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电机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绕组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在电机内部转子在绕组作业时,需要对转子外侧进行夹持固定,保障转子绕组作业时的稳定性。
3.转子绕组装置可以参考cn105743301a号专利,其主要包括机体、定位杆、传动箱、绕线装置、支撑盘、断线装置、铜丝出线桶和张力调节架,所述机体内部固定有驱动绕线装置旋转的电机和驱动定位杆移动的步进电机,所述机体上端的前部设有移动板,定位杆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传动箱固定在机体上端的后部,所述绕线装置通过转轴固定在传动箱的前面板上,所述绕线架固定在转轴的前端,所述断线装置通过支杆固定在传动箱的上部,所述定位杆、绕线装置和断线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盘固定在传动箱的上部,所述铜丝出线桶和张力调节架固定在支撑盘上。
4.现有类似的转子绕组装置在使用时,可调节效果较差,难以根据转子长度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对转子限位效果较差,在转子绕组作业时,转子自身容易受外力影响发生位移,影响转子绕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绕组装置,以解决现有类似转子绕组装置在使用时,可调节效果较差,难以根据转子长度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对转子限位效果较差,在转子绕组作业时,转子自身容易受外力影响发生位移,影响转子绕组的稳定性的问题。
6.本发明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绕组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绕组装置,包括转子夹持座;所述转子夹持座内部连接有夹块,且外筒连接于转子夹持座外部;挡板,所述挡板共设置有四个,呈圆弧状,且挡板分别连接于转子夹持座上下两端;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连接于转子夹持座外部;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分别与转子夹持座和外筒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夹持座由两部分合并构成,且转子夹持座两部分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子夹持座两端与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两端相贴合。
8.进一步的,所述开合组件包括有:支撑座a,支撑座a两端分别与转子夹持座转动连接;
气动件a,气动件a与支撑座a固定连接;驱动件a,驱动件a与气动件a的活塞杆相连,且驱动件a与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夹持座上下两侧分别呈环绕状设有六个螺柱,且转子夹持座两部分上下两侧分别分布有三个螺柱,挡板内部开设有三个连孔,连孔连接于螺柱外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螺柱滑动连接,且螺柱外侧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并且螺母分别贴合在挡板上下两侧。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夹持座内部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导向滑道,转子夹持座两部分内分别分布有三个导向滑道,且夹块分别滑动连接于导向滑道内。
12.进一步的,所述外筒转动连接于转子夹持座外部,且外筒由两部分合并构成,并且外筒两部分分别滑动连接于转子夹持座两部分外侧。
13.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下两侧分别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弧形滑孔,且外筒两部分上下两侧分别分布有三个弧形滑孔,夹块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滑块,并且滑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滑孔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支撑座b,支撑座b上下两端与转子夹持座转动连接;气动件b,气动件b与支撑座b固定连接;驱动件b,驱动件b与气动件b的活塞杆相连,且驱动件b与外筒转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开合组件的设置,有利于当气动件a带动驱动件a向外移动时,驱动件a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向内转动合并,使转子夹持座两部分围绕在转子外部,起到对转子限位效果,当气动件a带动驱动件a向内移动时,驱动件a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向外转动开合,以便将转子从转子夹持座内部取出;配合挡板的设置,当转子处于转子夹持座内部时,上下两组挡板分别贴合在转子上下两侧边缘部位,通过挡板对转子进行限位,防止转子受外力影响上下位移,并根据转子长度规格,对上下两组挡板间隔距离进行滑动调节,通过螺母对调节后的挡板进行固定,更好的满足于不同规格转子限位使用所需。
16.2.夹块与外筒的设置,有利于当外筒正向转动时,外筒带动六个夹块同步向内滑动调节,使夹块与转子外壁相接触,实现转子夹持固定,保障转子绕组作业时的稳定性,当外筒反向转动时,外筒带动六个夹块同步向外滑动调节,使夹块与转子外壁分离;并且配合夹持组件的设置,当气动件b带动驱动件b向外移动时,驱动件b带动外筒正向转动,实现夹块向内同步滑动调节,保障夹块外侧与转子夹合的紧密性,当气动件b带动驱动件b向内移动时,驱动件b带动外筒反向转动,实现夹块向外同步滑动调节。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开合状态下轴侧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闭合状态下轴侧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外筒转动调节状态下轴侧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的转子夹持座内部夹块拆分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的外筒两部分合并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的开合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夹持组件轴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转子夹持座;101、导向滑道;102、螺柱;2、夹块;201、滑块;3、外筒;301、弧形滑孔;4、挡板;401、连孔;5、螺母;6、开合组件;601、支撑座a;602、气动件a;603、驱动件a;7、夹持组件;701、支撑座b;702、气动件b;703、驱动件b。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绕组装置,包括转子夹持座1;转子夹持座1内部连接有夹块2,且外筒3连接于转子夹持座1外部;转子夹持座1由两部分合并构成,且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相互转动连接,并且转子夹持座1两端与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两端相贴合;转子夹持座1内部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导向滑道101,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内分别分布有三个导向滑道101,且夹块2分别滑动连接于导向滑道101内,当转子处于转子夹持座1内部时,夹块2向内滑动,使夹块2内侧呈环绕状贴合在转子外壁上,通过夹块2对转子进行夹持固定,保障转子绕组作业时的稳定性;挡板4,挡板4共设置有四个,呈圆弧状,且挡板4分别连接于转子夹持座1上下两端;开合组件6,开合组件6连接于转子夹持座1外部;夹持组件7,夹持组件7分别与转子夹持座1和外筒3相连。
29.其中,开合组件6包括有:支撑座a601、气动件a602和驱动件a603;支撑座a601两端分别与转子夹持座1转动连接;气动件a602与支撑座a601固定连接;驱动件a603与气动件a602的活塞杆相连,且驱动件a603与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动件a602带动驱动件a603向外移动时,驱动件a603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向内转动合并,使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围绕在转子外部,起到对转子限位效果,当气动件a602带动驱动件a603向内移动时,驱动件a603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向外转动开合,以便将转子从转子夹持座1内部取出。
30.其中,转子夹持座1上下两侧分别呈环绕状设有六个螺柱102,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上下两侧分别分布有三个螺柱102,挡板4内部开设有三个连孔401,连孔401连接于螺柱102外侧,挡板4与螺柱102滑动连接,螺柱102外侧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5,螺母5分别贴合在挡板4上下两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子处于转子夹持座1内部时,上下两组挡板4分别贴合在转子上下两侧边缘部位,通过挡板4对转子进行限位,防止转子受外力影响上下位移,并根
据转子长度规格,对上下两组挡板4间隔距离进行滑动调节,通过螺母5对调节后的挡板4进行固定,更好的满足于不同规格转子限位使用所需。
31.其中,外筒3转动连接于转子夹持座1外部,且外筒3由两部分合并构成,并且外筒3两部分分别滑动连接于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外侧,外筒3上下两侧分别呈环绕状开设有六个弧形滑孔301,且外筒3两部分上下两侧分别分布有三个弧形滑孔301,夹块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滑块201,并且滑块201滑动连接于弧形滑孔301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筒3正向转动时,外筒3带动六个夹块2同步向内滑动调节,使夹块2与转子外壁相接触,实现转子夹持固定,当外筒3反向转动时,外筒3带动六个夹块2同步向外滑动调节,使夹块2与转子外壁分离。
32.实施例二:夹持组件7包括有:支撑座b701、气动件b702和驱动件b703;支撑座b701上下两端与转子夹持座1转动连接;气动件b702与支撑座b701固定连接;驱动件b703与气动件b702的活塞杆相连,且驱动件b703与外筒3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动件b702带动驱动件b703向外移动时,驱动件b703带动外筒3正向转动,实现夹块2向内同步滑动调节,保障夹块2外侧与转子夹合的紧密性,当气动件b702带动驱动件b703向内移动时,驱动件b703带动外筒3反向转动,实现夹块2向外同步滑动调节。
3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在使用时,先根据转子长度规格,对上下两组挡板4间隔距离进行滑动调节,并通过螺母5对调节后的挡板4进行固定,更好的满足于不同规格转子限位使用所需;接下来将转子放置于转子夹持座1内,上下两组挡板4分别贴合在转子上下两侧边缘部位,通过挡板4对转子进行限位,防止转子受外力影响上下位移;气动件a602带动驱动件a603向外移动,驱动件a603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向内转动合并,使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围绕在转子外部,起到对转子限位效果;待转子夹持座1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后,气动件b702带动驱动件b703向外移动,驱动件b703带动外筒3正向转动,外筒3带动六个夹块2同步向内滑动调节,使夹块2与转子外壁相接触,实现转子夹持固定,保障转子绕组作业时的稳定性;待转子绕组完毕后,气动件b702带动驱动件b703向内移动,驱动件b703带动外筒3反向转动,外筒3带动六个夹块2同步向外滑动调节,使夹块2与转子外壁分离;气动件a602带动驱动件a603向内移动,驱动件a603带动另一部分转子夹持座1向外转动开合,以便将转子从转子夹持座1内部取出。
34.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4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