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补偿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
背景技术:
2.作为补偿装置的一种,无功补偿器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到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作用,并用于改善供电环境,而现有的高端无功补偿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功率较大,若不能有效的进行适当的散热,就不能避免无功补偿器的损坏,且若对于无功补偿器的温控效果不佳,则会造成无功补偿器的使用寿命的降低,而现有的无功补偿器的温控模块效果较差,对于散热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固定设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安装有用于进行供电系统工作的补偿器,所述工作腔前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外的翻转腔,所述翻转腔内左右两壁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对称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内设有开口向内的保护腔,上下两侧的所述保护腔之间的右侧固定设有保护滤网,所述保护滤网上下两侧端面与所述保护腔前后两壁转动连接,上下两侧所述保护腔远离所述工作腔一侧壁连通设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内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能在展开时导向外界空气流动的输入方向,所述工作腔下壁连通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设有两侧对称且能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腔上壁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护滤网,所述保护滤网与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腔下壁连通设有开口向下的散热腔,所述工作腔左右两侧两侧壁内固定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外壳之间固定设有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板,所述工作腔后壁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风扇腔,所述风扇腔内转动设有转动风扇所述散热外壳内设有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腔,所述风扇腔前壁与所述散热腔之间连通设有通风管道,所述风扇腔前壁内设有调速腔,所述调速腔内设有调速组件,所述调速组件能控制所述转动风扇的转动速度,所述散热腔下侧与所述移动腔连通。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腔与外界连通处固定设有风扇保护罩,所述转动风扇前端面转动中心动力连接有动力轴。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速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调速腔后壁的摩擦轮,所述动力轴前端面向前延伸至所述调速腔内并与所述摩擦轮后端面转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调速腔内前壁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内固定设有供能电机,所述供能电机内后端动力连接有花键套筒,所述花键套筒内设有开口向后的花键腔,所述花键腔内设有能前后移动的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前端面与所述花键腔前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弹簧,所述动力转轴与所述花键腔内壁花键连接,所述动力转轴后端面向后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动
力转轮,所述动力转轮与所述摩擦轮外端面摩擦连接。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下端面与所述调速腔下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拉绳。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板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连杆,所述移动腔左右两侧壁连通设有移动连接腔,所述移动连接腔内远离所述移动腔一侧壁转动设有移动螺纹轴,所述移动连杆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端面延伸至所述移动连接腔内并与所述移动螺纹轴螺纹连接,所述移动连接腔远离所述移动腔一侧壁内固定设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螺纹轴一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机。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板内设有弯曲设置的散热水管,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水管上端连通设有连通水管,所述工作腔上壁内固定设有水泵,左右两侧所述连通水管与所述水泵左右两端连通,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板下壁内固定设有温控板,所述散热水管下端贯穿所述温控板,所述散热腔左右两壁之间固定设有能伸缩的伸缩水管,所述伸缩水管分别与所述温控板连通。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转腔一侧壁内固定设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轴一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翻转电机,一侧所述翻转电机远离所述翻转腔一侧壁内设有线轮腔,所述线轮腔内转动设有转动线轮,所述转动线轮外圆面固定连接且绕设有一定长度的连接拉绳,所述连接拉绳与所述升降拉绳连接。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位于转动设于所述导向腔左右两壁之间下侧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圆面固定连接有能翻转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左端面上侧与所述导向腔左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热交换板进行热交换将补偿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交换至散热板内,此时水泵启动并带动连通水管内用于降温的冷却水流动,此时连通水管内冷却水通过连通的散热水管流动并对散热板内部进行降温,随后通过两侧散热水管之间连通的升降板,进而实现循环降温的效果;2.同时本发明通过散热腔与外界连通,对流经升降板的冷却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并通过两侧温控板进行温控,进而实现稳定的冷却水循环降温的效果;3.本发明在补偿器工作温度依旧升高时,通过两侧翻转板的翻转打开,并使动力转轮与摩擦轮的连接位置发生改变,此时动力转轮的转速不变,因连接位置改变摩擦轮的转速加快,此时摩擦轮转速加快进而加快转动风扇的转速,进一步的提高散热腔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伸缩水管内流动冷却水的散热,进而通过提高循环温控的效率提高补偿器的工作散热。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图2中a
‑
a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图2中b
‑
b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保护滤网30部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摩擦轮40部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移动连杆20部件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为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上下和左右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的具体特征:参照附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包括主箱体11,所述主箱体11内设有工作腔12,所述工作腔12内固定设有散热外壳26,所述散热外壳26内安装有用于进行供电系统工作的补偿器25,所述工作腔12前壁连通设有开口向外的翻转腔27,所述翻转腔27内左右两壁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对称的翻转轴28,所述翻转轴28外圆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板29,所述翻转板29内设有开口向内的保护腔31,上下两侧的所述保护腔31之间的右侧固定设有保护滤网30,所述保护滤网30上下两侧端面与所述保护腔31前后两壁转动连接,上下两侧所述保护腔31远离所述工作腔12一侧壁连通设有导向腔49,所述导向腔49内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能在展开时导向外界空气流动的输入方向,所述工作腔12下壁连通设有移动腔21,所述移动腔21内设有两侧对称且能左右移动的移动板24,所述移动腔21上壁固定设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护滤网23,所述保护滤网23与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板24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腔21下壁连通设有开口向下的散热腔62,所述工作腔12左右两侧两侧壁内固定设有散热板16,所述散热板16与所述散热外壳26之间固定设有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板17,所述工作腔12后壁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风扇腔38,所述风扇腔38内转动设有转动风扇37所述散热外壳26内设有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腔18,所述风扇腔38前壁与所述散热腔18之间连通设有通风管道35,所述风扇腔38前壁内设有调速腔41,所述调速腔41内设有调速组件,所述调速组件能控制所述转动风扇37的转动速度,所述散热腔18下侧与所述移动腔21连通。
15.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风扇腔38与外界连通处固定设有风扇保护罩36,所述转动风扇37前端面转动中心动力连接有动力轴39。
16.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调速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调速腔41后壁的摩擦轮40,所述动力轴39前端面向前延伸至所述调速腔41内并与所述摩擦轮40后端面转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调速腔41内前壁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升降板58,所述升降板58内固定设有供能电机57,所述供能电机57内后端动力连接有花键套筒54,所述花键套筒54内设有开口向后的花键腔52,所述花键腔52内设有能前后移动的动力转轴51,所述动力转轴51前端面与所述花键腔52前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弹簧53,所述动力转轴51与所述花键腔52内壁花键连接,所述动力转轴51后端面向后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动力转轮50,所述动力转轮50与所述摩擦轮40外端面摩擦连接。
17.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升降板58下端面与所述调速腔41下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56,所述升降板58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拉绳55。
18.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板24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移
动连杆20,所述移动腔21左右两侧壁连通设有移动连接腔60,所述移动连接腔60内远离所述移动腔21一侧壁转动设有移动螺纹轴61,所述移动连杆20远离对称中心一侧端面延伸至所述移动连接腔60内并与所述移动螺纹轴61螺纹连接,所述移动连接腔60远离所述移动腔21一侧壁内固定设有移动电机59,所述移动螺纹轴61一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机59。
19.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板16内设有弯曲设置的散热水管15,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水管15上端连通设有连通水管14,所述工作腔12上壁内固定设有水泵13,左右两侧所述连通水管14与所述水泵13左右两端连通,左右两侧所述散热板16下壁内固定设有温控板19,所述散热水管15下端贯穿所述温控板19,所述散热腔62左右两壁之间固定设有能伸缩的伸缩水管63,所述伸缩水管63分别与所述温控板19连通。
20.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翻转腔27一侧壁内固定设有翻转电机42,所述翻转轴28一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翻转电机42,一侧所述翻转电机42远离所述翻转腔27一侧壁内设有线轮腔44,所述线轮腔44内转动设有转动线轮45,所述转动线轮45外圆面固定连接且绕设有一定长度的连接拉绳43,所述连接拉绳43与所述升降拉绳55连接。
21.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位于转动设于所述导向腔49左右两壁之间下侧的支撑轴34,所述支撑轴34外圆面固定连接有能翻转的导向板33,所述导向板33左端面上侧与所述导向腔49左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48。
22.本发明的一种循环式温控无功补偿器,其工作流程如下:工作时,将用于供电工作的补偿器25安装于工作腔12内的散热外壳26内部,并将主箱体11整体稳定安装放置并将电力连接后,补偿器25开始进行电力系统工作,并通过热交换板17进行热交换将补偿器25工作时产生的热能交换至散热板16内,此时水泵13启动并带动连通水管14内用于降温的冷却水流动,此时连通水管14内冷却水通过连通的散热水管15流动并对散热板16内部进行降温,随后通过两侧散热水管15之间连通的伸缩水管63,进而实现循环降温的效果,同时通过散热腔62与外界连通,对流经伸缩水管63的冷却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并通过两侧温控板19进行温控,进而实现稳定的冷却水循环降温的效果,随着补偿器25的长时间工作导致温度逐渐升高时,此时两侧移动电机59启动并带动移动螺纹轴61转动,此时移动螺纹轴61转动并通过螺纹连接带动两侧移动连杆20向靠近移动连接腔60一侧移动,此时两侧移动连杆20通过固定连接带动移动板24移动,并将移动腔21与散热腔62之间的连通面积增大,同时通过保护滤网23进行保护,防止异物进入至工作腔12内对补偿器25工作造成影响,随后供能电机57启动并带动花键套筒54转动,花键套筒54通过花键连接带动动力转轴51转动,此时动力转轴51通过固定连接带动动力转轮50转动,动力转轮50通过与摩擦轮40外圆面摩擦连接带动摩擦轮40低速转动,此时摩擦轮40低速转动并通过固定连接带动动力轴39转动,动力轴39通过固定连接带动转动风扇37转动,此时转动风扇37转动并将外界空气吸入后通过通风管道35输出至散热腔18内,并最终通过连通的移动腔21向外排出,通过促进散热腔18内空气流动进而促进散热外壳26的降温的同时,促进散热腔62内的空气流动,进而对于流经伸缩水管63的冷却水进行更近一步的降温,随后当补偿器25工作温度依旧升高时,此时两侧翻转电机42启动并带动翻转轴28转动九十度,此时两侧翻转轴28转动并通过固定连接带动翻转板29翻转九十度,此时因保护滤网30与保护腔31内壁转动连接,随着翻转板29转动,保护滤网30不发生位置改变处于竖直状态保护工作腔12与外界连通处不受异物进入,此时两侧导向板33在伸缩弹簧48弹力作用下向外移动
翻转,并通过上下两侧导向板33形成一个倾斜向下的导向口,使外界空气流动通过两侧导向板33导向更直接的通过移动腔21向外排出,与此同时翻转电机42带动转动线轮45转动,此时转动线轮45转动并通过固定连接放松连接拉绳43,此时连接拉绳43与升降拉绳55的连接放松,升降板58在升降弹簧56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升降板58向上移动并带动动力转轮50与摩擦轮40的连接位置发生改变,此时动力转轮50的转速不变,因连接位置改变摩擦轮40的转速加快,此时摩擦轮40转速加快进而加快转动风扇37的转速,进一步的提高散热腔18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伸缩水管63内流动冷却水的散热,进而通过提高循环温控的效率提高补偿器25的工作散热。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热交换板进行热交换将补偿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交换至散热板内,此时水泵启动并带动连通水管内用于降温的冷却水流动,此时连通水管内冷却水通过连通的散热水管流动并对散热板内部进行降温,随后通过两侧散热水管之间连通的升降板,进而实现循环降温的效果;2.同时本发明通过散热腔与外界连通,对流经升降板的冷却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并通过两侧温控板进行温控,进而实现稳定的冷却水循环降温的效果;3.本发明在补偿器工作温度依旧升高时,通过两侧翻转板的翻转打开,并使动力转轮与摩擦轮的连接位置发生改变,此时动力转轮的转速不变,因连接位置改变摩擦轮的转速加快,此时摩擦轮转速加快进而加快转动风扇的转速,进一步的提高散热腔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伸缩水管内流动冷却水的散热,进而通过提高循环温控的效率提高补偿器的工作散热。
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5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