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



背景技术:

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新的要求节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门窗的密闭性的要求,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2926646a中公开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该门窗系统虽然便于操作,使用寿命较长,但是由于太阳能板比较脆弱,在对与外框一同进行运输时,容易对太阳能板造成损坏,影响后续使用,且若是其放置时间过长未对其进行安装,太阳能板外侧灰尘堆积过多,会影响其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2926646a中公开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该门窗系统虽然便于操作,使用寿命较长,但是由于太阳能板比较脆弱,在对与外框一同进行运输时,容易对太阳能板造成损坏,影响后续使用,且若是其放置时间过长未对其进行安装,太阳能板外侧灰尘堆积过多,会影响其功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侧安装有玻璃窗,且外框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外框的背面安装有电源储存器,所述外框的两侧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所述外框的两侧安装有磁块,且外框的背面安装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一侧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安装有拉环,且盖板的另一侧安装有锁销,所述外框的一侧安装有电动百叶。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二转轴与外框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板均分在外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板构成拆卸结构,且螺栓的外径与螺纹孔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通过连接板与外框相连接,且防护壳的内径大于太阳能板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第一转轴与防水壳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通过锁销与防水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长度大于外框的宽度,且防护壳呈“一”字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外框的正面安装有防护壳,防护壳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进行连接,将太阳能板完全覆盖,可以在对其进行运输时,对太阳能板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且可以防止灰尘堆积在太阳能板外侧,在对外框进行安装时,可以将螺栓取出,即可将防护壳拆卸下来。

2、本实用新型中,防水壳焊接在外框的背面,在水源洒到外框上时,防水壳可以对水进行阻挡,防止其洒在电源储存器上,对电源储存器进行保护,防止其短路,在对电源储存器进行维修时,可以将盖板通过第一转轴进行旋转,使得人员可以接触到电源储存器,对其进行维修。

3、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转轴,在将防护壳拆卸下来后,人员可以将固定板通过第二转轴进行旋转,使得固定板贴合在外框的两侧,再通过磁块与外框进行固定,即可使得固定板不会影响外框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框;2、玻璃窗;3、防护壳;4、电动百叶;5、连接板;6、太阳能板;7、电源储存器;8、防水壳;9、第一转轴;10、盖板;11、锁销;12、拉环;13、固定板;14、螺纹孔;15、螺栓;16、第二转轴;17、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包括外框1、玻璃窗2、防护壳3、电动百叶4、连接板5、太阳能板6、电源储存器7、防水壳8、第一转轴9、盖板10、锁销11、拉环12、固定板13、螺纹孔14、螺栓15、第二转轴16和磁块17,外框1的内侧安装有玻璃窗2,且外框1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6,外框1的背面安装有电源储存器7,外框1的两侧安装有第二转轴16,且第二转轴16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4,且螺纹孔14的内部安装有螺栓15,固定板1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3,外框1的两侧安装有磁块17,且外框1的背面安装有防水壳8,防水壳8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轴9,且第一转轴9的一侧安装有盖板10,盖板10的一侧安装有拉环12,且盖板10的另一侧安装有锁销11,所述外框1的一侧安装有电动百叶4。

如图2与图3所示,固定板13通过第二转轴16与外框1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板13均分在外框1的两侧,将固定板13通过第二转轴16旋转至与外框1两侧贴合后,再将固定板13通过磁块17与外框1进行固定,即可使得固定板13不会影响外框1的安装。

如图2与图3所示,连接板5通过螺栓15与固定板13构成拆卸结构,且螺栓15的外径与螺纹孔14的内径一致,将连接板5上的螺栓15拆卸下来后,即可将防护壳3从外框1上取下。

如图2所示,防护壳3通过连接板5与外框1相连接,且防护壳3的内径大于太阳能板6的外径,防护壳3可以对太阳能板6进行保护,防止其再运输时受损。

如图2所示,盖板10通过第一转轴9与防水壳8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10通过锁销11与防水壳8相连接,将盖板10通过第一转轴9进行旋转后,可以方便人员对电源储存器7进行维修。

如图1所示,防护壳3的长度大于外框1的宽度,且防护壳3呈“一”字状,防护壳3将太阳能板6完全覆盖。

工作原理:使用时,防护壳3可以在对太阳能板6进行运输时,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且可以防止灰尘堆积在太阳能板6外侧,在对外框1进行安装时,可以将螺栓15取出,即可将防护壳3拆卸下来,在将防护壳3拆卸下来后,人员可以将固定板13通过第二转轴16进行旋转,使得固定板13贴合在外框1的两侧,再通过磁块17与外框1进行固定,即可使得固定板13和防护壳3不会影响外框1的安装,在水源洒到外框1上时,防水壳8可以对水进行阻挡,防止其洒在电源储存器7上,对电源储存器7进行保护,防止其短路,在对电源储存器7进行维修时,可以将盖板10通过第一转轴9进行旋转,使得人员可以接触到电源储存器7,对其进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侧安装有玻璃窗(2),且外框(1)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6),所述外框(1)的背面安装有电源储存器(7),所述外框(1)的两侧安装有第二转轴(16),且第二转轴(16)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4),且螺纹孔(14)的内部安装有螺栓(15),所述固定板(1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3),所述外框(1)的两侧安装有磁块(17),且外框(1)的背面安装有防水壳(8),所述防水壳(8)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轴(9),且第一转轴(9)的一侧安装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的一侧安装有拉环(12),且盖板(10)的另一侧安装有锁销(11),所述外框(1)的一侧安装有电动百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通过第二转轴(16)与外框(1)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板(13)均分在外框(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通过螺栓(15)与固定板(13)构成拆卸结构,且螺栓(15)的外径与螺纹孔(14)的内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通过连接板(5)与外框(1)相连接,且防护壳(3)的内径大于太阳能板(6)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通过第一转轴(9)与防水壳(8)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10)通过锁销(11)与防水壳(8)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的长度大于外框(1)的宽度,且防护壳(3)呈“一”字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外遮阳门窗系统,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侧安装有玻璃窗,且外框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外框的背面安装有电源储存器,所述外框的两侧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外框的正面安装有防护壳,防护壳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进行连接,将太阳能板完全覆盖,可以在对其进行运输时,对太阳能板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且可以防止灰尘堆积在太阳能板外侧,在对外框进行安装时,可以将螺栓取出,即可将防护壳拆卸下来。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9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