过根据表面打磨程度,选择不同型号的打磨棒,打开电机,电机输出端带动五金件转动,通过啮合的齿轮带动打磨棒转动,对五金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解决了打磨装置不便对圆形五金件进行加工打磨的问题。

2、该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通过外圈齿条底部均匀设置有三组支撑架,三组支撑架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块,便于支撑打磨装置,通过两组转轴顶部均设置有打磨棒固定件,两组打磨棒固定件顶部均固定有打磨棒,便于提高打磨效率,通过中心连接杆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六组液压杆,六组液压杆外侧面均连接有固定夹板,便于固定五金件,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联动齿轮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联动齿轮轮齿大小均相同,便于使齿轮转速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架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连接杆;2、液压杆;3、固定夹板;4、底托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打磨棒固定件;8、外圈齿条;9、支撑杆;10、固定杆;11、连接块;12、电机;13、电机架壳体;14、打磨棒;15、转轴连接件;16、联动齿轮;17、限位挡板;18、支撑架;1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包括中心连接杆1,中心连接杆1底部与底托板4顶部中心固定连接,中心连接杆1外侧表面与液压杆2内侧面固定连接,液压杆2外侧面与固定夹板3内侧面固定连接,底托板4底部与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12输出端底端穿过连接块11底部中心,电机12输出端外表面与联动齿轮16内壁固定连接,电机12输出端中部穿过转轴连接件15底部,联动齿轮16左端与第二齿轮6右端啮合,联动齿轮16右端与第一齿轮5左端啮合,第一齿轮5内壁与一组转轴19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6内壁与另一组转轴19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5右端与外圈齿条8内壁右端啮合,第二齿轮6左端与外圈齿条8内壁左端啮合,转轴19顶部与打磨棒固定件7底部固定连接,打磨棒固定件7内壁与打磨棒14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外圈齿条8内壁顶端与限位挡板17外侧面固定连接,限位挡板17内侧面与转轴19外表面相接触,外圈齿条8底部与支撑架18顶部固定连接,外圈齿条8底部与支撑杆9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9底部与固定杆10顶部外端固定连接,固定杆10顶部内端与连接块11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11底部四周与电机架壳体13顶部固定连接,电机12底部与电机架壳体1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块11顶部与转轴连接件15底部相接触。

具体的,为了便于支撑打磨装置,外圈齿条8底部均匀设置有三组支撑架18,三组支撑架18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块,三角形结构支撑更加稳定,受力更加均匀。

具体的,为了便于提高打磨效率,两组转轴19顶部均设置有打磨棒固定件7,两组打磨棒固定件7顶部均固定有打磨棒14,两组同时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且根据打磨程度便于更换打磨棒14。

具体的,为了便于固定五金件,中心连接杆1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六组液压杆2,六组液压杆2外侧面均连接有固定夹板3,液压杆2伸出使固定夹板3外表面紧贴五金件内壁,使五金件固定牢固。

具体的,为了便于使齿轮转速相同,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轮齿大小均相同,避免齿轮转速不同使装置受损影响工作效率。

具体的,为了便于限制齿轮的位置,左侧转轴19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左端内壁转动连接,电机12输出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中部内壁转动连接,右侧转轴19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右端内壁转动连接,避免齿轮因转速过快发生移位,不能有效啮合。

工作原理:将圆形五金件套在中心连接杆1上,液压杆2伸出固定夹板3与五金件内壁接触固定,根据表面打磨程度不同,更换不同型号的打磨棒14,打开电机12,电机12输出端带动中心连接杆1上的五金件转动,联动齿轮16两侧啮合的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转动,带动打磨棒14转动,对五金件表面进行打磨。

综上所述,该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通过将圆形五金件套在中心连接杆1上,通过固定夹板3对五金件内壁进行固定,避免五金件在打磨时晃动,使表面打磨的不均匀,通过根据表面打磨程度,选择不同型号的打磨棒14,打开电机12,电机12输出端带动五金件转动,通过啮合的齿轮带动打磨棒14转动,对五金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解决了打磨装置不便对圆形五金件进行加工打磨的问题,通过外圈齿条8底部均匀设置有三组支撑架18,三组支撑架18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块,便于支撑打磨装置,通过两组转轴19顶部均设置有打磨棒固定件7,两组打磨棒固定件7顶部均固定有打磨棒14,便于提高打磨效率,通过中心连接杆1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六组液压杆2,六组液压杆2外侧面均连接有固定夹板3,便于固定五金件,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轮齿大小均相同,便于使齿轮转速相同。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包括中心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杆(1)底部与底托板(4)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连接杆(1)外侧表面与液压杆(2)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2)外侧面与固定夹板(3)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托板(4)底部与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输出端底端穿过连接块(11)底部中心,所述电机(12)输出端外表面与联动齿轮(1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输出端中部穿过转轴连接件(15)底部,所述联动齿轮(16)左端与第二齿轮(6)右端啮合,所述联动齿轮(16)右端与第一齿轮(5)左端啮合,所述第一齿轮(5)内壁与一组转轴(19)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内壁与另一组转轴(19)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右端与外圈齿条(8)内壁右端啮合,所述第二齿轮(6)左端与外圈齿条(8)内壁左端啮合,所述转轴(19)顶部与打磨棒固定件(7)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棒固定件(7)内壁与打磨棒(14)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圈齿条(8)内壁顶端与限位挡板(17)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17)内侧面与转轴(19)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外圈齿条(8)底部与支撑架(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圈齿条(8)底部与支撑杆(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底部与固定杆(10)顶部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顶部内端与连接块(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1)底部四周与电机架壳体(1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底部与电机架壳体(1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1)顶部与转轴连接件(15)底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齿条(8)底部均匀设置有三组支撑架(18),三组所述支撑架(18)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轴(19)顶部均设置有打磨棒固定件(7),两组所述打磨棒固定件(7)顶部均固定有打磨棒(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杆(1)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六组液压杆(2),六组所述液压杆(2)外侧面均连接有固定夹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直径均相同,所述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联动齿轮(16)轮齿大小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转轴(19)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左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2)输出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中部内壁转动连接,右侧所述转轴(19)底端外表面与转轴连接件(15)右端内壁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包括中心连接杆,所述中心连接杆底部与底托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连接杆外侧表面与液压杆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外侧面与固定夹板内侧面固定连接。该便于使用的五金件加工打磨装置,通过将圆形五金件套在中心连接杆上,通过固定夹板对五金件内壁进行固定,避免五金件在打磨时晃动,使表面打磨的不均匀,通过根据表面打磨程度,选择不同型号的打磨棒,打开电机,电机输出端带动五金件转动,通过啮合的齿轮带动打磨棒转动,对五金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解决了打磨装置不便对圆形五金件进行加工打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白琴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业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9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