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剧场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舞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舞台领域的飞速发展,多样化的观演模式需求越来越多,为了让观众体验新鲜、奇妙、有特点的演出效果,多舞台场景快速切换的工艺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其中,具有回转观众席加旋转屏幕的旋转舞台具有良好的演出效果。
旋转舞台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通过将多个表演区布置在回转观众席的周围,并在在表演区和回转观众席之间设置旋转屏幕,回转观众席与旋转屏幕同步运动,使舞台场景切换与无形之中,观众在无穿帮状态下体验多舞台场景的视觉效果。
现有的旋转舞台一般的布置形式为外围设置环形表演区,各表演区之间设置有观众通道和消防疏散通道,内部为回转观众席,在观众席和表演区之间设置旋转屏幕,同时,为了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有的回转观众席上也设置通道,以便观众向各个方向的表演区的通道通行。
然而,现有的旋转舞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由于表演区为环形布置,所有演员和观众的通道均要通过表演区,或表演区与观众席之间有较深的暗道,很难保证表演过程的无穿帮状态,另外,因为要预留必要的通道,还要满足消防疏散等安全问题,所以表演区无法达到最大效果的空间利用。
其次,就驱动方式而言,无论是电机减速机还是液压马达直驱的形式,其动力来源均为轨道的摩擦力,该种驱动方式往往会出现打滑和抱死等缺陷,并且由于回转观众席相较于回转舞台距离观众更近,旋转舞台噪音的要求更高,这种方式的驱动就无法满足旋转舞台对于噪音的要求。
再次,回转观众席的运动支撑结构在回转观众席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一时刻载荷非常大甚至过载或某一时刻悬空的情况,这样的冲击工况极易导致运动支撑结构被破坏,时间过长也会带来运行噪音。
最后,现有的旋转屏幕一般采用上悬挂式,其主要支撑力来源于舞台顶部的环形桁架,其驱动也只能布置在环形桁架上,因此要求环形桁架有较大的承载能力,需要立柱支撑或上空有钢结构的悬挂马道,会导致安装精度较高且检修不便,同时,立柱会影响观众的视野,悬挂马道会对顶部荷载的要求较高,在成旋转舞台的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舞台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舞台系统,包括:
上层区域,所述上层区域包括表演区、由回转观众席组成的观演区和设置在所述表演区内的上层通道,上层通道设置在表演区,用于演员道具等表演素材及人员的进出和入场;
在所述表演区与观演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套旋转屏幕,所述旋转屏幕跟随所述回转观众席以相同的角速度围绕旋转舞台的回转中心旋转;
下层区域,所述下层区域包括下层通道、前室和所述回转观众席的悬挂式台仓,所述旋转舞台的四周经所述下层通道和前室与所述悬挂式台仓相连通,所述悬挂式台仓与所述观演区之间由多个楼梯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悬挂式台仓采用环形布置,在所述旋转舞台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基础圆台。
可选的,所述回转观众席还包括:
摩擦驱动单元,若干个所述摩擦驱动单元沿所述回转观众席的主桁架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上方的悬挑基础上;
支承轮系,若干个所述支承轮系沿所述回转观众席的主桁架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上方的悬挑基础上;
中心支撑,所述中心支撑安装在所述基础圆台上并位于所述回转观众席的回转中心;
所述主桁架由发散式主桁架、平行架以及次梁构成。
可选的,所述摩擦驱动单元包括:
两个摩擦轮,其中一个摩擦轮通过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左支承上,另一个摩擦轮固定安装在右支承上;
所述左支承和右支承的一端均铰接在支座上,另一端由副支撑轮支撑并通过弹簧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摩擦驱动单元还包括:
四个传动齿轮,其中一个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的下端,另外两个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支承和右支承铰接点的下端,最后一个传动齿轮(.)安装在位于所述右支承上的摩擦轮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的悬挂式台仓悬挂于所述主桁架的下方,所述悬挂式台仓与所述前室通过数个楼梯或台仓通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支承轮系包括:
锥轮体,所述锥轮体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下支架上;
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通过上支架刚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观众席的主钢结构上;
在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穿入所述直线轴承中从而沿所述直线轴承方向滑动,在所述导向柱和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碟簧。
可选的,所述中心支撑包括:
中心架体,所述中心架体可自由回转,在所述中心架体和底座之间安装有为整个回转观众席供电和通信的导电滑环;
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基础圆台上并通过回转支承与所述中心架体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桁架为发散式布置为多个子桁架,各个子桁架之间通过拉杆相连接,整体组成一个回转观众席的主体结构,每个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撑刚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承轮系进行支撑。
可选的,所述旋转屏幕包括:
上轨道,所述上轨道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上方的环形钢架上;
上部导向装置,所述上部导向装置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的顶部并与所述上轨道滑动连接;
下轨道,所述下轨道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下方的环形钢架上;
下部导向装置,所述下部导向装置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的底部并与所述下轨道滑动连接;
支撑自由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撑自由轮和驱动装置均刚性的固定在所述屏体支撑钢架的底部,所述旋转屏幕由所述驱动装置和支撑自由轮进行支撑,所述驱动装置由电机直驱行走轮提供动力。
本申请的旋转舞台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首先,利用回转观众席和旋转屏幕,实现大范围、多场景的无穿帮快速切换;其次,演员流线和观众流线分离,表演区空间利用率更大,观演模式更加合理;再次,观演区与疏散区双层布置,疏散空间大;最后,观演区的独立流线使得旋转屏幕中间无需预留疏散和进场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无穿帮的封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舞台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舞台的上层区域的工艺布置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舞台的下层区域的工艺布置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转观众席的设备立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驱动单元的立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驱动单元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摩擦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承轮系的结构立面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承轮系的结构侧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转观众席的主桁架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桁架及支撑轮支承轮系的布置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屏幕的立面展开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屏幕的侧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轮的安装侧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轮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例提供的中心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表演区,200-观演区,30-回转观众席,40-旋转屏幕,50-前室,60-下层通道,1-摩擦驱动单元,2-悬挂式台仓,3-支承轮系,4-主桁架,5-中心支撑,6-平行架,7-轨道组件,11-左支承,12-减速电机,13-弹簧,14-右支承,15-支座,16-传动齿轮,17-副支撑轮,18-摩擦轮,31-锥轮体,32-导向柱,33-碟簧,34-下支架,35-上支架,51-中心架体,52-回转支承,53-底座,54-导电滑环,401-上轨道,402-上部导向装置,403-屏体支撑钢架,404-下部导向装置,405-支撑自由轮,406-下轨道,407-驱动装置,408-供电装置,409-钢架,410-水平导向轮,411-垂直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舞台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旋转舞台系统分为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所述上层区域包括演员的表演区100、由回转观众席30组成的观演区200和设置在所述表演区100内的上层通道,本申请的旋转舞台系统将演员和道具进入表演区100的演员流线设计为上入式,即从整个旋转舞台的四周经上层通道进入所述表演区100,所述上层通道设置在表演区100,用于演员道具等表演素材及人员的进出和入场,形式可根据具体的表演方式、工艺需求自行设定。
在所述表演区100与观演区2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套旋转屏幕40,所述旋转屏幕40可以跟随回转观众席30以相同的角速度围绕旋转舞台的回转中心旋转,在所述回转观众席30进行回转从而切换舞台场景的过程中,所述旋转屏幕40同步旋转,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无穿帮的转场效果,并且在切换舞台场景的过程中所述旋转屏幕40的视频效果可以配合场景切换,从而保证整个观演效果的流畅和连续。
所述下层区域包括下层通道60、前室50和回转观众席30的悬挂式台仓2,本申请的所述旋转舞台系统将观众流线设计为下入式,即从整个旋转舞台的四周经所述下层通道60、过道和前室50与所述悬挂式台仓2相连通,所述悬挂式台仓2与所述观演区200之间由多个楼梯相连通,观众可以顺利的最大流量的出入。具体而言,所述悬挂式台仓2在预留用于出入的台仓过道后,还可根据功能设置功能用房,本使用新型配置为卫生间整个前室50为环形无柱结构,通过台仓过道与台仓相连通,无柱的前室50空间可从根本上解决台仓回转时与基础结合处的剪切隐患。
本申请通过将旋转舞台的表演区100和观演区200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流线,从而使得所述旋转屏幕40中间无需预留疏散和进场通道,可实现真正意义上无穿帮的封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旋转舞台系统通过建筑设计的有效配合,实现观众流线、演员流线、道具流线和检修人员流线的合理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回转观众席30包括摩擦驱动单元1、悬挂式台仓2、支承轮系3、主桁架4、中心支撑5和平行架6,具体而言,本申请的旋转舞台的系统驱动方式为摩擦驱动,包括若干个独立的摩擦驱动单元1,若干个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沿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桁架4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50上方的悬挑基础上,设计人员可根据带动回转观众席30的尺寸或载荷等确定驱动力的大小进而确定摩擦驱动单元1的数量和大小,所述悬挂式台仓2的嵌入方式为下悬挂式台仓2,从而使得所述悬挂式台仓2的整体尺寸不回受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高度的影响,所述支承轮系3为带适应弹簧的单锥轮,若干个所述支承轮系3沿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桁架4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50上方的悬挑基础上,所述主桁架4的钢架设计按照整体的载荷和回转观众席30的走向进行设计和排布,主要由发散式主桁架4、平行架6以及用于固定观众席木地板的次梁构成,所述中心支撑5安装在所述基础圆台上并位于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回转中心。
在上所述实施例中,本申请采用摩擦驱动代替现有的自行式的驱动方式,其原理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包括左支承11、减速电机12、弹簧13、右支承14、支座15、传动齿轮16、副支撑轮17和两个摩擦轮18,具体而言,其中一个摩擦轮18通过减速电机12固定安装在左支承11上,另一个摩擦轮18固定安装在右支承14上,所述左支承11和右支承14的一端均铰接在支座15上,另一端由副支撑轮17支撑并通过弹簧13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16共计有四个,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6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12的下端,另外两个传动齿轮16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支承11和右支承14铰接点的下端,最后一个传动齿轮16安装在位于所述右支承14上的摩擦轮18的下端。
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的传动原理为:摩擦驱动单元1的执行元件是摩擦轮18,两个摩擦轮18加持着固定在回转观众席30上的摩擦板将动力传递给回转观众席30,其摩擦需要的正压力即两个摩擦轮的加持力由弹簧13提供,整个摩擦驱动单元1的动力由减速电机12提供,其中一个摩擦轮18直接由减速电机12驱动,另一个摩擦轮18的动力由减速电机12经传动齿轮16提供。
本申请通过对摩擦驱动单元1的使用,使得摩擦力的正压力来源不受整体载荷和整体精度的限制,整体动力由摩擦驱动单元提供,便于维护且标准设计。
在上所述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悬挂式台仓2的布置形式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环形的悬挂式台仓2,整个悬挂式台仓2悬挂于回转观众席30的发散式主桁架4的下方,所述悬挂式台仓2的由若干个楼梯、和功能用房卫生间组成,相互之间由台仓过道相互连通,如图4所示,通过楼梯通道可以通行至回转观众席30,楼梯的数量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工艺需要进行任意布置,具有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申请采用环形的悬挂式台仓2的设计和布置形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将整个观演通道通过悬挂式台仓2与所述表演区100在空间上形成层叠布置,互不干涉,表演区100为完全的表演区100,最大程度实现空间利用,便于舞美呈现。
在上所述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支承轮系3包括锥轮体31、导向柱32、碟簧33、下支架34和上支架35,具体而言,所述导向柱32通过上支架35刚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钢结构上,所述锥轮体31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所述下支架34上,从而使得所述锥轮体31可以在所述旋转系统的导轨组件7上自由滚动,在所述下支架34的两侧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32穿入所述直线轴承中从而沿所述直线轴承方向滑动,在所述导向柱32和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所述碟簧33。
本申请的所述锥轮体31在设计时,其锥体的理论顶点设置在整个回转观众席30的回转中心处,在回转观众席30在进行回转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锥轮体31在导轨组件7上滚动,其接触点的线速度在理论上均与锥轮体31转动的角速度匹配,所以每个接触点在理论上均不会出现滑动的位移,从而保证了锥轮体31与导轨组件7之间均为滚动摩擦,无滑动摩擦,具有噪音小且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同时,所述支承轮系3在所述主桁架4与支承轮系3之间设置有碟簧33,所述碟簧33的设计按照每个接触点的总体设计载荷综合考虑整个导轨组件7的加工和安装精度进行设计,一般碟簧33的工作设计行程约±5mm使用行程约±3mm,其对应的载荷应为设计理论载荷的80%~120%,即当所述碟簧33在±3mm范围内时其载荷在理论载荷的80%~120%,从而保证了在安装精度范围内每个支锥轮体31在运行过程中的载荷均在80%~120%范围之内,在保证载荷的情况下锥角一般不超过3°,进而保证了整个回转观众席30在进行回转的过程中无冲击而且每个锥轮体31载荷相对均匀。
本申请的支撑轮系3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锥轮体31的使用,使得锥轮体31与导轨组件7之间均为滚动摩擦,无滑动摩擦,噪音小、传动效率高;其次,在支撑轮系3与主桁架4之间设置用于调整的碟簧33,保证了在安装精度范围内每个支撑轮在运行过程中的载荷在设计的范围之内自动适应和调整,保证整个回转过程无冲击,且每个轮体载荷相对均匀。
在上所述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主桁架4为发散式布置为多个子桁架,各个子桁架之间通过拉杆相连接,整体组成一个回转观众席30的主体结构,每个子桁架根据观众席走向和载荷独立设计,每个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承5刚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承轮系3进行支撑。同时,所述平行架6设置在所述主桁架4的上层并与所述主桁架4刚性连接,在所述平行架6上布置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木地板及座椅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旋转屏幕40包括上轨道401、上部导向装置402、屏体支撑钢架403、下部导向装置404、支撑自由轮405、下轨道406、驱动装置407、供电装置408h和屏体,具体而言,所述上轨道401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40上方的环形钢架上,所述上部导向装置402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403的顶部与所述上轨道401滑动连接,所述下轨道406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40下方的环形钢架上,所述下部导向装置404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403的底部并与所述下轨道406滑动连接,所述下部导向装置404、支撑自由轮405和驱动装置407均刚性的固定在所述屏体支撑钢架403的底部。所述旋转屏幕40由所述驱动装置407和支撑自由轮405进行支撑,若干个驱动装置407由电机直驱行走轮提供动力,所述上部导向装置402和下部导向装置404均包含两个水平导向轮和一个垂直导向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屏幕4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旋转屏幕40的整个载荷由所述驱动装置407和支撑自由轮405承载,所述上部导向装置402和下部导向装置404进行导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旋转屏幕40的上安装有用于防倾翻的安全轮,所述安全轮正常使用时不承载,所述旋转屏幕40由供电装置408供电和并提供信号控制的通道。
可选的,所述旋转屏幕40的覆盖角度可以为120°~180°,具体可以根据所述表演区100的划分和大小具体而定,同时,每个旋转舞台至少包括两个旋转屏幕40。
本申请的旋转屏幕40采用自行式驱动,采用上、下层双导向,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大、结构简单实用且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在上所述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中心支撑5包括中心架体51、回转支承52、底座53和导电滑环54,所述底座53固定在基础圆台上并通过所述回转支承52与所述中心架体51相连接,所述中心架体51可自由回转,在所述中心架体51和底座53之间安装有为整个回转观众席30供电和通信的导电滑环5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1.一种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层区域,所述上层区域包括表演区(100)、由回转观众席(30)组成的观演区(200)和设置在所述表演区(100)内的上层通道;
在所述表演区(100)与观演区(2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套旋转屏幕(40),所述旋转屏幕(40)跟随所述回转观众席(30)以相同的角速度围绕旋转舞台的回转中心旋转;
下层区域,所述下层区域包括下层通道(60)、前室(50)和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悬挂式台仓(2),所述旋转舞台的四周经所述下层通道(60)和前室(50)与所述悬挂式台仓(2)相连通,所述悬挂式台仓(2)与所述观演区(200)之间由多个楼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台仓(2)采用环形布置,在所述旋转舞台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基础圆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观众席(30)还包括:
摩擦驱动单元(1),若干个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沿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桁架(4)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50)上方的悬挑基础上;
支承轮系(3),若干个所述支承轮系(3)沿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桁架(4)的底部呈圆形排列布置在前室(50)上方的悬挑基础上;
中心支撑(5),所述中心支撑(5)安装在所述基础圆台上并位于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回转中心;
所述主桁架(4)由发散式主桁架、平行架(6)以及次梁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包括:
两个摩擦轮(18),其中一个摩擦轮(18)通过减速电机(12)固定安装在左支承(11)上,另一个摩擦轮(18)固定安装在右支承(14)上;
所述左支承(11)和右支承(14)的一端均铰接在支座(15)上,另一端由副支撑轮(17)支撑并通过弹簧(1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驱动单元(1)还包括:
四个传动齿轮(16),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6)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12)的下端,另外两个传动齿轮(16)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支承(11)和右支承(14)铰接点的下端,最后一个传动齿轮(16)安装在位于所述右支承(14)上的摩擦轮(18)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台仓(2)悬挂于所述主桁架(4)的下方,所述悬挂式台仓(2)与所述前室(50)通过数个楼梯或台仓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轮系(3)包括:
锥轮体(31),所述锥轮体(31)通过轴和轴承安装在下支架(34)上;
导向柱(32),所述导向柱(32)通过上支架(35)刚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观众席(30)的主钢结构上;
在所述下支架(34)的两侧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32)穿入所述直线轴承中从而沿所述直线轴承方向滑动,在所述导向柱(32)和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碟簧(3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5)包括:
中心架体(51),所述中心架体(51)可自由回转,在所述中心架体(51)和底座(53)之间安装有为整个回转观众席(30)供电和通信的导电滑环(54);
底座(53),所述底座(53)固定在基础圆台上并通过回转支承(52)与所述中心架体(51)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4)为发散式布置为多个子桁架,各个子桁架之间通过拉杆相连接,整体组成一个回转观众席(30)的主体结构,每个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撑(5)刚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承轮系(3)进行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舞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屏幕(40)包括:
上轨道(401),所述上轨道(401)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40)上方的环形钢架上;
上部导向装置(402),所述上部导向装置(402)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403)的顶部并与所述上轨道(401)滑动连接;
下轨道(406),所述下轨道(406)固定在所述旋转屏幕(40)下方的环形钢架上;
下部导向装置(404),所述下部导向装置(404)刚性的固定在屏体支撑钢架(403)的底部并与所述下轨道(406)滑动连接;
支撑自由轮(405)和驱动装置(407),所述支撑自由轮(405)和驱动装置(407)均刚性的固定在所述屏体支撑钢架(403)的底部,所述旋转屏幕(40)由所述驱动装置(407)和支撑自由轮(405)进行支撑,所述驱动装置(407)由电机直驱行走轮提供动力。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