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大多利用生态位原理和河蟹生物学习性在养蟹的水面中套放一部分鱼、虾品种,使鱼、虾、蟹互利共存,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对有机污染源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渔业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但传统的套放模式中,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鱼类品种以鳜、沙塘鳢、翘嘴红鲌等肉食性鱼类为主,不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二是其它如鲢、鳙、细鳞斜颌鲴等滤食性鱼类虽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经济效益又较低,且未能发挥出螺的效用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规定河蟹、匙吻鲟、螺三者的放养时节、放养规格、放养密度、投喂管理等关键技术参数,促进水体生物的物资循环作用,降低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程度,避免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池塘条件: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
7.(2)开挖环沟:环沟沟底宽3~5m,深0.4~0.8m,坡比1:2~1:3,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并在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围网;
8.(3)塘口清整:2月上旬,晒塘后清整塘底,施肥,上水浸泡,保持浅水区水位为0.1~0.2m,消毒,一周后将水排掉再注入新水;
9.(4)水草栽植:2月中旬,环沟内保持水深0.2~0.4m,移栽伊乐藻;3月上旬,播种轮叶黑藻和苦草;
10.(5)蟹种放养:3月下旬,投放蟹种;
11.(6)螺蛳投放:4月上旬,投放螺蛳;8月上旬,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时,补投螺蛳;
12.(7)鱼种放养:4月25日到4月30日,投放匙吻鲟鱼种;
13.(8)水质管理:从鱼种放养后保持池塘水的ph值为7.5~8.5,溶解氧≥5mg/l;
14.(9)饲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4~9月,投喂米糠;
15.(10)病害防治:每隔15~20d对水体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2~1.5m;
16.(11)捕捞:自中秋节开始,捕获河蟹;第二年春季,捕捞匙吻鲟。
17.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池塘的面积为30
×
667m2~40
×
667m2,还包括在所述池塘的四周围埂,并在四周设置玻璃围挡,所述埂宽为1~1.5m,所述围挡高0.4~0.5m。
18.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深水区栽植伊乐藻,所述浅水区栽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所述围网高0.8~1m。
1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施肥方法为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80~120kg,所述消毒方法为每667m2用160~200kg生石灰消毒。
20.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伊乐藻的移栽密度为行距1.5~2m,株距1~2m,所述轮叶黑藻和苦草的亩均播种量分别为0.5~0.75kg、1~1.5kg。
21.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蟹种的规格为90~150只/kg,所述蟹种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800~1000只;
22.所述步骤(6)中,4月上旬,螺蛳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500~750kg,8月上旬,螺蛳的补投密度为每667m2补投50~100kg;
23.所述步骤(7)中,在投放匙吻鲟鱼种前,所述匙吻鲟鱼种要用2.5~3.5wt%的食盐水浸泡14~16分钟,所述匙吻鲟鱼种的规格为0.25~0.5kg/尾,所述匙吻鲟鱼种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25~35尾。
24.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所述水质管理的具体方法为每667m2配备0.3~0.75kw的微孔增氧机,6~9月高温天气每隔10~1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0.1~0.2m,晴天中午12点到1点开增氧机5~6h,阴天时次日清晨7点到8点开增氧机6~8h,连绵阴雨天时凌晨1点到4点开增氧机6~10h,每14~16d泼洒一次em菌制剂,每667m2施用氨基酸肥水膏1~2kg。
25.优选的,所述步骤(9)中,所述米糠的投喂方式为每隔8~10d,每667m2投喂米糠7.5~12kg。
26.优选的,所述步骤(10)中,所述消毒的方法为每隔15~20d,每667m2用10~15kg的生石灰消毒,调ph至7.5~8.5。
27.本发明中的匙吻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又名鸭嘴鱼,是一种适应强、生长快的珍稀名贵鱼类,食性与鳙鱼相似,为滤食性鱼类,经济价值是鳙鱼的8
‑
10倍,适合于池塘套养。以匙吻鲟代替鳙鱼,搭配螺蛳与河蟹实现生态养殖可以解决传统套放模式中的不足,即实现净化水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在河蟹池塘中套养匙吻鲟、螺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不影响河蟹的产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充分开发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池塘养殖品种。匙吻鲟滤食浮游动物,螺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吸收利用排泄物和腐殖质,减轻水体污染,二是作为河蟹的补充饵料,可实现亩产河蟹95kg~110kg、匙吻鲟45kg~65kg,经济效益相比于单养河蟹亩均提高1600元以上,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河蟹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申请的池塘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池塘条件: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
31.(2)开挖环沟:环沟沟底宽3~5m,深0.4~0.8m,坡比1:2~1:3,形成深水区和浅水
区,并在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围网;
32.(3)塘口清整:2月上旬,晒塘后清整塘底,施肥,上水浸泡,保持浅水区水位为0.1~0.2m,消毒,一周后将水排掉再注入新水;
33.(4)水草栽植:2月中旬,环沟内保持水深0.2~0.4m,移栽伊乐藻;3月上旬,播种轮叶黑藻和苦草;
34.(5)蟹种放养:3月下旬,投放蟹种;
35.(6)螺蛳投放:4月上旬,投放螺蛳;8月上旬,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时,补投螺蛳;
36.(7)鱼种放养:4月25日到4月30日,投放匙吻鲟鱼种;
37.(8)水质管理:从鱼种放养后保持池塘水的ph值为7.5~8.5,溶解氧≥5mg/l;
38.(9)饲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4~9月,投喂米糠;
39.(10)病害防治:每隔15~20d对水体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2~1.5m;
40.(11)捕捞:自中秋节开始,捕获河蟹;第二年春季,捕捞匙吻鲟。
41.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进一步优选为≤0.05m;
42.所述池塘的面积优选30
×
667m2~40
×
667m2,进一步优选为37
×
667m2;
43.优选在所述池塘的四周围埂,并在四周设置玻璃围挡,所述埂宽优选1~1.5m,进一步优选为1m;所述围挡高优选0.4~0.5m,进一步优选为0.4m。
44.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环沟沟底宽3~5m,进一步优选为4m;深0.4~0.8m,进一步优选为0.5;坡比1:2~1:3,进一步优选为1:3;
45.优选在所述深水区栽植伊乐藻,所述浅水区栽植轮叶黑藻和苦草;
46.所述围网高优选0.8~1m,进一步优选为0.9m。
47.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施肥方法优选为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80~120kg,进一步优选为100kg;
48.所述保持浅水区水位为0.1~0.2m,进一步优选为0.1m;
49.所述消毒方法优选为每667m2用160~200kg生石灰消毒,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用180kg生石灰消毒。
50.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环沟内保持水深0.2~0.4m,进一步优选为0.3m;
51.所述伊乐藻的移栽密度优选为行距1.5~2m,株距1~2m,进一步优选为行距1.8m,株距1.5m;
52.所述轮叶黑藻和苦草的亩均播种量分别优选为0.5~0.75kg、1~1.5kg,进一步分别优选为0.6kg、1.2kg。
53.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蟹种的规格优选为90~150只/kg,进一步优选为120只/kg,所述蟹种的投放密度优选为每667m2投放800~1000只,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投放900只;
54.所述步骤(6)中,4月上旬,螺蛳的投放密度优选为每667m2投放500~750kg,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投放650kg,8月上旬,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时,进一步优选为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8%时,补投螺蛳,所述螺蛳的补投密度优选为
每667m2补投50~100kg,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补投80kg;
55.所述步骤(7)中,在投放匙吻鲟鱼种前,所述匙吻鲟鱼种优选用2.5~3.5wt%的食盐水浸泡14~16分钟,进一步优选为用3wt%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所述匙吻鲟鱼种的规格优选为0.25~0.5kg/尾,进一步优选为0.35kg/尾,所述匙吻鲟鱼种的投放密度优选为每667m2投放25~35尾,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投放30尾。
56.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8)中,所述保持池塘水的ph值为7.5~8.5,进一步优选ph值为8,所述溶解氧≥5mg/l,进一步优选为≥6mg/l;
57.所述水质管理的具体方法优选为每667m2配备0.3~0.75kw的微孔增氧机,6~9月高温天气每隔10~1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0.1~0.2m,晴天中午12点到1点开增氧机5~6h,阴天时次日清晨7点到8点开增氧机6~8h,连绵阴雨天时凌晨1点到4点开增氧机6~10h,每14~16d泼洒一次em菌制剂,每667m2施用氨基酸肥水膏1~2kg,进一步优选为每667m2配备0.5kw的微孔增氧机,6~9月高温天气每隔12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0.15m,晴天中午12点开增氧机5h,阴天时次日清晨7点开增氧机7h,连绵阴雨天时凌晨1点开增氧机8h,每15d泼洒一次em菌制剂,每667m2施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
58.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9)中,所述米糠的投喂方式优选为每隔8~10d,每667m2投喂米糠7.5~12kg,进一步优选为每隔9d,每667m2投喂米糠9kg。
59.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0)中,所述消毒的方法优选为每隔15~20d,每667m2用10~15kg的生石灰消毒,调ph至7.5~8.5,进一步优选为每隔18d,每667m2用13kg的生石灰消毒,调ph至8;
60.所述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2~1.5m,进一步优选为1.3m。
6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62.实施例1
63.2020年2月起于泗洪县冉冉家庭农场,利用107亩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
64.(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塘口3个,面积分别为30
×
667m2、40
×
667m2、37
×
667m2,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淤泥深度≤0.1m,保水性好;四周围埂,埂宽1m;四周设置玻璃围挡,围挡高0.4m;
65.(2)开挖环沟:环沟沟底宽4m,深0.5m,坡比1:3。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栽植伊乐藻,浅水区用于栽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深水区和浅水区围网,围网高0.9m,如附图1所示(注:ab为埂宽;cd为环沟沟底宽;h1为外埂高;h2为内埂高;w1为沟与外埂的间距;w2为沟与内埂的间距);
66.(3)塘口清整:2月上旬,晒塘后清整塘底,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kg,耕翻耙匀后上水浸泡,保持浅水区水位0.1m;每667m2用180kg生石灰消毒,一周后将水排掉再注入新水;
67.(4)水草栽植:2月中旬环沟内保持水深0.3m,按照行距1.8m,株距1.5m移栽伊乐藻;3月上旬播种轮叶黑藻和苦草,亩均播种量分别为0.6kg、1.2kg;
68.(5)蟹种放养:3月下旬,每667m2投放自育规格为120只/kg的蟹种900只,蟹苗规格整齐,来源清晰;
69.(6)螺蛳投放:4月上旬,每667m2投放鲜活、干净的螺蛳650kg;8月上旬每667m2补投80kg;
70.(7)鱼种放养:4月30日,每667m2投放规格为0.35kg/尾的匙吻鲟鱼种30尾,鱼种健康活泼,无外伤无寄生虫;放养时用3wt%食盐水浸泡15分钟;
71.(8)水质管理:从鱼种放养后保持池塘水ph值为8,溶解氧≥5mg/l,每667m2配备0.5kw的微孔增氧机,6~9月高温天气每隔12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0.15m,晴天中午12点开增氧机5h,阴天时次日清晨7点开增氧机7h,连绵阴雨天时凌晨1点开增氧机8h,每15d泼洒一次em菌制剂,每667m2施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
72.(9)饲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4月~9月,每隔9d,每667m2投喂米糠9kg;
73.(10)病害防治:每隔18d,每667m2用13kg的生石灰消毒,调ph为8;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3m,保持水质清新;
74.(11)捕捞:河蟹自中秋节开始用地笼捕获上市,捕大留小;匙吻鲟2021年2月捕获上市,捕获时防止伤及嘴。
75.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结果如下表:
76.表1放养和捕获情况
[0077][0078]
表2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0079][0080]
由表1、表2可知,本发明方法可实现亩产河蟹95kg~110kg、匙吻鲟45kg~65kg,经济效益相比于单养河蟹亩均提高1600元以上,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河蟹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008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条件: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2)开挖环沟:环沟沟底宽3~5m,深0.4~0.8m,坡比1:2~1:3,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并在所述深水区和浅水区围网;(3)塘口清整:2月上旬,晒塘后清整塘底,施肥,上水浸泡,保持浅水区水位为0.1~0.2m,消毒,一周后将水排掉再注入新水;(4)水草栽植:2月中旬,环沟内保持水深0.2~0.4m,移栽伊乐藻;3月上旬,播种轮叶黑藻和苦草;(5)蟹种放养:3月下旬,投放蟹种;(6)螺蛳投放:4月上旬,投放螺蛳;8月上旬,在塘口螺蛳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时,补投螺蛳;(7)鱼种放养:4月25日到4月30日,投放匙吻鲟鱼种;(8)水质管理:从鱼种放养后保持池塘水的ph值为7.5~8.5,溶解氧≥5mg/l;(9)饲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4~9月,投喂米糠;(10)病害防治:每隔15~20d对水体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2~1.5m;(11)捕捞:自中秋节开始,捕获河蟹;第二年春季,捕捞匙吻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池塘的面积为30
×
667m2~40
×
667m2,还包括在所述池塘的四周围埂,并在四周设置玻璃围挡,所述埂宽为1~1.5m,所述围挡高0.4~0.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深水区栽植伊乐藻,所述浅水区栽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所述围网高0.8~1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施肥方法为每667m2施用腐熟有机肥80~120kg,所述消毒方法为每667m2用160~200kg生石灰消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伊乐藻的移栽密度为行距1.5~2m,株距1~2m,所述轮叶黑藻和苦草的亩均播种量分别为0.5~0.75kg、1~1.5k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蟹种的规格为90~150只/kg,所述蟹种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800~1000只;所述步骤(6)中,4月上旬,螺蛳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500~750kg,8月上旬,螺蛳的补投密度为每667m2补投50~100kg;所述步骤(7)中,在投放匙吻鲟鱼种前,所述匙吻鲟鱼种要用2.5~3.5wt%的食盐水浸泡14~16分钟,所述匙吻鲟鱼种的规格为0.25~0.5kg/尾,所述匙吻鲟鱼种的投放密度为每667m2投放25~35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所述水质管理的具体方法为每667m2配备0.3~0.75kw的微孔增氧机,6~9月高温天气每隔10~1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0.1~0.2m,晴天中午12点到1点开增氧机5~6h,阴天时次日清晨7点到8点开增氧机6~8h,连绵阴雨天时凌晨1点到4点开增氧机6~
10h,每14~16d泼洒一次em菌制剂,每667m2施用氨基酸肥水膏1~2kg。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所述米糠的投喂方式为每隔8~10d,每667m2投喂米糠7.5~12kg。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
‑
匙吻鲟
‑
螺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所述消毒的方法为每隔15~20d,每667m2用10~15kg的生石灰消毒,调ph至7.5~8.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
技术研发人员:王宣朋 肖玉荣 张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06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