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4日,申请号为201811027246.2,发明名称为“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3.化学除草是农田杂草防除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单一品种或单一作用方式的化学除草剂,容易造成杂草耐药和抗性演化等问题。除草剂化合物的合理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杂草谱、提高防除效果、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专利cn105229005a、jp2016025116、jp2017246933分别公开了一种杂环酰胺化合物或其盐及相关除草组合物。而生产上仍需开发安全性高、杀草谱广、能够产生增效作用并解决抗性杂草问题的除草组合物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能有效防除稻稗、马唐、异型莎草、多花黑麦草、鸭跖草、繁缕、鸭舌草等杂草问题,具有扩大杀草谱、减少施用量、能够产生增效作用并解决抗性杂草等特点。
5.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包括除草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
6.活性成分a选自以下通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当r1代表ch2so2(i
‑
pr),r2代表me时为a3;
8.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化合物及其盐/酯等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莎稗磷(cas号:64249
‑
01
‑
0)、哒草特(cas号:55512
‑
33
‑
9)、三唑磺草酮(cas号:1911613
‑
97
‑
2)、氯氟吡氧乙酸(cas号:69377
‑
81
‑
7)、仲丁灵(cas号:33629
‑
47
‑
9)。
9.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如果使用活性化合物的通用名称的缩写形式,则在每种情况下包括所有的常规衍生物,例如酯和盐,以及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特别是一种或多种市售形式。如果通用名称表示酯或盐,则在每种情况下还包括所有其他的常规衍生
物,例如其他的酯和盐、游离酸和中性化合物,以及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特别是一种或多种市售形式。给出的化合物的化学名称表示至少一种被通用名称涵盖的化合物,通常是优选的化合物。在磺酰胺如磺酰脲的情况下,盐还包括通过阳离子与磺酰胺基团中的氢原子交换而形成的盐。
10.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化合物的盐优选为各自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盐的形式,优选为各自的碱金属盐的形式,更优选为各自的钠盐或钾盐的形式,最优选为各自的钠盐的形式。
11.例如,2,4
‑
滴丁酸衍生物包含但不限于:2,4
‑
滴丁酸盐如钠盐、钾盐、二甲铵盐、三乙醇铵盐、异丙胺盐、胆碱等,以及2,4
‑
滴丁酸酯如甲酯、乙酯、丁酯、异辛酯等。
12.a、b的重量比为1~200:200~1和1~150:150~1;优选为1~120:120~1和1~100:100~1;更优选为1~80:80~1和1~50:50~1;进一步优选为1~30:30~1和1~10:10~1。
13.所述除草组合物中a、b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量的1
‑
95%,优选10
‑
80%。
14.所述除草组合物中还包含常规助剂,所述常规助剂包括载体、表面活性剂。
15.本文中的术语“载体”表示一种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有助于活性成分的施用,该载体一般是惰性的且必须是农业上可接受的,特别是被处理的植物所接受。载体可以是固体的,如陶土、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二氧化硅、树脂、蜡、固体肥料等;或者液体的,如水、醇类、酮类、石油馏分、芳烃或蜡烃、氯代烃、液化气等。
16.表面活性剂可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或润湿剂,它可以是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可提及的实例是聚丙烯酸的盐、木质素磺酸盐、苯酚磺酸或萘磺酸的盐、环氧乙烷与脂肪族醇或与脂族酸或与脂肪族胺与取代苯酚(特别是烷基苯酚或芳基苯酚)的聚合物、磺基琥珀酸盐、牛磺酸衍生物(特别是牛磺酸烷脂)及醇的磷酸酯或多羟乙基化的苯酚的磷酸酯、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月桂基醚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以及硫酸化十六
‑
、十七
‑
和十八烷醇以及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此外还有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或壬基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醇和脂肪醇/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醇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素亚硫酸盐废液,以及蛋白质、变性蛋白、多糖(例如甲基纤维素)、疏水改性淀粉、聚乙烯醇、聚羧酸盐、聚烷氧基化物、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共聚物。至少需要一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以有利于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并有利于使它们能正确地施用于植物。
17.上述组合物也可含有各种其他的组分,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螯合剂、染料、着色剂和聚合物。
18.另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与以下活性物质混合,例如《世界农药新品种技术大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和这里引用的文献中的已知物质。例如以下提到的除草剂活性物质,(备注:化合物的名称,或者为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普通名称,或者为化学名称,适当的时候有代号):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草胺、毒草胺、克草胺、萘丙酰草胺、r
‑
左旋萘丙酰草胺、敌稗、苯噻酰草胺、双苯酰草胺、吡氟酰草胺、杀草胺、氟丁酰草胺、溴丁酰草胺、二甲噻草胺、高效二甲噻草胺、乙氧苯草胺、氟噻草胺、甲氧噻草胺、吡草胺、异恶草胺、高效麦草伏甲酯、高效麦草伏丙酯、二
丙烯草胺、烯草胺、丁酰草胺、环丙草胺、氟磺酰草胺、庚酰草胺、异丁草胺、丙炔草胺、特丁草胺、二甲苯草胺、二甲草胺、落草胺、三甲环草胺、氯甲酰草胺、炔苯酰草胺、戊酰苯草胺、卡草胺、新燕灵、三环赛草胺、丁烯草胺、牧草胺、苄草胺、醌萍胺、苯氟磺胺、萘丙胺、乙酰甲草胺、萘草胺、噻草胺、吡氰草胺、苯草多克死、草克乐、氯酞亚胺、丁脒胺、氟吡草胺、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氰草净、西草净、莠灭净、扑灭津、异丙净、氟草净、特丁净、特丁津、三嗪氟草胺、环丙津、甘扑津、草达津、扑灭通、西玛通、叠氮净、敌草净、异戊乙净、环丙青津、灭莠津、另丁津、仲丁通、特丁通、甲氧丙净、氰草净、抑草津、可乐津、莠去通、灭草通、甘草津、三聚氰酸、indaziflam、绿磺隆、甲磺隆、苄嘧磺隆、氯嘧黄隆、苯磺隆、噻磺隆、吡嘧黄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甲酰氨基嘧磺隆、醚磺隆、醚苯磺隆、甲嘧磺隆、烟嘧磺隆、胺苯磺隆、酰嘧磺隆、乙氧嘧磺隆、环丙嘧磺隆、砜嘧磺隆、四唑嘧磺隆、啶嘧黄隆、单嘧磺隆、单嘧磺酯、氟唑磺隆、氟啶嘧磺隆、氟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唑吡嘧磺隆、氟嘧磺隆、丙苯磺隆、三氟丙磺隆、磺酰磺隆、三氟啶磺隆、氟胺磺隆、三氟甲磺隆、甲磺隆钠盐、氟吡磺隆、甲硫嘧磺隆、嘧苯胺磺隆、propyrisulfuron(丙嗪嘧磺隆)、嗪吡嘧磺隆、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草枯醚、苯草醚、氯氟草醚乙酯、甲羧除草醚、三氟甲草醚、甲氧除草醚、三氟硝草醚、氟化除草醚、氟呋草醚、除草醚、甲草醚、二甲草醚、氟酯肟草醚、氟草醚酯、halosafen、绿麦隆、异丙隆、利谷隆、敌草隆、莎扑隆、氟草隆、苯噻隆、甲基苯噻隆、苄草隆、磺噻隆、异恶隆、特丁噻草隆、炔草隆、氯溴隆、甲基杀草隆、酰草隆、甲氧杀草隆、溴谷隆、甲氧隆、绿谷隆、灭草隆、环草隆、非草隆、氟硫隆、草不隆、枯草隆、草完隆、异草完隆、环莠隆、噻氟隆、丁噻隆、枯莠隆、对氟隆、甲胺噻唑隆、隆草特、三甲异脲、恶唑隆、monisouron、anisuron、methiuron、chloreturon、四氟隆、甜菜宁、甜菜宁
‑
乙酯、甜菜安、磺草灵、特草灵、燕麦灵、苯胺灵、氯苯胺灵、二氯苄草酯、灭草灵、氯炔灵、carboxazole、chlorprocarb、fenasulam、bcpc、cppc、carbasulam、丁草特、禾草丹、灭草猛、禾草特、野麦畏、哌草丹、禾草畏、稗草丹、环草敌、燕麦敌、菌达灭、乙硫草特、坪草丹、克草猛、苄草丹、仲草丹、硫烯草丹、草灭散、isopolinate、methiobencarb、2,4
‑
d异辛酯丁酯、2甲4氯钠、2,4
‑
d异辛酯异辛酯、2甲4氯异辛酯、2,4
‑
d异辛酯钠盐、2,4
‑
d异辛酯二甲胺盐、2甲4氯乙硫酯、2甲4氯、2,4
‑
d异辛酯丙酸、高2,4
‑
d异辛酯丙酸盐、2,4
‑
d异辛酯丁酸、2甲4氯丙酸、2甲4氯丙酸盐、2甲4氯丁酸、2,4,5
‑
涕、2,4,5
‑
涕丙酸、2,4,5
‑
涕丁酸、2甲4氯胺盐、麦草畏、抑草蓬、伐草克、赛松、三氯苯酸、氨二氯苯酸、甲氧三氯苯酸、禾草灵、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氟吡甲禾灵、高效吡氟氯禾灵、喹禾灵、精喹禾灵、恶唑禾草灵、精恶唑禾草灵、喔草酯、氰氟草酯、恶唑酰草胺、炔草酯、噻唑禾草灵、炔禾灵、羟戊禾灵、三氟禾草肟、异恶草醚、百草枯、敌草快、安磺灵、乙丁烯氟灵、异丙乐灵、甲磺乐灵、环丙氟灵、氨基丙氟灵、乙丁氟灵、氯乙氟灵、氨基乙氟灵、地乐灵、氯乙地乐灵、methalpropalin、丙硝酚、草甘膦、莎稗膦、草铵膦、甲基胺草磷、草硫膦、哌草膦、双丙氨膦、地散磷、抑草磷、蔓草磷、伐垅磷、双甲胺草磷、草特磷、咪唑烟酸、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甲氧咪草烟、甲氧咪草烟铵盐、甲咪唑烟酸、咪草酯、氯氟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氟硫草定、卤草定、三氯吡啶酚、噻草啶、氟啶草酮、氯氨吡啶酸、氟吡草腙、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cliodinate、稀禾啶、烯草酮、噻草酮、禾草灭、环苯草酮、丁苯草酮、肟草酮、吡喃草酮、buthidazole、嗪草酮、环嗪酮、苯嗪草酮、乙嗪草酮、ametridione、amibuzin、溴苯腈、辛酰溴苯腈、辛酰碘苯腈、碘苯腈、敌草腈、二苯乙腈、双唑草腈、羟敌草腈、
iodobonil、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磺草唑胺、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啶磺草胺、氟草黄、双草醚、嘧啶肟草醚、环酯草醚、嘧草醚、嘧硫草醚、双环磺草酮、硝磺草酮、磺草酮、tembotrione、tefuryltrione、bicyclopyrone、ketodpiradox、异恶唑草酮、异恶氯草酮、fenoxasulfone、methiozolin、异丙吡草酯、吡草醚、吡唑特、野燕枯、苄草唑、吡草酮、吡氯草胺、pyrasulfotole、苯唑草酮、pyroxasulfone、唑草胺、氟胺草唑、杀草强、氨唑草酮、唑啶草酮、氟唑草酮、甲磺草胺、bencarbazone、双苯嘧草酮、氟丙嘧草酯、除草定、异草定、环草啶、特草定、flupropacil、吲哚酮草酯、氟烯草酸、丙炔氟草胺、炔草胺、酞苄醚、flumezin、五氯酚(钠)、地乐酚、特乐酚、特乐酯、戊硝酚、二硝酚、氯硝酚、地乐施、地乐特、丙炔恶草酮、恶草酮、环戊恶草酮、氟唑草胺、嗪草酸甲酯、四唑酰草胺、氟哒嗪草酯、杀草敏、溴莠敏、二甲达草伏、哒草醚、草哒酮、草哒松、哒草伏、pyridafol、二氯喹啉酸、氯甲喹啉酸、苯达松、哒草特、恶嗪草酮、草除灵、异恶草酮、环庚草醚、异丙酯草醚、丙酯草醚、茚草酮、氯酸钠、茅草枯、三氯醋酸、一氯醋酸、六氯丙酮、四氟丙酸、牧草快、溴酚肟、三唑磺、灭杀唑、呋草酮、呋草磺、乙呋草磺、嘧草胺、氯酞酸、氟咯草酮、稗草稀、丙烯醛、苯草灭、灭草环、燕麦酯、噻二唑草胺、棉胺宁、羟草酮、甲氧苯酮、苯嘧磺草胺、氯酰草膦、三氯丙酸、alorac、diethamquat、etnipromid、iprymidam、ipfencarbazone、thiencarbazone
‑
methyl、pyrimisulfan、chlorflurazole、tripropindan、sulglycapin、甲硫磺乐灵、cambendichlor、环丙嘧啶酸、硫氰苯胺、解草酮、解草啶、解草安、解草唑、解草喹、解草腈、解草烷、解草胺腈、解草烯、吡唑解草酯、呋喃解草唑、肟草安、双苯噁唑酸、二氯丙烯胺、氟氯吡啶酯、dow氯氟吡啶酯、ubh
‑
509、d489,ls 82
‑
556、kpp
‑
300、nc
‑
324、nc
‑
330、kh
‑
218、dpx
‑
n8189、sc
‑
0744、dowco535、dk
‑
8910、v
‑
53482、pp
‑
600、mbh
‑
001、kih
‑
9201、et
‑
751、kih
‑
6127和kih
‑
2023。
19.所述除草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安全剂,其选自:
20.a)二氯苯基吡唑啉
‑3‑
羧酸(s1)类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例如1
‑
(2,4
‑
二氯苯基)
‑5‑
(乙氧基羰基)
‑5‑
甲基
‑2‑
吡唑啉
‑3‑
羧酸乙酯(s1
‑
1,吡唑解草酯(mefenpyr
‑
diethyl),pm,第594
‑
595页),以及记载于例如wo91/07874和pm(第594
‑
595页)中的相关化合物。
21.b)二氯苯基吡唑羧酸衍生物,优选的化合物为例如1
‑
(2,4
‑
二氯苯基)
‑5‑
甲基吡唑
‑3‑
羧酸乙酯(s1
‑
2)、1
‑
(2,4
‑
二氯苯基)
‑5‑
异丙基吡唑
‑3‑
羧酸乙酯(s1
‑
3)、1
‑
(2,4
‑
二氯苯基)
‑5‑
(1,1
‑
二甲基
‑
乙基)吡唑
‑3‑
羧酸乙酯(s1
‑
4)、1
‑
(2,4
‑
二氯苯基)
‑5‑
苯基吡唑
‑3‑
羧酸乙酯(s1
‑
5),以及记载于ep
‑
a
‑
333131和ep
‑
a
‑
269806中的相关化合物。
22.c)三唑羧酸(s1)类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例如解草唑(fenchlorazole),即1
‑
(2,4
‑
二氯苯基)
‑5‑
三氯甲基
‑
(1h)
‑
1,2,4
‑
三唑
‑3‑
羧酸乙酯(s1
‑
6)及相关化合物(参见ep
‑
a
‑
174562和ep
‑
a
‑
346620)。
23.d)5
‑
苄基
‑
或5
‑
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类或5,5
‑
二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类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例如5
‑
(2,4
‑
二氯苄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乙酯(s1
‑
7)或5
‑
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乙酯(s1
‑
8)及记载于wo91/08202中的相关化合物,或记载于专利申请(wo
‑
a
‑
95/07897)中的5,5
‑
二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乙酯(s1
‑
9,双苯噁唑酸(isoxadifen
‑
ethyl))或5,5
‑
二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正丙酯(s1
‑
10)或5
‑
(4
‑
氟苯基)
‑5‑
苯基
‑2‑
异噁唑啉
‑3‑
羧酸乙酯(s1
‑
11)。
24.e)8
‑
喹啉氧基乙酸(s2)类化合物,优选1
‑
甲基己
‑1‑
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1,解毒喹(cloquintocet
‑
mexyl),如pm(第195
‑
196页),(1,3
‑
二甲基丁
‑1‑
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2),4
‑
烯丙基氧基丁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3),1
‑
烯丙基氧基丙
‑2‑
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4),(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乙酯(s2
‑
5),(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甲酯(s2
‑
6),(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烯丙酯(s2
‑
7),2
‑
(2
‑
亚丙基亚氨基氧基)
‑1‑
乙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8),2
‑
氧代丙
‑1‑
基(5
‑
氯
‑8‑
喹啉氧基)乙酸酯(s2
‑
9),以及记载于ep
‑
a
‑
86750、ep
‑
a
‑
94349和ep
‑
a
‑
191736或ep
‑
a
‑
0492366中的相关化合物。
25.f)(5
‑
氯
‑8‑
喹啉氧基)丙二酸类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例如(5
‑
氯
‑8‑
喹啉氧基)丙二酸二乙酯、(5
‑
氯
‑8‑
喹啉氧基)丙二酸二烯丙酯、(5
‑
氯
‑8‑
喹啉氧基)
‑
丙二酸甲基乙酯和记载于ep
‑
a
‑
0582198中的相关化合物。
26.g)苯氧基乙酸、苯氧基丙酸或芳族羧酸类活性化合物,例如2,4
‑
二氯苯氧基乙酸(和酯)(2,4
‑
d)、4
‑
氯
‑2‑
甲基苯氧基丙酸酯(2
‑
甲
‑4‑
氯丙酸(mecoprop))、mcpa或3,6
‑
二氯
‑2‑
甲氧基苯甲酸(和酯)(麦草畏(dicamba))。
27.h)嘧啶类活性化合物,例如“解草啶(fenclorim)”(pm,第386
‑
387页)(=4,6
‑
二氯
‑2‑
苯基嘧啶),
28.i)二氯乙酰胺类活性化合物,其常用作苗前安全剂(作用于土壤的安全剂),例如“二氯丙烯胺(dichloromid)”(pm,第270
‑
271页)(=n,n
‑
二烯丙基
‑
2,2
‑
二氯乙酰胺),“ar
‑
29148”(=3
‑
二氯乙酰基
‑
2,2,5
‑
三甲基
‑
1,3
‑
噁唑烷酮,购自stauffer),“解草嗪(benoxacor)”(pm,第74
‑
75页)(=4
‑
二氯乙酰基
‑
3,4
‑
二氢
‑3‑
甲基
‑
2h
‑
1,4
‑
苯并噁嗪),“appg
‑
1292”(=n
‑
烯丙基
‑
n[(1,3
‑
二氧戊环
‑2‑
基)
‑
甲基]二氯乙酰胺,购自ppg industries),“adk
‑
24”(=n
‑
烯丙基
‑
n
‑
[(烯丙基氨基羰基)
‑
甲基]
‑
二氯乙酰胺,购自sagro
‑
chem),“aad
‑
67”或“amon4660”(=3
‑
二氯乙酰基
‑1‑
氧杂
‑3‑
氮杂
‑
螺[4,5]癸烷,购自nitrokemia或monsanto),“diclonon”或“abas145138”或“alab145138”(=(=3
‑
二氯乙酰基
‑
2,5,5
‑
三甲基
‑
1,3
‑
二氮杂双环[4.3.0]壬烷,购自basf),和“furilazol”或“amon13900”(参见pm,482
‑
483)(=(rs)
‑3‑
二氯乙酰基
‑5‑
(2
‑
呋喃基)
‑
2,2
‑
二甲基噁唑烷酮),
[0029]
j)二氯丙酮衍生物类活性化合物,例如,“amg191”(cas登记号96420
‑
72
‑
3)(=2
‑
二氯甲基
‑2‑
甲基
‑
1,3
‑
二氧戊环,购自nitrokemia),
[0030]
k)氧基亚氨基化合物类活性化合物,其被称为拌种材料,例如,“解草腈(oxabetrinil)”(pm,第689页)(=(z)
‑
1,3
‑
二氧戊环
‑2‑
基甲氧基亚氨基(苯基)乙腈),其在拌种中称为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的损害,“氟草肟(fluxofenim)”(pm,第467
‑
468页)(=1
‑
(4
‑
氯苯基)
‑
2,2,2
‑
三氟
‑1‑
乙酮o
‑
(1,3
‑
二氧戊环
‑2‑
基甲基)
‑
肟,其在拌种中称为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的损害,和“解草胺腈(cyometrinil)”或“a
‑
cga
‑
43089”(pm,第983页)(=(z)
‑
氰基甲氧基亚氨基(苯基)乙腈),其在拌种中称为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的损害,
[0031]
l)噻唑羧酸酯类活性化合物,其被称为拌种材料,例如“解草安(flurazol)”(pm,第450
‑
451页)(=2
‑
氯
‑4‑
三氟甲基
‑
1,3
‑
噻唑
‑5‑
羧酸苄酯),其在拌种中被称为安全剂,以防止甲草胺(alachlor)和异丙甲草胺的损害,
[0032]
m)萘二羧酸衍生物类活性化合物,其被称为拌种剂,例如“萘二甲酸酐”(pm,第1009
‑
1010页)(=1,8
‑
萘二甲酸酐),其在玉米拌种中称为安全剂,以防止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的损害,
[0033]
n)色满乙酸(chromaneaceticacid)衍生物类活性化合物,例如,“acl304415”(cas登记号31541
‑
57
‑
8)(=2
‑
84
‑
羧基色满
‑4‑
基)乙酸,购自americancyanamid),
[0034]
o)除了对有害植物具有除草作用外还对植物具有安全剂作用的活性化合物,例如,“哌草丹(dimepiperate)”或“amy
‑
93”(pm,第302
‑
303页)(=s
‑1‑
甲基
‑1‑
苯基乙基哌啶
‑1‑
硫代羧酸酯),“杀草隆(daimuron)”或“ask23”(pm,第247页)(=1
‑
(1
‑
甲基
‑1‑
苯基乙基)
‑3‑
对甲苯基脲),“苄草隆(cumyluron)”=“ajc
‑
940”(=3
‑
(2
‑
氯苯基甲基)
‑1‑
(1
‑
甲基
‑1‑
苯基
‑
乙基)脲,参见jp
‑
a
‑
60087254),“苯甲酮(methoxyphenon)”或“ank049”(=3,3'
‑
二甲基
‑4‑
甲氧基
‑
二苯甲酮),“csb”(=1
‑
溴
‑4‑
(氯甲基磺酰基)苯)(cas登记号54091
‑
06
‑
4,购自kumiai)。
[0035]
所述安全剂优选双苯噁唑酸(cas:163520
‑
33
‑
0)、cyprosulfamide(cas:221667
‑
31
‑
8)、吡唑解草酯(cas:135590
‑
91
‑
9)、解毒喹(cas:99607
‑
70
‑
2)、赤霉酸(cas:7
‑
06
‑
5)、furilazole(cas:121776
‑
33
‑
8)、metcamifen(cas:129531
‑
12
‑
0)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6]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合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7]
所述除草组合物的具体制剂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0038]
简而言之,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和现有技术的配方中常规使用的固体和液体添加剂混合。
[003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除草组合物在防治杂草上的应用;以及提供一种防治不想要的植物生长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除草组合物施用于植物、植物部位、植物种子或植物生长的区域。
[0040]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喷雾的方法被施用于待处理植物叶片上,即施用于杂草,特别是杂草侵扰或易侵扰影响的表面上。
[0041]
当施用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时,获得了预料不到的增效效果,并且除草活性比使用单个除草剂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除草剂的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施用量减少、更宽的杂草控制谱、除草作用更快、更持久,这些特性是杂草控制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所描述的特性来说,这些新组合物明显地优越于现有的除草剂,达到减量使用,对环境更友好。
[0042]
本发明的增效除草组合物还具有下述优点:
[0043]
(1)本发明的组合物为环境友好型,在环境中均易于降解。
[0044]
(2)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成本低、使用方便,其推广应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列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而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对于某些杂
草,这些实施例显示出特别显著的有效性。举例如下:
[0046]
a)实施例
[0047]
1、a3 莎稗磷od(3 6)
[0048]
3%a3 6%莎稗磷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10%150#溶剂油 2.5%有机膨润土 2.5%气相法白炭黑 10%豆油 油酸甲酯补足
[0049]
2、a3 哒草特od(3 10)
[0050]
3%a3 10%哒草特 6%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150#溶剂油 2.5%有机膨润土 2.5%气相法白炭黑 10%豆油 油酸甲酯补足
[0051]
3、a3 三唑磺草酮od(1 9)
[0052]
1%a3 9%三唑磺草酮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150#溶剂油 2.5%有机膨润土 2.0%气相法白炭黑 10%豆油 油酸甲酯补足
[0053]
4、a3 氯氟吡氧乙酸od(5 5)
[0054]
5%a3 5%氯氟吡氧乙酸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150#溶剂油 2.5%有机膨润土 2.0%气相法白炭黑 10%豆油 油酸甲酯补足
[0055]
5、a3 仲丁灵od(2 20)
[0056]
2%a3 20%仲丁灵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20%150#溶剂油 2.5%有机膨润土 2.0%气相法白炭黑 油酸甲酯补足
[0057]
上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工设备:混料釜、胶体磨、砂磨机、剪切机等。
[0058]
上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工过程:将所有物料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后过胶体磨,之后进入砂磨机三级砂磨,最后在剪切机中剪切均匀,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0059]
b)药效试验
[0060]
苗后茎叶喷雾处理:
[0061]
1)试验条件
[0062]
1.1)、供试靶标
[0063]
鸭舌草、稻稗、异型莎草采自黑龙江前哨农场;马唐、多花黑麦草采自江苏淮安;繁缕、鸭跖草山东泰安。上述杂草采用盆栽法培养,用180х140mm塑料营养钵,摆放于搪瓷盘中,内装从农田采回经风干过筛的表层土壤(4/5处),土壤湿度初期均控制在20%,挑选籽粒饱满均一的杂草种子,用25℃温水浸泡6小时,在28℃生化培养箱(黑暗)中催芽,将刚刚露白的杂草种子均匀摆放在土壤表面,根据种子粒径大小然后覆土0.5
‑
1cm。
[0064]
1.2)、培养条件
[0065]
在可控日光温室内进行,温度20~30℃,自然光照,相对湿度57%~72%。土壤类型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63%,ph=7.1,碱解氮84.3mg/kg,速效磷38.5mg/kg,速效钾82.1mg/kg。
[0066]
1.3)、仪器设备
[0067]
3wp
‑
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ga10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zdr2000智能数据记录仪(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spx型智能生化培养箱(宁波
江南仪器厂)。
[0068]
2)试验设计
[0069]
2.1)、试剂
[0070]
所需活性成分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苯唑氟草酮、三唑磺草酮为本公司生产,其他由试剂公司购买。原药均采用丙酮作溶剂,用含量0.1%乳化剂吐温
‑
80水溶液稀释,现用现稀释。
[0071]
2.2)、试验处理
[0072]
2.2.1)、剂量设置
[0073]
在确定a与活性成分b配比或含量时,应从两种药剂的作用特点及其毒力等衡量,还要考虑该配方的主要使用目的。本研究在前期预试的基础上,设a、b活性成分单用及混合用量分别见表格。以不含药剂、含相同溶剂及乳化剂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0074]
2.2.2)、试验重复
[0075]
每处理重复4次,每次每处理3盆,每盆播种杂草种子20粒,每处理共60株。
[0076]
2.3)、处理方式
[0077]
2.3.1)、处理时间和次数
[0078]
试验共用药1次。待杂草1叶期,间苗,保持每盆内杂草15株,每处理保留45株,然后继续培养至2
‑
3叶进行处理。
[0079]
2.3.2)、使用器械和用药方法
[0080]
将培养好的试材均匀摆放在面积0.5m2的平台上,用3wp
‑
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茎叶喷雾,喷液量按30公斤/公顷计。喷雾压力0.3mpa。待全部药液喷完后,关闭气阀,30秒后,打开喷雾塔门,取出营养钵。然后打开气阀,喷清水50ml,清洗喷液管。
[0081]
3)试验方法
[0082]
采用盆栽法。杂草培养见1.1,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进行。用药方法见2.3.2,采用茎叶处理法。处理后移入温室常规培养,试验期间始终保持1
‑
2cm水层。
[0083]
4)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0084]
4.1)、调查方法
[0085]
采用绝对数调查法,用刀片沿土壤表面切断存活杂草整株幼苗,用分析天平称量杂草鲜重。对于已经死亡的杂草,按鲜重为零计。
[0086]
4.2)、调查时间和次数
[0087]
处理后20天调查,共调查1次。
[0088]
4.3)、数据统计分析
[0089]
用gowing法计算各处理混合组合的理论鲜重抑制率(e0=x y
‑
x*y/100),然后与实测抑制率(e)相比较,评价二者混用对杂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当e
‑
e0值大于10%为增效作用、小于
‑
10%为拮抗作用、在
‑
10%~10%之间为加成作用。并根据实际防效和除草剂特点、配方的平衡性等因素确定最佳配比。式中x为活性成分a用量为p时的鲜重抑制率;y为活性成分b用量为q时的鲜重抑制率。
[0090]
统计结果见下表1
‑
5。
[0091]
表1 a3混配莎稗磷对鸭舌草的实际防效及联合作用评价
[0092][0093]
表2 a3混配哒草特对稻稗实际防效及联合作用评价
[0094][0095]
表3 a3混配三唑磺草酮对鸭舌草实际防效及联合作用评价
[0096][0097]
表4 a3混配氯氟吡氧乙酸对鸭舌草实际防效及联合作用评价
[0098][0099]
表5 a3混配仲丁灵对异型莎草实际防效及联合作用评价
[0100][0101]
c)大田示范
[0102]
利用实施例1
‑
5制得的除草剂组合物进行田间杂草效果试验。
[0103]
2017年在黑龙江前哨农场试验点进行示范性推广试验。田间发生的杂草主要有:稻稗、马唐、异型莎草、鸭舌草等等。
[0104]
试验方法:
[0105]
茎叶处理:待杂草处于3
‑
4叶期,手动喷雾器,兑水量30公斤/667m2,采用茎叶喷雾均匀喷雾。
[0106]
具体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6,小区面积50平方米,每处理重复4次。施药后20天调查防除效果
[0107][0108]
表6所述复配组合物的大田示范效果情况
[0109][0110]
经过大量试验和探索,本发明意外地发现,所述组合物用于防除稻稗、马唐、异型莎草、多花黑麦草、鸭跖草、繁缕、鸭舌草等杂草,具有令人惊讶的、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这种增效作用在低剂量下表现更为显著,可降低用药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合理复配降低了农用成本,对als、accase抑制剂抗性杂草高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经过测试在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花生、甘蔗、高粱、谷子、马铃薯、油菜、大豆、棉花、蔬菜、早熟禾、高羊茅、结缕草等植物显示良好的选择性和优异的增效作用,可以开发成具有广泛市场价值的除草剂混剂。
技术特征:
1.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草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以下通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当r1代表ch2so2(i
‑
pr),r2代表me时为a3,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化合物及其盐/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莎稗磷、哒草特、三唑磺草酮、氯氟吡氧乙酸、仲丁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的重量比为1~200:200~1和1~150:150~1;优选为1~120:120~1和1~100:100~1;更优选为1~80:80~1和1~50:50~1;进一步优选为1~30:30~1和1~10:1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中a、b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量的1
‑
95%,优选10
‑
8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中还包括常规助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助剂包括载体、表面活性剂。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安全剂。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的具体制剂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微乳剂。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在防治杂草上的应用。9.一种防治不想要的植物生长的方法,其包括将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施用于植物、植物部位、植物种子或植物生长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杂环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除草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以下通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当R1代表CH2SO2(i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远 彭学岗 金涛 赵德 王志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4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