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10  27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施工基坑和地下结构时常常碰到施工区域存在高压线的情况。例如一项目东西走向净长466.3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2.7米至28米之间,难点在于有部分范围被南北走向的低空220千伏高压线横跨,除去国家电网要求的6米的垂直安全距离,项目需要在5.19米的安全净空范围内完成施工。该工况下由于距离过小而难以施工基坑和地下结构。
3.目前常规做法是把高压线抬升,从而增大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但是高压线抬升需要电力部门协调各方,还要政府部门的审批,可能会对工程造成延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小施工困难的问题。
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6.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包括:
7.竖向设于地下的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低于设有高压线的地面;
8.落低坑,开挖于所述地面和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之间,所述落低坑的底面形成有重载车道,从而通过所述落低坑的深度增大所述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
9.设于所述落低坑的相对两侧的边坡。
10.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括:
11.竖向相对设于地下的一对地连墙,所述地连墙的顶部和所述地面之间形成有间距;
12.竖向设于所述地连墙的顶部两侧的加固桩;
13.相对设置的一对止水桩,所述止水桩的顶部搭接于所述地连墙的底端。
14.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15.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的顶部之间的混凝土支撑,所述混凝土支撑的端部设有冠梁;
16.斜向支撑于所述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的冠梁之间的斜撑;
17.多个钢支撑,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之间且位于所述混凝土支撑的下方;
18.垫层,横向连接于一对所述地连墙之间且位于所述钢支撑的下方。
19.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0.设于所述地面且靠近所述边坡的排水沟;
21.设于所述落低坑内的排水槽。
22.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3.竖向设于所述边坡内的加强桩;
24.竖向设于所述边坡的顶部边沿的挡水槛和防护栏。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施工竖向设于地下的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低于设有高压线的地面;
27.于所述地面和所述围护结构的顶部之间开挖形成落低坑,在所述落低坑的底面施工形成重载车道,从而通过所述落低坑的深度增大所述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
28.在所述落低坑的相对两侧施工边坡。
29.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围护结构包括:
30.在地下施工竖向相对的一对地连墙,所述地连墙的顶部和所述地面之间形成有间距;
31.在地面施工竖向设于所述地连墙的顶部两侧的加固桩;
32.在地下施工相对设置的一对止水桩,将所述止水桩的顶部搭接于所述地连墙的底端。
33.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34.在一对地连墙的顶部之间施工横向连接于一对所述地连墙的混凝土支撑,在所述混凝土支撑的端部施工冠梁;
35.施工斜向支撑于所述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的冠梁之间的斜撑;
36.提供多个钢支撑,将所述钢支撑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之间且位于所述混凝土支撑的下方;
37.施工垫层,横向连接于在一对所述地连墙之间且位于所述钢支撑的下方。
38.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39.在所述地面施工靠近所述边坡的排水沟;
40.在所述落低坑内施工排水槽。
41.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42.在所述边坡内施工竖向的加强桩;
43.在所述边坡的顶部边沿施工竖向的挡水槛和防护栏。
44.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45.本发明通过在将围护结构向地下设置,围护结构的顶部和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地面向下开挖到围护结构的顶部形成落低坑,并在落低坑的底面形成重载车道,用于施工,从而通过落低坑的深度增大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高压线,施工现场的竖向距离过小而难以施工基坑和地下结构的问题。通过斜撑,混凝土支撑,垫层,边坡,加固桩等结构增加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47.图2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混凝土支撑所在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48.图3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钢支撑所在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0.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包括:
51.竖向设于地下的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的顶部低于设有高压线10的地面11;
52.落低坑,开挖于地面11和围护结构20的顶部之间,落低坑的底面形成有重载车道,从而通过落低坑的深度增大高压线10下的净空施工距离;
53.设于落低坑的相对两侧的边坡30。
54.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围护结构20包括:竖向相对设于地下的一对地连墙21,地连墙21的顶部和地面11之间形成有间距;竖向设于地连墙21的顶部两侧的加固桩22;相对设置的一对止水桩23,止水桩23的顶部搭接于地连墙21的底端。
55.在本实施例中,止水桩23的顶部的一侧和地连墙21的底端搭接固定。止水桩23的厚度大于地连墙21的厚度。通过采用止水桩23和地连墙21的底端搭接实现止水作用。
56.在本实施例中,加固桩22为高压旋喷桩。加固桩22的加固深度为10米。地连墙21的顶部设有导墙。
57.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2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混凝土支撑所在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钢支撑所在位置的平面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21的顶部之间的混凝土支撑40,混凝土支撑40的端部设有冠梁41;斜向支撑于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的冠梁41之间的斜撑42;多个钢支撑43,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21之间且位于混凝土支撑40的下方;垫层50,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21之间且位于钢支撑43的下方。
58.通过混凝土支撑40、多个斜撑42、钢支撑43将两侧的地连墙连接成一体结构,增加水平向、斜向的支撑作用。
59.进一步地,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设有对应于钢支撑43的腰梁44,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的腰梁44之间斜向支撑有次斜撑45,增加稳定性。
60.在本实施例中,垫层50为素混凝土垫层。在落低坑的下方3米处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加固,增加稳定性。
61.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地面11且靠近边坡30的排水沟31;设于落低坑内的排水槽。通过排水沟31,排水槽进行排水。
62.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竖向设于边坡30内的加强桩32;竖向设于边坡30的顶部边沿的挡水槛60和防护栏。边坡30采用1:1进行放坡。
63.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桩32为高压旋喷桩,用于对边坡30进行加固作用。
6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5.施工竖向设于地下的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的顶部低于设有高压线10的地面11;
66.于地面11和围护结构20的顶部之间开挖形成落低坑,在落低坑的底面施工形成重
载车道,从而通过落低坑的深度增大高压线10下的净空施工距离;
67.在落低坑的相对两侧施工边坡30。
68.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施工围护结构20包括:在地下施工竖向相对的一对地连墙21,地连墙21的顶部和地面11之间形成有间距;在地面11施工竖向设于地连墙21的顶部两侧的加固桩22;在地下施工相对设置的一对止水桩23,将止水桩23的顶部搭接于地连墙21的底端。
69.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一对地连墙21的顶部之间施工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21的混凝土支撑40,在混凝土支撑40的端部施工冠梁41;施工斜向支撑于落低坑的相邻两侧壁的冠梁41之间的斜撑42;提供多个钢支撑43,将钢支撑横向连接于一对地连墙21之间且位于混凝土支撑40的下方;施工垫层50,横向连接于在一对地连墙21之间且位于钢支撑43的下方。
70.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在地面11施工靠近边坡30的排水沟31;在落低坑内施工排水槽。
71.作为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在边坡30内施工竖向的加强桩32;在边坡30的顶部边沿施工竖向的挡水槛60和防护栏。
72.本发明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73.本发明通过在将围护结构向地下设置,围护结构的顶部和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地面向下开挖到围护结构的顶部形成落低坑,并在落低坑的底面形成重载车道,用于施工,从而通过落低坑的深度增大高压线下的净空施工距离,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高压线,施工现场的竖向距离过小而难以施工基坑和地下结构的问题。通过斜撑,混凝土支撑,垫层,边坡,加固桩等结构增加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4.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61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