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排出的硫化氢气体,不仅能使设备腐化,而且允许排放的条件非常严格,稍不注意就会严重污染环境。而硫磺在化工、医药等行业用途都很广泛,因此如果能合理利用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将排出的硫化氢气体转化为硫磺,不但能降低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能变废为宝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1、目前国内采用的方法氧化法是硫化氢气体通过用炉子进行空气氧化,使硫化氢氧化成硫磺,这种处理方法运行成本高,设备复杂并且投资大。
2、硫化氢气体通过用炉子进行空气氧化,使硫化氢氧化成硫磺,而反应之后的气体如果直接排放,气体中带有的杂质依然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包括吸附罐和喷淋塔,所述吸附罐内安装有石墨降膜吸收器,所述吸附罐顶部设置有硫化氢入口,所述吸附罐侧壁设置有止气阀门,所述吸附罐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气装置,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气头,所述第一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筛,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下方安装有第二导气装置,所述第二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气头,所述第二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筛;
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与所述第二导气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装置连接有第一废气吸收塔,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底部安装有第一压力泵和第一排液口;
所述喷淋塔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与所述第二吸附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清杂口,所述喷淋塔侧壁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所述第二吸附层下方,所述喷淋塔底部设置有第三吸附层和第二清杂口,所述第二清杂口位于所述第三吸附层上方,所述第三吸附层下方安装有若干第三导气装置,所述第三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气头,所述第三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筛,所述第三导气装置连接有第二废气吸收塔,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底部安装有第二压力泵和第二排液口;
所述导气管连接有喷淋塔,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导气管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吸附层和所述第三导气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降膜吸收器内安装有若干根石墨管。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管设置有34-35根。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管直径为16cm-20cm。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降膜吸收器规格为45m2-55m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上均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上均设置有溢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第一废气吸收塔内设置有双氧水,硫化氢气体进入第一废气吸收塔后与双氧水充分反应,第一压力泵可持续为第一废气吸收塔补充双氧水,双氧水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更充分,且运行本装置和购买双氧水的成本低,设备复杂并且投资小。
2、本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硫化氢气在于双氧水充分反应的过程中,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分别对硫化氢气进行除杂净化,而硫化氢气经过第一废气吸收塔、第二废气吸收塔和喷淋塔的喷淋已经几乎反应完,达到了直接排放的标准,所以在层层除杂净化后可直接排放。
3、本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吸附杂害物质和杂质后,可分别通过第一清杂口和第二清杂口对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进行清理,使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变长,避免浪费,间接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吸附罐、2-喷淋塔、11-石墨降膜吸收器、12-硫化氢入口、13-止气阀门、14-第一导气装置、141第一导气头、142第一过滤筛、15-第二导气装置、151-第二导气头、152-第二过滤筛、3-导气管、4-第一废气吸收塔、41-第一压力泵、42-第一排液口、21-排气口、22-第一吸附层、23-第二吸附层、24-第一清杂口、25-喷淋头、26-第三吸附层、27-第二清杂口、28-第三导气装置、281-第三导气头、282-第三过滤筛、5-第二废气吸收塔、51-第二压力泵、52-第二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双氧水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更充分,且运行本装置和购买双氧水的成本低,设备复杂并且投资小,硫化氢气经过第一废气吸收塔、第二废气吸收塔和喷淋塔的喷淋已经几乎反应完,达到了直接排放的标准,所以在层层除杂净化后可直接排放,可分别对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进行清理,使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变长,避免浪费,间接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包括吸附罐1和喷淋塔2,吸附罐1内安装有石墨降膜吸收器11,吸附罐1顶部设置有硫化氢入口12,吸附罐1侧壁设置有止气阀门13,吸附罐1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气装置14,第一导气装置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气头141,第一导气装置14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筛142,第一导气装置14下方安装有第二导气装置15,第二导气装置15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气头151,第二导气装置15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筛152;
第一导气装置14与第二导气装置15之间设置有导气管3,第二导气装置15连接有第一废气吸收塔4,第一废气吸收塔4底部安装有第一压力泵41和第一排液口42;
喷淋塔2顶部设置有排气口21,排气口21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层22,第一吸附层22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层23,第一吸附层22与第二吸附层23之间设置有第一清杂口24,喷淋塔2侧壁设置有喷淋头25,喷淋头25位于第二吸附层23下方,喷淋塔2底部设置有第三吸附层26和第二清杂口27,第二清杂口27位于第三吸附层26上方,第三吸附层26下方安装有若干第三导气装置28,第三导气装置28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气头281,第三导气装置28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筛282,第三导气装置28连接有第二废气吸收塔5,第二废气吸收塔5底部安装有第二压力泵51和第二排液口52;
导气管3连接有喷淋塔2,喷淋塔2与导气管3连接处位于第三吸附层26和第三导气装置28之间。
具体的,石墨降膜吸收器11内安装有若干根石墨管。
具体的,石墨管设置有34-35根。
具体的,石墨直径为16cm-20cm。
具体的,石墨降膜吸收器11规格为45m2-55m2。
具体的,第一废气吸收塔4与第二废气吸收塔5上均设置有泄压阀。具体的,第一废气吸收塔4与第二废气吸收塔5上均设置有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硫化氢经吸附罐1内的石墨降膜吸收器11吸收后,经第一导气装置14和第二导气装置15导入第一废气吸收塔4与双氧水反应,第一压力泵41可持续为第一废气吸收塔4补充双氧水,未反应完的硫化氢气体经导气管3进入喷淋塔2,再经第三导气装置28进入第二废气吸收塔5与双氧水反应,第二压力泵51可持续为第二废气吸收塔5补充双氧水。没有反应完的硫化氢气体向上,经过第三吸附层26吸附后,进入喷淋塔2内腔,喷淋头25向下喷洒双氧水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最后余下还未反应完的气体经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3吸附后直接排出。
硫化氢气体经硫化氢入口12进入吸附罐1内,吸附罐1内的石墨降膜吸收器11对硫化氢气体进行吸附,此过程关闭止气阀门13,使硫化氢气体被石墨降膜吸收器11充分吸附,之后打开止气阀门13,没有被吸附完的硫化氢气体经第一导气装置14的第一导气头141进入第一导气装置14,经第一过滤筛142过滤掉一部分大颗粒物后,经第二导气头151进入第二导气装置15,经第二过滤筛152过滤掉一部分较大颗粒物后进入第一废气吸收塔4,第一废气吸收塔4内设置有双氧水,硫化氢气体进入第一废气吸收塔4后与双氧水充分反应,第一压力泵41可持续为第一废气吸收塔4补充双氧水,未反应完的硫化氢气体经导气管3进入喷淋塔2。
进入喷淋塔2的氢气体经第三导气头281进入第三导气装置28,经第三过滤筛282过滤掉一部分较小颗粒物后进入第二废气吸收塔5,第二废气吸收塔5内设置有双氧水,硫化氢气体进入第二废气吸收塔5后与双氧水充分反应,第二压力泵51可持续为第二废气吸收塔5补充双氧水。
充分反应后未反应完的硫化氢气体经经过第三吸附层26吸附杂质后进入喷淋塔2内腔,硫化氢气体向上,喷淋头25向下喷洒双氧水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最后余下还未反应完的气体经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3吸附有害物质和杂质后直接排出,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3吸附杂害物质和杂质后,可分别通过第一清杂口24和第二清杂口27对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3进行清理,使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3的使用寿命变长,避免浪费,间接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一废气吸收塔4底部的第一排液口42、第二废气吸收塔5底部的第二排液口52,分别对第一废气吸收塔4和第二废气吸收塔5内反应后的液体进行排放,以方便第一压力泵41和第二压力泵51为第一废气吸收塔4和第二废气吸收塔5分别注入新的双氧水。
石墨降膜吸收器11内安装有若干根石墨管,石墨降膜吸收器11的吸附作用主要通过石墨管来实现,石墨管可更换。
石墨管设置有34-35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
石墨管直径为16cm-20cm,这样的石墨管在本装置中吸附效果最好。
石墨降膜吸收器11规格为45m2-55m2,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1.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包括吸附罐和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内安装有石墨降膜吸收器,所述吸附罐顶部设置有硫化氢入口,所述吸附罐侧壁设置有止气阀门,所述吸附罐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气装置,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气头,所述第一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筛,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下方安装有第二导气装置,所述第二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气头,所述第二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筛;
所述第一导气装置与所述第二导气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装置连接有第一废气吸收塔,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底部安装有第一压力泵和第一排液口;
所述喷淋塔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与所述第二吸附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清杂口,所述喷淋塔侧壁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所述第二吸附层下方,所述喷淋塔底部设置有第三吸附层和第二清杂口,所述第二清杂口位于所述第三吸附层上方,所述第三吸附层下方安装有若干第三导气装置,所述第三导气装置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气头,所述第三导气装置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筛,所述第三导气装置连接有第二废气吸收塔,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底部安装有第二压力泵和第二排液口;
所述导气管连接有喷淋塔,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导气管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吸附层和所述第三导气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降膜吸收器内安装有若干根石墨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管设置有34-35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管直径为16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降膜吸收器规格为45m2-55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上均设置有泄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废气吸收塔上均设置有溢流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