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



背景技术:

申请号cn201721890490.2的现有专利公开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包括附件头,附件头上穿过拉钉,且拉钉与附件头端面之间设有调整垫,拉钉左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拉钉右端连接拉紧油缸,采用该数控机床用拉钉,在拉紧油缸发生故障时,易拆卸附件头,便于维修,避免对附件头造成损坏。然而上述数控机床用拉钉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虽然拉钉端部设置了锁紧螺母,可方便附件头的拆卸,但安装附件头时,由于拉钉没有采用直接旋入附件头中进行紧固这一传统方式,而是直接插入附件头中,这使得拉钉与附件头在轴向上无法实现固定,在安装附件头时,拉紧油缸拉紧拉钉时,附件头不能很好地与拉钉同步进行轴向移动,不便于附件头的快速安装。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以解决现有的数控机床用拉钉,拉钉与附件头在轴向上无法实现固定,在安装附件头时,拉紧油缸拉紧拉钉时,附件头不能很好地与拉钉同步进行轴向移动,不便于附件头的快速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包括:附件头和组合式拉钉;

所述附件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状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连通的第二圆柱状通道,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和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的端部分别贯穿所述附件头的两侧端面,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

所述组合式拉钉包括第一拉钉部和与所述第一拉钉部连接的第二拉钉部,所述第一拉钉部包括圆柱部、与所述圆柱部的一端同轴连接的拉紧油缸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圆柱部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圆柱部的直径;

所述第二拉钉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二拉钉部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拉钉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

所述圆柱部插入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内,所述第二拉钉部插入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内,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圆柱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拉紧油缸夹持部位于所述附件头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钉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长度,所述第二拉钉部上与所述圆柱孔相反的一端伸出至所述附件头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钉部伸出至所述附件头的外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进

一步地,所述圆柱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包括:附件头和组合式拉钉;附件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状通道和与第一圆柱状通道连通的第二圆柱状通道,组合式拉钉包括第一拉钉部和与第一拉钉部连接的第二拉钉部,第一拉钉部包括圆柱部、与圆柱部的一端同轴连接的拉紧油缸夹持部以及与圆柱部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的连接柱,使用时可以将圆柱部插入第一圆柱状通道内,第二拉钉部插入第二圆柱状通道内,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连接柱插入圆柱孔,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拉紧油缸夹持部位于附件头的外部。拉钉与附件头在轴向上可实现固定,在安装附件头时,拉紧油缸拉紧拉钉时,附件头可以与拉钉同步进行轴向移动,便于附件头的快速安装,并且在拉紧油缸发生故障无法松开时,可以先将第二拉钉部从附件头中旋出,之后附件头即可从第一拉钉部上直接取下,不会对附件头造成损坏,便于附件头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组合式拉钉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第一拉钉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第二拉钉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附件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组合式拉钉与附件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示说明:1-附件头;2-组合式拉钉;11-第一圆柱状通道;12-第二圆柱状通道;121-第一内螺纹;21-第一拉钉部;22-第二拉钉部;211-圆柱部;212-拉紧油缸夹持部;213-连接柱;2131-第一外螺纹;221-第二内螺纹;222-第二外螺纹;223-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包括:附件头1和组合式拉钉2。

其中,附件头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状通道11和与第一圆柱状通道11连通的第二圆柱状通道12,第一圆柱状通道11和第二圆柱状通道12内用于安装组合式拉钉2。

具体地,第一圆柱状通道11和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端部分别贯穿附件头1的两侧端面。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内径大于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内径,第一圆柱状通道11与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轴向重合。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2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将拉钉设计成可拆卸的两部分,组合式拉钉2包括第一拉钉部21和与第一拉钉部21连接的第二拉钉部22。第一拉钉部21包括圆柱部211、与圆柱部211的一端同轴连接的拉紧油缸夹持部212以及与圆柱部211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的连接柱213。拉紧油缸夹持部212用于与拉紧油缸(未图示)连接,连接柱213用于与第二拉钉部22连接。连接柱213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31,连接柱213的直径小于圆柱部211的直径。

第二拉钉部22呈圆柱状,第二拉钉部2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柱孔,圆柱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21,第二拉钉部2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22。圆柱孔的深度与连接柱213的长度相等。

具体地,圆柱部21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长度,圆柱部211的直径等于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用拉钉的安装方法如下:

圆柱部211插入第一圆柱状通道11内,第二拉钉部22插入第二圆柱状通道12内,第一内螺纹121与第二外螺纹222螺纹连接,连接柱213插入圆柱孔,第一外螺纹2131与第二内螺纹221螺纹连接,拉紧油缸夹持部212位于附件头1的外部。第二拉钉部22的长度大于第二圆柱状通道12长度,第二拉钉部22上与圆柱孔相反的一端伸出至附件头1的外部,并且,第二拉钉部22伸出至附件头1的外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223。

由于第二拉钉部22与附件头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一拉钉部21与第二拉钉部2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因此,组合式拉钉2与附件头1在轴向上可实现固定,在安装附件头1时,拉紧油缸拉紧拉紧油缸夹持部212时,附件头1可以与组合式拉钉2同步进行轴向移动,便于附件头1的快速安装。并且在拉紧油缸发生故障无法松开时,可以先将锁紧螺母223取下,将第二拉钉部22从附件头1中旋出,之后附件头1即可从第一拉钉部21上直接取下,不会对附件头1造成损坏,便于附件头1的安装和拆卸。此外,为了便于第二拉钉部22的取出,可以在第二拉钉部22的端面设置外六角凸起或者内六角凹槽等结构,便于借助外部扳手等工具对第二拉钉部22进行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附件头(1)和组合式拉钉(2);

所述附件头(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状通道(11)和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连通的第二圆柱状通道(12),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和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端部分别贯穿所述附件头(1)的两侧端面,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内径,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21);

所述组合式拉钉(2)包括第一拉钉部(21)和与所述第一拉钉部(21)连接的第二拉钉部(22),所述第一拉钉部(21)包括圆柱部(211)、与所述圆柱部(211)的一端同轴连接的拉紧油缸夹持部(212)以及与所述圆柱部(211)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的连接柱(213),所述连接柱(213)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31),所述连接柱(213)的直径小于所述圆柱部(211)的直径;

所述第二拉钉部(22)呈圆柱状,所述第二拉钉部(2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21),所述第二拉钉部(2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22);

所述圆柱部(211)插入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内,所述第二拉钉部(22)插入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12)内,所述第一内螺纹(12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22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213)插入所述圆柱孔,所述第一外螺纹(2131)与所述第二内螺纹(221)螺纹连接,所述拉紧油缸夹持部(212)位于所述附件头(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钉部(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柱状通道(12)长度,所述第二拉钉部(22)上与所述圆柱孔相反的一端伸出至所述附件头(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钉部(22)伸出至所述附件头(1)的外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21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21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圆柱状通道(11)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控机床用拉钉。该数控机床用拉钉包括:附件头和组合式拉钉;附件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状通道和第二圆柱状通道,组合式拉钉包括第一拉钉部和与第一拉钉部连接的第二拉钉部,第一拉钉部包括圆柱部、拉紧油缸夹持部以及连接柱。拉钉与附件头在轴向上可实现固定,在安装附件头时,拉紧油缸拉紧拉钉时,附件头可以与拉钉同步进行轴向移动,便于附件头的快速安装,并且在拉紧油缸发生故障无法松开时,可以先将第二拉钉部从附件头中旋出,之后附件头即可从第一拉钉部上直接取下,不会对附件头造成损坏,便于附件头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昊通机电(大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37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