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吊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不仅能够美化室内环境还有保温、隔热、隔音的作用。吊顶的种类繁多,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矿棉板吊顶、夹板吊顶、异形长条铝扣板吊顶、方形镀漆铝扣板吊顶、彩绘玻璃吊顶、铝蜂窝穿孔吸音板吊顶、全房复式吊顶等吊顶包括吊杆、龙骨及吊顶板,吊杆时将整个吊顶与天花板连接的结构件,吊杆承受着整个吊顶的载荷,并且能够根据吊杆的长度调节吊顶高度。龙骨主要作用是支撑并固定吊顶板,并承受吊顶板的载荷。吊顶板则是用于装饰、隔音及保温的作用。
3.吊顶在安装时,是先将吊杆安装在天花板上,随后再通过采用膨胀螺钉、螺栓、螺钉等方式将龙骨固定于吊杆上,最后再将吊顶板安装在龙骨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相关技术中,安装吊顶的方式复杂繁琐,施工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安装吊顶所需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包括由下至上连接的龙骨及若干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主龙骨及副龙骨,所述主龙骨与吊杆下端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副龙骨与主龙骨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主龙骨沿吊杆长度延伸方向朝吊杆移动,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将主龙骨与吊杆连接,所述副龙骨沿吊杆长度延伸方向朝主龙骨移动,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将主龙骨与副龙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杆安装后,主龙骨朝上移动,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直接将主龙骨固定于吊杆上,随后将副龙骨朝上移动,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将副龙骨固定于主龙骨上,从而完成龙骨安装,安装简单方便快捷,便于减少施工所需时间。
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吊杆下端的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弹簧下端的限位块、设置于吊杆且下端低于吊杆的连接件、设置于连接件下端的第二弹簧及支撑主龙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第二弹簧,并能够推动支撑块移动至限位块下方,所述限位块侧壁设置有使第二弹簧保持压缩状态的顶杆,所述顶杆下端抵接于支撑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龙骨安装至吊杆时,主龙骨推动限位块朝上移动,此时顶杆与支撑块分离,第二弹簧恢复至初始状态,并推动支撑块移动至限位块下方,通过限位块及支撑块抵接于主龙骨,从而限定主龙骨位置,使主龙骨与吊杆能够稳定连接,且主龙骨与吊杆的安装方式简单快捷。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主龙骨下表面的触发杆、设置于副龙骨内
的两组第三弹簧、使第三弹簧保持压缩状态的抵接条及限定主龙骨与副龙骨相对位置的固定件,所述第三弹簧沿副龙骨长度延伸方向排列,且位于触发杆的两侧,两根第三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固定件,所述抵接条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组固定件,所述触发杆能够推动抵接条,使抵接条与固定件分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副龙骨安装至主龙骨上时,触发杆推动抵接条,让抵接条与固定件分离,随后第三弹簧从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固定件抵接于主龙骨,从而限定副龙骨与主龙骨的相对位置。
12.可选的,所述抵接条设置有两根,并分别位于触发杆的两侧,所述抵接条设置有进一步限定主龙骨与副龙骨相对位置的挂构件,所述挂钩件上端能够穿设于主龙骨,并在抵接条与固定件分离时,所述挂构件能够将主龙骨勾住。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触发杆推动抵接条时,挂构件上端置于主龙骨内腔,并在抵接条与固定件分离时,挂构件将主龙骨勾住,从而进一步限定副龙骨与主龙骨的位置。
14.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副龙骨的两组第一卡扣组件及分别设置在主龙骨两侧的两组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与第二卡扣组件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上端高于副龙骨的第一固定块、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块上端的第一抵紧块及设置在第一固定块与第一抵紧块之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限定第一抵紧块远离第一固定块一端朝上转动;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下端低于主龙骨的第二固定块、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下端的第二抵紧块及设置于第二固定块与第二抵紧块之间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限定第二抵紧块远离第二固定块一端朝下移动,所述第一抵紧块下表面能够抵接于第二抵紧块的上表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副龙骨安装至主龙骨上时,副龙骨朝上移动,第一抵紧块与第二抵紧块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第一抵紧块朝下转动,第二抵紧块朝上转动,随后第一抵紧块与第二抵紧块相互分离时,第一抵紧块与第二抵紧块恢复至原来状态,随后第一抵紧块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抵紧块的上表面,并在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作用下,限定第一抵紧块及第二抵紧块转动,从而副龙骨能够固定于主龙骨上。
16.可选的,所述支撑块滑移连接于连接件,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开设有与顶杆配合的定位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沿连接件滑移,第二弹簧推动支撑块更加稳定,顶杆置于定位孔内时,能够限定支撑块位置,使第二弹簧能够保持压缩状态。
18.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上表面设置有增加主龙骨与吊杆之间稳定性的稳定块,所述稳定块能够抵接于限位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抵接于限位块,从而对限位块进行定位,增加主龙骨安装的位置精度。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能够抵接第一抵紧块的第一限转块,所述第一限转块能够限定第一抵紧块远离第一固定块一端朝上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能够抵接第二抵紧块的第二限转块,所述第二限转块能够限定第二抵紧块远离第二固定块一端朝下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转块限定第一抵紧块朝上转动,第二限转块限定第二抵紧块朝下转动,从而将副龙骨安装与主龙骨后,能够增加第一限转块与第二限转块
的位置稳定性,进而增加副龙骨与主龙骨之间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第一抵紧块下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抵紧块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置于定位槽内,从而能够对副龙骨与主龙骨之间定位,提升副龙骨与主龙骨之间的精度。
24.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吊杆、主龙骨及副龙骨,所述吊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s2:朝天花板开设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并列排布,将吊杆上端旋入螺纹孔内,吊杆下端呈竖直设置并露出天花板外,;s3:从下至上竖向移动主龙骨,并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将主龙骨安装于吊杆下端;s4:调整副龙骨位置,使副龙骨长度方向呈水平设置,且副龙骨长度方向平行于主龙骨长度方向,从下至上移动副龙骨并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将副龙骨固定于主龙骨,再将吊顶板通过安装于副龙骨下表面,完成吊顶安装。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龙骨时将主龙骨朝上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安装于吊杆下端,副龙骨朝上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安装于主龙骨下端,从而完成龙骨安装,安装简单快捷,便于节省施工时间。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主龙骨朝吊杆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机构能够直接将主龙骨固定于吊杆,副龙骨朝主龙骨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机构能够直接将副龙骨固定于主龙骨上,龙骨安装简单快捷,便于节省施工时间。
28.2.主龙骨朝吊杆移动时,能够推动限位块,从而使顶杆与定位孔分离,从而支撑块位于限位块下方,并抵接于主龙骨下表面,限位块抵接于主龙骨上表面从而能够将主龙骨固定于吊杆上,方式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突出第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突出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突出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a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突出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吊杆;2、龙骨;21、主龙骨;211、卡接槽;212、通孔;22、副龙骨;3、第一连接机构;31、第一弹簧;32、限位块;33、连接件;331、连接部;332、定位部;34、支撑块;341、定位孔;342、稳定块;35、第二弹簧;36、顶杆;4、第二连接机构;41、触发杆;42、第三弹簧;43、抵接条;44、固定件;441、插接部;442、滑移部;45、挂构件;451、竖部;452、勾部;46、让位块;47、第一卡扣组件;471、第一固定块;472、第一抵紧块;473、第一扭簧;474、定位块;475、第一限转块;48、第二卡扣组件;481、第二固定块;482、第二抵紧块;483、第二扭簧;484、第二限转块;485、定位槽;49、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安装吊顶简单快速,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39.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包括龙骨2及吊杆1,吊杆1数量有多根,并安装于天花板上,龙骨2在吊杆1下端,龙骨2包括多根主龙骨21及多根副龙骨22,主龙骨21与吊杆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3,并且主龙骨21沿吊杆1长度方向朝上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机构3直接将主龙骨21固定于吊杆1上。主龙骨21与副龙骨2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4,并且副龙骨22沿吊杆1长度方向朝上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机构4直接将副龙骨22固定于主龙骨21上。从而主龙骨21与吊杆1的安装及副龙骨22与主龙骨21的安装均不需要螺栓,且只需竖向移动则能安装,安装简单快捷。
40.参照图2,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弹簧31、限位块32、连接件33、支撑块34及第二弹簧35,第一弹簧31的长度延伸方向呈竖直设置,第一弹簧31的上端固定于吊杆1下端,限位块32呈上开口结构的圆柱体,第一弹簧3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限位块32的内底壁。限位块32上端套设于吊杆1下端,并沿吊杆1长度方向滑移。
41.参照图1和2,连接件33包括连接部331及定位部332,连接部331呈倒l形,连接部33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吊杆1,定位部332长度的延伸方向呈水平设置,定位部332一端一体成型于连接部331下端,使连接件33形成u形。第二弹簧35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连接部331下端,支撑块34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弹簧35的另一端。支撑块34位于定位部332的上表面,且滑移连接于定位部332,支撑块34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孔341。限位块32靠近连接件33一侧的侧壁焊接固定有顶杆36,顶杆36呈倒l形,顶杆36的下端与定位孔341插接配合,顶杆36下端插置于定位孔341内时,能够使第二弹簧35保持压缩状态。将主龙骨21安装至吊杆1时,主龙骨21推动限位块32朝上移动,并带动顶杆36上升,使顶杆36与定位孔341分离,随后第二弹簧35从压缩状态恢复成初始状态,此时支撑块34移动至限位块32的正下方,并抵接于主龙骨21下表面,同时第一弹簧31推动限位块32朝下移动,并抵接于主龙骨21的上表面,从而将主龙骨21连接于吊杆1。
42.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增加主龙骨21与吊杆1的稳定性,支撑块34上表面还一体成型有两块稳定块342,两块稳定块342之间形成与主龙骨21配合的凹槽,主龙骨21能够置于凹槽内,通过对主龙骨21位置定位。
43.参照图3和图4,副龙骨22的横截面呈u形,,若干组第二连接机构4位于副龙骨22与主龙骨21之间,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触发杆41、第三弹簧42、抵接条43及固定件44,触发杆41通过螺栓固定于主龙骨21的下表面,并能够置于副龙骨22内腔。副龙骨22的内底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让位块46,让位块46沿副龙骨22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每一组第二连接机构4对应两个让位块46,且让位块46分别位于触发杆41两侧。第三弹簧42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让位块46相互靠近的侧壁,固定件44包括滑移部442及插接部441,第三弹簧42远离让位块46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滑移部442,滑移部442滑移连接于副龙骨22内底壁。插接部441一体成型于滑移部442远离第三弹簧42一侧,且位于滑移部442上端,主龙骨21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12,插接部441能够插置于通孔212内。
44.参照图3和图4,抵接条43设置有两根,均位于副龙骨22内腔,抵接条43的长度延伸
方向与副龙骨22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抵接条43的两端能够分别抵接于滑移部442,从而使第三弹簧42保持压缩状态。触发杆41下端靠近抵接条43的两侧壁呈弧形设置,在将副龙骨22安装至主龙骨21上时,触发杆41插入副龙骨22内腔,且触发杆41下端接触并推动两根抵接条43移动,两根抵接条43朝相互远离方向移动,并与滑移部442分离,从而第三弹簧42从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插接部441插置于通孔212内,并限定副龙骨22与主龙骨21之间的相对位置。
45.参照图3和图4,为了让主龙骨21与副龙骨2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抵接条43上表面还通过螺栓固定有挂构件45,挂构件45包括竖部451及勾部452,竖部451呈竖直设置,勾部452呈水平设置,勾部452一体成型于竖部451远离另一竖部451的侧壁,且位于竖部451上端。主龙骨2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接槽211,卡接槽211与主龙骨21内腔连通,当触发杆41插置于副龙骨22内腔时,竖部451上端及勾部452通过卡接槽211置于主龙骨21内腔,并且在触发杆41推动竖部451后,勾部452的下表面能够抵接于主龙骨21的内底壁,从而将主龙骨21勾住。副龙骨22下端还安装有吊顶板,用于装饰以及保温。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的实施原理为:先将吊杆1安装于预设位置,随后朝吊杆1位置移动主龙骨21,主龙骨21抵接于限位块32,并推动限位块32朝上移动,随后顶杆36与定位孔341分离,在第二弹簧35的推动下,支撑块34伸出,支撑块34位于主龙骨21正下方。此时支撑块34抵接于主龙骨21下表面,限位块32抵接于主龙骨21上表面,完成主龙骨21与吊杆1的杆状。
47.副龙骨22朝主龙骨21移动,触发杆41下端插置于副龙骨22内腔,此时挂构件45置于通过卡接槽211置于主龙骨21内腔,当触发杆41推动抵接条43,使抵接条43与滑移部442分离,随后再第二弹簧35的作用下,两个滑移部442朝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并通过插接部441插至通孔212内,从而限定副龙骨22与主龙骨21的相对位置。并且抵接条43与滑移部442分离时,置于主龙骨21内腔的勾部452下表面抵接于主龙骨21内腔底壁,进一步限定主龙骨21与副龙骨22的相对位置。
48.实施例2参照图5和图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组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两组第一卡扣组件47及两组第二卡扣组件48,第一卡扣组件47与第二卡扣组件48能够相互配合,第一卡扣组件47包括第一固定块471、第一抵紧块472及第一扭簧473。第一固定块471通过螺栓固定于副龙骨22的内底壁,第一固定块471呈竖直设置,第一抵紧块472设置有两块,第一抵紧块472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块471上端。第一扭簧473固定于第一固定块471与第一抵紧块472之间,并限定第一抵紧块472远离第一固定块471一端朝上转动,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抵紧块472呈水平设置。
49.参照图6和图7,第二卡扣组件48包括第二固定块481、第二抵紧块482及第二扭簧483,第二固定块481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块48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主龙骨21呈竖直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第二抵紧块482设置有两个,第二抵紧块482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块481下端。第二扭簧483固定于第二固定块481与第二抵紧块482之间,并限定第二抵紧块482朝下转动,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抵紧块482呈水平设置。
50.参照图7,第二固定块481设置有第二抵紧块482的侧壁开设有滑移槽49,滑移槽49下端贯穿第二固定块481,第一固定块471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9所在的侧壁。
51.参照图7,将副龙骨22安装至主龙骨21上时,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相互接触,随后第一抵紧块472朝下转动,第二抵紧块482朝上转动,此时副龙骨22继续朝主龙骨21移动,直至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分离,随后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均恢复至水平状态,从而第一抵紧块472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抵紧块482的上表面,使副龙骨22固定于主龙骨21上。
52.参照图7,为了增加第一抵紧块472及第二抵紧块482的稳定性,第一固定块471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限转块475,第一限转块475位于第一抵紧块472上方,用于抵接第一抵紧块472,从而阻挡第一抵紧块472朝上转动。第二固定块481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限转块484,第二限转块484位于第二抵紧块482下方,用于抵接第二抵紧块482,从而阻挡第二抵紧块482朝下转动。
53.参照图7,第一抵紧块472的下表面还一体成型有定位块474,第二抵紧块482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485,定位块474与定位槽485插接配合。当第一抵紧块472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抵紧块482的上表面时,定位块474位于定位槽485内,从而能够对主龙骨21与副龙骨2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的实施原理为:将副龙骨22安装至主龙骨21时,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相互接触,随后第一抵紧块472朝下转动,第二抵紧块482朝上转动,此时副龙骨22继续朝主龙骨21移动,直至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分离,随后第一抵紧块472与第二抵紧块482均恢复至水平状态,从而第一抵紧块472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抵紧块482的上表面,使副龙骨22固定于主龙骨21上。
55.一种快速式装饰吊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多根吊杆1、多根主龙骨21及多根副龙骨22,将第一连接机构3安装于吊杆1下端;s2:天花板上开设多个螺纹孔,螺纹孔呈并列排布,每列中相邻螺纹孔的间距为700mm,相邻列的螺纹孔间距为300mm,将吊杆1上端旋入螺纹孔内,并使吊杆1下端露出天花板外,且吊杆1下端距天花板的距离为400mm;s3:将主龙骨21从下朝上移动,使主龙骨21上表面推动限位块32,并让限位块32压缩第一弹簧31,在限位块32朝上移动过程中,顶杆36与定位孔341分离,第三弹簧42恢复初始状态,并推动支撑块34,使支撑块34位于限位块32正下方,随后主龙骨21停止移动,限位块32抵接于主龙骨21上表面,支撑块34抵接于主龙骨21下表面;s4:将多根触发杆41通过螺栓安装于主龙骨21下表面,且多根触发杆41沿主龙骨21下表面排列,再将固定件44、抵接条43、第三弹簧42、挂构件45安装于副龙骨22,调整副龙骨22位置,相邻副龙骨22之间间距为350mm,使副龙骨22长度方向呈水平设置,且副龙骨22长度方向平行于主龙骨21长度方向,随后朝主龙骨21方向移动副龙骨22,使插接部441插接于通孔212,横部下表面抵接于主龙骨21内腔底壁,将吊顶板安装于副龙骨22上,完成安装。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5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