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50



1.本发明涉及扶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扶手是位于栏杆或栏板上端及梯道侧壁处,供人攀扶的构件。其形式和选材既要满足人们攀扶的要求和舒适的手感,又要满足作为装饰构件的要求。常用硬木、塑料、钢筋混凝土、水磨石、大理石、金属型材制作。其形式尚无统一标准,具体作法由建筑施工详图决定,不同环境下需要使用到不同类型的扶手,其中防撞扶手是由pvc面板与铝合金底衬加底座组合而成,它具有具有防火,耐磨,护墙,防滑功效。用于医院,养老院等公共场所。帮忙病残体弱者支撑行走,还能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防撞扶手由高分子材料的挤出件、注塑件、防震垫,经过特定设计的型腔结构和铝合金紧配而成;安装在医院、福利院、养老院、宾馆等公共设施帮助患者、老人步行。
3.但是,现有的防撞扶手安装在卫生环境较为严格的场所,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对防撞扶手的表面进行消毒工作,受人为操作主观性影响,一方面对于防撞扶手的消毒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撞扶手抗菌性能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扶手外壳,所述扶手外壳的两侧设置有拐角固定部,所述拐角固定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且第一透明外罩位于第二透明外罩的上方,所述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前端设置有前板,且前板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后端设置有后板,所述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两侧均一体设置有延伸部,且延伸部的一端延伸至拐角固定部的内部,所述扶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所述内腔内部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拐角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套筒,且滑动套筒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套筒和拐角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内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时电源和单片机,所述第一透明外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后板的后端设置有支承座,且支承座设置有两个。
6.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与后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消毒液箱,所述消毒液箱的一侧均安装有小型加压泵,且小型加压泵的一端与消毒液箱通过连接管密封固定,所述小型加压泵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输液管,所述输
液管的上端设置有布液管,且布液管的两侧与第一透明外罩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布液管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软管,软管设置有若干个,且软管的上端与雾化喷头密封固定。
7.优选的,所述消毒液箱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提示杆,所述液位提示杆的外部安装有泡沫块,且泡沫块与液位提示杆滑动连接,所述液位提示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泡沫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触动块,且触动块与液位传感器相适配,所述消毒液箱的前端均设置有加液嘴。
8.优选的,所述延伸部与第一透明外罩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延伸部和第一透明外罩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外罩的下端与第二透明外罩的上端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且紫外线杀菌灯安装有四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输入端与定时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承座由底座和滑动环组成,所述滑动环的一端延伸至内腔的内部,所述滑动环位于内腔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前盖,且前盖与滑动环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滑动环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内部,且滑动环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环与底座之间设有若干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所述底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锁定螺栓,且锁定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后端。
11.优选的,所述拐角固定部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闪烁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闪烁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拐角固定部设置有气囊,气囊设置有若干个,且气囊与拐角固定部粘连固定。
13.优选的,所述拐角固定部与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之间设置有波纹橡胶套,且波纹橡胶套包裹于延伸部的外部。
14.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步骤一、首先对墙体与扶手外壳进行安装,将滑动环的一端穿过后板延伸至内腔,在内腔中利用前盖实现对滑动环与扶手外壳的固定,之后将滑动环另一端的底座对准墙面的安装部位进行贴合,利用工具穿过安装腔对锁定螺栓进行旋转,使其在延伸过程中实现支承座对扶手外壳的固定;
16.步骤二、通过定时电源对雾化消毒机构进行设置,到达间隔时间时,开启小型加压泵,将消毒液箱内部的消毒液抽出并输送至输液管,消毒液通过输液管进入至布液管后,迅速填充后通过雾化喷头向上喷洒雾化消毒液,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化的消毒液逐渐附着于扶手外壳,形成对表面的消毒工作;
17.步骤三、紫外线杀菌灯与雾化消毒机构在指定时间同时开启,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uv

c波段253.7nm处并通过透明外罩渗透至外部,紫外线能使dna核糖核酸分子键遭到破坏而断裂,导致细菌不能繁殖而死亡;
18.步骤四、随着消毒液的不断消耗,泡沫块的位置逐渐下降,在触动块与液位传感器接触时,表示消毒液箱中的消毒液量较低,同时通过单片机开启闪烁灯,从而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消毒液进行及时添加。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雾化消毒机构,使用于卫生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通过定时
电源对雾化消毒机构进行设置,到达间隔时间时,开启小型加压泵,将消毒液箱内部的消毒液抽出并输送至输液管,消毒液通过输液管进入至布液管后,迅速填充后通过雾化喷头向上喷洒雾化消毒液,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化的消毒液逐渐附着于扶手外壳,形成对表面的消毒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定期实现对防撞扶手表面的杀菌处理,不仅解决了受人为操作主观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额外负担,同时第一透明外罩与延伸部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患者或者老人接触至防撞扶手时,对第一透明外罩产生一定压力,压力传感器能够对产生的压力进行检测,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单片机切断定时电源的电源,令消毒机构暂时开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使用者接触时因消毒液的喷洒对周围人造成不便,人性化显著提高,另外在消毒液箱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提示杆,触动块上的泡沫块受浮力影响能够与液位传感器发生分离,随着消毒液的不断消耗,泡沫块的位置逐渐下降,在触动块与液位传感器接触时,表示消毒液箱中的消毒液量较低,同时通过单片机开启闪烁灯,从而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消毒液进行及时添加。
21.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与定时电源电性连接,与雾化消毒机构在指定时间同时开启,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uv

c波段253.7nm处并通过透明外罩渗透至外部,253.7nm波长的紫外线很易被细菌吸收,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紫外线能使dna核糖核酸分子键遭到破坏而断裂,导致细菌不能繁殖而死亡,在与雾化消毒机构互相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扶手外壳表面的全效杀菌处理,最大程度减小细菌的残留,以符合使用环境的卫生要求。
22.3、本发明通过采用防碰撞式扶手外壳,主体由第一透明外罩、第二透明外罩、延伸部、前板、后板以及拐角固定部组成,拐角固定部之间通过两个固定杆固定连接,而第一透明外罩、第二透明外罩、延伸部、前板以及后板组成一个整体通过滑动套筒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在拐角固定部受到剧烈碰撞时,令固定杆在滑动套筒的内部朝一侧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对第一弹簧产生挤压,第一弹簧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形变过程中对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解,从而避免因剧烈碰撞导致防撞扶手受损,同时在透明外罩与拐角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波纹橡胶套,波纹橡胶套能够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同时能够配合两者进行伸缩移动。
23.4、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减震型支承座,优先与扶手外壳进行安装,将滑动环的一端穿过后板延伸至内腔,在内腔中利用前盖实现对滑动环与扶手外壳的固定,之后将滑动环另一端的底座对准墙面的安装部位进行贴合,利用工具穿过安装腔对锁定螺栓进行旋转,使其在延伸过程中实现支承座对扶手外壳的固定,在扶手外壳发生碰撞时,通过本体对支承座一端的滑动环产生压力,令其另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内部,延伸的过程中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同理在弹簧的弹性形变下实现对面向冲击力的缓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来自扶手外壳正面的冲击,与横向抗冲击机构相配合,能够有效对整体形成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扶手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扶手外壳正视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扶手外壳内部结构侧视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支承座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30.图中:1、扶手外壳;2、第一透明外罩;3、第二透明外罩;4、延伸部;5、波纹橡胶套;6、固定杆;7、滑动套筒;8、第一弹簧;9、支承座;10、固定座;11、消毒液箱;12、小型加压泵;13、输液管;14、布液管;15、雾化喷头;16、软管;17、安装箱;18、定时电源;19、单片机;20、固定架;21、气囊;22、前板;23、加液嘴;24、紫外线杀菌灯;25、内腔;26、后板;27、锁定螺栓;28、拐角固定部;29、压力传感器;30、底座;31、滑动环;32、前盖;33、闪烁灯;34、第二弹簧;35、安装腔;36、液位提示杆;37、泡沫块;38、触动块;39、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请参阅图1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扶手外壳1,扶手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拐角固定部28,拐角固定部28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且第一透明外罩2位于第二透明外罩3的上方,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前端设置有前板22,且前板22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通过螺钉固定,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后端设置有后板26,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两侧均一体设置有延伸部4,且延伸部4的一端延伸至拐角固定部28的内部,扶手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25,内腔25内部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杆6,且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与拐角固定部28固定连接,固定杆6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套筒7,且滑动套筒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固定连接,固定杆6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套筒7和拐角固定部28固定连接,内腔2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箱17,安装箱17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时电源18和单片机19,第一透明外罩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15,且雾化喷头15设置有若干个,后板26的后端设置有支承座9,且支承座9设置有两个,在拐角固定部28受到剧烈碰撞时,令固定杆6在滑动套筒7的内部朝一侧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对第一弹簧8产生挤压,第一弹簧8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形变过程中对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解,从而避免因剧烈碰撞导致防撞扶手受损。
33.进一步,内腔2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10,且固定座10与后板26固定连接,固定座10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消毒液箱11,消毒液箱11的一侧均安装有小型加压泵12,且小型加压泵12的一端与消毒液箱11通过连接管密封固定,小型加压泵12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输液管13,输液管13的上端设置有布液管14,且布液管14的两侧与第一透明外罩2通过固定架20固定连接,布液管14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软管16,软管16设置有若干个,且软管16的上端与雾化喷头15密封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定期实现对防撞扶手表面的杀菌处理,不仅解决了受人为操作主观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额外负担。
34.进一步,消毒液箱11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提示杆36,液位提示杆36的外部安装有泡沫块37,且泡沫块37与液位提示杆36滑动连接,液位提示杆3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9,泡沫块3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触动块38,且触动块38与液位传感器39相适配,消毒液箱11的前端均设置有加液嘴23,触动块38上的泡沫块37受浮力影响能够与液位传感器39发生分离,随着消毒液的不断消耗,泡沫块37的位置逐渐下降,在触动块38与液位传感器39接触
时,表示消毒液箱11中的消毒液量较低。
35.进一步,延伸部4与第一透明外罩2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9,且压力传感器29分别与延伸部4和第一透明外罩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患者或者老人接触至防撞扶手时,对第一透明外罩2产生一定压力,压力传感器29能够对产生的压力进行检测,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单片机19切断定时电源18的电源,令消毒机构暂时开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使用者接触时因消毒液的喷洒对周围人造成不便,人性化显著提高。
36.进一步,第一透明外罩2的下端与第二透明外罩3的上端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4,且紫外线杀菌灯24安装有四个,紫外线杀菌灯24的输入端与定时电源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紫外线杀菌灯24所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uv

c波段253.7nm处并通过透明外罩渗透至外部,253.7nm波长的紫外线很易被细菌吸收,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紫外线能使dna核糖核酸分子键遭到破坏而断裂,导致细菌不能繁殖而死亡。
37.进一步,支承座9由底座30和滑动环31组成,滑动环31的一端延伸至内腔25的内部,滑动环31位于内腔25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前盖32,且前盖32与滑动环31通过螺钉固定,滑动环3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30的内部,且滑动环31与底座30滑动连接,滑动环31与底座30之间设有若干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34,底座3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腔35,安装腔35的内部设置有锁定螺栓27,且锁定螺栓27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0的后端,在扶手外壳1发生碰撞时,通过本体对支承座9一端的滑动环31产生压力,令其另一端延伸至底座30的内部,延伸的过程中对第二弹簧34产生挤压,同理在弹簧的弹性形变下实现对面向冲击力的缓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来自扶手外壳1正面的冲击,与横向抗冲击机构相配合,能够有效对整体形成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38.进一步,拐角固定部28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闪烁灯33,单片机19的输出端与闪烁灯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单片机19开启闪烁灯33,从而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消毒液进行及时添加。
39.进一步,拐角固定部28设置有气囊21,气囊21设置有若干个,且气囊21与拐角固定部28粘连固定,气囊21能够对拐角固定部28边缘形成覆盖,能够避免患者或者老人因意外碰到拐角固定部28造成受伤。
40.进一步,拐角固定部28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之间设置有波纹橡胶套5,且波纹橡胶套5包裹于延伸部4的外部,波纹橡胶套5能够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同时能够配合两者进行伸缩移动。
41.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步骤一、首先对墙体与扶手外壳1进行安装,将滑动环31的一端穿过后板26延伸至内腔25,在内腔25中利用前盖32实现对滑动环31与扶手外壳1的固定,之后将滑动环31另一端的底座30对准墙面的安装部位进行贴合,利用工具穿过安装腔35对锁定螺栓27进行旋转,使其在延伸过程中实现支承座9对扶手外壳1的固定;
43.步骤二、通过定时电源18对雾化消毒机构进行设置,到达间隔时间时,开启小型加压泵12,将消毒液箱11内部的消毒液抽出并输送至输液管13,消毒液通过输液管13进入至布液管14后,迅速填充后通过雾化喷头15向上喷洒雾化消毒液,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化的消毒液逐渐附着于扶手外壳1,形成对表面的消毒工作;
44.步骤三、紫外线杀菌灯24与雾化消毒机构在指定时间同时开启,紫外线杀菌灯24
所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uv

c波段253.7nm处并通过透明外罩渗透至外部,紫外线能使dna核糖核酸分子键遭到破坏而断裂,导致细菌不能繁殖而死亡;
45.步骤四、随着消毒液的不断消耗,泡沫块37的位置逐渐下降,在触动块38与液位传感器39接触时,表示消毒液箱11中的消毒液量较低,同时通过单片机19开启闪烁灯33,从而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消毒液进行及时添加。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包括扶手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拐角固定部(28),所述拐角固定部(28)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且第一透明外罩(2)位于第二透明外罩(3)的上方,所述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前端设置有前板(22),且前板(22)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后端设置有后板(26),所述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的两侧均一体设置有延伸部(4),且延伸部(4)的一端延伸至拐角固定部(28)的内部,所述扶手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25),所述内腔(25)内部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杆(6),且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与拐角固定部(2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套筒(7),且滑动套筒(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套筒(7)和拐角固定部(28)固定连接,所述内腔(2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箱(17),所述安装箱(17)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时电源(18)和单片机(19),所述第一透明外罩(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15),且雾化喷头(15)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后板(26)的后端设置有支承座(9),且支承座(9)设置有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10),且固定座(10)与后板(2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0)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消毒液箱(11),所述消毒液箱(11)的一侧均安装有小型加压泵(12),且小型加压泵(12)的一端与消毒液箱(11)通过连接管密封固定,所述小型加压泵(12)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的上端设置有布液管(14),且布液管(14)的两侧与第一透明外罩(2)通过固定架(20)固定连接,所述布液管(14)的上端密封固定有软管(16),软管(16)设置有若干个,且软管(16)的上端与雾化喷头(15)密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箱(11)的内部设置有液位提示杆(36),所述液位提示杆(36)的外部安装有泡沫块(37),且泡沫块(37)与液位提示杆(36)滑动连接,所述液位提示杆(3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9),所述泡沫块(3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触动块(38),且触动块(38)与液位传感器(39)相适配,所述消毒液箱(11)的前端均设置有加液嘴(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4)与第一透明外罩(2)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9),且压力传感器(29)分别与延伸部(4)和第一透明外罩(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外罩(2)的下端与第二透明外罩(3)的上端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4),且紫外线杀菌灯(24)安装有四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24)的输入端与定时电源(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9)由底座(30)和滑动环(31)组成,所述滑动环(31)的一端延伸至内腔(25)的内部,所述滑动环(31)位于内腔(25)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前盖(32),且前盖(32)与滑动环(31)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滑动环(31)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座(30)的内部,且滑动环(31)与底座(3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环(31)与底座(30)之间设有若干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34),所述底座(3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腔(35),所述安装腔(35)的内部设置有锁定螺栓(27),且锁定螺栓(27)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0)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固定部(28)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闪烁灯(33),所述单片机(19)的输出端与闪烁灯(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固定部(28)设置有气囊(21),气囊(21)设置有若干个,且气囊(21)与拐角固定部(28)粘连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固定部(28)与第一透明外罩(2)和第二透明外罩(3)之间设置有波纹橡胶套(5),且波纹橡胶套(5)包裹于延伸部(4)的外部。10.基于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对墙体与扶手外壳(1)进行安装,将滑动环(31)的一端穿过后板(26)延伸至内腔(25),在内腔(25)中利用前盖(32)实现对滑动环(31)与扶手外壳(1)的固定,之后将滑动环(31)另一端的底座(30)对准墙面的安装部位进行贴合,利用工具穿过安装腔(35)对锁定螺栓(27)进行旋转,使其在延伸过程中实现支承座(9)对扶手外壳(1)的固定;步骤二、通过定时电源(18)对雾化消毒机构进行设置,到达间隔时间时,开启小型加压泵(12),将消毒液箱(11)内部的消毒液抽出并输送至输液管(13),消毒液通过输液管(13)进入至布液管(14)后,迅速填充后通过雾化喷头(15)向上喷洒雾化消毒液,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化的消毒液逐渐附着于扶手外壳(1),形成对表面的消毒工作;步骤三、紫外线杀菌灯(24)与雾化消毒机构在指定时间同时开启,紫外线杀菌灯(24)所发出的紫外线集中在uv

c波段253.7nm处并通过透明外罩渗透至外部,紫外线能使dna核糖核酸分子键遭到破坏而断裂,导致细菌不能繁殖而死亡;步骤四、随着消毒液的不断消耗,泡沫块(37)的位置逐渐下降,在触动块(38)与液位传感器(39)接触时,表示消毒液箱(11)中的消毒液量较低,同时通过单片机(19)开启闪烁灯(33),从而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消毒液进行及时添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撞扶手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扶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防撞扶手抗菌性能较差的问题。所述扶手外壳的两侧设置有拐角固定部,所述拐角固定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所述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前端设置有前板,所述第一透明外罩和第二透明外罩的后端设置有后板,所述内腔内部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套筒,所述固定杆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时电源和单片机,所述第一透明外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后板的后端设置有支承座。座。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中扶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