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探险洞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6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洞体搭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室内探险洞体。



背景技术:

洞穴探险作为一种自我挑战的活动,已经逐渐流行开来,对现有山体或洞体进行凿造设计,不仅耗费巨大,且洞内施工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即使后期向游客开放,仍然有一定风险,天然改造的洞体,地点一般都在郊外,体验者需驱车前往,十分不便。

室内洞体由于其安全系数高、游玩限制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洞体的结构强度不够,会有一定安全隐患,洞体的仿真效果不好,会影响游客的体验,直接关系经济收入情况,且作为游乐设施,其建造成本也应进行控制,吸引更多游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探险洞体,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探险洞体,包括角钢架,

所述角钢架内设有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内设有铁丝网片,

所述铁丝网片、所述钢筋笼以及所述角钢架之间依次焊接,

所述铁丝网片内外均设有塑形层。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架包括若干角钢座,

临近的两个所述角钢座之间通过连接角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座包括若干基角钢,

若干所述基角钢围合成闭合的结构。

进一步地,前一个所述角钢座一侧的顶部与后一个所述角钢座同侧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角钢连接,

前一个所述角钢座另一侧的下端与后一个所述角钢座同侧的顶部通过另一根所述连接角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包括若干环形钢筋圈和若干骨架钢筋条,

若干所述环形钢筋圈间隔分布,

每根所述骨架钢筋条依次连接在若干所述环形钢筋圈的外圈上,

若干所述骨架钢筋条沿所述环形钢筋圈的外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筋圈和所述骨架钢筋条的直径为4-8mm。

进一步地,所述塑形层包括初塑层,

所述初塑层表面设有细塑层,

所述细塑层表面设有若干细塑件,

所述细塑层和所述细塑件上均喷涂有上色层,

所述塑形层整体表面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初塑层为砂浆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细塑层和所述细塑件为雕塑水泥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上色层主要为丙烯漆材质,

所述保护层为环氧树脂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同角钢座之间通过两根连接角钢即可实现连接和稳固,相较于左右两侧各两根角钢的交叉式固定连接方式,更加节约材料且结构的稳固性也有所保证,更适合洞体实地的搭建;

2、通过角钢架、钢筋笼以及铁丝网片的配合形成洞体的骨架,结构强度高、方便适应实地情况地搭建、安装;

3、通过塑形层对洞体进行美化仿真,提高视觉效果,更加逼真,保护层还能保护着色,材质普通,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室内探险洞体的骨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角钢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钢筋笼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铁丝网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塑形层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角钢架;11、角钢座;12、连接角钢;2、钢筋笼;21、环形钢筋圈;22、骨架钢筋条;3、铁丝网片;4、塑形层;41、初塑层;42、细塑层;43、细塑件;44、上色层;4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室内探险洞体,包括角钢架1,角钢架1可根据实地情况进行搭建,形状按需进行变化,但必须保证角钢架1的结构强度,角钢架1包括若干角钢座11,角钢座11的数量根据实地的面积、长度、地形等情况确定,临近的两个角钢座11之间通过连接角钢12连接,角钢座11包括若干基角钢,若干基角钢围合成闭合的结构,基角钢的数量不得少于三个,基角钢围合的闭合机构必须具有符合施工要求的强度,前一个角钢座11一侧的顶部与后一个角钢座11同侧的下端通过连接角钢12连接,前一个角钢座11另一侧的下端与后一个角钢座11同侧的顶部通过另一根连接角钢12连接。

角钢架1内设有钢筋笼2,钢筋笼2焊接在角钢座11内侧,钢筋笼2的长度根据角钢架1的设置情况变化,确保钢筋笼2顺次穿过所述角钢座11,钢筋笼2包括若干环形钢筋圈21和若干骨架钢筋条22,若干环形钢筋圈21间隔分布,一般为等间距设置,但如果实地情况较为复杂,可适当调整,环形钢筋圈21的数量可多不可少,环形钢筋圈21之间的间隔可短不可长,必须保证钢筋笼2成型后的结构强度,每根骨架钢筋条22依次焊接在每个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上,所有的骨架钢筋条22沿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间隔地焊接,一般为等间距设置,但如果实地情况较为复杂,可适当调整,骨架钢筋条22的数量可多不可少,骨架钢筋条22之间的间隔可短不可长,必须保证钢筋笼2成型后的结构强度,环形钢筋圈21由直径6m的钢筋条首尾焊接而成,骨架钢筋条22的直径为6mm。

钢筋笼2内设有铁丝网片3,铁丝网片3焊接在钢筋笼2的内侧,铁丝网片3为完整闭合的网状结构,具备一定塑性,可根据角钢架1和钢筋笼2的形状适当拉扯塑形,且具有一定强度,铁丝网片3内外均设有塑形层4。

塑形层4包括初塑层41,初塑层41设置在铁丝网片3的内外侧面,初塑层41为砂浆材质,形成洞体的基本形态,初塑层41表面设有细塑层42,即初塑层41的内外侧面均设有细塑层42,使得洞体形态和色质更加逼真,细塑层42表面设有若干细塑件43,即细塑层42内外侧面上均设有细塑件43,细塑件43为模拟溶洞钟乳石的石柱、模拟古生物墓区的化石、模拟冰雪山洞的冰雕、模拟火山溶洞的火山熔岩等,主要起装饰和视觉模拟作用,数量不定,按需设计,细塑层42和细塑件43均为雕塑水泥材质,细塑层42和细塑件43上均喷涂有上色层44,上色层44主要为丙烯漆材质,相应区域辅以手绘,通过毛刷绘笔等进行精细着色和绘图,塑形层4整体表面,即主要为上色层44的内外侧面均设有一层保护层45,保护层45为环氧树脂材质,保护着色和塑形层4结构,提升视觉感受。

基于上述室内探险洞体的施工工艺为:

s1、根据实地情况在施工区域依次设置角钢架1:角钢架1由若干个角钢座11依次通过连接角钢12连接成型,每个角钢座11由不少于三根基角钢焊接而成,每根基角钢的设置根据实际地形设置,连接角钢12一般为两根,一根连接前一个角钢座11的顶部和后一个角钢座11的底部,另一根连接前一根角钢座11的底部和后一个角钢座11的顶部,形成最终的角钢架1,角钢焊接结构满足2.5kn/m的承重载荷要求;

s2、洞体的初步塑形:使用直径为6mm的钢筋首尾焊接,制成环形钢筋圈21,环形钢筋圈21可为不规则环形,每个环形钢筋圈21根据实地地形进行设置,多个环形钢筋圈21根据步骤s1中最终形成的角钢架1的设置进行排列,依次设置在角钢架1内部,通过直径为6mm的骨架钢筋条22连接,骨架钢筋条22依次焊接在每个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每个环形钢筋圈21上的多个骨架钢筋条22沿该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设置,钢筋笼2每米内设有多个环形钢筋圈21和多根骨架钢筋条22,且每米内环形钢筋圈21与骨架钢筋条22之间的焊点不得少于40个,形成最终的钢筋笼2,再将钢筋笼2与角钢架1内侧进行焊接;

s3、洞体的二次塑形:使用可适当拉伸的镀锌铁丝网片3模拟出洞体内壁蜿蜒凹凸的塑形设计,将塑形好的铁丝网片3与步骤s2中最终形成的钢筋笼2的内侧焊接;

s4、洞体基本形态的塑形:使用砂浆做基本形态的塑形,形成初塑层41,初塑层41固化或粘接在步骤s3中的铁丝网片3的内外侧面,按设计要求塑造出洞体的基本形态;

s5、细部造型的塑形:使用雕塑水泥做初步细部造型的塑形,在步骤s4中的初塑层41内外侧面形成细塑层42,使得凸起凹陷等细节更加逼真;

在细塑层42的内外侧面上做细塑件43,细塑件43固化或粘接在细塑层42上,通过细塑件43塑造出钟乳石、古生物化石、洞内冰雕、火山熔岩等细节部分;

s6、底色上色:用喷枪对步骤s5中的细塑层42和细塑件43做丙烯漆的底色上色;

因水泥基材吸水率较高,在底色上色后,使用丙烯漆做二次上色;

s7、细节上色:使用毛刷、绘笔等绘制工具,手工对洞体进行细节上色,与步骤s6中的丙烯漆底色一起形成上色层44;

s8、固化漆料:对步骤s7中完成上色的洞体,通过固化剂加速丙烯漆的固化时间,固化剂需固化至少24h;

s9、洞体保护:经过步骤s8的固化后,在洞体外表,主要是针对上色层44,使用环氧树脂透明漆做保护层45,起保护着色和提升洞体整体视觉效果的作用。

基本框架为角钢架1,不同角钢座11之间通过两根连接角钢12在两侧沿不同的方向实现加强固定,相较于四根连接角钢12在两侧交叉式的固定连接方式,无疑更加节约材料,且对连接结构的关键自由度动点进行了限制,结构强度有保障,采用角钢架1、钢筋笼2以及铁丝网片3可调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基本洞体架设,保证强度和仿真度,通过塑形层4对洞体进行仿真装饰,提高视觉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钢筋圈21和骨架钢筋条22的直径为8mm。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钢筋圈21和骨架钢筋条22的直径为4mm。

对比实施例1-3的使用情况,直径为4mm时强度有时不够,直径为8mm时有时不能很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弯折,直径为6mm时,强度、弯折情况均尚可,所以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钢架(1),

所述角钢架(1)内设有钢筋笼(2),

所述钢筋笼(2)内设有铁丝网片(3),

所述铁丝网片(3)、所述钢筋笼(2)以及所述角钢架(1)之间依次焊接,

所述铁丝网片(3)内外均设有塑形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架(1)包括若干角钢座(11),

临近的两个所述角钢座(11)之间通过连接角钢(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座(11)包括若干基角钢(13),

若干所述基角钢(13)围合成闭合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前一个所述角钢座(11)一侧的顶部与后一个所述角钢座(11)同侧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角钢(12)连接,

前一个所述角钢座(11)另一侧的下端与后一个所述角钢座(11)同侧的顶部通过另一根所述连接角钢(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包括若干环形钢筋圈(21)和若干骨架钢筋条(22),

若干所述环形钢筋圈(21)间隔分布,

每根所述骨架钢筋条(22)依次连接在若干所述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上,

若干所述骨架钢筋条(22)沿所述环形钢筋圈(21)的外圈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筋圈(21)和所述骨架钢筋条(22)的直径为4-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层(4)包括初塑层(41),

所述初塑层(41)表面设有细塑层(42),

所述细塑层(42)表面设有若干细塑件(43),

所述细塑层(42)和所述细塑件(43)上均喷涂有上色层(44),

所述塑形层(4)整体表面设有保护层(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塑层(41)为砂浆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塑层(42)和所述细塑件(43)为雕塑水泥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探险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色层(44)主要为丙烯漆材质,

所述保护层(45)为环氧树脂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探险洞体,包括角钢架,角钢架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内设有铁丝网片,铁丝网片、钢筋笼以及角钢架之间依次焊接,铁丝网片内外均设有塑形层;不同角钢座之间通过两根连接角钢即可实现连接和稳固,相较于左右两侧各两根角钢的交叉式固定连接方式,更加节约材料且结构的稳固性也有所保证,更适合洞体实地的搭建,通过角钢架、钢筋笼以及铁丝网片的配合形成洞体的骨架,结构强度高、方便适应实地情况地搭建、安装,通过塑形层对洞体进行美化仿真,提高视觉效果,更加逼真,保护层还能保护着色,材质普通,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林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域境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4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