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36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图9示出了常见的一种产品,包括主体轴20、依次套设在主体轴20上的多个轴套21,以及分别卡在主体轴20两端的两个卡环22。目前组装该产品时,多是依靠人工方式进行组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台;其中,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转盘、与所述工作台固定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绕所述转盘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主体轴穿入工位、内侧卡环压装工位、轴套组装工位、外侧卡环压装工位、成品下料工位;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主体轴适配的插料槽;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与所述转盘配合夹紧主体轴的压料臂、与所述转盘固定并驱动所述压料臂纵向移动的压料气缸、与所述轴套组装工位对应的轴套组装组件、依次对应所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和所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的两组卡环压装组件、主体轴自所述轴套组装工位移向所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时防止轴套滑出的防滑出组件;

所述轴套组装组件包括为敞口盒的轴套料盒、将最底层轴套推向主体轴的推料臂、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推料臂沿轴套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料气缸;所述轴套料盒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推料臂适配的第一活动通槽;

所述卡环压装组件包括斜向下并与卡环适配的滑道、与所述滑道的尾端固定并与卡环适配的u形挡料环;所述滑道与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u形挡料环的缺口与所述滑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卡环压装组件还包括与所述u形挡料环适配并用于吸附卡环的吸盘、对所述吸盘抽气的抽气组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吸盘纵向移动的压装气缸;所述工作台设置有与两组所述u形挡料环一一对应的两组第二活动通槽、与两组所述滑道一一对应的两组补料口;所述第二活动通槽供卡环和所述吸盘穿过;所述补料口与所述滑道的入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滑出组件包括与轴套对应的弧形挡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弧形挡板固定,且下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将轴套向内顶推的顶料杆、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顶料杆沿轴套长度方向移动的顶料气缸。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还固设有对应所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的限位臂;所述限位臂为l形,且用于限制主体轴的末端上行。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还可拆卸连接有与所述成品下料工位对应的成品收集盒;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成品收集盒的入口固定的缓冲棉。

优选的,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磁铁、与所述磁铁对应的铁片;所述磁铁与所述成品收集盒固定,所述铁片与所述工作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放入主体轴后,即可自动化、依次到达各个工位进行组装,节省人力,提高了装配效率。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穿入主体轴:人工将主体轴插入插料槽,压料气缸带动压料臂下行,转盘和压料臂配合夹紧主体轴;

压装内侧的卡环: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从主体轴穿入工位移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与内侧卡环压装工位对应的吸盘,将u形挡料环内的卡环吸住,压装气缸带动吸盘上行,将卡环压装到主体轴上,而后抽气组件进行放气,吸盘释放卡环,压装气缸带动吸盘复位;

组装多个轴套: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从内侧卡环压装工位移到轴套组装工位,推料气缸带动推料臂伸出,将最底层的多个轴套推送到主体轴上,而后缩回直至退出第一活动通槽,原本为倒数第二层的轴套向下掉落,成为倒数第一层的轴套,等待推料臂的下一轮推送;

压装外侧的卡环: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从轴套组装工位移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与外侧卡环压装工位对应的吸盘,将u形挡料环内的卡环吸住,压装气缸带动吸盘上行,将卡环压装到主体轴上,而后抽气组件进行放气,吸盘释放卡环,压装气缸带动吸盘复位。至此,即完成了全部组装工作;

成品下料: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从外侧卡环压装工位移到成品下料工位;压料气缸带动压料臂上行复位,压料臂松开主体轴,成品向下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处于穿入主体轴的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处于压装内侧的卡环的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处于组装轴套的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处于压装外侧的卡环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处于成品下料的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中卡环压装组件的使用示意图(滑道和u形挡料环均为剖切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中吸盘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中转盘的俯视图;

图9是组装后的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如图1-图9所示,包括工作台10;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转盘11、与工作台10固定的电机12;电机12与转盘11同轴固定;工作台10设置有绕转盘11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主体轴穿入工位180、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轴套组装工位182、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成品下料工位184;转盘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主体轴20适配的插料槽185;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与转盘11配合夹紧主体轴20的压料臂13、与转盘11固定并驱动压料臂13纵向移动的压料气缸14、与轴套组装工位182对应的轴套组装组件15、依次对应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和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的两组卡环压装组件16、主体轴20自轴套组装工位182移向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时防止轴套21滑出的防滑出组件121;

轴套组装组件15包括为敞口盒的轴套料盒17、将最底层轴套推向主体轴20的推料臂18、与工作台10固定并驱动推料臂18沿轴套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料气缸19;轴套料盒17的下端设置有与推料臂18适配的第一活动通槽(图中未示出);

卡环压装组件16包括斜向下并与卡环22适配的滑道110、与滑道110的尾端固定并与卡环22适配的u形挡料环111;滑道110与工作台10固定;u形挡料环111的缺口与滑道110的出口连通;卡环压装组件16还包括与u形挡料环111适配并用于吸附卡环22的吸盘112、对吸盘112抽气的抽气组件(图中未示出)、与工作台10固定并驱动吸盘112纵向移动的压装气缸113;工作台10设置有与两组u形挡料环111一一对应的两组第二活动通槽186、与两组滑道110一一对应的两组补料口187;第二活动通槽186供卡环22和吸盘112穿过;补料口187与滑道110的入口连通。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穿入主体轴:人工将主体轴20插入插料槽185,压料气缸14带动压料臂13下行,转盘11和压料臂13配合夹紧主体轴20;

压装内侧的卡环:电机12驱动转盘11转动,从主体轴穿入工位180移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与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对应的吸盘112,将u形挡料环111内的卡环22吸住,压装气缸113带动吸盘112上行,将卡环22压装到主体轴20上,而后抽气组件(图中未示出)进行放气,吸盘112释放卡环22,压装气缸113带动吸盘112复位;

组装多个轴套:电机12驱动转盘11转动,从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移到轴套组装工位182,推料气缸19带动推料臂18伸出,将最底层的多个轴套21推送到主体轴20上,而后缩回直至退出第一活动通槽(图中未示出),原本为倒数第二层的轴套21向下掉落,成为倒数第一层的轴套21,等待推料臂18的下一轮推送;

压装外侧的卡环:电机12驱动转盘11转动,从轴套组装工位182移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与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对应的吸盘112,将u形挡料环111内的卡环22吸住,压装气缸113带动吸盘112上行,将卡环22压装到主体轴20上,而后抽气组件(图中未示出)进行放气,吸盘112释放卡环22,压装气缸113带动吸盘112复位。至此,即完成了全部组装工作;

成品下料:电机12驱动转盘11转动,从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移到成品下料工位184;压料气缸113带动压料臂13上行复位,压料臂13松开主体轴20,成品向下掉落。

综上,放入主体轴20后,即可自动化、依次到达各个工位进行组装,节省人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防滑出组件121包括与轴套21对应的弧形挡板114、支撑杆115;支撑杆115的上端与弧形挡板114固定,且下端与工作台10固定;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将轴套21向内顶推的顶料杆116、与工作台10固定并驱动顶料杆116沿轴套21长度方向移动的顶料气缸117。使用时,主体轴20从弧形挡板114的下方滑过,在弧形挡板114的阻挡下,主体轴20末端的轴套21不会滑离主体轴20;到达外侧卡环压装工位183后,顶料气缸117带动顶料杆116伸出,将轴套21向内顶推,为卡环22预留好压装位置。卡环22压装好之后,顶料气缸117复位带动顶料杆116回缩,避让刚压装好的卡环22。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顶料杆116也可以对主体轴20的末端进行限位,卡环22上推主体轴20时,主体轴20不会上翘。

如图1-图2所示,工作台10还固设有对应内侧卡环压装工位181的限位臂118;限位臂118为l形,且用于限制主体轴20的末端上行,压装卡环22时主体轴20不会上翘。

如图1、图5所示,工作台10还可拆卸连接有与成品下料工位184对应的成品收集盒119,便于收集成品;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一端与成品收集盒119的入口固定的缓冲棉120,减少掉落过程对成品造成的损伤。

优选的,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磁铁(图中未示出)、与磁铁(图中未示出)对应的铁片(图中未示出);磁铁与成品收集盒固定,铁片与工作台固定,成品收集盒119的拆装方便,便于移送整盒成品。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转盘、与所述工作台固定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绕所述转盘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主体轴穿入工位、内侧卡环压装工位、轴套组装工位、外侧卡环压装工位、成品下料工位;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主体轴适配的插料槽;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与所述转盘配合夹紧主体轴的压料臂、与所述转盘固定并驱动所述压料臂纵向移动的压料气缸、与所述轴套组装工位对应的轴套组装组件、依次对应所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和所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的两组卡环压装组件、主体轴自所述轴套组装工位移向所述外侧卡环压装工位时防止轴套滑出的防滑出组件;

所述轴套组装组件包括为敞口盒的轴套料盒、将最底层轴套推向主体轴的推料臂、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推料臂沿轴套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料气缸;所述轴套料盒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推料臂适配的第一活动通槽;

所述卡环压装组件包括斜向下并与卡环适配的滑道、与所述滑道的尾端固定并与卡环适配的u形挡料环;所述滑道与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u形挡料环的缺口与所述滑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卡环压装组件还包括与所述u形挡料环适配并用于吸附卡环的吸盘、对所述吸盘抽气的抽气组件、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吸盘纵向移动的压装气缸;所述工作台设置有与两组所述u形挡料环一一对应的两组第二活动通槽、与两组所述滑道一一对应的两组补料口;所述第二活动通槽供卡环和所述吸盘穿过;所述补料口与所述滑道的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出组件包括与轴套对应的弧形挡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弧形挡板固定,且下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将轴套向内顶推的顶料杆、与所述工作台固定并驱动所述顶料杆沿轴套长度方向移动的顶料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还固设有对应所述内侧卡环压装工位的限位臂;所述限位臂为l形,且用于限制主体轴的末端上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还可拆卸连接有与所述成品下料工位对应的成品收集盒;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成品收集盒的入口固定的缓冲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磁铁、与所述磁铁对应的铁片;所述磁铁与所述成品收集盒固定,所述铁片与所述工作台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的全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台;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转盘、电机;工作台设置有主体轴穿入工位、内侧卡环压装工位、轴套组装工位、外侧卡环压装工位、成品下料工位;转盘设置有插料槽;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压料臂、压料气缸、轴套组装组件、两组卡环压装组件、防滑出组件;轴套组装组件包括轴套料盒、推料臂、推料气缸;轴套料盒设置有第一活动通槽;卡环压装组件包括滑道、U形挡料环;卡环压装组件还包括吸盘、抽气组件、压装气缸;工作台设置有两组第二活动通槽、两组补料口;第二活动通槽供卡环和吸盘穿过;补料口与滑道的入口连通;放入主体轴后,即可自动化、依次到达各个工位进行组装,节省人力,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周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亿和塑胶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9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