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剂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铝合金进行加工时,热轧工艺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技术,在热轧工艺中,需要专用的乳化剂。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质,它同时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在制备过程中包括配料、调和、冷却和罐装等工艺,冷却过程中作为乳化剂封罐运输前的关键步骤,若不能有效将乳化剂降温至合格温度,会造成产品批次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亟待一种能够有效将乳化剂降温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乳化剂冷却过程中的制冷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双腔盖、若干循环折管、制冷风机和入料管;所述双腔盖与所述冷却罐密封连接,所述循环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的两个腔导通且所述循环折管伸向所述冷却罐的内腔;所述制冷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的两个腔导通;所述入料管一端与外部搅拌釜的出料口导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双腔盖的中心伸向所述冷却罐内。

优选的,所述双腔盖包括:外壳和环形隔板;所述外壳为密闭的扁筒状壳体,所述环形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划分为环腔和圆腔两个相互隔绝的腔体;所述环腔底部设置若干第一贯通孔,所述圆腔底部设置若干第二贯通孔,所述循环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贯通连接;所述圆腔的顶部和底部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第三贯通孔,所述入料管贯穿所述第三贯通孔,将外部搅拌釜输出的乳化剂疏通至冷却罐内腔;所述圆腔顶部设置有输入孔,所述环腔顶部设置有输出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和所述环形隔板为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制冷风机,包括:冷风机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冷风机组的送风口通过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入孔导通;所述冷风机组的吸风口通过所述输出管与所述输出孔导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罐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材料;所述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罐的出料口的口径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外壁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数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控制阀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控制阀门的启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冷却罐、双腔盖、若干循环折管、制冷风机和入料管;制冷风机向循环折管内循环通冷风,位于冷却罐内腔的循环折管与接触的乳化剂进行冷热交换,达到对乳化剂冷却的效果;循环折管的弯折设置能够增大与乳化剂进行冷热交换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释冷,加快冷却效率;双腔盖中的圆腔和环腔将循环折管中的气流集中汇聚,经过制冷风机进行循环,未完全释冷的气流重新回到制冷风机中冷却,有效的保存了冷能,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乳化剂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腔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腔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却罐;2-双腔盖;3-循环折管;4-制冷风机;5-入料管;6-控制阀门;7-温度传感器;8-控制模块;201-外壳;202-环形隔板;203-第一贯通孔;204-第二贯通孔;205-第三贯通孔;206-输入孔;207-输出孔;401-冷风机组;402-输入管;403-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罐1、双腔盖2、4个循环折管3、制冷风机4和入料管5;所述双腔盖2与所述冷却罐1密封连接,所述循环折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2的两个腔导通且所述循环折管3伸向所述冷却罐1的内腔;所述制冷风机4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2的两个腔导通;制冷风机4工作时产生带有冷能的循环气流,气流的流通方向为:制冷风机4到双腔盖2中的圆腔,再到循环折管3释冷,释冷后回到双腔盖2中的环腔,最后回到制冷风机4中。所述入料管5一端与外部搅拌釜的出料口导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双腔盖2的中心伸向所述冷却罐1内。所述入料管5自带手动控制阀门。

所述双腔盖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双腔盖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外壳201和环形隔板202;所述外壳201为密闭的扁筒状壳体,所述环形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划分为环腔和圆腔两个相互隔绝的腔体;所述环腔底部设置4个第一贯通孔203,所述圆腔底部设置4个第二贯通孔204,所述第一贯通孔203和所述第二贯通孔204一一对应设置,绕所述外壳201的中心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循环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贯通连接;所述圆腔的顶部和底部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第三贯通孔205,所述入料管贯穿所述第三贯通孔205,将外部搅拌釜输出的乳化剂疏通至冷却罐1内腔;所述圆腔顶部设置有输入孔206,所述环腔顶部设置有输出孔207。

所述外壳201和所述环形隔板202为隔热材料,用于隔绝圆腔和环腔之间热传递,并隔绝环腔与外界进行热传递。

所述制冷风机4,包括:冷风机组401,输入管402和输出管403;所述冷风机组401的送风口通过所述输入管402与所述输入孔206导通;所述冷风机组401的吸风口通过所述输出管403与所述输出孔207导通。所述输入管402和所述输出管403外部包裹有隔热层。

所述冷却罐1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所述冷却罐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控制阀门6。

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8;所述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冷却罐1的出料口的口径内,所述控制模块8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外壁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8数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还与所述控制阀门6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控制阀门6的启停。所述温度传感器7采集乳化剂的温度数据,并以数字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模块8,所述控制模块8基于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与设定的温度标准值差距大于设定域度,则对所述控制阀门6下达关闭指令,若差值小于设定域度,则对所述控制阀门6下达减少流量的控制指令,减慢出料速率,进而保证乳化剂的冷却质量,所述设定教育和温度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使用时,通过入料管5向所述冷却罐1中导入乳化剂,启动制冷风机,冷风机组401制冷,冷风机组401的送风口通过输入管402将带有冷能的气流输送至圆腔内,随着气流的注入,冷气流通过第二贯通孔204进入到循环折管3中,弯折结构的循环折管3与乳化剂大面积接触,充分释冷。释冷后的气流通过第一贯通孔203进入到环腔,之后通过经过输出孔207进入到制冷机组401的吸风孔。在气流的循环过程中,未完全释冷的气流中的冷能得以保存,节省能耗。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1)、双腔盖(2)、若干循环折管(3)、制冷风机(4)和入料管(5);

所述双腔盖(2)与所述冷却罐(1)密封连接,所述循环折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2)的两个腔导通且所述循环折管(3)伸向所述冷却罐(1)的内腔;所述制冷风机(4)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所述双腔盖(2)的两个腔导通;所述入料管(5)一端与外部搅拌釜的出料口导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双腔盖(2)的中心伸向所述冷却罐(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盖(2)包括:外壳(201)和环形隔板(202);

所述外壳(201)为密闭的扁筒状壳体,所述环形隔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划分为环腔和圆腔两个相互隔绝的腔体;所述环腔底部设置若干第一贯通孔(203),所述圆腔底部设置若干第二贯通孔(204),所述循环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贯通连接;所述圆腔的顶部和底部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第三贯通孔(205),所述入料管贯穿所述第三贯通孔(205),将外部搅拌釜输出的乳化剂疏通至冷却罐(1)内腔;所述圆腔顶部设置有输入孔(206),所述环腔顶部设置有输出孔(20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1)和所述环形隔板(202)为隔热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风机(4),包括:冷风机组(401),输入管(402)和输出管(403);

所述冷风机组(401)的送风口通过所述输入管(402)与所述输入孔(206)导通;所述冷风机组(401)的吸风口通过所述输出管(403)与所述输出孔(207)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1)为具有热传导性质的材料;所述冷却罐(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控制阀门(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化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8);

所述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冷却罐(1)的出料口的口径内,所述控制模块(8)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外壁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8)数字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还与所述控制阀门(6)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控制阀门(6)的启停。

技术总结
一种乳化剂冷却装置,属于乳化剂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罐、双腔盖、若干循环折管、制冷风机和入料管;制冷风机向循环折管内循环通冷风,位于冷却罐内腔的循环折管与接触的乳化剂进行冷热交换,达到对乳化剂冷却的效果;循环折管的弯折设置能够增大与乳化剂进行冷热交换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释冷,加快冷却效率;双腔盖中的圆腔和环腔将循环折管中的气流集中汇聚,经过制冷风机进行循环,未完全释冷的气流重新回到制冷风机中冷却,有效的保存了冷能,降低了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锋;罗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迈拓凯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27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