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0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帘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厂房设计中,大门的跨度主要由搬运加工构件的大小决定的,随着加工构件尺寸的加大,大门的跨度也需加大来满足加工构件进出要求,相应的大门上需要安装的卷帘门跨度也需要加大。对于长跨度卷帘门,因长度方向跨度过大,导致卷帘门无法抵御大风,遇有大风天气卷帘门会出现损坏,需要经常性维修;且大风大雨天气,因卷帘门的损坏,风雨进入厂房内,造成厂房内部货物淋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解决了上述长跨度卷帘门在大风大雨天气下不抗风的缺陷,提高了长跨度卷帘门抗风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所述抗风装置设置于卷帘门内侧,所述抗风装置包括沿卷帘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上滑管、若干沿所述固定上滑管轴向滑动的移动立柱以及锁紧装置,所述固定上滑管两端端头与卷帘门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上滑管下方地坪沿所述固定上滑管轴向等距分布有若干沉孔;若干所述移动立柱顶端与所述固定上滑管连接,若干所述移动立柱底部安装有所述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沉孔配合将若干所述移动立柱与地坪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筒、把手、滑槽以及限位轴,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移动立柱底部,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套筒筒体上,所述套筒筒体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限位轴焊接在因所述滑槽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所述移动立柱柱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槽包括第一径向槽、第二径向槽以及轴向槽,所述锁紧装置由所述把手带动所述限位轴从所述轴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径向槽内,所述锁紧装置呈悬空状态或者由所述把手带动所述限位轴从所述轴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径向槽内,所述锁紧装置呈锁紧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固定上滑管管壁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两所述限位块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5m-3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于所述移动立柱顶部,并套设在所述固定上滑管管体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长跨度卷帘门的弱抗风缺陷,大大减少长跨度卷帘门被大风吹坏的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避免仓库里货物因淋雨导致损坏,能够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位置调节,从而满足对不同长跨度卷帘门增加抗风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风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b。

图中:1、固定上滑管;2、移动立柱;3、锁紧装置;4、套筒;5、把手;6、滑槽;7、限位轴;8、第一径向槽;9、第二径向槽;10、轴向槽;11、限位块;12、套管;13、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目前,对于长跨度卷帘门,因长度方向跨度过大,导致卷帘门无法抵御大风,遇有大风天气卷帘门会出现损坏,需要经常性维修;且大风大雨天气,因卷帘门的损坏,风雨进入厂房内,造成厂房内部货物淋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所述抗风装置设置于卷帘门内侧,所述抗风装置包括沿卷帘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上滑管1、若干沿所述固定上滑管1轴向滑动的移动立柱2以及锁紧装置3。所述抗风装置有效解决了长跨度卷帘门的弱抗风缺陷,大大减少长跨度卷帘门被大风吹坏的维修成本,同时避免仓库里货物因淋雨导致损坏,所述抗风装置能够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运用于钢卷存储仓库,卷帘门跨度不超过8m。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上滑管1两端端头与卷帘门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上滑管1管壁中部设置有两限位块11,两所述限位块11朝向天花板,两所述限位块1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5m-3m。所述移动立柱2具有两个,两所述限位块11朝向所述固定上滑管1端头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移动立柱2,两所述移动立柱2顶部设置有套管12,所述套管12套设在所述固定上滑管1管体上,两所述移动立柱2通过所述套管12沿所述固定上滑管1管体轴向滑动。所述固定上滑管1下方地坪沿所述固定上滑管1轴向等距分布有四个沉孔13,靠近门框外侧的两所述沉孔13为初始位,靠近门框内侧的两所述沉孔13为抗风位。两所述移动立柱2底部均安装有所述锁紧装置3,所述锁紧装置3与所述沉孔13配合将两所述移动立柱2与地坪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套筒4、把手5、滑槽6以及限位轴7。所述套筒4套设在所述移动立柱2底部,所述把手5为一圆柱体,所述把手5垂直固定在靠近所述套筒4筒体顶端处,所述套筒4筒体上开设有所述滑槽6,所述滑槽6开设在所述把手5下方。所述限位轴7为一圆柱体,所述限位轴7一端端头焊接在因所述滑槽6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所述移动立柱2柱体上。其中,所述滑槽6包括第一径向槽8、第二径向槽9以及轴向槽10,所述第一径向槽8和所述第二径向槽9均与所述轴向槽10连接,所述第一径向槽8与所述第二径向槽9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径向槽8位于所述第二径向槽9上方。所述第一径向槽8和所述第二径向槽9防止所述套筒3在移动过程中跑位,当所述移动立柱2插入所述沉孔13时,通过所述锁紧装置3自身重力,所述套筒4压在所述限位轴7上,防止了所述移动立柱2跑位。

如图1所示,正常天气情况下处于初始状态时,两所述移动立柱2顶端位于所述固定上滑管1两端,两所述移动立柱2底端所述套筒4插入初始位的所述沉孔13内,该状态下,不影响货物的运输。如图2所示,恶劣天气下处于抗风状态时,两所述移动立柱2均往门框内侧移动,直至两所述移动立柱2顶部的所述套管4分别抵住一所述限位块11,此时两所述移动立柱2底端所述锁紧装置3中的套筒4均对准一个抗风位的所述沉孔13,将两所述移动立柱2上的套筒4分别插入对应抗风位的所述沉孔13。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锁紧装置3操作方法如下,当需要将所述移动立柱2从初始位移动至抗风位时,握住所述把手5顺时针旋转再向上移动再逆时针旋转,将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第一径向槽8经过所述轴向槽10移动至所述第二径向槽9内,此时所述锁紧装置3处于悬空状态,然后移动所述移动立柱2至抗风位,所述把手5顺时针旋转再向下移动再逆时针旋转,将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第二径向槽9经过所述轴向槽10移动至所述第一径向槽8,所述套筒4插入抗风位的所述沉孔13。当需要将所述移动立柱2从抗风位移动至初始位时,握住所述把手5顺时针旋转再向上移动再逆时针旋转,将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第一径向槽8经过所述轴向槽10移动至所述第二径向槽9内,此时所述锁紧装置3处于悬空状态,然后移动所述移动立柱2至初始位,所述把手5顺时针旋转再向下移动再逆时针旋转,将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第二径向槽9经过所述轴向槽10移动至所述第一径向槽8,所述套筒4插入初始位的所述沉孔13。

当长跨度卷帘门超过8m时,需要增设所述移动立柱2的个数,所述沉孔13的个数始终是所述移动立柱2的2倍。卷帘门的中部抗风能力最弱,所以需设置两所述限位块11对移动至中部抗风位的所述移动立柱2进行限位,因卷帘门从中部往两侧抗风能力越好,所以除中部需设置所述限位块11其他位无需设置,只需将所述移动立柱2移动至对应抗风位即可。当处于抗风状态时,将若干移动立柱2移动至对应所述沉孔13内,即给卷帘门每段提供一定支撑,从而使得卷帘门具备抗风功能不至于被大风吹坏。各抗风位(即沉孔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5m-3m。

本实施方案在长跨度卷帘门内侧增加活动式抗风装置,增强卷帘门抗风能力。本抗风装置由所述固定上滑管1、所述移动立柱2以及所述锁紧装置3组成。平时无风无雨时所述移动立柱2通过所述锁紧装置3位于大门两侧初始位置,不影响门口车辆正常进出;遇有大风大雨天气,将所述移动立柱2移至抗风位,并通过所述锁紧装置3进行固定,能抵御10级以下大风。通过本抗风装置,有效解决了长跨度卷帘门的弱抗风缺陷,大大减少长跨度卷帘门被大风吹坏的维修成本,同时避免仓库里货物因淋雨导致损坏,所述抗风装置能够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装置设置于卷帘门内侧,所述抗风装置包括沿卷帘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上滑管(1)、若干沿所述固定上滑管(1)轴向滑动的移动立柱(2)以及锁紧装置(3),所述固定上滑管(1)两端端头与卷帘门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上滑管(1)下方地坪沿所述固定上滑管(1)轴向等距分布有若干沉孔(13);若干所述移动立柱(2)顶端与所述固定上滑管(1)连接,若干所述移动立柱(2)底部安装有所述锁紧装置(3);所述锁紧装置(3)与沉孔(13)配合将若干所述移动立柱(2)与地坪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套筒(4)、把手(5)、滑槽(6)以及限位轴(7),所述套筒(4)套设在所述移动立柱(2)底部,所述把手(5)固定在所述套筒(4)筒体上,所述套筒(4)筒体上开设有所述滑槽(6);所述限位轴(7)焊接在因所述滑槽(6)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所述移动立柱(2)柱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包括第一径向槽(8)、第二径向槽(9)以及轴向槽(10),所述锁紧装置(3)由所述把手(5)带动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轴向槽(10)滑动至所述第一径向槽(8)内,所述锁紧装置(3)呈悬空状态或者由所述把手(5)带动所述限位轴(7)从所述轴向槽(10)滑动至所述第二径向槽(9)内,所述锁紧装置(3)呈锁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限位块(11),两所述限位块(11)设置于所述固定上滑管(1)管壁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限位块(1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5m-3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12),所述套管(12)设置于所述移动立柱(2)顶部,并套设在所述固定上滑管(1)管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跨度卷帘门使用的抗风装置,抗风装置设置于卷帘门内侧,抗风装置包括沿卷帘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上滑管、若干沿固定上滑管轴向滑动的移动立柱以及锁紧装置,固定上滑管两端端头与卷帘门顶部两端固定连接,固定上滑管下方地坪沿固定上滑管轴向等距分布有若干沉孔;若干移动立柱顶端与固定上滑管连接,若干移动立柱底部安装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与沉孔配合将若干移动立柱与地坪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长跨度卷帘门的弱抗风缺陷,大大减少长跨度卷帘门被大风吹坏的维修成本,同时避免仓库里货物因淋雨导致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茅伟;赵卫刚;张磊;李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3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0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