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代人普遍生活较优越,顿顿鱼肉不断,但是肉吃得太多,加之运动量较少,导致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而在导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湿气能引发很多的身体健康问题,通常也是可观察的,例如口腔溃疡,有异味,女性有可能会导致盆腔炎等疾病。
3.综上,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用来除湿气并解决身体中由湿气引发的炎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代人普遍湿气重和由湿气导致的并发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8
‑
12份、佩兰7
‑
11份、黄芩9
‑
12份、黄连4
‑
7份、木通10
‑
12份、车前草8
‑
11份、炒薏苡仁25
‑
32份、泽泻14
‑
16份、苍术8
‑
11份、生白术9
‑
16份。
7.进一步限定,所述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9
‑
11份、佩兰9
‑
11份、黄芩9
‑
11份、黄连4
‑
6份、木通10
‑
1份、车前草9
‑
11份、炒薏苡仁29
‑
30份、泽泻14
‑
16份、苍术9
‑
11份、生白术14
‑
16份。
8.进一步限定,所述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份、佩兰10份、黄芩10份、黄连5份、木通10份、车前草10份、炒薏苡仁30份、泽泻15份、苍术10份、生白术15份。
9.进一步限定,所述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份、佩兰10份、黄芩10份、黄连6份、木通10份、车前草10份、炒薏苡仁30份、泽泻15份、苍术15份、生白术10份。
10.进一步限定,所述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份、佩兰10份、黄芩10份、黄连6份、木通10份、车前草10份、炒薏苡仁30份、泽泻15份、苍术10份、生白术10份。
11.上述配方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包括:第一步选料步骤,选取上述重量的配比的干燥后的中草药原料;第二步处理步骤,将上述中草药原料切割或粉碎成粒径为2~5mm后充分混合;第三步浸泡步骤,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
‑
5cm,浸泡30
‑
50分钟;第四步煎煮,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适量加水至淹没过药面为准,火候同第一煎。
12.更进一步,限定在所述的第四步煎煮过程中,所述的砂锅加盖煎煮。
13.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原料具有一下功效:
14.炒薏苡仁:药食同源,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15.藿香:具有化湿气,解暑,止呕的功效,可治疗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16.佩兰:其味辛、性平。主入肺、脾、胃经。具有醒脾开胃、芳香化湿、发表解暑、解郁散结的功效。
17.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18.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19.木通:药性苦、寒,归心经、小肠经和膀胱经,主要是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治疗淋证、水肿、心烦、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经闭、乳汁不通。
20.车前草:有利尿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湿热淋浊、泻痢、黄疸等症状。
21.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利水作用比较强,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蓄导致的水肿。
22.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
23.生白术:健脾益气、调节胃肠运动的功效。可以促进空肠平滑肌收缩运动。
2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5.熬煮后服用可以有效地祛除湿气,且能有效的缓解由于湿气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
28.赵姓患者在医院检查,有如下症状: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患者喜食辛辣,饮酒过度,出现口臭、口干、牙龈溃烂、牙痛牙出血、舌体溃疡、抗炎对症效果不佳,大便干,小便黄,舌暗红,对此症状,开有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g、佩兰10g、黄芩10g、黄连5g、木通10g、车前草10g、炒薏苡仁30g、泽泻15g、苍术10g、生白术15g。
29.实施例2:
30.杜姓患者在医院检查,有如下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多,异味,口干口苦,舌苔暗红,b超盆腔积液,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有压痛,诊断为盆腔炎,带下病辨证为湿热下注证,对此症状,开有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g、佩兰10g、黄芩10g、黄连6g、木通10g、车前草10g、炒薏苡仁30g、泽泻15g、苍术10g、生白术10g。
31.实施例3:
32.张姓患者在医院检查,有如下症状:尿频尿急尿不尽,舌体暗红苔黄,中医诊断为热淋,即辨证为湿热下注证,对此症状,开有如下重量的配比的原料:藿香10g、佩兰10g、黄芩10g、黄连6g、木通10g、车前草10g、炒薏苡仁30g、泽泻15g、苍术15g、生白术10g。
33.在本发明中,作为原料的配方有以下的作用:
34.炒薏苡仁:药食同源,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35.藿香:具有化湿气,解暑,止呕的功效,可治疗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6.佩兰:其味辛、性平。主入肺、脾、胃经。具有醒脾开胃、芳香化湿、发表解暑、解郁散结的功效。
37.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38.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39.木通:药性苦、寒,归心经、小肠经和膀胱经,主要是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治疗淋证、水肿、心烦、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经闭、乳汁不通。
40.车前草:有利尿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湿热淋浊、泻痢、黄疸等症状。
41.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利水作用比较强,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蓄导致的水肿。
42.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
43.生白术:健脾益气、调节胃肠运动的功效。可以促进空肠平滑肌收缩运动。
44.上述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选料步骤,选取上述重量的配比的干燥后的中草药原料;第二步处理步骤,将上述中草药原料切割或粉碎成粒径为2~5mm后充分混合;第三步浸泡步骤,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
‑
5cm,浸泡30
‑
50分钟;第四步煎煮,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一煎40
‑
50分钟;第二煎适量加水至淹没过药面为准,火候同第一煎,第二煎25分钟;在所述的第四步煎煮过程中,所述的砂锅加盖煎煮。
45.切割或粉碎成粒径为2~5mm便于混合,药物体表面积增加,利于达到应有的疗效和药效的发挥,利于达到应有的疗效,浸泡30
‑
50分钟为宜,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其中,炒薏苡仁健脾作用较强,而生白术除湿力量较强,在煎煮过程中加盖煎煮,能减少中药气味易走失,防止药效降低。
46.针对不同的患者症状,开出并抓取不同剂量的中药,由患者自行带回家后进行熬煮,熬煮后进行服用来治疗体内的湿气以及由湿气引气的并发症。
47.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5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