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拨块、锁舌驱动机构及自动锁体。
背景技术:
在自动锁体中,主锁舌的一般是通过电机及减速机构带动拨块转动,拨块转动时拨动与主锁舌连接的连接件,从而带动主锁舌伸出(上锁)与收回(开锁),但是目前的拨块均是沿用机械锁芯的结构设计,采用单拨叉的结构,空转时间较长,开关锁的速度慢,或需要降低减速机构的减速比来提高开关锁速度,这样会造成减速机构的输出力矩降低,开关锁的驱动力降低,不能适用于带天地锁或锁舌较多的锁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拨块,能够提高开/上锁速度或能够提高开锁力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锁舌驱动机构,能够提高开/上锁速度或能够提高开锁力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动锁体,能够提高驱动机构的效能,提高开/上锁速度或能够提高开锁力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拨块,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两组拨叉部,拨叉部环形分布在主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作时,至少两组拨叉部能够依次或同时的拨动以驱动锁舌伸出或收回,在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开锁或上锁的速度;在保持与普通锁具同样的开锁速度时,可使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降低,即可以增大减速比,提高输出的力矩,可以适用与锁舌较多、设置有天地锁或其他较为复杂的锁具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叉部配置有两组,两组拨叉部对称设置在主体部上,使得能够成倍的提高开关锁速度,或成倍的增加开关锁的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叉部的端部为圆弧形结构,使得其驱动时能够过渡较为平滑顺畅,使得开关锁过程更为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拨块、主锁舌、驱动滑板,主锁舌活动设置在锁壳上,主体部转动设置在锁壳上,驱动滑板滑动设置在锁壳上且与主锁舌连接,驱动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拨叉部对应的卡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开关锁时,拨叉部能够卡入卡位以带动驱动滑板移动,实现主锁舌伸出与收回,由于配置至少两个的拨叉部,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不变时能够提高开关锁的速度,或在保持开关锁速度不变时,可降低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提高减速比,提高输出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离推板,分离推板滑动设置在驱动滑板上并与自动锁体的离合机构连接,分离推板能够滑动至与卡位重叠的位置,拨叉部转动卡入卡位内时,能够推动分离推板移动,工作时,当拨叉部转动至极限位置时,能够卡入卡位内时,推动分离推板移动驱动离合机构,使得离合机构解锁,驱动机构空转,避免电机过载或减速器损坏等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滑板上设置有两组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分离推板能够滑动至与第二卡位重叠的位置,实现主锁舌的两段伸出或收回动作,分离推板位于第二卡位对应的位置并能够滑动伸出,当拨叉部滑入第二卡位时,主锁舌已经是伸出至接近极限位置,此时,拨叉部可通过推压分离推板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形成,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端部两侧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其与拨叉部的抵接滑动更为平稳、流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形成,其中第二凸起部与拨叉部对应并抵触的一面为斜面,主锁舌被驱动至上锁位置时,拨叉部的端部与第二凸起部的斜面抵触并滑入第二卡位内推动分离推板滑动,实现离合控制,在拨叉部的端部与第二凸起部的斜面抵触并滑入第二卡位的过程中,通过斜面与拨叉部的端部配合可使主锁舌保持位置的大致不变,使得拨叉部能够完成推压分离推板的动作,实现驱动机构的分离,使其能够发生空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滑板内设置有供拨块装入的内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设置在内孔的孔壁,结构更为的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自动锁体,包括锁壳、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设置在锁壳上的离合机构、设置在锁壳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离合机构连接至锁舌驱动机构的拨块,从而实现开关锁的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锁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开关锁时,拨叉部能够卡入卡位以带动驱动滑板移动,实现主锁舌伸出与收回,由于配置至少两个的拨叉部,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不变时能够提高开关锁的速度,或在保持开关锁速度不变时,可降低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提高减速比,提高输出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输入轴、与锁体的锁舌部分连接的输出轴、离合套,离合套活动设置在输入轴或输出轴,并分别设置有能够与输入轴、输出轴对应的插接孔,通过移动离合套的位置,使得离合套能够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连接状态时,离合套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插接配合,使得驱动机构的动力能够通过输入轴、输出轴送出,从而实现电动的自动上锁和解锁;分离状态时,离合套与输入轴和/或输出轴分离,使得驱动机构的动力无法输出,以方便进行机械锁芯解锁。
锁壳上滑动设置有能够推压离合套的滑板,滑板滑动时,能够带动离合套移动,使其能够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分离推板移动时能够通过推动滑板的移动实现离合控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驱动主锁舌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块转动至推动分离推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锁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离合机构100、输入轴110、输出轴120、离合套130。
驱动机构200。
滑板310。
主体部610、拨叉部620。
主锁舌700、驱动滑板710、分离推板720、内孔730、第一卡位711、第二卡位712、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
锁壳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块,包括:主体部610和至少两组拨叉部620,拨叉部620环形分布在主体部610上。
工作时,至少两组拨叉部620能够依次或同时的拨动以驱动锁舌伸出或收回,在驱动机构输出的转速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开锁或上锁的速度;在保持与普通锁具同样的开锁速度时,可使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降低,即可以增大减速比,提高输出的力矩,可以适用与锁舌较多、设置有天地锁或其他较为复杂的锁具中。
具体实施时,主体部610与自动锁体的驱动机构连接,并由其带动转动。
在自动锁体中,均会具备驱动机构,一般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器,可通过增加速比减少输出的速度提高力矩。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叉部620配置有两组,两组拨叉部620对称设置在主体部610上,使得能够成倍的提高开关锁速度,或成倍的增加开关锁的力矩。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叉部620的端部为圆弧形结构,使得其驱动时能够过渡较为平滑顺畅,使得开关锁过程更为平稳。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拨块、主锁舌700、驱动滑板710,主锁舌700活动设置在锁壳900上,主体部610转动设置在锁壳900上,驱动滑板710滑动设置在锁壳900上且与主锁舌700连接,驱动滑板71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拨叉部620对应的卡位。
开关锁时,拨叉部620能够卡入卡位以带动驱动滑板710移动,实现主锁舌700伸出与收回,由于配置至少两个的拨叉部620,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不变时能够提高开关锁的速度,或在保持开关锁速度不变时,可降低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提高减速比,提高输出力矩。
如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离推板720,分离推板720滑动设置在驱动滑板710上并与自动锁体的离合机构连接,分离推板720能够滑动至与卡位重叠的位置,拨叉部620转动卡入卡位内时,能够推动分离推板720移动,如图5所示,工作时,当拨叉部62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能够卡入卡位内时,推动分离推板720移动驱动离合机构,使得离合机构解锁,驱动机构空转,避免电机过载或减速器损坏等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过程中,自动锁体均会配置离合机构来实现驱动机构输出的控制,常见的有插销控制的离合器、移动传动齿轮的离合器等,均是通过滑动调节插销、传动齿轮等位置来实现离合控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离推板720可实现插销、传动齿轮等的位置平移推动,实现离合控制,在此不作详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滑板710上设置有两组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分离推板720能够滑动至与第二卡位712重叠的位置,实现主锁舌的两段伸出或收回动作,分离推板720位于第二卡位712对应的位置并能够滑动伸出,当拨叉部620滑入第二卡位712时,主锁舌已经是伸出至接近极限位置,此时,拨叉部620可通过推压分离推板720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的分离。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形成,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端部两侧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其与拨叉部620的抵接滑动更为平稳、流畅。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形成,其中第二凸起部714与拨叉部620对应并抵触的一面为斜面,主锁舌700被驱动至上锁位置时,拨叉部620的端部与第二凸起部714的斜面抵触并滑入第二卡位712内推动分离推板720滑动,实现离合控制,在拨叉部620的端部与第二凸起部714的斜面抵触并滑入第二卡位712的过程中,通过斜面与拨叉部620的端部配合可使主锁舌保持位置的大致不变,使得拨叉部620能够完成推压分离推板720的动作,实现驱动机构的分离,使其能够发生空转。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滑板710内设置有供拨块装入的内孔730,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设置在内孔730的孔壁,结构更为的紧凑。
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自动锁体,包括锁壳900、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锁舌驱动机构,设置在锁壳900上的离合机构100、设置在锁壳900上的驱动机构200,驱动机构200通过离合机构100连接至锁舌驱动机构的拨块,从而实现开关锁的动作,开关锁时,拨叉部620能够卡入卡位以带动驱动滑板710移动,实现主锁舌700伸出与收回,由于配置至少两个的拨叉部620,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不变时能够提高开关锁的速度,或在保持开关锁速度不变时,可降低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提高减速比,提高输出力矩。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200连接的输入轴110、与锁体的锁舌部分连接的输出轴120、离合套130,离合套130活动设置在输入轴110或输出轴120,并分别设置有能够与输入轴110、输出轴120对应的插接孔,通过移动离合套130的位置,使得离合套130能够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连接状态时,离合套130分别与输入轴110、输出轴120插接配合,使得驱动机构200的动力能够通过输入轴110、输出轴120送出,从而实现电动的自动上锁和解锁;分离状态时,离合套130与输入轴110和/或输出轴120分离,使得驱动机构200的动力无法输出,以方便进行机械锁芯解锁。
锁壳900上滑动设置有能够推压离合套130的滑板310,滑板310滑动时,能够带动离合套130移动,使其能够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分离推板720移动时能够通过推动滑板310的移动实现离合控制。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离推板720也可直接推动离合套130移动实现离合控制,在此不作详述。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将传动齿轮滑动设置在锁壳900上,通过控制传动齿轮的位置实现离合控制,在此不作详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拨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610);
两组拨叉部(620),两组所述拨叉部(620)环形分布在所述主体部(610)上,且两组所述拨叉部(62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610)上,所述拨叉部(620)的端部为圆弧形结构。
2.一种锁舌驱动机构,设置在锁壳(9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锁舌(700),所述主锁舌(700)活动设置在所述锁壳(900)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块,所述主体部(610)转动设置在所述锁壳(900)上;
驱动滑板(710),所述驱动滑板(710)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壳(900)上且与所述主锁舌(700)连接,所述驱动滑板(71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拨叉部(620)对应的卡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离推板(720),所述分离推板(720)滑动设置在所述驱动滑板(710)上并与自动锁体的离合机构连接,所述分离推板(720)能够滑动至与所述卡位重叠的位置,所述拨叉部(620)转动卡入所述卡位内时,能够推动所述分离推板(72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滑板(710)上设置有两组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所述分离推板(720)能够滑动至与所述第二卡位(712)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形成,所述第一凸起部(7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714)端部两侧为曲面或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位(711)和第二卡位(712)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3)和第二凸起部(714)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714)与所述拨叉部(620)对应并抵触的一面为斜面,所述主锁舌(700)被驱动至上锁位置时,所述拨叉部(62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714)的所述斜面抵触并滑入第二卡位(712)内推动所述分离推板(720)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滑板(710)内设置有供拨块装入的内孔(730),所述第一凸起部(71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714)设置在所述内孔(730)的孔壁。
8.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