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1.本发明涉及园林水循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


背景技术:

2.园林景观的设置是为了观赏与放松,在公园等环境内,有很多的景观物,园林景观中,水与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将水以较大观赏性流动起来的喷泉也是常见的。
3.现有技术中,园林景观的水循环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绿植植入大地,绿植的灌溉水直接流入土壤而渗入底下,这部分水无法收回,而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水资源存在耗量大,较为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北方尤为突出,其二就是,绿植的灌溉采用直接浇淋的方式,水大量浇灌到土壤表面,在表层处前期积水严重,影响根系呼吸,而时间一长,水全部渗入地下后,又发生缺水的情况,所以,浇水周期十分苛刻,如果天气无常,则浇水周期容易计算失误,进而影响到植物的成长,这些都是由于土壤水分不均匀导致的,其三就是,景观泉所用的水单独存放,其需要单独设置的水循环过滤系统,还需要较大的水池存水,土建结构占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土建结构、喷泉基础、景观泉、水泵、绿植单元,土建结构包括储水池、回流暗道,储水池中央向上设置喷泉基础,喷泉基础上端设置景观泉,储水池侧方依次设置若干个高度递减的绿植单元,储水池以溢流形式对绿植单元进行浇灌,回流暗道一端连接远离储水池的绿植单元底部、一端延伸至储水池底部,水泵抽取回流暗道中的水体送往景观泉。水体回流暗道中被水泵抽取,加压输送到景观泉上作为景观水,景观泉上的水落入到储水池内,储水池内水位上升至边沿时溢流至紧邻的绿植单元上,对绿植单元上植物进行浇灌补水,阶梯式绿植单元可以让水进行流动,让每块绿植单元都能被浇灌。
6.进一步的,绿植单元包括下水井、土壤区、上水井、暗池,土壤区侧面设置一竖直的下水井,下水井上端带有高于土壤区上表面的阻水边,土壤区下方设置暗池,下水井下端连接至暗池,上水井下端连接至暗池、上端连接至土壤区上表面,上水井包括设置在井结构内的填料,上水井侧壁上带有若干通孔,填料亲水性高于土壤区。下水井上端流入相邻的储水池或者高位的绿植单元土壤区溢流过来的水体,而土壤区上表面则溢流水排往相邻的低位绿植单元,最低处的绿植单元则是水体排往回流暗道,没有水从土壤区上表面溢出,在每个绿植单元内,水体首先进入下水井积存在暗池内,有更多水注入下水井时,暗池无法再行容纳,只好顺着上水井上流,水上流过层通过通孔渗入土壤区内,可以条件性的设置上水井的
填料,只要填料的亲水性良好,相当于水体沿上水井上流阻力很小,而暗池内水体中土壤区下表面上升到土壤内的流动阻力较大,土壤区通过改变土壤成分,主要是有机质、沉积物等等的比例,让土壤区和填料具有较大亲疏水差异,从而水体从上水井上流时,不会全部“打湿”土壤区,自下而上的水体流动,最下方的土壤区相比于上方的土壤区湿度略大,但是,土壤区不存在缺水情况,植物根部既能向下延伸吸水,又不影响空气渗入到土壤区内为根系提供氧气进行呼吸,防止根系位置浇水过多影响根部生存,自下而上流动的水体被填料过滤,从土壤区上表面溢流往下一级的水是充分干净的水体。
7.进一步的,土壤区亲水性自下往上依次递增。在前文的分析中,为了防止植物的根部过多的水,影响根系呼吸引发腐烂,所以,设置自下往上的引水方式,让根系下方有较多水分补充,这是相比于直接从土壤区上表面浇灌大量水方式而言的,而更好的浇水方式是,让土壤区的湿度保持一致,不随高度发生变化,本申请在此处使用上下依次变化的亲水性,上层土壤亲水性较好,吸附水的能力较强,下层土壤亲水性较差,吸附水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上水井的下端的水压高于上端,所以,水体从上水井下段渗出力大于上端渗出力,所以,土壤区下层虽然吸水性较差,但有较大的入水压力补充,而上层土壤则主动得从上段的上水井上吸收较多的水分出来,从而在高度上,土壤内的湿度保持一致,不会过于干燥而植物失水,不会过于湿涝而根系坏死。
8.进一步的,绿植单元还包括环流槽,上水井有一个以上,上水井以植物种植位置为中心圆周均布,环流槽设置在土壤区上表面,环流槽沟通所有上水井上端并延伸往低一级的绿植单元的下水井,环流槽与土壤区接触的部分带有防水层。多个上水井上端被环流槽勾连起来并引往下一级绿植单元,环流槽还是绿植单元的一个景观结构,环流槽内的水只与上水井连通,因为防水层的存在,环流槽内的水体不能渗入土壤中,从而保证前述的土壤层湿度一致的作用,环流槽沟通每一个上水井,从而平衡每个上水井的上水阻力,上水阻力较大的上水井,可以从环流槽中得到自上往下的水体补充,从而不会发生土壤内不同上水井周围湿度不同的情况。
9.进一步的,上水井倾斜布置。倾斜布置的上水井圆周均布在植物的周围,从上水井渗入土壤区内的水分倾斜布置,在植物根系圆周包络方向上,涵盖较多的包围角度。而且,上水井内可以在填料中放入一些肥料,根据植物根系生长深度,可以越来越远的放置,只需要保证上水井为一条直线即可,以便更换填料。
10.进一步的,上水井包括外筒、提篮,外筒埋入土壤区内,提篮自上往下插入外筒中,提篮和外筒侧面均设置若干过水孔,提篮内装填填料。填料可以通过提篮提出然后进行更换,填料是整个水循环结合系统的过滤部分,用于过滤掉水流动过程中从空气中或者土壤区内掉落的杂物,使水清澈干净,观赏性好。
11.进一步的,景观泉带有朝向绿植单元的喷嘴。景观泉上定期开启朝向绿植单元的喷嘴,喷洒一些水雾到植物上,润湿叶片,冲洗叶片上的灰尘,但这部分水并不是用于植物浇灌的主要水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阶梯式的绿植单元布置,水体从景观泉处的储水池内溢流出来进入到最高一级的绿植单元上,然后折流婉转,分别对绿植单元上种植的植物进行补水,水体先行进入下水井,在暗池处顺着上水井自下往上流动,流动过程轻微渗入到周围土壤区内,通过土壤区的亲水性变化,可以营造一个不随
高度变化的土壤湿度,植物种植在该位置,既不会缺水,也不会湿涝,水流在土壤区上表面还环流引出,成为绿植单元的一个景观结构。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绿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上水井在土壤区中的布置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上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水循环流动示意图。
14.图中:1

土建结构、11

储水池、12

回流暗道、2

喷泉基础、3

景观泉、4

水泵、5

绿植单元、51

下水井、511

阻水边、52

土壤区、53

上水井、531

外筒、532

提筒、533

填料、534

过水孔、54

暗池、55

环流槽、9

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

6,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土建结构1、喷泉基础2、景观泉3、水泵4、绿植单元5,土建结构1包括储水池11、回流暗道12,储水池11中央向上设置喷泉基础2,喷泉基础2上端设置景观泉3,储水池11侧方依次设置若干个高度递减的绿植单元5,储水池11以溢流形式对绿植单元5进行浇灌,回流暗道12一端连接远离储水池11的绿植单元5底部、一端延伸至储水池11底部,水泵4抽取回流暗道12中的水体送往景观泉3。如图1所示,水体回流暗道12中被水泵4抽取,加压输送到景观泉3上作为景观水,景观泉3上的水落入到储水池11内,储水池11内水位上升至边沿时溢流至紧邻的绿植单元5上,对绿植单元5上植物9进行浇灌补水,阶梯式绿植单元5可以让水进行流动,让每块绿植单元5都能被浇灌。
17.绿植单元5包括下水井51、土壤区52、上水井53、暗池54,土壤区52侧面设置一竖直的下水井51,下水井51上端带有高于土壤区52上表面的阻水边511,土壤区52下方设置暗池54,下水井51下端连接至暗池54,上水井53下端连接至暗池54、上端连接至土壤区52上表面,上水井53包括设置在井结构内的填料533,上水井53侧壁上带有若干通孔,填料533亲水性高于土壤区52。如图2所示,下水井51上端流入相邻的储水池11或者高位的绿植单元5土壤区溢流过来的水体,而土壤区52上表面则溢流水排往相邻的低位绿植单元5,最低处的绿植单元5则是水体排往回流暗道12,没有水从土壤区52上表面溢出,在每个绿植单元5内,水体首先进入下水井51积存在暗池54内,有更多水注入下水井51时,暗池54无法再行容纳,只好顺着上水井53上流,水上流过层通过通孔渗入土壤区52内,可以条件性的设置上水井53
的填料533,只要填料533的亲水性良好,相当于水体沿上水井53上流阻力很小,而暗池54内水体中土壤区52下表面上升到土壤内的流动阻力较大,土壤区52通过改变土壤成分,主要是有机质、沉积物等等的比例,让土壤区52和填料533具有较大亲疏水差异,从而水体从上水井53上流时,不会全部“打湿”土壤区52,自下而上的水体流动,最下方的土壤区52相比于上方的土壤区52湿度略大,但是,土壤区52不存在缺水情况,植物9根部既能向下延伸吸水,又不影响空气渗入到土壤区52内为根系提供氧气进行呼吸,防止根系位置浇水过多影响根部生存,自下而上流动的水体被填料533过滤,从土壤区52上表面溢流往下一级的水是充分干净的水体。
18.土壤区52亲水性自下往上依次递增。在前文的分析中,为了防止植物的根部过多的水,影响根系呼吸引发腐烂,所以,设置自下往上的引水方式,让根系下方有较多水分补充,这是相比于直接从土壤区52上表面浇灌大量水方式而言的,而更好的浇水方式是,让土壤区52的湿度保持一致,不随高度发生变化,本申请在此处使用上下依次变化的亲水性,上层土壤亲水性较好,吸附水的能力较强,下层土壤亲水性较差,吸附水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上水井53的下端的水压高于上端,所以,水体从上水井53下段渗出力大于上端渗出力,所以,土壤区52下层虽然吸水性较差,但有较大的入水压力补充,而上层土壤则主动得从上段的上水井53上吸收较多的水分出来,从而在高度上,土壤内的湿度保持一致,不会过于干燥而植物失水,不会过于湿涝而根系坏死。
19.绿植单元5还包括环流槽55,上水井53有一个以上,上水井53以植物9种植位置为中心圆周均布,环流槽55设置在土壤区52上表面,环流槽55沟通所有上水井53上端并延伸往低一级的绿植单元5的下水井51,环流槽55与土壤区52接触的部分带有防水层。如图2、3所示,多个上水井53上端被环流槽55勾连起来并引往下一级绿植单元5,环流槽55还是绿植单元5的一个景观结构,环流槽55内的水只与上水井53连通,因为防水层的存在,环流槽55内的水体不能渗入土壤中,从而保证前述的土壤层湿度一致的作用,环流槽55沟通每一个上水井53,从而平衡每个上水井53的上水阻力,上水阻力较大的上水井53,可以从环流槽55中得到自上往下的水体补充,从而不会发生土壤内不同上水井53周围湿度不同的情况。
20.上水井53倾斜布置。如图3、4所示,倾斜布置的上水井53圆周均布在植物9的周围,从上水井53渗入土壤区52内的水分倾斜布置,在植物根系圆周包络方向上,涵盖较多的包围角度。而且,上水井53内可以在填料533中放入一些肥料,根据植物9根系生长深度,可以越来越远的放置,图4中上水井53与植物9中心线距离基本不变,实际上如果需要肥料不同远近的话,可以让上水井53下端变远,只需要保证上水井53为一条直线即可,以便更换填料。
21.上水井53包括外筒531、提篮532,外筒531埋入土壤区52内,提篮532自上往下插入外筒531中,提篮532和外筒531侧面均设置若干过水孔534,提篮532内装填填料533。填料533可以通过提篮532提出然后进行更换,填料533是整个水循环结合系统的过滤部分,用于过滤掉水流动过程中从空气中或者土壤区内掉落的杂物,使水清澈干净,观赏性好。
22.景观泉3带有朝向绿植单元5的喷嘴。如图1所示,景观泉3上定期开启朝向绿植单元5的喷嘴,喷洒一些水雾到植物9上,润湿叶片,冲洗叶片上的灰尘,但这部分水并不是用于植物9浇灌的主要水分。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土建结构(1)、喷泉基础(2)、景观泉(3)、水泵(4)、绿植单元(5),所述土建结构(1)包括储水池(11)、回流暗道(12),储水池(11)中央向上设置喷泉基础(2),喷泉基础(2)上端设置景观泉(3),所述储水池(11)侧方依次设置若干个高度递减的绿植单元(5),所述储水池(11)以溢流形式对绿植单元(5)进行浇灌,所述回流暗道(12)一端连接远离储水池(11)的绿植单元(5)底部、一端延伸至储水池(11)底部,所述水泵(4)抽取回流暗道(12)中的水体送往景观泉(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单元(5)包括下水井(51)、土壤区(52)、上水井(53)、暗池(54),所述土壤区(52)侧面设置一竖直的下水井(51),所述下水井(51)上端带有高于土壤区(52)上表面的阻水边(511),所述土壤区(52)下方设置暗池(54),所述下水井(51)下端连接至暗池(54),所述上水井(53)下端连接至暗池(54)、上端连接至土壤区(52)上表面,上水井(53)包括设置在井结构内的填料(533),上水井(53)侧壁上带有若干通孔,所述填料(533)亲水性高于土壤区(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区(52)亲水性自下往上依次递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单元(5)还包括环流槽(55),所述上水井(53)有一个以上,上水井(53)以植物(9)种植位置为中心圆周均布,所述环流槽(55)设置在土壤区(52)上表面,环流槽(55)沟通所有上水井(53)上端并延伸往低一级的绿植单元(5)的下水井(51),所述环流槽(55)与土壤区(52)接触的部分带有防水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井(53)倾斜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井(53)包括外筒(531)、提篮(532),所述外筒(531)埋入土壤区(52)内,提篮(532)自上往下插入外筒(531)中,提篮(532)和外筒(531)侧面均设置若干过水孔(534),提篮(532)内装填填料(53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泉(3)带有朝向绿植单元(5)的喷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灌溉的水循环结合系统,包括土建结构、喷泉基础、景观泉、水泵、绿植单元,土建结构包括储水池、回流暗道,储水池中央向上设置喷泉基础,喷泉基础上端设置景观泉,储水池侧方依次设置若干个高度递减的绿植单元,储水池以溢流形式对绿植单元进行浇灌,回流暗道一端连接远离储水池的绿植单元底部、一端延伸至储水池底部,水泵抽取回流暗道中的水体送往景观泉。水体回流暗道中被水泵抽取,加压输送到景观泉上作为景观水,景观泉上的水落入到储水池内,储水池内水位上升至边沿时溢流至紧邻的绿植单元上,对绿植单元上植物进行浇灌补水,阶梯式绿植单元可以让水进行流动,让每块绿植单元都能被浇灌。让每块绿植单元都能被浇灌。让每块绿植单元都能被浇灌。


技术研发人员:姚礼报 常伟 田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百绿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7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