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座便器盖板铰接用的枢轴,特别是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442197u)公开的一种阻尼可调的阻尼器,包括一轴套3和一与轴套3密封转动配合的轴芯5,轴芯5上对称设置两翼板5-2,轴套3内腔壁上设有两个限定翼板5-2转动幅度的隔油筋3-4,轴芯5的两翼板5-2径向上的叶片槽5-5分别设有一与轴套内腔壁滑动配合的单向过油叶片4,过油叶片4与叶片槽5-5摆动配合;这款阻尼器存在的问题有:①轴芯5上的翼板5-2径截面呈扇形,即翼板5-2的厚度大,如此会使翼板5-2在隔油筋3-4之间的移动幅度就小,即轴芯5的转动角度变小,会使安装有这款阻尼器的座便器盖板翻立打开的角度不够大;②叶片槽5-5为v形使供过油叶片4在其内有摆动空间,过油叶片4外端弧面与轴套内腔壁滑动配合,在考虑轴套3壁厚耐压强度的前提下,如此设计需要增大轴套3直径,方可在满足翼板5-2和过油叶片4在安装轴套内腔中的径向安装尺寸,即这款阻尼器的直径较大,因此这种结构限制了把轴套3直径缩小的小型化设计的可能,使得这款阻尼器无法满足超薄座便器盖板铰接用或者是重型座便器盖板铰接用,即其通用性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体积小、轴芯的转动幅度大,可通用于各种便器盖板铰接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包含一具有油腔的轴套、一与油腔密封转动配合的轴芯,轴芯上用于扰油的两翼板与油腔周壁贴触滑动配合,油腔内设有两个可与轴芯抵触并限定翼板转动幅度的隔筋,其特征在于:在油腔内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翼板间隔过油的避空壁段以及两个与翼板贴触封油的贴触壁段;各翼板径向上设有一阀槽,各阀槽中容置一可在轴芯旋向上位移的平板形的阀片,翼板面向避空壁段顶侧设有与阀槽相通的阀口,翼板面向贴触壁段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槽底并与阀槽保持相通的缺口;阀片位移封住阀口并与贴触壁段贴触封堵阀槽渗油时,翼板两侧产生油压差制动轴芯缓慢阻尼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两隔筋的一同侧,所述的避空壁段和贴触壁段衔接,即轴芯旋转,翼板翼端要么在贴触壁段上滑动封油,要么在与避空壁段间隔配合使阻尼油快速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阀槽为槽口朝向翼板翼端的长方形槽,所述的阀片的形状为长方形,阀片底沿与槽底滑动配合,阀片顶沿与贴触壁段滑动配合;轴芯旋转使翼板挠阻尼油时,阻尼油的流动压可致动阀片在阀槽中平移封堵槽口或打开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阀槽长度与阀片的长度相等,即阀片在轴芯轴向上被限位在阀槽两端,使阀槽中的阀片仅可在轴芯旋向上平移。
本实用新型的油腔内还设置一隔板,所述的隔筋底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隔板中心设有一圆形的定中孔,隔板面上对称设置两个下凹的卸油槽;所述的轴芯上具有一与油腔口转动配合的凸环,轴芯上凸环一侧为密封在油腔内的内轴;所述的翼板设置在内轴上并与凸环相接,翼板底面与隔板贴触滑动配合,所述的隔筋可与内轴表面抵触配合封油,隔筋顶面与凸环环面贴触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内轴轴向还延伸设置一定中轴,定中轴与所述的定中孔插接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轴套后端设有一与隔板上的定中孔相通的柱孔、和一位于柱孔外侧的螺孔;一调节螺母与螺孔旋接,调节螺母上的圆柱插入柱孔中,圆柱上安装的第二密封圈压紧密封在柱孔内壁与圆柱外壁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旋转调节圆柱与隔板之间的过油间隙,以此调节轴芯阻尼转动时,翼板两侧的油压差,实现调节轴芯阻尼工作的转速调节。
本实用新型其还包括一压盖和一垫环,凸环外侧的轴芯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垫环套放轴芯上并压在凸环外环面上,压盖套于轴芯上压住垫环,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密封在压盖与轴芯之间,轴套的油腔口焊接固定;以此方式使轴芯与轴套开口端密封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①翼板翼端与油腔壁分合配合,阀槽内置平动位移的阀片构成单向封油阀,使翼板的厚度可减小,使油腔内径可减小,使本新型体积小型化和轴芯转动幅度增加;
②翼板、阀片和油腔壁三者配合,使轴芯可在阻尼和无阻尼转动间切换,其可适用于各种座便器盖板的铰链枢接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芯全程正转无阻尼工作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轴芯回转后半程阻尼工作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识为:10.轴套;11.油腔;111.避空壁段;112.贴触壁段;12.隔板;121.定中孔;122.卸油槽;13.隔筋;14.圆孔;15.螺孔;20.轴芯;21.凸环;22.内轴;23.翼板;231.阀槽;232.槽底;233.阀口;234.缺口;24.定中轴;25.第一密封圈;30.调节螺母;31.圆柱;32.第二密封圈;40.压盖;50.垫环;60.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主要包括一轴套10、一轴芯20、一调节螺母30、一压盖40、一垫环50和两长方形的阀片60。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轴套10和轴芯20的详细结构。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10具有一油腔11,油腔11内设一隔板12,油腔11壁内对称设有两个底端与隔板12连接的隔筋13,在油腔1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避空壁段111以及两个贴触壁段112,在两隔筋13的一同侧,所述的避空壁段111和贴触壁段112衔接;隔板12中心设有一圆形的定中孔121,隔板12面上对称设置两个下凹的卸油槽122,轴套10后端设有一与隔板12上的定中孔121相通的柱孔14、和一位于柱孔14外侧的螺孔15。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芯20上具有一与油腔11口转动配合的凸环21,轴芯20上凸环21一侧为密封在油腔11内的内轴22;两个翼板23对称设置在内轴22上并与凸环21相接,各翼板23径向上设有一槽口面向油腔11内壁的长方形的阀槽231,翼板23设有面向避空壁段111顶侧设有与阀槽231相通的阀口233,翼板23面向贴触壁段112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槽底232并与阀槽231保持相通的缺口234,阀槽231槽口到槽底232的高度刚好匹配阀片60的高度;内轴22轴向还延伸设置一定中轴24,凸环21外侧的轴芯20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5。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的组装配合结构。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把调节螺母30与轴套10后端的螺孔15旋接,调节螺母30前部的圆柱31插入圆孔14,圆柱31上安装的第二密封圈32压紧密封在柱孔14内壁与圆柱31外壁之间,完成轴套10的后端密封;把预定量的阻尼油加注入油腔11中,然后在两个翼板23径向上的阀槽231中各套入容置一可在轴芯20旋向上位移的平板形的阀片60,阀片60底沿搁放在槽底232上使得缺口234与阀槽231保持相通,阀片60顶沿与翼板23翼端相平,阀槽231长度与阀片60的长度相等;阀片60在翼板23上安装之后,把阀口233朝向避空壁段111,把缺口234朝向贴触壁段112,将轴芯20末端的定中轴24对准隔板12中间的定中孔121插接,轴芯20上的凸环21与隔筋13顶面贴合,隔筋13可与内轴22表面抵触并以侧面限定翼板23转动幅度,轴芯20上的翼板23处于两个隔筋13侧面之间,翼板23底面与隔板12贴触;至此,实现轴芯20及阀片60在油腔11中的安装;然后把垫环50套放轴芯20上并压在凸环21外环面上,压盖40套于轴芯20上压住垫环50并套入油腔11开口,第一密封圈25密封在压盖40与轴芯20之间,轴套10的油腔11口焊接固定,至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动作。
如图3所示,把本实用轴套10与陶瓷便器的安装支座(图中未画出)固定,把座便器盖板(图中未画出)与轴芯20枢接固定。
如图5和图4所示,在座便器向翻打开过程中,轴芯20顺时针转动,翼板23脱离隔筋13侧面,在贴触壁段112,贴触壁段112贴触翼板23的翼端封住阀槽231形成的单向封油阀的阀腔,顺时针转动的内轴22上的翼板23贴触并沿贴触壁段112滑动挠动油腔11中的油阻尼油瞬间,油阻尼油通过阀口232逆时针流动冲压致动阀片60沿槽底232、贴触壁段112在阀槽231中平移到缺口234一侧的槽壁,使阀片60与阀口233脱离打开阀口233过油,使阻尼油快速由翼板23一侧通过阀口233、阀槽231和缺口234自由地流向翼板23另一侧,翼板23无法与贴触壁段112之间形成封油,使翼板23两侧没有形成液压差制动板23,即座便器盖板上翻的前半程轴芯20可无液压阻尼地快速顺时针转动;在座便器盖板上翻的后半程,翼板23顺时针转动到避空壁段111时,翼板23的翼端与避空壁段111间隔,油腔11的阻尼油快速通过翼板23的翼端与避空壁段111之间的间隔快速过油,同时阻尼油快速仍然由阀口232、阀槽231和缺口234快速通过,使得翼板23挠动的阻尼油更快地由翼板23一侧流向另一侧,同时翼板23底面掠过隔板12的卸油槽122,阻尼油通过卸油槽122使翼板23在隔板12处配合处快速过油,内轴22表面与隔筋13径面分离间隔快速过油,由此,翼板23两侧仍然无法形成液压差,翼板23无法制动内轴22,使轴芯20更快地转动,直到隔筋13侧面挡住翼板23;即座便器盖板上翻打开的全过程,轴芯20和轴套10的油腔11无法形成液压腔,使得翼板23对轴芯20无液压制动,座便器盖板上翻打开非常轻便快速。
如图6所示,在座便器盖板下翻的前半程,在避空壁段111,座便器盖板带动轴芯20逆时针转动瞬间,内轴22带动翼板23脱离隔筋13侧面,内轴22上的翼板23逆时针在油腔11中挠油,阻尼油的流动压通过缺口234推动阀片60在阀槽231中平动顺时针平移至阀口233一侧的槽231并封堵住,阻尼油分别从翼板23翼端与避空壁段111之间的间隔、翼板23底面与隔板12上卸油槽122的槽隙、内轴22表面与隔筋13径面分离的间隔顺时针快速通过,因此盖板下翻前半程翼板23两侧无法形成密封腔封住所挠动的阻尼油,翼板23两侧无法形成液压差制动内轴22,使轴芯20可快速无阻尼转动,即盖板下翻前半程快速。在座便器盖板下翻的后半程,在贴触壁段112,内轴22继续逆时针转动,翼板23的翼端沿贴触壁段112滑动,阀槽231的槽口被贴触壁段112封闭封油,阀片60封堵阀口233,内轴22表面与隔筋13径面贴触封油、翼板23掠过卸油槽122与隔板12贴触封油滑动,使翼板23在贴触壁段112上、内轴22、隔筋23、隔板12围成一个封闭的液压腔,阻尼油通过缺口234由槽底232进入阀槽231中,然后由阀片60封堵的阀口233缓慢渗漏通过,使翼板23两侧形成液压差制动轴芯20缓慢阻尼转动,直到翼板23被隔筋13侧面抵挡时停止,此时盖板刚好缓慢盖合在陶瓷便器上;通过这种工作方式,使座便器盖板下翻盖合过程中前快后慢,实现盖板的缓冲慢落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当需要调节轴芯20液压阻尼工作时的转动速度时,只需要通过旋转调节螺母30,调节圆柱31与隔板12之间的间隙,调节液压油腔产生时定中孔121、圆柱31与隔板12之间的间隙的阻尼油的在翼板23两侧的通流截面,改变液压油腔的油压,改变油压作用在翼板23的液压力,以改变翼板23制动轴芯20转动的速度,实现调节轴芯20转速的调节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1.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包含一具有油腔(11)的轴套(10)、一与油腔(11)密封转动配合的轴芯(20),轴芯(20)上用于扰油的两翼板(23)与油腔(11)周壁贴触滑动配合,油腔(11)内设有两个可与轴芯(20)抵触并限定翼板(23)转动幅度的隔筋(13),其特征在于:
在油腔(1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翼板(23)间隔过油的避空壁段(111)以及两个与翼板(23)贴触封油的贴触壁段(112);
各翼板(23)径向上设有一阀槽(231),各阀槽(231)中容置一可在轴芯(20)旋向上位移的平板形的阀片(60),翼板(23)面向避空壁段(111)顶侧设有与阀槽(231)相通的阀口(233),翼板(23)面向贴触壁段(112)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槽底(232)并与阀槽(231)保持相通的缺口(234);
阀片(60)位移封住阀口(233)并与贴触壁段(112)贴触封堵阀槽(231)渗油时,翼板(23)两侧产生油压差制动轴芯(20)缓慢阻尼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隔筋(13)的一同侧,所述的避空壁段(111)和贴触壁段(112)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槽(231)为槽口朝向翼板(23)翼端的长方形槽,所述的阀片(60)的形状为长方形,阀片(60)底沿与槽底(232)滑动配合,阀片(60)顶沿与贴触壁段(112)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槽(231)长度与阀片(60)的长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腔(11)内还设置一隔板(12),所述的隔筋(13)底端与隔板(12)连接,所述的隔板(12)中心设有一圆形的定中孔(121),隔板(12)面上对称设置两个下凹的卸油槽(122);
所述的轴芯(20)上具有一与油腔(11)口转动配合的凸环(21),轴芯(20)上凸环(21)一侧为密封在油腔(11)内的内轴(22);所述的翼板(23)设置在内轴(22)上并与凸环(21)相接,翼板(23)底面与隔板(12)贴触滑动配合,所述的隔筋(13)可与内轴(22)表面抵触配合封油,隔筋(13)顶面与凸环(21)环面贴触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轴(22)轴向还延伸设置一定中轴(24),定中轴(24)与所述的定中孔(121)插接转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10)后端设有一与隔板(12)上的定中孔(121)相通的柱孔(14)、和一位于柱孔(14)外侧的螺孔(15);一调节螺母(30)与螺孔(15)旋接,调节螺母(30)上的圆柱(31)插入柱孔(14)中,圆柱(31)上安装的第二密封圈(32)压紧密封在柱孔(14)内壁与圆柱(31)外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便器盖板缓冲用慢落转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压盖(40)和一垫环(50),凸环(21)外侧的轴芯(20)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5),垫环(50)套放轴芯(20)上并压在凸环(21)外环面上,压盖(40)套于轴芯(20)上压住垫环(50),所述的第一密封圈(25)密封在压盖(40)与轴芯(20)之间,轴套(10)的油腔(11)口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