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遮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末开始引进产品及技术以来,各种外遮阳系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重要设施,外遮阳卷帘窗是针对性很强的建筑外围保温节能产品,具有紧固耐用、安全、保温、隔噪音、防火、抗腐蚀性、隔热、色泽明亮等优点,有电动、手动等多种驱动方式。
现有的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还不够完善,例如公告号cn2076093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遮阳卷帘窗,当该外遮阳卷帘窗的帘片表面覆盖灰尘时,可以启动气缸,将支撑板移出卷帘盒,然后启动驱动电机使得帘片上下移动,通过清洗布进行清洁,提高了帘片的美观性,但是,这种清洁方式的清洁效率不高,且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包括卷帘盒,所述卷帘盒的内侧上方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轴,且卷轴的外侧缠绕连接有帘片,所述帘片的一侧连接有清洁毛刷,且清洁毛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板,所述螺纹套板的内侧螺纹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末端一侧安装有轴承,所述丝杆的末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且第二传动轴的末端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卷帘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窗框,且窗框的一侧开设有滑轨,所述窗框的外侧下方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内侧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接料盒。
优选的,所述丝杆呈直线型贯穿分布于螺纹套板的内侧,且螺纹套板与帘片之间呈悬空状态分布。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通过开孔与窗框呈一体化结构,且限位孔的内侧均与伸缩板的外侧、连接杆的外侧呈贴合状态分布。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的直径与连接杆的直径相等,且伸缩板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杆构成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洁毛刷与帘片之间为抵触连接,且清洁毛刷通过螺纹套板、丝杆、轴承、第二传动轴、伺服电机与帘片构成传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接料盒与帘片之间呈垂直状态分布,且接料盒通过连接杆、复位弹簧、伸缩板、限位孔与窗框构成可拆卸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伺服电机的脉冲方向,便于清洁毛刷能够在丝杆与螺纹套板的配合下,有效的在帘片的表面上方进行来回的擦拭运动,从而能够快速的将附着在帘片上方的污垢进行扫落,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污垢附着在帘片的表面上方而对帘片的外观美感造成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帘片的下方安装有接料盒的存在,便于清洁毛刷在对帘片进行清洁过程中掉落下来的污垢能够有效的被接料盒所接收,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污垢直接掉落下来而对来往的行人造成不便。
3、本实用新型中,在接料盒通过连接杆、复位弹簧、伸缩板、限位孔与窗框构成可拆卸结构的作用下,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挤压连接杆的方式将接料盒从窗框的内部进行取出,从而方便使用者能够定向的对接料盒进行清洁整理工作,进而能够大大的减少清洁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遮阳卷帘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卷帘盒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料盒与窗框内部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毛刷与帘片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卷帘盒;2、驱动电机;3、第一传动轴;4、卷轴;5、帘片;6、清洁毛刷;7、螺纹套板;8、丝杆;9、轴承;10、第二传动轴;11、伺服电机;12、窗框;13、滑轨;14、限位孔;15、伸缩板;16、复位弹簧;17、连接杆;18、接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包括卷帘盒1、驱动电机2、第一传动轴3、卷轴4、帘片5、清洁毛刷6、螺纹套板7、丝杆8、轴承9、第二传动轴10、伺服电机11、窗框12、滑轨13、限位孔14、伸缩板15、复位弹簧16、连接杆17和接料盒18,卷帘盒1的内侧上方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第一传动轴3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轴4,且卷轴4的外侧缠绕连接有帘片5,帘片5的一侧连接有清洁毛刷6,且清洁毛刷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板7,螺纹套板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丝杆8,且丝杆8的末端一侧安装有轴承9,丝杆8的末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0,且第二传动轴10的末端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1,卷帘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窗框12,且窗框12的一侧开设有滑轨13,窗框12的外侧下方开设有限位孔14,且限位孔14的内侧放置有伸缩板15,伸缩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且复位弹簧16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接料盒18。
如图2与图4所示,丝杆8呈直线型贯穿分布于螺纹套板7的内侧,且螺纹套板7与帘片5之间呈悬空状态分布,通过悬空分布,可以有效的避免螺纹套板7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对帘片5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如图5所示,限位孔14通过开孔与窗框12呈一体化结构,且限位孔14的内侧均与伸缩板15的外侧、连接杆17的外侧呈贴合状态分布,通过贴合分布,便于连接杆17、伸缩板15能够在限位孔14的内部进行相应的活动。
如图5所示,伸缩板15的直径与连接杆17的直径相等,且伸缩板15通过复位弹簧16与连接杆17构成弹性连接,通过弹性连接,便于使用者能够通过挤压连接杆17的方式将接料盒18从窗框12的内部进行取出。
如图2与图4所示,清洁毛刷6与帘片5之间为抵触连接,且清洁毛刷6通过螺纹套板7、丝杆8、轴承9、第二传动轴10、伺服电机11与帘片5构成传动结构,通过传动结构,便于清洁毛刷6能够在螺纹套板7的带动下来回的对帘片5进行清洁擦拭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将附着在帘片5上方的污垢进行扫落。
如图1、图3与图5所示,接料盒18与帘片5之间呈垂直状态分布,且接料盒18通过连接杆17、复位弹簧16、伸缩板15、限位孔14与窗框12构成可拆卸结构,通过可拆卸结构,便于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的对接料盒18进行清洁工作,进而能够大大的减少清洁不便所花费的时间。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帘片5进行清洁工作时,使用者需要先启动伺服电机11(型号:mr-j2s-20a)和驱动电机2(型号:mpm1141),进而使帘片5在进行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清洁毛刷6能够在螺纹套板7与丝杆8的配合下快速的对帘片5表面上方附着的污垢进行来回的擦拭扫落,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污垢附着在帘片5的表面上方而对帘片5的外观美感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在帘片5的下方放置有接料盒18的存在,也便于清洁毛刷6在进行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垢能够有序的掉落在接料盒18的内部,从而方便使用者能够定向的对掉落在接料盒18内部的污垢进行清洁工作,进而能够大大的减少因为清洁工作不便所浪费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包括卷帘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盒(1)的内侧上方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轴(4),且卷轴(4)的外侧缠绕连接有帘片(5),所述帘片(5)的一侧连接有清洁毛刷(6),且清洁毛刷(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板(7),所述螺纹套板(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丝杆(8),且丝杆(8)的末端一侧安装有轴承(9),所述丝杆(8)的末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0),且第二传动轴(10)的末端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1),所述卷帘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窗框(12),且窗框(12)的一侧开设有滑轨(13),所述窗框(12)的外侧下方开设有限位孔(14),且限位孔(14)的内侧放置有伸缩板(15),所述伸缩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6),且复位弹簧(16)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末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接料盒(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8)呈直线型贯穿分布于螺纹套板(7)的内侧,且螺纹套板(7)与帘片(5)之间呈悬空状态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4)通过开孔与窗框(12)呈一体化结构,且限位孔(14)的内侧均与伸缩板(15)的外侧、连接杆(17)的外侧呈贴合状态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板(15)的直径与连接杆(17)的直径相等,且伸缩板(15)通过复位弹簧(16)与连接杆(17)构成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毛刷(6)与帘片(5)之间为抵触连接,且清洁毛刷(6)通过螺纹套板(7)、丝杆(8)、轴承(9)、第二传动轴(10)、伺服电机(11)与帘片(5)构成传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一体式外遮阳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盒(18)与帘片(5)之间呈垂直状态分布,且接料盒(18)通过连接杆(17)、复位弹簧(16)、伸缩板(15)、限位孔(14)与窗框(12)构成可拆卸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