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车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尘后钮。
背景技术:
在制造过程中,部分产品需要在无尘车间中进行生产流程。为了防止灰尘进入无尘车间,需要将车间的门体设置成防尘结构。门体通过后钮结构与车间门框主体连接。然而,传统门体的后钮结构采用铜套对后钮中心轴进行润滑,长时间使用后铜套磨损严重并产生灰尘,灰尘会集聚在后钮中心轴与铜套之间,阻力逐渐变大,使用门体时出现异响甚至卡死的情况,导致门体无法正常使用,无尘车间也难以达到无尘生产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承载能力强,无产尘,润滑性好、实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包括第一后钮座和第二后钮座,所述第一后钮座和第二后钮座之间设有同时上下穿过两者的后钮中心轴;第一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的连接部位于第二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的连接部上方;第二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的连接部压在止推轴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钮中心轴上还套设有位于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之间的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钮座上设有门板连接部;所述第二后钮座上设有主体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钮座包括上后钮座主体和上后钮座轴套;上后钮座轴套连接在上后钮座主体一侧;所述后钮中心轴的上部穿过上后钮座轴套;上后钮座轴套的底部压在止推轴承的顶面上;所述门板连接部设置在上后钮座主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后钮座包括下后钮座主体和下后钮座轴套;下后钮座轴套连接在下后钮座主体一侧;所述后钮中心轴的下部穿过下后钮座轴套;所述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均位于下后钮座轴套内;止推轴承的顶面向上凸出于下后钮座轴套的顶部;所述主体连接部设置在下后钮座主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后钮座轴套内的深沟球轴承为至少两个且沿后钮中心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深沟球轴承之间通过套筒分隔开,套筒套设在后钮中心轴上。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无尘后钮的优点为:
1、后钮中心轴同时穿过第一后钮座和第二后钮座,第二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后钮座与后钮中心轴的连接部压在止推轴承上。止推轴承承受纵向力,支撑第一后钮座。深沟球轴承能降低后钮旋转阻力。通过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承配合使用,取消了传统的铜套,不仅提高了新型无尘后钮的承载能力,而且无产尘,润滑性好,实用性高。新型无尘后钮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在后钮中心轴处积尘,阻力不会变大,使用门体时不会出现异响或卡死的情况,确保无尘车间的正常使用。
2、垫片用于支撑止推轴承,防止止推轴承和深沟球轴之间摩擦产尘。
3、下后钮座轴套内的深沟球轴承为至少两个且沿后钮中心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可提高第二后钮座的转动稳定性,防止其晃动,避免卡死。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新型无尘后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新型无尘后钮的俯视图;
图4为新型无尘后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包括第一后钮座1和第二后钮座2,第一后钮座1和第二后钮座2之间设有同时上下穿过两者的后钮中心轴3。第一后钮座1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位于第二后钮座2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上方。第二后钮座2与后钮中心轴3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第一后钮座1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压在止推轴承4上。本实施例中,后钮中心轴3上还套设有位于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之间的垫片5,垫片5用于支撑止推轴承4。
第一后钮座1上设有门板连接部13。第二后钮座2上设有主体连接部23。本实施例中门板连接部13和主体连接部23均包括沉头螺栓安装孔。第一后钮座1通过门板连接部13与门体连接,第二后钮座2通过主体连接部23与无尘车间的门框主体连接。
第一后钮座1包括上后钮座主体11和上后钮座轴套12。上后钮座主体11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条状结构且垂直布置。上后钮座轴套12连接在上后钮座主体11一侧。后钮中心轴3的上部穿过上后钮座轴套12。上后钮座轴套12的底部压在止推轴承4的顶面上。门板连接部1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后钮座主体11的上、下两端。
第二后钮座2包括下后钮座主体21和下后钮座轴套22。下后钮座主体21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条状结构且垂直布置。下后钮座轴套22连接在下后钮座主体21一侧。后钮中心轴3的下部穿过下后钮座轴套22。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均位于下后钮座轴套22内。止推轴承4的顶面向上凸出于下后钮座轴套22的顶部。主体连接部2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下后钮座主体21的上、下两端。
下后钮座轴套22内的深沟球轴承6为至少两个且沿后钮中心轴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深沟球轴承6之间通过套筒7分隔开,套筒7套设在后钮中心轴3上。本实施例中,深沟球轴承6为两个。
通过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配合使用,取消了传统的铜套,不仅提高了新型无尘后钮的承载能力,而且无产尘,润滑性好,实用性高。新型无尘后钮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在后钮中心轴3处积尘,阻力不会变大,使用门体时不会出现异响或卡死的情况,确保无尘车间的正常使用。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1.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包括第一后钮座(1)和第二后钮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钮座(1)和第二后钮座(2)之间设有同时上下穿过两者的后钮中心轴(3);第一后钮座(1)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位于第二后钮座(2)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上方;第二后钮座(2)与后钮中心轴(3)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所述第一后钮座(1)与后钮中心轴(3)的连接部压在止推轴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钮中心轴(3)上还套设有位于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之间的垫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钮座(1)上设有门板连接部(13);所述第二后钮座(2)上设有主体连接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钮座(1)包括上后钮座主体(11)和上后钮座轴套(12);上后钮座轴套(12)连接在上后钮座主体(11)一侧;所述后钮中心轴(3)的上部穿过上后钮座轴套(12);上后钮座轴套(12)的底部压在止推轴承(4)的顶面上;所述门板连接部(13)设置在上后钮座主体(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钮座(2)包括下后钮座主体(21)和下后钮座轴套(22);下后钮座轴套(22)连接在下后钮座主体(21)一侧;所述后钮中心轴(3)的下部穿过下后钮座轴套(22);所述止推轴承(4)和深沟球轴承(6)均位于下后钮座轴套(22)内;止推轴承(4)的顶面向上凸出于下后钮座轴套(22)的顶部;所述主体连接部(23)设置在下后钮座主体(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尘后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后钮座轴套(22)内的深沟球轴承(6)为至少两个且沿后钮中心轴(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深沟球轴承(6)之间通过套筒(7)分隔开,套筒(7)套设在后钮中心轴(3)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