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煤炭仓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煤系统。
背景技术:
储煤场是用于煤炭储存的场所,煤炭储存方式包括开放式煤场、半开放式煤场和封闭式煤仓,鉴于节能和环保要求,开放式煤场逐渐被淘汰,而封闭式煤仓成为了储煤的主要形式,封闭式煤仓主要包括煤仓顶棚,煤仓顶棚的截面形状主要呈梯形或者弧形,其跨度大、高度高、且封盖面积广。煤仓的储煤量除了受自身大小的影响,也受到煤堆高度和体积的影响,而为了增加煤堆高度,通常需要先将煤炭输送至煤堆上方较高的位置,然后采用落煤的方式进行堆叠形成煤堆。
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920543481.9)公开的储煤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的内部下方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溜煤管设置有四组,且环绕于立柱设置,在分流块的作用下,煤炭分别进入到溜煤管内,然后从四组溜煤管中分散掉落,从而实现分散落料,其中由于煤炭重量大,为了保证立柱的稳定性,立柱的顶端通过固定板与仓体顶部内壁搭接,该种结构将立柱和输送煤炭的溜煤管均设置在仓体内部,占用了仓体的内部空间,导致仓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在仓体体积既定的情况下影响储煤量,同时仓体需要保证立柱的稳定性,对立柱起到一定的支撑定位作用,这也对仓体的结构强度提出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储煤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储煤系统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影响储煤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储煤系统,包括煤仓顶棚和固定在煤仓顶棚内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向上伸出煤仓顶棚,在立柱伸出煤仓顶棚部分水平设置有输送带组件,该输送带组件位于煤仓顶棚的外部,且输送带组件能够将立柱处的煤炭向外端输送,所述煤仓顶棚上开设有落煤开口,该落煤开口位于输送带组件的下方并与输送带组件的外端相对。
立柱的下部仍然位于煤仓顶棚内,上部向上伸出煤仓顶棚用于安装输送带组件,输送带组件能够将煤仓顶部外部并位于立柱处的煤炭输送至输送带组件的外端处,在煤仓顶棚上开设有与输送带组件外端相对的落煤开口,因此输送至输送带组件外端处的煤炭能够下落,并有落煤开口落入煤仓顶棚内,从而在远离立柱的位置形成煤堆,其中由于外部的煤炭预先是输送至煤仓顶棚外的立柱处,且输送带组件也是位于煤仓顶棚外部,均不会占用煤仓顶棚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煤仓顶棚内部空间用于储煤,进而提高煤仓顶棚内部空间利用率,且通过输送带组件的设置使得形成的煤堆远离立柱,进而使得煤堆体积更大,提高储煤量,当然由于输送带组件位于煤仓顶棚外部,并没有通过煤仓顶棚进行支撑,这也降低了对煤仓顶棚结构强度的要求。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所述输送带组件有两个,该两输送带组件的输入端均连接在立柱的中部以上位置并位于同一高度,两输送带组件外端为输出端,且两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朝向相反设置。两输送带组件朝向相反并位于同一高度,使得整体的重心位于立柱上,立柱受力更加平衡,进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这使得输送带组件能够设置的更长,两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下方均能够形成煤堆,两煤堆之间间距大,因此每个煤堆的直径也可以更大,提高储煤量。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两所述输送带组件长度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落煤开口有两个,且两落煤开口分别与两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相对。长度相同且对称设置,能够使立柱受力更加平衡,以保证结构稳定性,进而能够将输送带组件设置的更长。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所述输送带组件均包括一端与立柱相固连的支撑臂、转动设置在支撑臂两端的输送辊和套设在两输送辊上的横向输送带,所述支撑臂上还设有能带动输送辊转动的电机。电机驱动输送辊转动,进而带动横向输送带移动,是较为稳定、高效的传送结构。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所述立柱和支撑臂均采用钢梁结构,所述支撑臂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支撑臂的高度。钢梁结构重量较轻,但是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结构稳定性,而煤堆落下并通过自身重力形成煤堆,因此煤堆的高度接近煤堆的半径,而使输送带组件的长度大于其高度,以保证煤堆之间的间距,进而增大煤堆体积。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两所述横向输送带的输入端均靠近立柱,且在两横向输送带的输入端之间形成落煤口,所述煤仓顶棚在两落煤开口之间位置开设有避让口,所述立柱从避让口向上伸出,所述落煤口与避让口相对。煤炭先输送至立柱上端并落下,部分煤炭直接从落煤口落下,并由避让口落入煤仓顶棚内,从而在立柱底部形成煤堆,部分煤炭会落到两输送带组件上,输送带组件能够将该部分煤炭输送至外端并由输出端落下,从而在两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下方均形成煤堆,即在煤仓顶棚内形成三个煤堆,从而充分利用煤仓顶棚内的空间,提高储煤量。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所述储煤系统还包括倾斜设置在煤仓顶棚外部的钢栈桥,该钢栈桥较高的一端延伸至煤仓顶棚上方并与立柱相固连,所述钢栈桥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上仓输送带,该上仓输送带的输出端落煤口的上方。钢栈桥倾斜架设,钢栈桥上的上仓输送带能够将外部运送过来的煤炭输送至立柱顶部,然后在落下时分别分配给落煤口和两横向输送带,以在煤仓顶棚内形成三个较大体积的煤堆。
在上述的储煤系统中,所述煤仓顶棚采用气膜结构。气模结构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利用密封空间内的空气压力作为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储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外部的煤炭预先是输送至煤仓顶棚外的立柱处,且输送带组件也是位于煤仓顶棚外部,均不会占用煤仓顶棚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煤仓顶棚内部空间用于储煤,进而提高煤仓顶棚内部空间利用率,且通过输送带组件的设置使得形成的煤堆远离立柱,进而使得煤堆体积更大,提高储煤量。
2、由于煤仓顶棚上开设有避让口和两落煤开口,能够在煤仓顶棚内形成三个煤堆,且三个煤堆之间的间距大,每个煤堆的直径也可以更大,从而充分利用煤仓顶棚内的空间,提高煤仓顶棚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储煤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储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储煤系统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煤仓顶棚;11、落煤开口;12、避让口;2、立柱;3、输送带组件;31、支撑臂;32、输送辊;33、横向输送带;34、电机;4、拉索;5、落煤口;6、钢栈桥;61、上仓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储煤系统,包括煤仓顶棚1、立柱2和两输送带组件3,煤仓顶棚1采用气膜结构,煤仓顶棚1向上弧形拱起,即煤仓顶棚1的横截面呈弧形,而煤仓顶棚1在纵向上延伸,立柱2竖直设置,且下部位于煤仓顶棚1内,立柱2的上端向上伸出煤仓顶棚1,且立柱2伸出煤仓顶棚1的长度大致为立柱2长度的3/10,输送带组件3有两个,两输送带组件3均包括支撑臂31、两输送辊32、横向输送带33和电机34,两支撑臂31和立柱2均采用钢梁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两支撑臂31的一端均固定在立柱2的中部以上位置,使得两支撑臂31均位于煤仓顶棚1外部的上方并靠近煤仓顶棚1,且两支撑臂31的高度相同,均为立柱2高度的7/10处,两支撑臂31均水平设置,且两支撑臂31的另一端朝向相反设置,立柱2顶端与支撑臂31之间均连接有拉索4,两输送辊32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撑臂31的两端,且两输送辊32之间的间距为35米,横向输送带33则套设在两输送辊32上,使得两横向输送带33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70米,电机34固定在支撑臂31上并能够带动输送辊32转动,使得横向输送带33将立柱2处的煤炭输送至支撑臂31外端处,煤仓顶棚1上开设有两个落煤开口11,该两落煤开口11分别位于两输送带组件3的下方并与横向输送带33的输出端相对。
具体来说,两支撑臂31以及两横向传送带长度相同并对称设置,且横向输送带33的长度大于自身的高度,拉索4的一端固定在立柱2的顶部,另一端向下倾斜并固定在支撑臂31上,且立柱2两侧的拉索4也对称设置。在煤仓顶棚1上还开设有避让口12,该避让口12位于两落煤开口11之间,立柱2由避让口12向上伸出,两横向输送带33的输入端靠近立柱2,且两横向输送带33输入端之间的间隙形成落煤口5,该落煤口5与下方的避让口12正对,而采用钢梁结构的立柱2为中空框架,煤炭从落煤口5落下时也能够直接从立柱2内部落下。结合图2所示,送煤机构还包括倾斜设置的钢栈桥6,钢栈桥6的上端位于煤仓顶棚1上方并与立柱2相固连,在钢栈桥6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上仓输送带61,上仓输送带61的输出端位于落煤口5的上方,两横向输送带33的输入端均位于上仓输送带61输出端的下方。因此上仓输送带61能够将外部运送过来的煤炭输送至立柱2顶部,然后在落下时分别分配给落煤口5和两横向输送带33,部分煤炭直接从落煤口5及避让口12落下,部分煤炭会落到两输送带组件3上,输送带组件3能够将该部分煤炭输送至外端并由输出端落下,从而在两输送带组件3的输出端下方均形成煤堆,即形成三个煤堆,且煤堆之间间距大,使得煤堆的体积也较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煤仓顶棚1、落煤开口11、避让口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储煤系统,包括煤仓顶棚(1)和固定在煤仓顶棚(1)内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上端向上伸出煤仓顶棚(1),在立柱(2)伸出煤仓顶棚(1)部分水平设置有输送带组件(3),该输送带组件(3)位于煤仓顶棚(1)的外部,且输送带组件(3)能够将立柱(2)处的煤炭向外端输送,所述煤仓顶棚(1)上开设有落煤开口(11),该落煤开口(11)位于输送带组件(3)的下方并与输送带组件(3)的外端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件(3)有两个,该两输送带组件(3)的输入端均连接在立柱(2)的中部以上位置并位于同一高度,两输送带组件(3)外端为输出端,且两输送带组件(3)的输出端朝向相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输送带组件(3)长度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落煤开口(11)有两个,且两落煤开口(11)分别与两输送带组件(3)的输出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件(3)均包括一端与立柱(2)相固连的支撑臂(31)、转动设置在支撑臂(31)两端的输送辊(32)和套设在两输送辊(32)上的横向输送带(33),所述支撑臂(31)上还设有能带动输送辊(32)转动的电机(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和支撑臂(31)均采用钢梁结构,所述支撑臂(3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支撑臂(3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横向输送带(33)的输入端均靠近立柱(2),且在两横向输送带(33)的输入端之间形成落煤口(5),所述煤仓顶棚(1)在两落煤开口(11)之间位置开设有避让口(12),所述立柱(2)从避让口(12)向上伸出,所述落煤口(5)与避让口(12)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煤系统还包括倾斜设置在煤仓顶棚(1)外部的钢栈桥(6),该钢栈桥(6)较高的一端延伸至煤仓顶棚(1)上方并与立柱(2)相固连,所述钢栈桥(6)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上仓输送带(61),该上仓输送带(61)的输出端落煤口(5)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储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顶棚采用气膜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