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趾矫正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维矫正器。
背景技术:
脚趾外翻或内翻为跖趾关节处向外偏移造成,其在行走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从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基于此提出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三维矫正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三维矫正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三维矫正器,包括u型趾托组件,所述u型趾托组件包括壳扣于大拇趾上的u型趾托,位于u型趾托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上板、下板,还包括力度调节带,所述u型趾托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并扣在所述大拇趾上,此时,所述下板位于脚掌底部,所述上板位于脚掌上侧,所述力度调节带两端分别与上板、下板的端部连接并包在所述脚掌外侧。
还包括跖骨保护垫,所述跖骨保护垫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穿孔,所述上板、下板分别穿过跖骨保护垫一侧的两个穿孔内,且所述跖骨保护垫包在脚掌内侧的跖骨位置处。
还包括足踝支撑托,足踝支撑托呈l形并由连为一体的小腿固定部和足部支撑部构成,所述小腿固定部呈弧形并贴附在小腿部的后侧,且所述小腿固定部上设有小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绑于小腿部上;所述小腿固定部下部设有踝部固定带,所述踝部固定带绑于踝部上,所述u型趾托组件位于足部支撑部上侧。
与所述小腿、足底接触的足踝支撑托内侧、小腿固定部内侧及所述踝部固定带内侧分别设有柔性垫层。
所述小腿固定带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小腿固定部另一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小腿固定带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小腿固定部外侧壁上。
所述踝部固定带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踝部固定带另一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踝部固定带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踝部固定带外侧壁上。
还包括足弓塑形带,所述足弓塑形带的两端通过魔术带粘在所述足部支撑部两侧的底部。
还包括力度矫形带,所述力度矫形带前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套在所述大拇趾上,且力度矫形带由脚掌内侧向后绕过脚后跟后由脚掌外侧向前延伸并粘在所述足弓塑形带上。
还包括小脚趾带,所述小脚趾带前端为环状并套在所述小脚趾上,所述小脚趾带由脚掌外侧向后粘于所述足弓塑形带上。
所述上板、下板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卡槽,力度调节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力度调节带的一端贯穿所述卡槽并通过端部的套环套在下板上的所述卡槽上,所述力度调节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端部的卡槽反向弯曲后粘在所述力度调节带上。
与所述u型趾开口方向同一侧的卡槽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槽贯通的开口。
所述u型趾的u型槽内设有柔性护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通过u型趾托组件与足踝支撑托及与力度矫形带、小脚趾带的配合实现对足部、踝部、跖骨、大拇趾、小拇趾等部位进行立体矫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u型趾托组件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u型趾托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跖骨保护垫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足弓塑形带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力度矫形带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小脚趾带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三维矫正器,参见图1至图7。
包括u型趾托组件,所述u型趾托组件包括壳扣于大拇趾上的u型趾托16,u型趾托16侧壁开设有透气孔27,还包括位于u型趾托16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上板13、下板21,还包括力度调节带11,所述u型趾托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并扣在所述大拇趾上,此时,所述下板21位于脚掌底部,所述上板13位于脚掌上侧,所述力度调节带11两端分别与上板、下板的端部连接并包在所述脚掌外侧。
具体来说,所述上板13、下板21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卡槽12,力度调节带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卡槽内,同时,所述力度调节带11的一端贯穿所述卡槽12并通过端部的套环套在下板上的所述卡槽上,所述力度调节带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端部的卡槽反向弯曲后粘在所述力度调节带上。
进一步的,与所述u型趾开口方向同一侧的卡槽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槽贯通的开口,力度调节带11可通过此开口进入至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u型趾的u型槽内设有柔性护垫15,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跖骨保护垫14,所述跖骨保护垫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穿孔22,所述上板13、下板21分别穿过跖骨保护垫14一侧的两个穿孔14内,且所述跖骨保护垫14包在脚掌内侧的跖骨位置处,跖骨保护垫14用来保护跖骨,防止摩擦损伤,减轻拇囊炎。
进一步的,还包括足踝支撑托,足踝支撑托呈l形并由连为一体的小腿固定部1和足部支撑部19构成,所述小腿固定部1呈弧形并贴附在小腿6部的后侧,且所述小腿固定部1上设有小腿固定带3,小腿固定带3绑于小腿部上;同时,所述小腿固定部下部设有踝部固定带9,所述踝部固定带绑于踝部上,所述u型趾托组件位于足部支撑部上侧。
进一步的,与所述小腿、足底接触的足踝支撑托内侧、小腿固定部内侧及所述踝部固定带内侧分别设有柔性垫层2、8、20以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小腿固定带3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小腿固定部另一侧设有连接扣4,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小腿固定带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小腿固定部外侧壁上。同理,所述踝部固定带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踝部固定带另一侧设有连接扣7,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踝部固定带9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踝部固定带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足弓塑形带17,所述足弓塑形带17的两端通过魔术带粘在所述足部支撑部两侧的底部,且足弓塑形带17内侧设有柔性层25,此通过魔术贴粘合,包裹前脚掌,可起到塑造横弓、收拢跖骨、为拇外翻矫正奠定前提的目的。
进一步的,还包括力度矫形带23,所述力度矫形带23前端设有套筒24,所述套筒24套在所述大拇趾上,且力度矫形带由脚掌内侧向后绕过脚后跟后由脚掌外侧向前延伸并粘在所述足弓塑形带17上,此力度矫形带23可对大拇趾向外侧拉伸,矫正拇趾外翻。
进一步的,还包括小脚趾带26,所述小脚趾带前端18为环状并套在所述小脚趾上,所述小脚趾带由脚掌外侧向后粘于所述足弓塑形带17上,此小脚趾带26可对小脚趾向外侧拉伸,避免小拇趾内翻。
本设计中的三维矫正器其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首先,将跖骨保护垫14套在u型趾托上的上板13、下板21上,而后将u型趾托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并扣在所述大拇趾上,此时,所述下板21位于脚掌底部,所述上板13位于脚掌上侧,此时,所述力度调节带的一端套在下板的卡槽内,其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端部的卡槽反向弯曲后粘在所述力度调节带上,如此,力度调节带包在所述脚掌外侧,所述跖骨保护垫14包在脚掌内侧的跖骨位置处。
而后穿上足踝支撑托,此时,足弓塑形带17已位于力度调节带11内侧,而后其足弓塑形带粘在脚掌下方的足部支撑部19两侧,此时,力度矫形带23已套在大拇趾上,此后将力度矫形带的连接端由脚掌内侧向后绕过脚后跟后由脚掌外侧向前延伸并粘在所述足弓塑形带17上即可。
同时,所述小脚趾带26前端套在小脚趾上,而后小脚趾带的活动端由脚掌外侧向后粘于所述足弓塑形带17上即可。
而后将小脚趾带由脚掌外侧向后粘于所述足弓塑形带17上,踝部固定带9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踝部固定带外侧壁上,通过此方式将足踝支撑托固定,此足踝支撑托属于行走支具,外部是坚硬的塑材板,内部嵌入柔软的海绵层,使用中可承托后跟及足踝压力,稳定跟骨位置,保持身体中立位,防止后足外翻。
如此,通过上述操作即可实现本设计中的三维矫正器穿戴。
最后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述的粘接均通过魔术贴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趾托组件,所述u型趾托组件包括壳扣于大拇趾上的u型趾托,位于u型趾托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上板、下板,还包括力度调节带,所述u型趾托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并扣在所述大拇趾上,此时,所述下板位于脚掌底部,所述上板位于脚掌上侧,所述力度调节带两端分别与上板、下板的端部连接并包在所述脚掌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跖骨保护垫,所述跖骨保护垫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穿孔,所述上板、下板分别穿过跖骨保护垫一侧的两个穿孔内,且所述跖骨保护垫包在脚掌内侧的跖骨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足踝支撑托,足踝支撑托呈l形并由连为一体的小腿固定部和足部支撑部构成,所述小腿固定部呈弧形并贴附在小腿部的后侧,且所述小腿固定部上设有小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绑于小腿部上;所述小腿固定部下部设有踝部固定带,所述踝部固定带绑于踝部上,所述u型趾托组件位于足部支撑部上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小腿、足底接触的足踝支撑托内侧、小腿固定部内侧及所述踝部固定带内侧分别设有柔性垫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固定带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小腿固定部另一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小腿固定带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小腿固定部外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踝部固定带一端连接于小腿固定部一侧,所述踝部固定带另一侧设有连接扣,连接扣上设有穿孔,所述踝部固定带活动端穿过所述穿孔后反向粘于所述踝部固定带外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足弓塑形带,所述足弓塑形带的两端通过魔术带粘在所述足部支撑部两侧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力度矫形带,所述力度矫形带前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套在所述大拇趾上,且力度矫形带由脚掌内侧向后绕过脚后跟后由脚掌外侧向前延伸并粘在所述足弓塑形带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脚趾带,所述小脚趾带前端为环状并套在所述小脚趾上,所述小脚趾带由脚掌外侧向后粘于所述足弓塑形带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下板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卡槽,力度调节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力度调节带的一端贯穿所述卡槽并通过端部的套环套在下板上的所述卡槽上,所述力度调节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端部的卡槽反向弯曲后粘在所述力度调节带上;与所述u型趾开口方向同一侧的卡槽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槽贯通的开口;所述u型趾的u型槽内设有柔性护垫。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