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面料抗菌效果较差,细菌有可能透过抑菌层进入,尤其是针织面料使用时间较差,针织面料纱线孔由于长期受力拉大,容易导致细菌进入,抗菌效果差,且抑菌层通常为一层,细菌透过抑菌层后,容易与人体接触,影响到人体的身心健康;抗菌针织面料用于服装、被套或其他用途时,与人体接触,舒适感差,且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使用寿命短,抗皱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解决了抗菌针织面料抗菌效果差,且舒适感差,抗皱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抑菌层、连接层、抗皱层,所述抑菌层包括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所述上滤菌层由抗菌纬纱和石墨烯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下滤菌层由抗菌经纱和石墨烯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中滤菌层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复数个交叉设置的单丝,每个所述单丝一端连接于上层无纺布,所述单丝另一端连接于下层无纺布;所述中滤菌层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所述中滤菌层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复数个弧面凹部,所述弧面凸部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上滤菌层,所述弧面凹部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滤菌层,所述上滤菌层与所述中滤菌层之间、所述下滤菌层与中滤菌层之间分别形成缓冲腔;所述连接层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部、复数个第二连接部、设于抑菌层和抗皱层之间的棉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丝,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抑菌层和抗皱层,所述棉层上设有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通孔;所述抗皱层包括由复数个抗皱纱线交织而成;
6.包括以下步骤:
7.(1)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上滤菌层;
8.(2)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中滤菌层;
9.(3)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下滤菌层;
10.(4)制造抑菌层:通过输送装置分别输送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中滤菌层经过热压辊机构,热压辊机构在中滤菌层上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中滤菌层分别经过两个喷胶机构,两个喷胶机构分别在中滤菌层的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进行喷胶,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经过复合辊机构进行复合,形成抑菌层;
11.(5)将抑菌层、连接层、抗皱层通过针织机形成针织面料;
12.所述热压辊机构包括第一热压辊、第二热压辊、驱动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热压辊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凸部和复数个第一凹部,所述第二
热压辊上设有与第一凸部对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热压辊上设有与第一凹部对应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热压辊和所述第二热压辊轴向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13.进一步的:
14.所述单丝包括设于中间层和包覆层,所述中间层为复数个涤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包覆层包括复数个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缠绕并包覆中间层。
15.所述抗皱纱线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复数个棉纤维,所述中层为复数个弹性纤维,复数个所述弹性纤维沿长度方向设置,复数个所述弹性纤维中部形成一空腔,所述棉纤维填充于空腔内,所述外层为复数个石墨烯纤维,复数个所述石墨烯纤维缠绕于弹性纤维。
16.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距离为1cm至5cm。
17.所述喷胶机构在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上的喷胶为复数个点状胶体。
18.所述弧面凸部和所述弧面凹部的垂直尺寸分别为0.25mm至1cm。
19.所述复合辊机构包括第一复合辊、第二复合辊、驱动传动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复合辊与所述第二复合辊之间的距离为抑菌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20.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加热装置沿安装孔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孔内。
21.两个所述加热装置的距离为3cm至5cm。
22.所述第一连接部为v型的弹性丝,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倒v型的弹性丝。
2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发明上滤菌层由抗菌纬纱和石墨烯经纱交织而成,抗菌纬纱具有抗菌的作用,石墨烯经纱不仅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且石墨烯经纱可增强上滤菌层的强度,上滤菌层受力后不容易损坏,下滤菌层由抗菌经纱和石墨烯纬纱交织而成,下滤菌层与上滤菌层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且石墨烯经纱和石墨烯纬纱垂直,抗菌纬纱和抗菌经纱垂直,上滤菌层和下滤菌层相反设置,具有很好的抗菌互补效果,且具有很好的韧度,且不容易褶皱,中滤菌层顶部的弧面凸部与底部的弧面凹部不仅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层次感,与人体接触,具有一定的按摩功效,舒适感强,中滤菌层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复数个交叉设置的单丝,密集交叉设置的单丝具有很好的滤菌效果,且缓冲腔内可存储空气,不仅具有缓冲的作用,且使得滤菌的容积增大,部分细菌可位于缓冲腔内,细菌由上滤菌层至下滤菌层的行程大,细菌难以透过抑菌层,过滤效果好,清洗时,水可进入缓冲腔内,对面料进行清洗,便于清洗,清洗效果好,细菌经过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三层过滤保护,可达到很好的抗菌效果;连接层设有棉层保暖效果好,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丝,使得抑菌层、抗皱层之间的空间可适当增大缩小,具有较好的保暖和排汗功能,且使得面料更有层次感;通过第一热压辊、第二热压辊热压形成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简单实用;进一步的,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进行喷胶分别与上滤菌层和下滤菌层固定连接,缓冲腔内的空气流动性好,面料与墙体或其他硬物碰撞时,面料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当面料用于服装时,可保护人体;进一步的,单丝包括设于中间层和包覆层,中间层为复数个涤纶纤维交织而成,具有较好的弹性,而抗菌纤维缠绕并包覆中间层,这种结构,抗菌纤维沿中间层的轴向
方向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抗菌的作用,使得单丝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和伸缩性,且增强单丝的韧性,不容易拉断;进一步的,抗皱纱线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棉纤维、弹性纤维、石墨烯纤维,石墨烯纤维不仅具有抗菌作用,且韧性高,抗皱纱线拉伸后易恢复,棉纤维具有保暖的作用,弹性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使得整个针织面料具有很好的伸缩效果、保暖效果、抗菌效果、舒适效果、抗皱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辊与所述第二复合辊之间的距离为抑菌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只需轻压即可将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复合;进一步的,加热装置位于安装孔内,为了防止安装孔中部的温度会过高,两个所述加热装置的距离为3cm至5cm,这种结构,使得热压辊机构的温度均匀,防止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影响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的成型。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针织面料的剖视图;
26.图2是抗皱层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抗皱纱线的剖视图;
28.图4是单丝的剖视图;
29.图5是上滤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下滤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热压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3.参考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抑菌层1、连接层2、抗皱层3,抑菌层1包括上滤菌层11、中滤菌层12和下滤菌层13,上滤菌层11由抗菌纬纱111和石墨烯经纱112交织而成,下滤菌层13由抗菌经纱131和石墨烯纬纱132交织而成,中滤菌层12包括上层无纺布121、下层无纺布122、复数个交叉设置的单丝123,单丝123包括设于中间层1231和包覆层1232,中间层1231为复数个涤纶纤维交织而成,包覆层1232包括复数个抗菌纤维,抗菌纤维缠绕并包覆中间层1231,每个单丝123一端连接于上层无纺布121,单丝123另一端连接于下层无纺布122;中滤菌层12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124,中滤菌层12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复数个弧面凹部125,弧面凸部12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上滤菌层11,弧面凹部12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滤菌层13,上滤菌层11与中滤菌层12之间、下滤菌层13与中滤菌层12之间分别形成缓冲腔10;连接层2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部21、复数个第二连接部22、设于抑菌层1和抗皱层3之间的棉层23,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交替设置,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的距离为1cm至5cm,第一连接部21为v型的弹性丝,第二连接部22为倒v型的弹性丝,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抑菌层1和抗皱层3,棉层23上设有复数个通孔24,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分别位于通孔24;抗皱层3包括由复数个抗皱纱线31交织而成,抗皱纱线31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层311、中层312和外层313,内层311为复数个棉纤维,中层312为复数个弹性纤维,复数个弹性纤维沿长度方向设置,复数个弹性纤维中部形成一空腔,棉纤维填充于空腔内,外层313为复数个石墨烯纤维,复数个石墨烯纤维缠绕于弹性纤维。
34.包括以下步骤:
35.(1)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上滤菌层11;
36.(2)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中滤菌层12;
37.(3)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下滤菌层13;
38.(4)制造抑菌层1:通过输送装置分别输送上滤菌层11、中滤菌层12和下滤菌层13,中滤菌层12经过热压辊机构,热压辊机构在中滤菌层12上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124和弧面凹部125,中滤菌层12分别经过两个喷胶机构,两个喷胶机构分别在中滤菌层12的弧面凸部124和弧面凹部125进行喷胶,喷胶机构在弧面凸部124和弧面凹部125上的喷胶为复数个点状胶体,上滤菌层11、中滤菌层12和下滤菌层13经过复合辊机构进行复合,形成抑菌层1;
39.(5)将抑菌层1、连接层2、抗皱层3通过针织机形成针织面料;
40.热压辊机构包括第一热压辊41、第二热压辊42、驱动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3,第一热压辊41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凸部411和复数个第一凹部412,第二热压辊42上设有与第一凸部411对应的第二凹部421,第二热压辊42上设有与第一凹部412对应的第二凸部422,第一热压辊41和第二热压辊42轴向分别设有一安装孔40,安装孔40内设有两个加热装置5,两个加热装置5的距离为3cm至5cm。复合辊机构包括第一复合辊、第二复合辊、驱动传动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复合辊与第二复合辊之间的距离为抑菌层1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41.上述加热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加热装置5沿安装孔40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孔40内。
42.上述弧面凸部124和上述弧面凹部125的垂直尺寸通常为0.25mm至1cm,也可为其他数值,具体根据情况设置。
43.上述抗菌纬纱111、上述石墨烯经纱112、上述抗菌经纱131、上述石墨烯纬纱132、上述抗菌纤维、上述涤纶纤维、上述弹性丝、上述棉纤维、上述弹性纤维、上述石墨烯纤维为公知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44.上述复合辊机构为公知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45.上述棉层23可为棉质纤维、棉花或其他棉材料,为公知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46.本发明的工作方式是:
47.本发明针织面料可用于服装、被套或其他用途,抑菌层1为三层结构,对细菌具有三重过滤,具有很好的过滤细菌的效果,抑菌层1缓冲腔10不仅具有很好层次感,与人体接触时较为舒适,细菌由上滤菌层11至下滤菌层13的行程大,细菌难以透过抑菌层1,过滤效果好,清洗时,水可进入缓冲腔10内,对面料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好,连接层2设有棉层23保暖效果好,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弹性丝,使得抑菌层1、抗皱层3之间的空间可适当增大缩小,具有较好的保暖和排汗功能,且使得面料更有层次感,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抗皱层3具有很好的抗皱效果,简单实用。
4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抑菌层、连接层、抗皱层,所述抑菌层包括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所述上滤菌层由抗菌纬纱和石墨烯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下滤菌层由抗菌经纱和石墨烯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中滤菌层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复数个交叉设置的单丝,每个所述单丝一端连接于上层无纺布,所述单丝另一端连接于下层无纺布;所述中滤菌层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所述中滤菌层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复数个弧面凹部,所述弧面凸部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上滤菌层,所述弧面凹部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滤菌层,所述上滤菌层与所述中滤菌层之间、所述下滤菌层与中滤菌层之间分别形成缓冲腔;所述连接层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部、复数个第二连接部、设于抑菌层和抗皱层之间的棉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丝,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抑菌层和抗皱层,所述棉层上设有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通孔;所述抗皱层包括由复数个抗皱纱线交织而成;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上滤菌层;(2)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中滤菌层;(3)通过针织机生产制造下滤菌层;(4)制造抑菌层:通过输送装置分别输送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中滤菌层经过热压辊机构,热压辊机构在中滤菌层上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中滤菌层分别经过两个喷胶机构,两个喷胶机构分别在中滤菌层的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进行喷胶,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经过复合辊机构进行复合,形成抑菌层;(5)将抑菌层、连接层、抗皱层通过针织机形成针织面料;所述热压辊机构包括第一热压辊、第二热压辊、驱动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热压辊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凸部和复数个第一凹部,所述第二热压辊上设有与第一凸部对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热压辊上设有与第一凹部对应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热压辊和所述第二热压辊轴向分别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包括设于中间层和包覆层,所述中间层为复数个涤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包覆层包括复数个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缠绕并包覆中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皱纱线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复数个棉纤维,所述中层为复数个弹性纤维,复数个所述弹性纤维沿长度方向设置,复数个所述弹性纤维中部形成一空腔,所述棉纤维填充于空腔内,所述外层为复数个石墨烯纤维,复数个所述石墨烯纤维缠绕于弹性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距离为1cm至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胶机构在弧面凸部和弧面凹部上的喷胶为复数个点状胶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凸部和所述弧面凹部的垂直尺寸分别为0.25mm至1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辊机构包括第
一复合辊、第二复合辊、驱动传动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复合辊与所述第二复合辊之间的距离为抑菌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加热装置沿安装孔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热装置的距离为3cm至5c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v型的弹性丝,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倒v型的弹性丝。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菌抗皱针织面料,包括上下叠加设置的抑菌层、连接层、抗皱层,所述抑菌层包括上滤菌层、中滤菌层和下滤菌层,所述中滤菌层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复数个交叉设置的单丝;所述中滤菌层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复数个弧面凸部,所述中滤菌层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复数个弧面凹部;所述连接层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部、复数个第二连接部、设于抑菌层和抗皱层之间的棉层;所述抗皱层包括由复数个抗皱纱线交织而成。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抑菌层三层抗菌结构,抗菌效果好,且舒适感强,具有良好的抗皱效果,解决了抗菌针织面料抗菌效果差,且舒适感差,抗皱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抗皱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抗皱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鸿绮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