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光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电控冰箱的显示板亮度通常是固定的,显示板在有人操作下点亮,无人操作下1分钟后熄灭。此种显示方式降低了冰箱能耗,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在光线很强的地方如展厅、卖场,显示效果不够清晰;在用户家中,夜里打开冰箱显示板点亮很刺眼。这就需要引入一种可以采集到光强的装置,在光线很强时,显示板亮度提高,光线很弱时,显示板亮度降低。行业内采用可见光探测器存在问题有采集电流信号弱、使用运放放大一致性差,使用可见光模块价格高等问题。在安装方式上,还存在显示板点亮时,显示板的led灯光通过反射散射,影响可见光采集精度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发光装置及冰箱,能够避免发光装置影响可见光采集精度的问题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板led灯影响可见光采集精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光装置及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感应环境光线的感应装置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感应装置感应的光线调节发光强度,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发光装置分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电路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采样电路的采样信号调节发光强度。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发光电路和所述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将所述采样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采样信号调节所述发光电路发光状态。

进一步,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70、电阻r71、电容c9、连接器cn1;

所述电阻r70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另一端串联所述连接器cn1后连接电源,所述电容c9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70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1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9与地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70与所述连接器cn1之间,所述连接器cn1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进一步,所述发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led灯l1至led灯l73;

所述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地、基极连接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所述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

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7,所述电阻r90至电阻r97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基极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8至灯扫描口seg15,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led灯l1至led灯l73串接于所述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与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之间。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所述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与所述发光电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所述感应装置的pcb板,所述采样电路通过所述pcb板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发光装置的支架上且设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涂抹有玻璃油墨的阻光塑料件,所述阻光塑料件包裹住所述pcb板;

所述玻璃油墨在所述感应装置处开设有与所述感应装置大小匹配的感光窗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冰箱,所述冰箱采用上述发光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发光单元和感应装置配合,能够在不同光强的环境下,相应调节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以适用不同的环境需求。

2、将感应装置与发光装置分隔设置,且设在发光装置的支架上,同时还设有阻光塑料件以及感光窗口,能够降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反射或散射给感应装置,影响可见光采集精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为显示板、2为pcb板、3为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感应环境光线的感应装置3以及发光单元,发光单元根据感应装置3感应的光线调节发光强度,其感应装置3与发光装置分隔设置。

请参见图1,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为显示板1,感应装置3与显示板1分隔设置,其安装与显示板1的支架上,并设于显示板1的上方,与显示板1分隔设置后,能够降低由于显示板1发出的光线对感应装置3采集光线的影响。如果其安装于显示板1上,在显示板1发光时容易将发出的光束发射或散射给感应装置3,从而影响感应装置3的检测效果,如果将感应装置3放在其他位置,容易受到灰尘覆盖,导致探测功能丧失。具体的,感应装置3采用光敏二极管hoicd0201b,其采集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50nm~750nm。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安装感应装置3的pcb板2,感应装置3焊接在pcb板2上,采样电路通过pcb板2与感应装置连接。

为了更好的保证显示屏1发出的光不会影响感应装置3的检测,在pcb板2处设有阻光塑料件,该阻光塑料件包裹住pcb板2,能够降低显示屏1带来的影响。在阻光塑料件上还涂覆有玻璃油墨,该玻璃油墨在感光组件3处开设有一个圆形的感光窗口,其大小与感光组件3相匹配,使可见光能够透过开口,从而减小玻璃油墨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具体的,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电路和采样电路,采样电路通过pcb板2与感应装置连接,其能根据感应装置3感应的可见光亮度生成采样信号,发光单元根据采样电路的采样信号调节发光强度。

发光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发光电路和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将采样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采样信号调节发光电路发光状态。

请参考图2,具体的,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70、电阻r71、电容c9和连接器cn1,电阻r70一端连接控制单元,另一端串联连接器cn1后连接到电源,这里电源电压为5v,电容c9一端连接在电阻r70和控制单元之间,另一端接地,电阻r71一端连接在电容c9与地之间,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70和连接器cn1之间。

连接器cn1为2pin连接器,采样电路通过该2pin连接器连接到pcb板,电阻r70和电容c9构成滤波电路,对采集电压进行滤波,当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光敏二极管采集到的光敏电流也不同,电阻r71上的电压也不同,控制单元接收到的电压信号也不相同。即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光敏二极管感应到的光照强度不同,接收到不同的电压信号,即采样信号,当控制单元接收到不同的采样信号后,能够根据不同的采样信号控制发光单元产生不同的发光强度。

请参考图3,具体的,发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led灯l1至led灯l73;

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地、基极连接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

电阻r3至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7,电阻r90至电阻r9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基极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8至灯扫描口seg15,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

led灯l1至led灯l73串接于所述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与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之间。

请参考图4,具体的,控制单元包括: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与发光电路连接。其控制单元还具有引脚dsnk,采样电路中电阻r70的一端连接到控制单元的引脚dsnk。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原理做具体说明,首先感应装置3设置在pcb板2上,其用于采集可见光,并通过不同的光照强度产生不同的光敏电流,采样电路通过连接器cn1连接到该pcb板2,当光敏电流发生变化时,采样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也会发生变化,引脚dsnk输出的采样信号也会发生变化,控制单元接收到该采样信号后,通过改变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的扫描频率和脉冲宽度,来改变显示板led灯亮度。

参见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电路,其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分别连接到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基极,可以通过控制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的电压控制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导通,从而调节led灯l1至led灯l73的发光状态。其控制单元的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7连接到发光电路的电阻r3至电阻r9,其能够通过控制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7的电压从而改变led灯l1至led灯l35的发光强度,同时,灯扫描口seg8至灯扫描口seg15连接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基极,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控制灯扫描口seg8至灯扫描口seg15的电压改变led灯l36至led灯l73的发光状态。

具体的,显示板1设置有三个亮度等级,其分别对应白天、阴天以及黑夜的情况,当检测到白天可将光光照强度很大时,提高扫描脉宽度,显示板1的led灯亮度清晰,当检测到阴天可见光光照强度一般时,将扫描脉宽度设置为中档,显示板1的led灯亮度中档,当检测到黑夜可见光亮度很弱时,将扫描脉宽度降低,显示板1的led灯的亮度柔和。

其光照强度根据控制单元接收到的电压调节,控制单元dsnk接收到的电压为采样电路的电压,其采样电路连接到pcb板上,而光敏二极管又设置在pcb板上,可见光的光照强度不同时,光敏二极管的光敏电流也不相同,其控制单元接收到的电压也不同。即控制单元可以根据采集到的电压大小不同,从而计算处不同的电流信号,根据光敏二极管的特性,其光敏电流分别对应不同的光照强度,控制单元根据其接收到的电压不同,计算出不同的电流信号,从而得出当前的光照强度,即可根据光照强度调节led灯不同的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的可见光的光照强度改变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从而改善其显示效果,同时,将可见光感应装置设置在pcb板上,并设置在显示板上方,能够避免显示板的反光导致的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阻光塑料件和玻璃油墨,能够进一步消除显示板反光或散射造成的采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发光装置,包括:感应环境光线的感应装置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感应装置感应的光线调节发光强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发光装置分隔设置;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电路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采样电路的采样信号调节发光强度;

还包括与所述发光电路和采样电路连接的控制单元;

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70、电阻r71、电容c9、连接器cn1;

所述电阻r70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另一端串联所述连接器cn1后连接电源,所述电容c9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70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1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容c9与地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电阻r70与所述连接器cn1之间,所述连接器cn1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将所述采样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采样信号调节所述发光电路发光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led灯l1至led灯l73;

所述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地、基极连接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所述三极管q1至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

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7,所述电阻r90至电阻r97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基极分别连接灯扫描口seg8至灯扫描口seg15,所述三极管q17至三极管q24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led灯l1至led灯l73串接于所述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与所述电阻r3至电阻r9、电阻r90至电阻r97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所述灯扫描口com1至灯扫描口com5、灯扫描口seg1至灯扫描口seg15与所述发光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所述感应装置的pcb板,所述采样电路通过所述pcb板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发光装置的支架上且设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抹有玻璃油墨的阻光塑料件,所述阻光塑料件包裹住所述pcb板;

所述玻璃油墨在所述感应装置处开设有与所述感应装置大小匹配的感光窗口。

8.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光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光装置及冰箱,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感应环境光线的感应装置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感应装置感应的光线调节发光强度,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发光装置分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光强环境,调节发光装置的发光亮度,同时还能降低发光装置对感应装置采光效果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俊;肖凌峰;朱佳贝;方茂长;汪猗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