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阀芯外圆去毛刺机。
背景技术:
高精度阀门在生产时,要用到精度较高的阀芯配件,阀芯在加工过程中一般要求其保持外圆无毛刺,阀芯外圆的微小毛刺对偶件配合运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目前依然采用手动研磨方式,依靠操作工的认真细心和手艺实现达到所需的加工精度,然而这种手动方式不仅效率极低,且废品率较高;同时,手动刮蹭容易破坏加工表面精度,手动去毛刺的结果是表面微观形貌较差,不能实现完全去毛刺的效果,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阀芯外圆去毛刺机。
技术方案: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包括机架、循环送料机构、去毛刺组,所述循环送料机构架设在机架上,用以将阀芯进行循环送料,所述去毛刺组包括数个去毛刺机构,所述数个去毛刺机构对应设于循环送料机构的长度方向两侧,用以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阀芯外圆进行循环去毛刺。
进一步的是,所述循环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托盘、上料挡条一、顶料气缸一、顶料块一、工位转移机构、直线输送线一、直线输送线二、下料托盘、推料气缸一、推料挡板一,所述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分设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两侧,所述上料托盘通过支架一倾斜设于直线输送线一的前侧外部,所述上料挡条一的两端均通过螺柱与上料托盘固定,且所述上料挡条一与上料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一,所述顶料气缸一设于间距一底部所对应的机架上,且所述顶料块一与顶料气缸一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一内伸缩,所述工位转移机构对应设于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的后部,用以将阀芯进行工位转移,所述下料托盘通过支架二倾斜固设于直线输送线二的前侧外部,所述推料气缸一通过支撑柱一固设在下料托盘相对一侧的机架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均包括数个同步电机、数个上下表面带有输送槽的输送台、数个表面带有齿轮的轮体、数个顶面成型有y形槽的加工过渡块、以及一传送履带,所述输送台的上方两侧设有两个限位块,数个所述加工过渡块按两个为一组设置在两个输送台之间,且每组所对应的两个加工过渡块之间留有间距三,所述数个同步电机对应固设在机架上,且每个所述同步电机的输出轴均与一轮体连接,所述传送履带与数个轮体表面的齿轮连接并于数个输送台上下表面所设的输送槽内移动,且所述传送履带还对应穿过数个加工过渡块顶面的y形槽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位转移机构包括中转托盘、顶料气缸二、推料气缸二、顶料块二、推料挡板二、上料挡条二,所述中转托盘通过支架三倾斜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之间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推料气缸二通过支撑柱二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外部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推料挡板二与推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所述上料挡条二的两端与中转托盘的前部通过螺柱固定,且所述上料挡条二与中转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二,所述顶料气缸二固设于间距二下方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顶料块二与顶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二内进行伸缩。
进一步的是,每个所述去毛刺机构均包括固设在机架上的承载板、两条直线导轨、滑动底板一、滑动底板二、导向轮驱动电机、自带辊轴的导向轮、砂轮驱动电机、砂轮、两个支撑块一、两个支撑块二、调节座一、调节螺杆一、调节座二、调节螺杆二,所述两条直线导轨平行设置在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滑动底板一的底部四周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一侧滑接,所述调节座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外部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所述调节螺杆一穿过调节座一与滑动底板一固接,所述滑动底板二的底部通过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另一侧滑接,所述调节座二设于调节座一同侧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所述调节螺杆二穿过调节座二与滑动底板二固接,所述两个支撑块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上,且每个所述支撑块一上方均设有连接耳座一,所述砂轮内设有旋转轴穿过,且所述旋转轴通过两个连接耳座一与两个支撑块一固定,所述砂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上,且所述砂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旋转轴连接,所述两个支撑块二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所述导向轮的辊轴两端通过连接耳座二与两个支撑块二固定,所述导向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所述导向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导向轮的辊轴连接。
进一步的是,每个所述砂轮、导向轮均与间距三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送料机构与去毛刺组结合使用,能将生产好的阀芯连续上料至去毛刺机构处,以便数个去毛刺机构对阀芯进行循环去毛刺,效率不仅相对较高,且还能避免操作人员上料或者卸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个去毛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个去摸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循环送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工位转移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顶料气缸一与顶料块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顶料气缸二与顶料块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考图1-9,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包括机架10、循环送料机构、去毛刺组,循环送料机构架设在机架上,用以将阀芯进行循环送料,去毛刺组包括数个去毛刺机构310,数个去毛刺机构对应设于循环送料机构的长度方向两侧,用以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阀芯外圆进行循环去毛刺。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托盘20、上料挡条一30、顶料气缸一40、顶料块一50、工位转移机构300、直线输送线一、直线输送线二、下料托盘250、推料气缸一230、推料挡板一240,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分设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两侧,上料托盘通过支架一320倾斜设于直线输送线一的前侧外部,上料挡条一的两端均通过螺柱60与上料托盘固定,且上料挡条一与上料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一70(小于阀芯外径值),顶料气缸一设于间距一底部所对应的机架上,且顶料块一与顶料气缸一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一内伸缩,工位转移机构对应设于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的后部,用以将阀芯进行工位转移,下料托盘通过支架二330倾斜固设于直线输送线二的前侧外部,推料气缸一通过支撑柱一固设在下料托盘相对一侧的机架上。
整体步骤:先将待加工的阀芯放入在上料托盘中,因为上料托盘是倾斜放置的,所以待加工的阀芯会落至上料托盘与上料挡条一之间的间距一内,开始上料时,由顶料气缸一带动顶料块一动作,此时间距一内的阀芯将会被顶送至直线输送线一上进行输送(顶料块每顶送一个阀芯至输送线一时,上料托盘内就会有一阀芯落至间距一内),在直线输送线一输送阀芯的过程中,各个去毛刺机构可对待加工的阀芯进行加工,在直线输送线一带动阀芯移动至其末位时,由工件转移机构将直线输送线一上的阀芯转移到直线输送线二上,接着直线输送线将会带动阀芯继续移动,以便处在直线输送线二处的各个去毛刺机构对阀芯进行加工,最后直线输送线二将阀芯送到其末端时,由推料气缸一带动推料挡板一动作以推动直线输送线二上的阀芯至下料托盘中进行下料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直线输送线一140和直线输送线二150均包括数个同步电机80、数个上下表面带有输送槽110的输送台120、数个表面带有齿轮的轮体90、数个顶面成型有y形槽270的加工过渡块260、以及一传送履带,输送台的上方两侧设有两个限位块100,数个加工过渡块按两个为一组设置在两个输送台之间,且每组所对应的两个加工过渡块之间留有间距三280,数个同步电机对应固设在机架上,且每个同步电机的输出轴均与一轮体连接,传送履带与数个轮体表面的齿轮连接并于数个输送台上下表面所设的输送槽内移动,且传送履带还对应穿过数个加工过渡块顶面的y形槽设置。
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二的工作步骤:数个同步电机同步带动轮体转动,此时传送履带将会执行循环运动,顶料气缸一所顶起的阀芯290将会送入至两个限位条块之间,并且传送履带能带动其限位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阀芯将会经过加工过渡块处(顶面设置有y形槽则是用于对阀芯进行限位输送,并能防止阀芯在加工时出现脱落的情况发生),由于每组所包括的两个加工过渡块之间留设有间距三,所以阀芯将会有部分漏出,此时去毛刺机构则可开始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工位转移机构包括中转托盘220、顶料气缸二190、推料气缸二160、顶料块二180、推料挡板二170、上料挡条二200,中转托盘通过支架三340倾斜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之间所对应的机架上,推料气缸二通过支撑柱二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外部所对应的机架上,推料挡板二与推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上料挡条二的两端与中转托盘的前部通过螺柱固定,且上料挡条二与中转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二210,顶料气缸二固设于间距二下方所对应的机架上,顶料块二与顶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二内进行伸缩。
工位转移步骤:在直线输送线一带动阀芯移动到其末位时,推料气缸一带动推料挡板一动作以将直线输送线一上的待加工阀芯送至中转托盘内,由于中转托盘也是倾斜设置的,所以中转托盘内的阀芯会落入至间距二内,并由顶料气缸二带动顶料块二将间距二内的阀芯顶送至直线输送线二上,这样直线输送线二才能带动阀芯于各个去毛刺机构继续进行加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去毛刺机构均包括固设在机架上的承载板350、两条直线导轨360、滑动底板一370、滑动底板二380、导向轮驱动电机130、自带辊轴510的导向轮490、砂轮驱动电机450、砂轮390、两个支撑块一460、两个支撑块二470、调节座一400、调节螺杆一410、调节座二420、调节螺杆二430,两条直线导轨平行设置在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底板一的底部四周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一侧滑接,调节座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外部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调节螺杆一穿过调节座一与滑动底板一固接,滑动底板二的底部通过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另一侧滑接,调节座二设于调节座一同侧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调节螺杆二穿过调节座二与滑动底板二固接,两个支撑块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上,且每个支撑块一上方均设有连接耳座一480,砂轮内设有旋转轴穿过,且旋转轴通过两个连接耳座一与两个支撑块一固定,砂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上,且砂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旋转轴520连接,两个支撑块二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导向轮的辊轴两端通过连接耳座二500与两个支撑块二固定,导向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导向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440与导向轮的辊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砂轮、导向轮均与间距三的位置相对应,这样砂轮、导向轮才能配合对两个加工过渡块上方所对应的阀芯进行加工处理。
去毛刺机构处理步骤:通过调节螺杆一调节滑动底板一到位,通过调节螺杆二调节滑动底板二到位,在砂轮与导向轮配合对加工过渡块上的阀芯进行加工时,由砂轮驱动电机驱动砂轮转动,导向轮驱动电机驱动导向轮转动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循环送料机构、去毛刺组,所述循环送料机构架设在机架上,用以将阀芯进行循环送料,所述去毛刺组包括数个去毛刺机构,所述数个去毛刺机构对应设于循环送料机构的长度方向两侧,用以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阀芯外圆进行循环去毛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托盘、上料挡条一、顶料气缸一、顶料块一、工位转移机构、直线输送线一、直线输送线二、下料托盘、推料气缸一、推料挡板一,所述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分设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两侧,所述上料托盘通过支架一倾斜设于直线输送线一的前侧外部,所述上料挡条一的两端均通过螺柱与上料托盘固定,且所述上料挡条一与上料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一,所述顶料气缸一设于间距一底部所对应的机架上,且所述顶料块一与顶料气缸一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一内伸缩,所述工位转移机构对应设于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的后部,用以将阀芯进行工位转移,所述下料托盘通过支架二倾斜固设于直线输送线二的前侧外部,所述推料气缸一通过支撑柱一固设在下料托盘相对一侧的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均包括数个同步电机、数个上下表面带有输送槽的输送台、数个表面带有齿轮的轮体、数个顶面成型有y形槽的加工过渡块、以及一传送履带,所述输送台的上方两侧设有两个限位块,数个所述加工过渡块按两个为一组设置在两个输送台之间,且每组所对应的两个加工过渡块之间留有间距三,所述数个同步电机对应固设在机架上,且每个所述同步电机的输出轴均与一轮体连接,所述传送履带与数个轮体表面的齿轮连接并于数个输送台上下表面所设的输送槽内移动,且所述传送履带还对应穿过数个加工过渡块顶面的y形槽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转移机构包括中转托盘、顶料气缸二、推料气缸二、顶料块二、推料挡板二、上料挡条二,所述中转托盘通过支架三倾斜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和直线输送线二之间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推料气缸二通过支撑柱二固设在直线输送线一外部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推料挡板二与推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所述上料挡条二的两端与中转托盘的前部通过螺柱固定,且所述上料挡条二与中转托盘之间留有间距二,所述顶料气缸二固设于间距二下方所对应的机架上,所述顶料块二与顶料气缸二的伸缩轴固接并可于间距二内进行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去毛刺机构均包括固设在机架上的承载板、两条直线导轨、滑动底板一、滑动底板二、导向轮驱动电机、自带辊轴的导向轮、砂轮驱动电机、砂轮、两个支撑块一、两个支撑块二、调节座一、调节螺杆一、调节座二、调节螺杆二,所述两条直线导轨平行设置在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滑动底板一的底部四周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一侧滑接,所述调节座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外部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所述调节螺杆一穿过调节座一与滑动底板一固接,所述滑动底板二的底部通过设置滑槽与两条直线导轨的另一侧滑接,所述调节座二设于调节座一同侧所对应的承载板上,且所述调节螺杆二穿过调节座二与滑动底板二固接,所述两个支撑块一固设在滑动底板一上,且每个所述支撑块一上方均设有连接耳座一,所述砂轮内设有旋转轴穿过,且所述旋转轴通过两个连接耳座一与两个支撑块一固定,所述砂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上,且所述砂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旋转轴连接,所述两个支撑块二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所述导向轮的辊轴两端通过连接耳座二与两个支撑块二固定,所述导向轮驱动电机固设在滑动底板二上,所述导向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导向轮的辊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芯外圆去毛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砂轮、导向轮均与间距三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