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



背景技术:

分度头是安装在铣床上用于将工件分成任意等份的的机床附件,利用分度刻度环和游标,定位销和分度盘以及交换齿轮,将装卡在顶尖间或卡盘上的工件分成任意角度,可将圆周分成任意等份,辅助机床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刀具进行各种沟槽﹑正齿轮﹑螺旋正齿轮﹑阿基米德螺线凸轮等的加工工作。

对于现在的机床用分度头就是进行对工件固定住,然后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完成分度的效果,而在现在的工具加工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多方向的加工,让传统的分度头就无法进行满足需求,同时在可调节角度的分度头在进行固定时就是采用了单道的稳定作用,使得在进行加工时会有松动情况,会造成角度的滑动而影响到加工的精度,不利于现在的机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机床用分度头就是进行对工件固定住,然后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完成分度的效果,而在现在的工具加工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多方向的加工,让传统的分度头就无法进行满足需求,同时在可调节角度的分度头在进行固定时就是采用了单道的稳定作用,使得在进行加工时会有松动情况,会造成角度的滑动而影响到加工的精度,不利于现在的机床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侧边竖直向插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外侧边螺纹连接有底卡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边套接有角度转盘,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边均对称螺纹连接有顶接杆,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对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边螺纹连接有稳定杆,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边设置有分度盘,所述活动块的顶面水平设置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底座的内侧边设置有主传动轮,所述固定底座的内侧边设置有传动锥,所述固定底座在远离主传动轮的一侧边设置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外侧边齿接有顶接块,所述固定底座和活动块的内侧边设置有止滑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面焊接有底滑条,所述活动块的顶面焊接有卡接环,所述固定底盘的底面水平焊接有传动底环,所述活动块的内侧边设置有齿轮,所述固定底盘的底面水平开设有套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水平开设有弧形槽,贯穿孔分别开设在固定底座的顶面四边角位置,固定螺杆的个数与贯穿孔的个数保持一致,且一一对应贯穿式插接设置,底卡块分别水平螺纹套接在固定螺杆的靠近底端位置,且底卡块与固定底座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转盘活动卡接在固定底座的一侧槽道内部,且角度转盘在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边水平插接有摇杆,且摇杆的一端垂直插接在角度转盘的侧边靠近边缘位置,顶接杆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顶接杆的一端均水平贯穿固定底座的侧边延伸至内部,且延伸内部端均垂直焊接在顶接块和止滑块的一侧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块的底面对接在固定底座的顶面弧形槽内部,稳定杆的一端水平贯穿活动块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垂直焊接在一块止滑块的侧边位置,分度盘的中心轴杆一端固定插接在齿轮的中心位置,滑动槽开设在固定底座的顶面弧形槽中间位置,且两端均贯穿固定底座的顶面延伸至外侧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传动轮设置在固定底座的内侧靠近弧形槽底面位置,且主传动轮的外侧边延伸至滑动槽的内侧边位置,主传动轮的外侧边与底滑条的底面相互之间齿接设置,传动锥的中轴杆一端固定焊接在角度转盘的侧边中心位置,且传动锥的外侧边与主传动轮相互之间齿接设置,辅助轮与主传动轮分别对称设置在滑动槽的底面靠近两端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滑块的一侧边对接在底滑条和齿轮的侧边位置,底滑条卡接设置在滑动槽的内侧边位置,卡接环水平卡接设置在套接槽的内侧边位置,传动底环卡接设置在活动块的顶面槽道内部,且传动底环的底面与齿轮的外侧边相互齿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螺杆固定,使得在进行安装时更加的简便,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工件进行水平分度处理,对分度盘进行转动使得齿轮带动着传动底环进行转动,让固定底盘进行转动到指定的位置,再对稳定杆进行拧动使得止滑块挤压在齿轮的侧边稳定住,让固定底盘可以稳定的停止在指定位置,调节直接高效,加快了加工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对工件进行角度的调整时,对角度转盘进行转动,使得传动锥带动着主传动轮进行转动,从而让底滑条在滑动槽的内部进行滑动,让活动块在弧形槽内部进行翻转作用,使得活动块形成指定角度后,对顶接杆进行拧动,使得顶接块挤压在辅助轮的外侧边,止滑块挤压在底滑条的底面位置,双重的固定结构使得更加的稳定可靠,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采用了多方向的调节结构使得在进行使用时更加的灵活,同时更加的稳定可靠实用于现在的机床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固定底座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活动块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活动块侧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的固定底盘仰视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贯穿孔;3、固定螺杆;4、底卡块;5、角度转盘;6、顶接杆;7、活动块;8、稳定杆;9、分度盘;10、固定底盘;11、卡接槽;12、滑动槽;13、主传动轮;14、传动锥;15、辅助轮;16、顶接块;17、止滑块;18、底滑条;19、卡接环;20、传动底环;21、齿轮;22、套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贯穿孔2,贯穿孔2的内侧边竖直向插接有固定螺杆3,固定螺杆3的外侧边螺纹连接有底卡块4,固定底座1的顶面水平开设有弧形槽,贯穿孔2分别开设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四边角位置,固定螺杆3的个数与贯穿孔2的个数保持一致,且一一对应贯穿式插接设置,底卡块4分别水平螺纹套接在固定螺杆3的靠近底端位置,且底卡块4与固定底座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套接有角度转盘5,固定底座1的两侧边均对称螺纹连接有顶接杆6,角度转盘5活动卡接在固定底座1的一侧槽道内部,且角度转盘5在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水平插接有摇杆,且摇杆的一端垂直插接在角度转盘5的侧边靠近边缘位置,顶接杆6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顶接杆6的一端均水平贯穿固定底座1的侧边延伸至内部,且延伸内部端均垂直焊接在顶接块16和止滑块17的一侧边位置,固定底座1的顶面对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的一侧边螺纹连接有稳定杆8,活动块7的一侧边设置有分度盘9,活动块7的底面对接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弧形槽内部,稳定杆8的一端水平贯穿活动块7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垂直焊接在一块止滑块17的侧边位置,分度盘9的中心轴杆一端固定插接在齿轮21的中心位置,活动块7的顶面水平设置有固定底盘10,固定底盘10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卡接槽11;

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中固定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开设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弧形槽中间位置,且两端均贯穿固定底座1的顶面延伸至外侧边位置,固定底座1的内侧边设置有主传动轮13,固定底座1的内侧边设置有传动锥14,固定底座1在远离主传动轮13的一侧边设置有辅助轮15,主传动轮13设置在固定底座1的内侧靠近弧形槽底面位置,且主传动轮13的外侧边延伸至滑动槽12的内侧边位置,主传动轮13的外侧边与底滑条18的底面相互之间齿接设置,传动锥14的中轴杆一端固定焊接在角度转盘5的侧边中心位置,且传动锥14的外侧边与主传动轮13相互之间齿接设置,辅助轮15与主传动轮13分别对称设置在滑动槽12的底面靠近两端位置,辅助轮15的外侧边齿接有顶接块16,固定底座1和活动块7的内侧边设置有止滑块17,活动块7的底面焊接有底滑条18,活动块7的顶面焊接有卡接环19,固定底盘10的底面水平焊接有传动底环20,活动块7的内侧边设置有齿轮21,止滑块17的一侧边对接在底滑条18和齿轮21的侧边位置,底滑条18卡接设置在滑动槽12的内侧边位置,卡接环19水平卡接设置在套接槽22的内侧边位置,传动底环20卡接设置在活动块7的顶面槽道内部,且传动底环20的底面与齿轮21的外侧边相互齿接设置,固定底盘10的底面水平开设有套接槽22。

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固定底座1进行放置到机床台面位置,通过对固定螺杆3进行拧动使得底卡块4固定在机床位置,从而对整体进行稳定住,将需要加工的工件进行放置到固定底盘10的顶面,在卡接槽11的作用下使得对工件进行固定住,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工件进行水平分度处理,对分度盘9进行转动使得齿轮21带动着传动底环20进行转动,让固定底盘10进行转动到指定的位置,再对稳定杆8进行拧动使得止滑块17挤压在齿轮21的侧边稳定住,让固定底盘10可以稳定的停止在指定位置,同时在需要对工件进行角度的调整时,对角度转盘5进行转动,使得传动锥14带动着主传动轮13进行转动,从而让底滑条18在滑动槽12的内部进行滑动,让活动块7在弧形槽内部进行翻转作用,使得活动块7形成指定角度后,对顶接杆6进行拧动,使得顶接块16挤压在辅助轮15的外侧边,止滑块17挤压在底滑条18的底面位置,双重的固定结构使得更加的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贯穿孔(2),所述贯穿孔(2)的内侧边竖直向插接有固定螺杆(3),所述固定螺杆(3)的外侧边螺纹连接有底卡块(4),所述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套接有角度转盘(5),所述固定底座(1)的两侧边均对称螺纹连接有顶接杆(6),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面对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一侧边螺纹连接有稳定杆(8),所述活动块(7)的一侧边设置有分度盘(9),所述活动块(7)的顶面水平设置有固定底盘(10),所述固定底盘(10)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卡接槽(11),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12),所述固定底座(1)的内侧边设置有主传动轮(13),所述固定底座(1)的内侧边设置有传动锥(14),所述固定底座(1)在远离主传动轮(13)的一侧边设置有辅助轮(15),所述辅助轮(15)的外侧边齿接有顶接块(16),所述固定底座(1)和活动块(7)的内侧边设置有止滑块(17),所述活动块(7)的底面焊接有底滑条(18),所述活动块(7)的顶面焊接有卡接环(19),所述固定底盘(10)的底面水平焊接有传动底环(20),所述活动块(7)的内侧边设置有齿轮(21),所述固定底盘(10)的底面水平开设有套接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面水平开设有弧形槽,贯穿孔(2)分别开设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四边角位置,固定螺杆(3)的个数与贯穿孔(2)的个数保持一致,且一一对应贯穿式插接设置,底卡块(4)分别水平螺纹套接在固定螺杆(3)的靠近底端位置,且底卡块(4)与固定底座(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转盘(5)活动卡接在固定底座(1)的一侧槽道内部,且角度转盘(5)在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侧边水平插接有摇杆,且摇杆的一端垂直插接在角度转盘(5)的侧边靠近边缘位置,顶接杆(6)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顶接杆(6)的一端均水平贯穿固定底座(1)的侧边延伸至内部,且延伸内部端均垂直焊接在顶接块(16)和止滑块(17)的一侧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7)的底面对接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弧形槽内部,稳定杆(8)的一端水平贯穿活动块(7)延伸至内部,且延伸端垂直焊接在一块止滑块(17)的侧边位置,分度盘(9)的中心轴杆一端固定插接在齿轮(21)的中心位置,滑动槽(12)开设在固定底座(1)的顶面弧形槽中间位置,且两端均贯穿固定底座(1)的顶面延伸至外侧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轮(13)设置在固定底座(1)的内侧靠近弧形槽底面位置,且主传动轮(13)的外侧边延伸至滑动槽(12)的内侧边位置,主传动轮(13)的外侧边与底滑条(18)的底面相互之间齿接设置,传动锥(14)的中轴杆一端固定焊接在角度转盘(5)的侧边中心位置,且传动锥(14)的外侧边与主传动轮(13)相互之间齿接设置,辅助轮(15)与主传动轮(13)分别对称设置在滑动槽(12)的底面靠近两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块(17)的一侧边对接在底滑条(18)和齿轮(21)的侧边位置,底滑条(18)卡接设置在滑动槽(12)的内侧边位置,卡接环(19)水平卡接设置在套接槽(22)的内侧边位置,传动底环(20)卡接设置在活动块(7)的顶面槽道内部,且传动底环(20)的底面与齿轮(21)的外侧边相互齿接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床加工特制分度头装置,涉及机床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均匀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侧边竖直向插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外侧边螺纹连接有底卡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边套接有角度转盘,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边均对称螺纹连接有顶接杆,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对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边螺纹连接有稳定杆,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边设置有分度盘,所述活动块的顶面水平设置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卡接槽。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采用了多方向的调节结构使得在进行使用时更加的灵活,同时更加的稳定可靠实用于现在的机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平;张艳勋;孙龙;龚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建平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