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3



1.本发明属于防撞保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背景技术:

2.防撞保护栏作为高速公路和桥梁上的必备设施,对高速行车安全、行车舒适度、高速公路景观和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道路桥梁防撞保护栏的对道路安全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越来越被需要;现有技术中的道路桥梁防撞保护栏,在车辆发生事故撞击防护栏时,车辆与防护栏之间发生硬性碰撞,对车辆的损害极大,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包括沿道路均匀铺设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有缓冲机构和顶升机构;
6.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护栏和两个第一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位于底板上端后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一缸体,两个所述第一缸体上端固定连接有面板,所述第一缸体前端开设有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缸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座,所述第一活塞杆贯穿第一杆座且与第一杆座密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杆座前端均与护栏固定连接;
7.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铰接座和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位于底板上端前部中间,所述第三铰接座位于面板下端中部,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后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活塞缸,同一侧的若干个第二活塞缸前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活塞缸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缸体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座,所述第二活塞杆贯穿第二杆座且与第二杆座滑动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活塞杆后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体,所述顶体与第三铰接座铰接;
8.同一侧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连接有柔性高压油管,柔性高压油管连通第一缸体的一端位于第一缸体的前侧,柔性高压油管连通第二缸体的一端位于第二缸体的前侧,所述第一活塞缸和所述第二活塞缸通过柔性高压油管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第一活塞到第一杆座之间的空间、柔性高压油管内部和第二活塞缸内部第二活塞远离第二活塞杆一侧的空间均填充有液压油。
9.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装置沿道路两侧左右对称铺设安装,在一侧,底板与地面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固定,保护装置均匀拼接铺设,形成桥梁上的人行道;
10.初始时,面板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活塞缸前端,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暂存在第一活塞缸内;
11.当车辆撞向路边时,车身会有一部分压在面板上,其重量会作用在面板上,车上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会作用在护栏上,护栏在撞击作用下会逐渐向前移动同时会通过两个第一活塞杆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向前移动,由于第一活塞到第一缸体后端的空间是密闭空间,所述第一活塞向前运动时第一活塞到第一缸体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此时护栏向前移动时会受到助力,这样便能延长护栏向前运动的时间,车辆的冲击力作用在护栏上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样便能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12.第一活塞向前移动时会将第一活塞缸内的液压油通过柔性高压油管挤向第二活塞缸,进入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油会推动第二活塞,使第二活塞通过第二活塞杆配合顶体将面板向上推动,由于第一缸体通过第一铰接座与底板铰接,所以底板会以第一铰接座为转轴向上翻转,由于车身的一部分重量施加在面板上,所以面板会受到车身重量引起的阻力,这样能进一步延长护栏向前运动的时间,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13.面板在翻转过程中会带动车辆向上倾斜,会使得车辆有一个向上攀升的趋势,这样能够分散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车辆向前的冲击力;
14.车辆撞击在护栏上的冲击力越大,护栏带动第一活塞向前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此时第一活塞到第一缸体后端的负压作用就越强,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负压作用强度;
15.车辆撞击在护栏上的冲击力越大,护栏向前移动的距离就越长,车辆压在面板上的体积就越多,面板受到的重力就越大,面板翻转的阻力也就会随着增加越大,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面板翻转的阻力强度;
16.车辆撞击在护栏上的冲击力越大,第一活塞向前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进入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油就越多,面板翻转的角度也会随着增大,车辆被分散的冲击力就越多,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车辆冲击力的分散强度;
17.通过上述的三层缓冲保护,在车辆撞击护栏时,车辆撞击护栏的冲击力会被逐渐分散吸收,避免车辆与护栏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进而降低对车辆的损坏,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
18.进一步限定,第一缸体前端还设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前端设有第三气缸杆,第三气缸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杆座,第三气缸杆贯穿第三杆座且与第三杆座密封滑动连接,两个第三气缸杆前端均与护栏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护栏被车辆撞击时,会通过第三气缸杆带动第三活塞向前移动,此时第三活塞与第三气缸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这样能够对车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三活塞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压缩第三活塞与第三杆座之间的气体,这样能够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作用。
19.进一步限定,第三气缸内部第三活塞与第三杆座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柴油和氧气。这样的结构,当第三活塞向前运动到靠近第三杆座时,也就是护栏向前运动到接近极点时,由于内部空间为密闭空间,所以氧气会被剧烈压缩,此时氧气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当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时,柴油会被点燃,此时第三活塞与第三杆座之间的空间会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体和推力会将第三活塞向后推动,使第三气缸杆带动护栏对车辆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从而平衡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冲出护栏。
20.进一步限定,第一缸体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三气缸连通的高压接头,高压接头连通第三气缸的一端位于第三气缸的前侧。这样的结构,高压接头被开启时,一方面能够将第三气缸内的气体排出,另一方面能够向第三气缸内部填充燃料,方便整个装置重复使用。
21.进一步限定,护栏后侧粘接有反光贴纸。这样的结构,光线照射到反光贴纸上后,反光贴纸能够反射亮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2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3.1、当车辆撞向路边时,车身会有一部分压在面板上,其重量会作用在面板上,车上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会作用在护栏上,护栏在撞击作用下会逐渐向前移动同时会通过两个第一活塞杆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向前移动,由于第一活塞到第一缸体后端的空间是密闭空间,所述第一活塞向前运动时第一活塞到第一缸体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此时护栏向前移动时会受到助力,这样便能延长护栏向前运动的时间,车辆的冲击力作用在护栏上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样便能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24.2、第一活塞向前移动时会将第一活塞缸内的液压油通过柔性高压油管挤向第二活塞缸,进入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油会推动第二活塞,使第二活塞通过第二活塞杆配合顶体将面板向上推动,由于第一缸体通过第一铰接座与底板铰接,所以底板会以第一铰接座为转轴向上翻转,由于车身的一部分重量施加在面板上,所以面板会受到车身重量引起的阻力,这样能进一步延长护栏向前运动的时间,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25.3、面板在翻转过程中会带动车辆向上倾斜,会使得车辆有一个向上攀升的趋势,这样能够分散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车辆向前的冲击力;
26.4、护栏被车辆撞击时,会通过第三气缸杆带动第三活塞向前移动,此时第三活塞与第三气缸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这样能够对车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三活塞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压缩第三活塞与第三杆座之间的气体,这样能够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作用;
27.5、第三活塞向前运动时,会压缩弹簧,弹簧能够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作用;
28.6、当第三活塞向前运动到靠近第三杆座时,也就是护栏向前运动到接近极点时,由于内部空间为密闭空间,所以氧气会被剧烈压缩,此时氧气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当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时,柴油会被点燃,此时第三活塞与第三杆座之间的空间会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体和推力会将第三活塞向后推动,使第三气缸杆带动护栏对车辆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从而平衡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冲出护栏。
附图说明
29.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实施例的均匀铺设示意图;
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35.底板1、护栏2、第一铰接座21、第一缸体22、面板23、第一活塞缸24、第一活塞25、第一活塞杆26、第一杆座27、第二铰接座3、第三铰接座31、第二缸体32、第二活塞缸33、第二活
塞34、第二活塞杆35、第二杆座36、顶体37、柔性高压油管4、第三气缸5、第三活塞51、第三气缸杆52、第三杆座53、高压接头55、反光贴纸56。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7.如图1

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包括沿道路均匀铺设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设有缓冲机构和顶升机构;
38.缓冲机构包括护栏2和两个第一铰接座21,两个第一铰接座21位于底板1上端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铰接座21铰接有第一缸体22,两个第一缸体22上端固定连接有面板23,第一缸体22前端开设有第一活塞缸24,第一活塞缸24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5,第一活塞25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6,第一活塞缸24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座27,第一活塞杆26贯穿第一杆座27且与第一杆座27密封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杆座27前端均与护栏2固定连接;
39.顶升机构包括第二铰接座3和第三铰接座31,第二铰接座3位于底板1上端前部中间,第三铰接座31位于面板23下端中部,第三铰接座31铰接有第二缸体32,第二缸体32后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活塞缸33,同一侧的若干个第二活塞缸33前端相互连通,第二活塞缸33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34,第二活塞34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35,第二缸体32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座36,第二活塞杆35贯穿第二杆座36且与第二杆座36滑动连接,若干第二活塞杆35后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体37,顶体37与第三铰接座31铰接;
40.同一侧的第一缸体22和第二缸体32之间连接有柔性高压油管4,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第一缸体22的一端位于第一缸体22的前侧,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第二缸体32的一端位于第二缸体32的前侧,第一活塞缸24和第二活塞缸33通过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第一缸体22内部第一活塞25到第一杆座27之间的空间、柔性高压油管4内部和第二活塞缸33内部第二活塞34远离第二活塞杆35一侧的空间均填充有液压油。
41.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装置沿道路两侧左右对称铺设安装,在一侧,底板1与地面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固定,保护装置均匀拼接铺设,形成桥梁上的人行道;
42.初始时,面板23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活塞34位于第二活塞缸33前端,第二活塞缸33内的液压暂存在第一活塞缸24内;
43.当车辆撞向路边时,车身会有一部分压在面板23上,其重量会作用在面板23上,车上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会作用在护栏2上,护栏2在撞击作用下会逐渐向前移动同时会通过两个第一活塞杆26带动两个第一活塞25向前移动,由于第一活塞25到第一缸体22后端的空间是密闭空间,所述第一活塞25向前运动时第一活塞25到第一缸体22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此时护栏2向前移动时会受到助力,这样便能延长护栏2向前运动的时间,车辆的冲击力作用在护栏2上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样便能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44.第一活塞25向前移动时会将第一活塞缸24内的液压油通过柔性高压油管4挤向第二活塞缸33,进入第二活塞缸33内的液压油会推动第二活塞34,使第二活塞34通过第二活塞杆35配合顶体37将面板23向上推动,由于第一缸体22通过第一铰接座21与底板1铰接,所以底板1会以第一铰接座21为转轴向上翻转,由于车身的一部分重量施加在面板23上,所以
面板23会受到车身重量引起的阻力,这样能进一步延长护栏2向前运动的时间,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保护;
45.面板23在翻转过程中会带动车辆向上倾斜,会使得车辆有一个向上攀升的趋势,这样能够分散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车辆向前的冲击力;
46.车辆撞击在护栏2上的冲击力越大,护栏2带动第一活塞25向前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此时第一活塞25到第一缸体22后端的负压作用就越强,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负压作用强度;
47.车辆撞击在护栏2上的冲击力越大,护栏2向前移动的距离就越长,车辆压在面板23上的体积就越多,面板23受到的重力就越大,面板23翻转的阻力也就会随着增加越大,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面板23翻转的阻力强度;
48.车辆撞击在护栏2上的冲击力越大,第一活塞25向前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进入第二活塞缸33内的液压油就越多,面板23翻转的角度也会随着增大,车辆被分散的冲击力就越多,这样就能根据车辆的冲击力来自动调节车辆冲击力的分散强度;
49.通过上述的三层缓冲保护,在车辆撞击护栏2时,车辆撞击护栏2的冲击力会被逐渐分散吸收,避免车辆与护栏2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进而降低对车辆的损坏,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
50.优选,第一缸体22前端还设有第三气缸5,第三气缸5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51,第三活塞51前端设有第三气缸杆52,第三气缸5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杆座53,第三气缸杆52贯穿第三杆座53且与第三杆座53密封滑动连接,两个第三气缸杆52前端均与护栏2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护栏2被车辆撞击时,会通过第三气缸杆52带动第三活塞51向前移动,此时第三活塞51与第三气缸5后端的空间会形成负压,这样能够对车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三活塞51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压缩第三活塞51与第三杆座53之间的气体,这样能够进一步对车辆起到缓冲作用。
51.优选,第三气缸5内部第三活塞51与第三杆座53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柴油和氧气。这样的结构,当第三活塞51向前运动到靠近第三杆座53时,也就是护栏2向前运动到接近极点时,由于内部空间为密闭空间,所以氧气会被剧烈压缩,此时氧气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当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时,柴油会被点燃,此时第三活塞51与第三杆座53之间的空间会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体和推力会将第三活塞51向后推动,使第三气缸杆52带动护栏2对车辆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从而平衡车辆向前的冲击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辆冲出护栏2。
52.优选,第一缸体22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三气缸5连通的高压接头55,高压接头55连通第三气缸5的一端位于第三气缸5的前侧。这样的结构,高压接头55被开启时,一方面能够将第三气缸5内的气体排出,另一方面能够向第三气缸5内部填充燃料,方便整个装置重复使用。
53.优选,护栏2后侧粘接有反光贴纸56。这样的结构,光线照射到反光贴纸56上后,反光贴纸56能够反射亮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54.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均匀铺设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设有缓冲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护栏(2)和两个第一铰接座(21),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21)位于底板(1)上端后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铰接座(21)铰接有第一缸体(22),两个所述第一缸体(22)上端固定连接有面板(23),所述第一缸体(22)前端开设有第一活塞缸(24),所述第一活塞缸(24)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5),所述第一活塞(25)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6),所述第一活塞缸(24)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座(27),所述第一活塞杆(26)贯穿第一杆座(27)且与第一杆座(27)密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活塞杆(26)前端均与护栏(2)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铰接座(3)和第三铰接座(31),所述第二铰接座(3)位于底板(1)上端前部中间,所述第三铰接座(31)位于面板(23)下端中部,所述第二铰接座(3)铰接有第二缸体(32),所述第二缸体(32)后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活塞缸(33),同一侧的若干个第二活塞缸(33)前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活塞缸(33)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34),所述第二活塞(34)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35),所述第二缸体(32)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杆座(36),所述第二活塞杆(35)贯穿第二杆座(36)且与第二杆座(36)滑动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活塞杆(35)后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体(37),所述顶体(37)与第三铰接座(31)铰接;同一侧的第一缸体(22)和第二缸体(32)之间连接有柔性高压油管(4),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第一缸体(22)的一端位于第一缸体(22)的前侧,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第二缸体(32)的一端位于第二缸体(32)的前侧,所述第一活塞缸(24)和所述第二活塞缸(33)通过柔性高压油管(4)连通,所述第一缸体(22)内部第一活塞(25)到第一杆座(27)之间的空间、柔性高压油管(4)内部和第二活塞缸(33)内部第二活塞(34)远离第二活塞杆(35)一侧的空间均填充有液压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22)前端还设有第三气缸(5),所述第三气缸(5)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51),所述第三活塞(51)前端设有第三气缸杆(52),所述第三气缸(5)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杆座(53),所述第三气缸杆(52)贯穿第三杆座(53)且与第三杆座(53)密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气缸杆(52)前端均与护栏(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5)内部第三活塞(51)与第三杆座(53)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柴油和氧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22)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三气缸(5)连通的高压接头(55),所述高压接头(55)连通第三气缸(5)的一端位于第三气缸(5)的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2)后侧粘接有反光贴纸(5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防撞保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包括沿道路均匀铺设的保护装置;缓冲机构包括护栏和两个第一铰接座,两个第一铰接座位于底板上端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一缸体,第一缸体前端开设有第一活塞缸,第一活塞缸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缸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座,两个第一杆座前端均与护栏固定连保护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设有缓冲机构和顶升机构,本发明通过三层缓冲保护,在车辆撞击护栏时,车辆撞击护栏的冲击力会被逐渐分散吸收,避免车辆与护栏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进而降低对车辆的损坏,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平 邓小军 陈艳华 沈磊 刘志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25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3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