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窗帘、空调控制、安防系统、影音系统、家电等)连接在一起,提供照明控制、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等多功能和手段,实现家庭自动化、网络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和高效的生活环境;一个标准86盒只能对应装配一个开关面板,要实现一个开关面板可单独控制两路灯光的调光和开关控制,只能在开关面板上装配两个独立的调光控制器,这种方式对于用户成本高,对于安装人员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主控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和振荡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一负载、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接交流电源的零线,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接交流电源的火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是两路相互隔离的控制电路,分别用于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调光和开关控制,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零点检测电路为主控电路提供市电过零点数据,从而实现主控电路输出准确的pwm控制信号,达到柔和的灯光控制效果;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智能控制;设置触控电路实现手动触摸控制;设置指示灯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实现控制状态指示与反馈;通过本方案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对两路灯光的独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调光驱动电路和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调光驱动电路和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二零点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感应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触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蜂鸣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振动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的交流转直流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标号说明:
1、交流转直流供电电路;2、第一调光控制电路;3、第二调光控制电路;4、第一调光驱动电路;5、第二调光驱动电路;6、第一零点检测电路;7、第二零点检测电路;8、第一负载;9、第二负载;10、主控电路;11、无线传输电路;12、触控电路;13、指示灯控制电路;14、感应控制电路;15、蜂鸣器控制电路;16、振动器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主控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和振荡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一负载、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接交流电源的零线,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接交流电源的火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是两路相互隔离的控制电路,分别用于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调光和开关控制,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零点检测电路为主控电路提供市电过零点数据,从而实现主控电路输出准确的pwm控制信号,达到柔和的灯光控制效果;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智能控制;设置触控电路实现手动触摸控制;设置指示灯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实现控制状态指示与反馈;通过本方案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对两路灯光的独立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0、电阻r72、电阻r73、电容c1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4、稳压管dz4、稳压管dz5、场效应管q4和场效应管q9,所述场效应管q9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阳极和电阻r4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4的源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1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3的一端、稳压管dz5的阴极、稳压管dz4的阴极、电阻r7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9的栅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稳压管dz4的阳极、稳压管dz5的阳极、电阻r73的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9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第一调光驱动控制电路连接,第一调光控制电路输出频率为100hz的pwm控制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的导通和关闭,当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导通时,火线正半周电流通过场效应管q9与场效应管q4体内二极管,同第一负载形成回路;火线负半周电流通过场效应管q4与场效应管q9体内二极管,同第一负载形成回路;当第一调光控制电路输出pwm脉宽大时,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导通的时间长,第一负载的输入电压就大,第一负载的亮度就亮;当第一调光控制电路输出pwm脉宽小时,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导通的时间短,第一负载的输入电压就小,第一负载的亮度就暗,以此达到控制第一负载亮度调节的功能;电阻r40和电容c17组成rc网络抑制电源干扰;当场效应管q9和场效应管q4截止时,二极管d4和二极管d8组成整流器为ac-dc电路供电,同时为市电零点检测提供检测信号;电阻r72和稳压管dz4用于场效应管q9的栅极电压抑制;电阻r73和稳压管dz5用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压抑制;瞬态抑制二极管d14,用于吸收市电输入浪涌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3、电阻r74、电阻r75、压敏电阻rv3、电容c1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稳压管dz2、稳压管dz3、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10的阳极、电阻r43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电阻r75的一端、稳压管dz2的阳极、稳压管dz3的阳极和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二极管d1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11的阳极、电容c19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与电容c1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5的另一端、稳压管dz3的阴极、稳压管dz2的阴极、电阻r74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调光控制电路输出频率为100hz的pwm控制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的导通和关闭,当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导通时,火线正半周电流通过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体内二极管,同第二负载形成回路;火线负半周电流通过场效应管q6与场效应管q5体内二极管,同第二负载形成回路;当第二调光控制电路输出pwm脉宽大时,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导通的时间长,第二负载的输入电压就大,第二负载的亮度就亮;当第二调光控制电路输出pwm脉宽小时,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导通的时间短,第二负载的输入电压就小,第二负载的亮度就暗,以此达到控制第二负载亮度调节的功能;电阻r43和电容c19组成rc网络抑制电源干扰;当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截止时,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组成整流器为市电零点检测提供检测信号;电阻r74和稳压管dz2用于场效应管q5栅极电压抑制;电阻r75和稳压管dz3用于场效应管q6栅极电压抑制;压敏电阻rv3,用于吸收市电输入浪涌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62、电容c29、二极管d6和光敏三极管u6b,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集电极与电容c2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62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与电容c29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2的另一端和电容c2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电阻r42的另一端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光敏三极管u6b导通时,由分压电阻r62产生电压,通过驱动电阻r42为场效应管q9与场效应管q4提供导通电压;当光敏三极管u6b截止时,由分压电阻r62无电压产生,场效应管q9与场效应管q4截止;电阻r41和二极管d6起保护作用,电容c29可控制光敏三极管u6b的导通与截止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容c20、电容c21、发光二极管u6a和场效应管q8,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电阻r5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6a的阳极与电阻r5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均接地。
由上述描述可知,电阻r51、电阻r52、电容c20和电容c21组成供电电路,为发光二极管u6a工作提供电压;主控电路输出pwm控制场效应管q8的导通与截止,当q8导通时,发光二极管u6a导通;当q8截止时,发光二极管u6a截止;电阻r53起到下拉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65、电容c30和光敏三极管u7b,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集电极与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发射极分别电阻r65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与电阻r4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电阻r4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5的另一端和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地。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光敏三极管u7b导通时,由分压电阻r65产生电压,通过驱动电阻r45为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提供导通电压;当光敏三极管u7b截止时,由分压电阻r45无电压产生,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截止;电阻r44和二极管d7起保护作用,电容c30可控制光敏三极管u7b的导通与截止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13、电容c18、发光二极管u7a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7a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u7a的阳极与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8的另一端均接地。
由上述描述可知,电阻r47、电阻r48、电容c13和电容c18组成供电电路,为发光二极管u7a工作提供电压;主控电路输出pwm控制场效应管q3的导通与截止,当q3导通时,发光二极管u7a导通;当q3截止时,发光二极管u7a截止;电阻r49起到下拉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容c22、稳压管dz1和光电耦合器oc1,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与电阻r5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
由上述描述可知,稳压管dz1、电阻r54和电阻r55组成降压电路降压,当市电输入电压大于12v时,光电耦合器oc1导通,pin24引脚为低电平;当市电输入电压小于12v时,光电耦合器oc1截止,pin24引脚为高电平,以此根据周期判断第一负载回路市电零点时间,电阻r56起限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零点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容c23、稳压管dz6和光电耦合器oc2,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端与电阻r5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电阻r5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6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9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和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
由上述描述可知,稳压管dz6、电阻r57和电阻r58组成降压电路降压,当市电输入电压大于12v时,光电耦合器oc2导通,pin23引脚为低电平;当市电输入电压小于12v时,光电耦合器oc2截止,pin23引脚为高电平,以此根据周期判断第二负载回路市电零点时间,电阻r59起限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7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25、电容c27、电容c28和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且芯片u3的第二引脚、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电容c2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7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有r34的另一端与电容c25的另一端电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芯片u3为完全集成的电容式传感器,电阻r76、电容c16和电容c28组成供电电路,为芯片u3提供稳定电压;电容c15和电容c27为连接芯片u3内部稳压器引脚的旁路电容;电阻r34、电容c25和pcb线圈cx组成电容触控电路,为芯片u3提供触控信号;引脚d1和引脚d2输出控制信号,电阻r32起到上拉作用。
请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控制电路2、第二调光控制电路3、第一调光驱动电路4、第二调光驱动电路5、第一零点检测电路6、第二零点检测电路7、第一负载8、第二负载9、主控电路10、无线传输电路11、触控电路12、指示灯控制电路13、感应控制电路14、蜂鸣器控制电路15、振动器控制电路16,所述主控电路10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4、第二调光驱动电路5、第一零点检测电路6、第二零点检测电路7、无线传输电路11、触控电路12、指示灯控制电路13、感应控制电路14、蜂鸣器控制电路15和振荡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2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4、第一负载8、第一零点检测电路6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3电连接,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3分别与第二调光驱动电路5、第二零点检测电路7和第二负载9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8与第二负载9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8接交流电源的零线,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2接交流电源的火线。
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2包括电阻r40(电阻值为27kω)、电阻r72(电阻值为150ω)、电阻r73(电阻值为150ω)、电容c17(电容值为120pf)、二极管d8(型号为f7asod-123fl)、二极管d9(型号为f7asod-123fl)、二极管d14(型号为p6smb440asmb)、稳压管dz4(型号为bzt52c6v8sod123)、稳压管dz5(型号为bzt52c6v8sod123)、场效应管q4(型号为ipa60r190p6to-220f)和场效应管q9(型号为ipa60r190p6to-220f),所述场效应管q9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阳极和电阻r4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1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3的一端、稳压管dz5的阴极、稳压管dz4的阴极、电阻r7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9的栅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稳压管dz4的阳极、稳压管dz5的阳极、电阻r73的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9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连接。
请参照图2,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3包括电阻r43(电阻值为27kω)、电阻r74(电阻值为150ω)、电阻r75(电阻值为150ω)、压敏电阻rv3(型号为tvr07471klarm)、电容c19(电容值为120pf)、二极管d10(型号为f7asod-123fl)、二极管d11(型号为f7asod-123fl)、稳压管dz2(型号为bzt52c6v8sod123)、稳压管dz3(型号为bzt52c6v8sod123)、场效应管q5(型号为ipa60r190p6to-220f)和场效应管q6(型号为ipa60r190p6to-220f),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10的阳极、电阻r43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电阻r75的一端、稳压管dz2的阳极、稳压管dz3的阳极和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二极管d1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11的阳极、电容c19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与电容c1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5的另一端、稳压管dz3的阴极、稳压管dz2的阴极、电阻r74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
请参照图3,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4包括电阻r41(电阻值为150ω)、电阻r42(电阻值为750ω)、电阻r62(电阻值为150ω)、电容c29(电容值为100nf)、二极管d6(型号为1n4148wsod-123)和光敏三极管u6b(型号为ltv-1009-tp1-gsmd-4),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集电极与电容c2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62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与电容c29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2的另一端和电容c2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电阻r42的另一端电连接。
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4还包括电阻r51(电阻值为10ω)、电阻r52(电阻值为150ω)、电阻r53(电阻值为100kω)、电容c20(电容值为10μf)、电容c21(电容值为10μf)、发光二极管u6a(型号为ltv-1009-tp1-gsmd-4)和场效应管q8(型号为dmn3404lsot23),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电阻r5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6a的阳极与电阻r5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均接地。
请参照图3,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5包括电阻r44(电阻值为150ω)、电阻r45(电阻值为750ω)、电阻r65(电阻值为150ω)、电容c30(电容值为100nf)和光敏三极管u7b(型号为ltv-1009-tp1-gsmd-4),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集电极与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发射极分别电阻r65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与电阻r4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电阻r4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5的另一端和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地。
请参照图4,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5还包括电阻r47(电阻值为150ω)、电阻r48(电阻值为10ω)、电阻r49(电阻值为100kω)、电容c13(电容值为10μf)、电容c18(电阻值为10μf)、发光二极管u7a(型号为ltv-1009-tp1-gsmd-4)和场效应管q3(型号为dmn3404lsot23),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7a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u7a的阳极与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8的另一端均接地。
请参照图5,所述第一零点检测电路6包括电阻r54(电阻值为510kω)、电阻r55(电阻值为510kω)、电阻r56(电阻值为51kω)、电容c22(电容值为4.7/1nf)、稳压管dz1(型号为bzt52c12vsod123)和光电耦合器oc1(型号为ltv-1009-tp1-gsmd-4),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与电阻r5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
请参照图6,所述第二零点检测电路7包括电阻r57(电阻值为510kω)、电阻r58(电阻值为510kω)、电阻r59(电阻值为51kω)、电容c23(电容值为4.7/1nf)、稳压管dz6(型号为bzt52c12vsod123)和光电耦合器oc2(型号为ltv-1009-tp1-gsmd-4),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端与电阻r5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电阻r5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6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9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和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
请参照图7,所述感应控制电路14包括电阻r32(电阻值为4.7kω)、电阻r34(电阻值为470ω)、电阻r76(电阻值为0ω)、电容c15(电容值为1uf)、电容c16(电容值为1uf)、电容c25(电容值为1uf)、电容c27(电容值为1uf)、电容c28(电容值为1uf)和芯片u3(型号为iqs128),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且芯片u3的第二引脚、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电容c2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7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有r34的另一端与电容c25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触控电路12包括电阻r7(电阻值为1mω)、电阻r8(电阻值为1mω)、电阻r9(电阻值为1mω)、电阻r10(电阻值为1mω)、电阻r11(电阻值为1mω)、电阻r12(电阻值为1mω)、电阻r13(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4(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5(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触控按键touch1、触控按键touch2、触控按键touch4和触控按键touch6,请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8;充放电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主控电路中的芯片u5的第三十三引脚,与滤波电阻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及触控按键touch1、触控按键touch2、触控按键touch3、触控按键touch4、触控按键touch5和触控按键touch6组成rc采集电路,rc采集原理以测量触控按键电极电容通过充放气电电阻的充电/放电时间为基础。触摸触控按键时,电极电容会增大,充电/放电时间会延长,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变化来检测手指是否接近。
所述指示灯控制电路13包括电阻r20(电阻值为1kω)、电阻r21(电阻值为1kω)、电阻r22(电阻值为1kω)、电阻r23(电阻值为750ω)、电阻r24(电阻值为750ω)、电阻r25(电阻值为750ω)、电阻r26(电阻值为750ω)、电阻r27(电阻值为1kω)、电阻r28(电阻值为1kω)、电阻r29(电阻值为750ω)、电阻r30(电阻值为750ω)、电阻r31(电阻值为1kω)和发光二极管led1(型号为fc-da1608bk-470h10)至发光二极管led24(型号为rf-wub190ds-dd-e2),其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9;调节限流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阻值可设置发光二极管led1至发光二极管led24的亮度,主控电路中的芯片u5的pin9、pin10、pin11、pin12、pin15、pin16、pin20、pin23、pin24、pin25、pin35、pin36、pin40、pin41、pin48管脚为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源,同时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
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15包括电阻r39(电阻值为470ω)、电阻r60(电阻值为51ω)、电阻r70(电阻值为150ω)、电阻r71(电阻值为150ω)、二极管d5(型号为in4148)和蜂鸣器b1(型号为mlt-7525),其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10;电阻r71的一端连接4.5v电源,另一端与蜂鸣器b1的正极引脚连接,为蜂鸣器b1工作提供工作电压,电阻r60的一端与蜂鸣器b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起限流作用,调节阻值可设置蜂鸣器音量。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9、电阻r70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5的第四十五引脚通过输出高、低电平控制三极管q2的导通与关断以控制蜂鸣器b1,二极管d5起电压钳位作用,电阻r70为下拉电阻。
所述振动器控制电路16包括电阻r33(电阻值为150ω)、电阻r38(电阻值为150ω)、电阻r66(电阻值为150ω)、二极管d13(型号为in4148)、三极管q1(型号为ss8050)和振动器m1(型号为lcm0820a2915f),其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11;电阻r66的一端连接4.5v电源,另一端与振动器m1的正极引脚连接,为振动器m1工作提供工作电压,振动器m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6起限流作用,调节阻值可设置震动强度。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3、电阻r38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芯片u5的第四十三引脚通过输出高、低电平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与关断以控制振动器m1,二极管d13起电压钳位作用,电阻r38为下拉电阻。
所述主控电路10包括电阻r78、电容c10(电容值为1uf)、电容c11(电容值为1uf)、电容c24(电容值为1uf)和芯片u5(型号为lqfp48),其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12;芯片u5的第七引脚为vdd引脚,工作电压3.3v,电容c10、电容c11和电容c24滤波电容,滤除交流纹波;电阻r78和r77为下拉电阻;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和第四十六引脚与蓝牙模组con1引脚tx、引脚rx连接,芯片u5与蓝牙模组con1烧录固件,二者之间进行uart通信。
所述交流转直流供电电路1包括电阻r1(电阻值为390kω)、电阻r2(电阻值为10kω)、电阻r3(电阻值为39kω)、电阻r4(电阻值为10kω)、电阻r6(电阻值为10kω)、电阻r61(电阻值为510kω)、电阻r67、电容c1(电容值为1nf)、电容c6(电容值为1μf)、电容c2(电容值为100nf)、电容c3(电容值为100nf)、电容c4(电容值为22μf)、电容cy1(型号为hje102ma4dw-f6001)、电解电容ce1(电容值为220μf)、电解电容ce2(电容值为2.2μf)、电解电容ce3(电容值为2.2μf)、电解电容ce4(电容值为220μf)、电感l2(型号为lga-0510-472k-106-100ma-120ma-t52-cp-a05-ay)、二极管d1(型号为sma)、二极管d2(型号为es1jflsod-123fl)、二极管d3(型号为sma)、二极管d4(型号为f7a)、二极管d12(型号为es1jflsod-123fl)、芯片u1(型号为az1117ch-3.3trg1)、芯片u2(型号为lnk603so-8c)和反激变压器tr1(型号为ee13),其各元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请参照图13;交流市电经二极管d4整流,经电解电容ce2、电感l2、电解电容ce3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滤波,将50hz交流电压转为直流电压,芯片u2体内的mos管导通到截止时会在初级绕组n1上产生尖峰电压与感应电压,电阻r1、电容c1、二极管d3组成rcd吸收钳位保护电路,避免芯片u2损坏。辅助绕组n2、电阻r3、电阻r6组成电压反馈电路,调节反激变压器tr1的次级绕组n5的输出电压。反激变压器tr1的次级绕组n5、二极管d1、电解电容ce1、电容c2、电阻r61组成输出整流电路,输出4.5v直流电压。芯片u1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将4.5v直流电压转为3.3v直流电压,电容c3、电容c4起滤波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是两路相互隔离的控制电路,分别用于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调光和开关控制,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一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由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控制,第二调光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主控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零点检测电路为主控电路提供市电过零点数据,从而实现主控电路输出准确的pwm控制信号,达到柔和的灯光控制效果;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智能控制;设置触控电路实现手动触摸控制;设置指示灯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实现控制状态指示与反馈;通过本方案设计的调光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对两路灯光的独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控制电路、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主控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振动器控制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一零点检测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触控电路、指示灯控制电路、感应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和振荡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交流转直流电路、第一调光驱动电路、第一负载、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调光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调光驱动电路、第二零点检测电路和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接交流电源的零线,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接交流电源的火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0、电阻r72、电阻r73、电容c1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4、稳压管dz4、稳压管dz5、场效应管q4和场效应管q9,所述场效应管q9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阳极和电阻r4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14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3的一端、稳压管dz5的阴极、稳压管dz4的阴极、电阻r7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9的栅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稳压管dz4的阳极、稳压管dz5的阳极、电阻r73的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9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3、电阻r74、电阻r75、压敏电阻rv3、电容c1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稳压管dz2、稳压管dz3、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二极管d10的阳极、电阻r43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74的一端、电阻r75的一端、稳压管dz2的阳极、稳压管dz3的阳极和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二极管d1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11的阳极、电容c19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与电容c1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6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5的另一端、稳压管dz3的阴极、稳压管dz2的阴极、电阻r74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62、电容c29、二极管d6和光敏三极管u6b,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集电极与电容c2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6b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62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与电容c29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2的另一端和电容c2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电阻r42的另一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容c20、电容c21、发光二极管u6a和场效应管q8,所述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电阻r5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6a的阳极与电阻r5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65、电容c30和光敏三极管u7b,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集电极与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u7b的发射极分别电阻r65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与电阻r4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电阻r4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容c30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阻r65的另一端和电容c30的另一端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13、电容c18、发光二极管u7a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发光二极管u7a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u7a的阳极与电阻r4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电连接且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8的另一端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点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容c22、稳压管dz1和光电耦合器oc1,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与电阻r5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6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零点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容c23、稳压管dz6和光电耦合器oc2,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一端与电阻r5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电阻r5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6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r59的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光电耦合器oc2的第四端和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4、电阻r76、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25、电容c27、电容c28和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且芯片u3的第二引脚、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电容c2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76的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有r34的另一端与电容c25的另一端电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