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属于水文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adcp又称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速的水声学流速计。我国河道在汛期或大流速期间往往存在含沙量过大的问题,adcp发出的一定频率的脉冲波在泥沙的干扰下,导致使用adcp时测定的“底”是随河底床面上有泥沙或一定浓度含沙量是运动的(一般称为“动底”),也就是说,adcp测定的“底”并不是真正的河底。由于受来自河底床面泥沙运动速度的影响,在运动“底跟踪”方式测到的船速相对于河底的速度严重失真,使流量测验不准确。在流量较大时其现象尤其突出,通常施测的流量偏小。
3.为了解决“动底”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回路法、定点多垂线法和差分gnss等多种解决方案,通常对于较大流速的流量测验,前两种解决方案均不适宜,以差分gnss解决方案比较好。但是,差分gnss测量船速的方案,只涉及解决底跟踪速度,即通过外接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测船在航迹上运动的任意两点的船速,没有涉及断面存在“动底”情况下的流量动态校正方法。
4.adcp底跟踪模式测流时,其流量结果与磁偏角和安装偏差无关,但若受河底“动底”影响,施测的流量就偏小,这是adcp测流原理所决定的。即,当无“动底”时,adcp由于受外界磁物干扰存在磁偏角,测量的河流流向是错误的,但流速是正确的;但如有“动底”时,则流速、流向的测量结果都是错误的,导致施测的流量偏小。
5.当有“动底”时底跟踪方式施测流量偏小时,采用外接gnss方式施测的流速与磁偏角有直接关系,若adcp内置罗经确定大地坐标与gnss大地坐标之间偏角差异较大,则施测流量误差较大、精度较低。这样对于配置外接罗经就显得更加重要。
6.所以,在采用gnss解决存在“动底”的船速问题后,计算流速、流量时罗经的校正尤为重要,而我国河流大流速、大含沙量均存在“动底”情况,一直无法实现现场测量流速、流量的动态解决方案,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亟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测量含沙量大的河流流量测量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动底”影响情况下adcp测得的流量偏小的技术难题。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带有adcp的测船船体上方安装gnss卫星罗经,gnss卫星罗经位于adcp探头的上方开阔处,所述gnss卫星罗经与adcp具有刚性连接;步骤二、对adcp与gnss卫星罗经进行标定,获得gnss卫星罗经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位置;步骤三、所述测船沿河流的断面走航一个往返,在走航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
船速和姿态,同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和adcp还进行施测获取校正数据,所述校正数据包括adcp采集的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gnss定位轨迹线,其中底跟踪轨迹线包括往测时adcp采集的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以及返测时adcp采集的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所述gnss定位轨迹线包括往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以及返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步骤四、通过adcp对所述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定位轨迹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外接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查所述校正数据,选取底跟踪轨迹线在gnss定位轨迹线下游的校正数据,为方便描述,假设第一底跟踪轨迹线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2)在adcp中设置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使得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不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3)在adcp中设置与步骤2)中相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判断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是否不在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如满足要求,则该安装偏差角度值即为所需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如不满足要求,则在adcp中重新设置不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后,返回执行步骤2),直至满足两组数据的底跟踪运行轨迹线均不在gnss轨迹线下游的要求;步骤五、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和姿态传入adcp中,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替代adcp底跟踪的速度,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姿态替代adcp内置罗经测得的姿态,并在adcp中设置步骤四中得到的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通过在gnss模式下回放adcp数据就能输出河流正确的流速、流向和流量值。
9.本发明利用外接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和姿态,分别代替adcp底跟踪的速度和内置罗经测得的姿态,并通过沿河流的断面走航一个往返,对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进行校正得到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将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输入adcp的内置软件中,通过回放adcp数据就能输出河流正确的流速、流向和流量值。
10.与现有流量测量方法和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势在于:1)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低,可实现现场校正与施测同步进行测量;2)综合考虑了各种误差来源及计算的方法,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adcp流量测量,精度可靠;3)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而且采用校正和测量同步进行方式,适合各种有人船和无人船,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解除了不同复杂环境的流量测量,减少了大流速情况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4)实现了采用校正和测量同步进行方式,基本不占用额外的作业时间,有效缩短了流量测量的周期;5)低硬件成本投入:gnss卫星罗经作为定位和定向的设备,一方面保障了流量测量的精度,又是一种低成本的航行安全保障设备。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获得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竖直线为gnss定位轨迹线,折线为底跟踪轨迹线。
13.图2是对比实验的测量结果的软件截图,其中上半部分为传统方法的测量结果,下半部分为本发明方法的测量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1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带有adcp的测船船体上方安装gnss卫星罗经,gnss卫星罗经位于adcp探头的上方开阔处,所述gnss卫星罗经与adcp具有刚性连接。
15.在具体实施时,采用支架或其它固定设备,将adcp与gnss卫星罗经分别安装在测船船体(可采用各类型有人船或无人船)的顶部,保持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固定,同时,安装位置要避免信号严重遮挡或屏蔽,避免多路径效益。adcp与gnss卫星罗经通过各自的电缆线接入船舱内电源;将adcp与gnss卫星罗经的数据线通过rs232
‑
c接口接入pc计算机。
16.步骤二、对adcp与gnss卫星罗经进行标定,获得gnss卫星罗经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位置。
17.需要标定的参数包括gnss卫星罗经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坐标
△
x、
△
y。为便于量测,建立一条参考船轴线,选定船体中轴线上某点为原点,y坐标为船轴方向,航向为正,x轴与y轴垂直,从而建立一个参考坐标系统。在这个坐标系下,通过钢尺精密丈量或免棱镜全站仪测量,得到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坐标
△
x、
△
y。再通过计算gnss进行归心计算,利用gnss速度替代adcp底跟踪的速度。
18.对adcp与gnss卫星罗经进行标定才能保证各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为现有技术,可参考相关文献,不再赘述。
19.步骤三、所述测船沿河流的断面走航一个往返,在走航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船速和姿态,同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和adcp还进行施测获取校正数据,所述校正数据包括adcp采集的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gnss定位轨迹线(如图1(a)即为测船往返走航时采集的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gnss定位轨迹线),其中底跟踪轨迹线包括往测时adcp采集的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以及返测时adcp采集的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所述gnss定位轨迹线包括往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以及返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
20.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优选以下三点:1)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保持在同一个河流断面上;2)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走航速度匀速,且船头的方位保持一致;3)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走航速度小于或等于河流的流速。
21.在施测时,先检查adcp、gnss卫星罗经等设备连接无误后通电,然后开启gnss卫星罗经,设置数据采集频率和输出数据项目(设置输出gps 0183协议gga、vtg及hdt 三种格式,包含大地坐标、高程、时间、定位状态、速度及方位等);将adcp、gnss及罗经数据分别接入pc机3个rs232
‑
c,并配置连通。adcp根据断面水深、流速等特性设置参数,并运行数据采集程序,adcp往返获取的数据分别保存。
22.通常来说,测船的走航最好满足以下要求:
(1)是沿着一个预置的河流横断面进行(断面长度最好在50m以上);(2)测船往返走航时不要偏离断面;(3)宜匀速走航,走航速度不宜大于流速,单趟施测时间大于180 秒;(4)走航时船首方向保持一致。
23.步骤四、通过adcp对所述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定位轨迹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外接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查所述校正数据,选取底跟踪轨迹线在gnss定位轨迹线下游的校正数据;为方便描述,假设第一底跟踪轨迹线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如图1(a)中返测方向所示。
24.2)在adcp中设置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使得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不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其结果如图1(b)中返测方向所示。
25.3)在adcp中设置与步骤2)中相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判断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是否不在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如满足要求,则安装偏差角度值即为正确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如图1(c)所示。如图1(b)中往测方向所示,不满足要求,则在adcp中重新设置不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后,返回执行步骤2),直至满足两组数据的底跟踪运行轨迹线均不在gnss轨迹线下游的要求。寻找正确的安装偏差角度值的过程为一个不断遍历和试错的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总能够在一个合适区间范围内,多次重复执行步骤2),从而找到正确的安装偏差角度值。
26.在具体实施时,可在数据回放软件中分别检查往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定位轨迹线,根据底跟踪轨迹线遇“动底”时在gnss轨迹线上游的原理,对底跟踪在gnss下游的断面数据设置外接罗经安装偏差值,直至施测往返两组数据的底跟踪轨迹线不在gnss轨迹的下游。
27.步骤五、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和姿态传入adcp中,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替代adcp底跟踪的速度,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姿态替代adcp内置罗经测得的姿态,并在adcp中设置步骤四中得到的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通过在gnss模式(即将船速模式设置成gnss gga或者vtg)下回放adcp数据就能输出河流正确的流速、流向和流量值,得到断面不同位置不同水层的流速、流向,断面不同位置垂线平均流速、流向,以及断面宽、断面面积、断面流量等特性数值。
28.本实施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本实施例不再使用所述gnss卫星罗经,而是使用相互独立的gnss定位装置以及不受磁环境影响的罗经替代gnss卫星罗经;这样在步骤二中就需要对gnss定位装置与adcp进行标定,从而获得gnss定位装置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位置;在步骤四中,最终得到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是外部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337
‑
2006《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量规范》中流量测量方法的改进,因此,本发明在实施时,仍然需要遵守该规范的一些操作规定,比如:在流量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应进行两个测回断面的流量测量(即测两个往返),即使在流量变化较大时,也应该至少完成一个测回的流量测验。
30.申请人在长江中下游进行了多次对比实验,证明本发明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比如2020年7月4日在九江水文站进行的对比实验,此时九江水文站内的长江段内含有
大量泥沙,实验结果如下:通过流速仪测得的长江实际流量为53900m3/s,但如图2上半部分所示,依据《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量规范》通过传统方法测得的流量为43158m3/s,而如图2下半部分所示通过本发明方法测得的流量为53890m3/s,与流速流量仪测得的流量基本相符,满足规范单次流量测验精度要求。
31.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外接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和姿态,分别代替adcp底跟踪的速度和内置罗经测得的姿态,其核心是如何得到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之间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本发明的原理不难理解,但对如何获得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发明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最开始发明人在施测获取校正数据时,只让测船沿河流断面跑一趟(即只做一次往测),带来的问题就是很难找到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如图1(b)返测方向所示,比如仅在返测方向测量一次后进行校正,其得到的安装偏差角度虽然能够在返测方向上满足底跟踪轨迹线遇“动底”时在gnss轨迹线上游的原则,但可能在往测方向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参见图1(b)上方),导致实测结果虽然有了改进,但仍然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发明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得出了本发明的方法,即通过沿河流的断面走航一个往返,即往测方向和返测方向同时进行校正,从而能够很方便地得到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这也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
32.本实施例可将民用消费级、低功率、高精度定位gnss卫星罗经(或外接的罗经和gnss定位装置)引入水文测量领域,并与adcp集成为流速及流量数据采集的传感器;本发明方法适合各种尺寸大小的有人船和无人船,可采集断面上不同位置、水层的流速、流向及流量等不同水文要素。
33.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带有adcp的测船船体上方安装gnss卫星罗经,gnss卫星罗经位于adcp探头的上方开阔处,所述gnss卫星罗经与adcp具有刚性连接;步骤二、对adcp与gnss卫星罗经进行标定,获得gnss卫星罗经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位置;步骤三、所述测船沿河流的断面走航一个往返,在走航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船速和姿态,同时所述gnss卫星罗经和adcp还进行施测获取校正数据,所述校正数据包括adcp采集的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gnss定位轨迹线,其中底跟踪轨迹线包括往测时adcp采集的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以及返测时adcp采集的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所述gnss定位轨迹线包括往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以及返测时gnss卫星罗经采集的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步骤四、通过adcp对所述底跟踪轨迹线和gnss定位轨迹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外接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查所述校正数据,选取底跟踪轨迹线在gnss定位轨迹线下游的校正数据,为方便描述,假设第一底跟踪轨迹线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2)在adcp中设置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使得第一底跟踪轨迹线不在第一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3)在adcp中设置与步骤2)中相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判断第二底跟踪轨迹线是否不在第二gnss定位轨迹线的下游,如满足要求,则该安装偏差角度值即为所需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如不满足要求,则在adcp中重新设置不同的安装偏差角度值后,返回执行步骤2),直至满足两组数据的底跟踪运行轨迹线均不在gnss轨迹线下游的要求;步骤五、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和姿态传入adcp中,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船速替代adcp底跟踪的速度,将所述gnss卫星罗经测得的姿态替代adcp内置罗经测得的姿态,并在adcp中设置步骤四中得到的gnss卫星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通过在gnss模式下回放adcp数据就能输出河流正确的流速、流向和流量值。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保持在同一个河流断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走航速度匀速,且船头的方位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
‑
3之任一项所述的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船往返施测时,走航速度小于或等于河流的流速。5.根据权利要求1
‑
3之任一项所述的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nss卫星罗经替代为相互独立的gnss定位装置以及不受磁环境影响的外部罗经,这样在步骤二中就需要对gnss定位装置与adcp进行标定,从而获得gnss定位装置的定位天线中心与adcp探头中心的相对位置;在步骤四中,最终得到的正确安装偏差角度值是外部罗经与adcp内置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度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含沙量河流的流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要求设备外接不受磁环境影响的罗经和GNSS定位设备,并对外接设备按要求进行安装及标定;安装ADCP的测船沿断面走航往返收集一个来回的ADCP数据;通过对ADCP数据底跟踪轨迹与GNSS定位轨迹比较,采用底跟踪轨迹遇到“动底”向水流上游运动的原理,试算出外接罗经安装偏差度;将外接罗经的安装偏差角在ADCP软件中设置后,在GNSS测量船速的模式下,软件回放ADCP施测数据就能输出正确的流速、流向和流量值。通过往返断面动态方式进行校正,实现断面存在“动底”的校正方法,能为ADCP实现不同复杂环境下流量施测,显著提高了ADCP流量测量的效率、精度和实效性。精度和实效性。精度和实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平 韦立新 李树明 章磊 陈健健 曾瑞 周绍阳 丁院锋 刘汉伟 朱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3.25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