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环、移动终端、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19



1.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指环、移动终端、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指环戒指存在以下充电方式,其一是接触式充电,通过在指环戒指上预留两个充电接触点,然后再采用专用的充电器连接指环戒指的触点以对指环戒指进行充电,其二是传统意义上的无线充电,需要使用无线充电插座以对指环戒指进行充电。
3.然而,上述两种充电方式中,接触式充电需要在指环戒指外观上留下两个接触点,该接触点除影响指环戒指的外观效果外,还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触点容易腐蚀或者造成充电短路,而导致充电效率降低;而传统意义上的无线充电方式则需要额外配置无线充电插座,经济成本较高,且以上两种充电方式均需要单独将指环戒指取下进行充电,因此,常规的指环充电方式无法同时兼顾充电效率和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移动终端、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该智能指环能够利用对应的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不需要配置单独的无线充电插座,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充电的经济成本。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智能指环用于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6.智能指环还用于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7.智能指环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设置有主控制器及第二传输单元;
9.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同智能指环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10.主控制器用于通过第二传输单元同智能指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第二传输单元开启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
11.第二传输单元还用于通过充电发射通道,向智能指环发送磁场能量以对智能指环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智能指环和移动终端,智能指环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
13.智能指环用于根据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14.移动终端用于向智能指环发送磁场能量,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15.智能指环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
1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应用于智能指环,智能指环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充电方法包括:
17.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18.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并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进行充电,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连接,使得该智能指环能够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进而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由于移动终端使用频率较高且经常需要处在被紧握使用的状态,这样以来,该智能指环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与上述移动终端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移动终端与智能指环即可通过近场通信进行连接,智能指环即可接受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以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另外配置单独的无线充电插座,而且也不需要单独取下进行无线充电,在保证无线充电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无线充电的经济成本,从总体上同时兼顾了智能指环的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和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的第一结构框图。
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二结构框图。
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的第三结构框图。
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的第四结构框图。
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的第五结构框图。
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2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3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33.目前,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规范使用了13.56mhz的基准频率并利用nfc通信链接来控制传输,通过发送持续的载波信号,实现向nfc标签的电力传输,进而建立通信通道。wlc规范(wireless charging specification,无线充电规范)则扩展了nfc的通信功能,加入了近场通信技术的无线充电功能。
34.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智能指环100包括外圈体10和内圈体20。
35.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100的第一结构框图,该智能指环100用于与移动终端200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36.智能指环100还用于同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37.智能指环100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100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38.其中,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基准频率,智能指环100和移动终端200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能够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
39.其中,智能指环100和移动终端2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之后,通常首先需要与移动终端200进行信息交换,以使移动终端200获取智能指环100的功能信息,例如协议版本、支持的模式和电池状功能信息,该消息由移动终端200从智能指环100进行读取。
40.进一步地,智能指环100需要获取移动终端200的功能信息,对应的该消息通常由移动终端200的对应命令写入智能指环100。
41.最后,智能指环100和移动终端200通过上述近场通信技术协商完毕,智能指环100中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以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4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0中,由于移动终端200使用频率较高且经常需要处在被紧握使用的状态,这样以来,该智能指环100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通常与上述移动终端200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智能指环100即可与移动终端2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智能指环100进而接受上述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以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另外配置单独的无线充电插座,而且也不需要单独取下进行无线充电,在保证无线充电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无线充电的经济成本,从总体上同时兼顾了智能指环100的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和经济成本。
4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100的第二结构框图,该智能指环100设置有第一传输单元110、主控芯片120和电能存储单元130,电能存储单元130和主控芯片120均同第一传输单元110电性连接:
44.第一传输单元110用于与移动终端2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45.主控芯片120用于通过第一传输单元110同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第一传输单元110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46.第一传输单元110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100进行充电。
47.其中,第一传输单元11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200进行连接以建立起对应的通信通道,智能指环100根据该通信通道与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智能指环100在接收移动终端200传输的磁场能量时,第一传输单元110接收主控芯片120的控制,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100进行充电。
4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100的第三结构框图,第一传输单元110包括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和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和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均与第一通信子单元112电性连接,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和通信控制子单元116还均与主控芯片120电性连接;
49.通信控制子单元116用于控制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同移动终端2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50.主控芯片120用于通过通信控制子单元116与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工作,以使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和电能存储单元130形成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51.第一通信子单元112用于接收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交流电流以发送至充电控制子单元114;
52.充电控制子单元114用于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电能存储单元130进行充电。
53.其中,在智能指环100中,通过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和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形成对应的通信通道,进而与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通信协商,无线充电协商完成后,主控芯片120控制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工作,进而使得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和电能存储单元130形成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电能存储单元130通过该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磁场能量。
5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100的第四结构框图,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整流电路114a和充电控制芯片114b,主控芯片120和电能存储单元130还各自与充电控制芯片114b电性连接;
55.整流电路114a用于对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并将整流后的电流发送至充电控制芯片114b;
56.充电控制芯片114b用于对整流后的电流进行调节,以输出直流电流为电能存储单元130进行充电。
57.通过整流电路114a和充电控制芯片114b的配合,能够将第一通信子单元发送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电能存储单元130进行充电。
5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芯片114b还能获取电能存储单元130的充电状态信息并发送至主控芯片120,主控芯片120进而对电能存储单元130的充电过程进行监控。
5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指环100的第五结构框图,第一通信子单元112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和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用于接收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对应的交流电流;
60.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用于将对应的交流电流进行匹配和滤波处理,并将经过匹
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发送至充电控制子单元114或通信控制子单元116;
61.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还用于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发送的通信指令进行载波调制,并将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
62.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用于将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200。
63.其中,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工作时,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将经过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发送至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后,通信控制子单元116进而将经过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进行信号解调,以向主控芯片120输出对应的解调信号;主控芯片120还能够通过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发送通信指令至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还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发送的通信指令进行载波调制,并将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最后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将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200,上述过程使得主控芯片120与移动终端200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协商。
64.其中,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工作时,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将经过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发送至充电控制子单元114,以使充电控制子单元114对电能存储单元130进行充电。
65.其中,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和充电控制子单元均与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电性连接,第一射频收发电路112b既可将第一近场通信天线所输出的交流电流进行匹配和滤波处理,也可对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通信控制子单元116发送的通信指令进行载波调制。
66.其中,第一近场通信天线112a通常称为“nfc线圈”。
67.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200的第一种结构框图,该移动终端200设置有主控制器220及第二传输单元210;
68.第二传输单元210用于同智能指环1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69.主控制器220用于通过第二传输单元210同智能指环1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第二传输单元210开启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
70.第二传输单元210还用于通过充电发射通道,向智能指环100发送磁场能量以对智能指环100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7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移动终端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衣物等设备。
7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200中,移动终端200使用频率较高且经常需要处在被紧握使用的状态,且移动终端200对应的第二传输单元210通常设置在移动终端200自身的背面,这样以来,该智能指环100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通常与上述移动终端200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移动终端200背面的第二传输单元210与智能指环100上设置的对应单元进而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使得移动终端200进而向智能指环100发送磁场能量以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另外单独为智能指环100配置无线充电插座,且也不需要单独取下智能指环100,而是直接通过移动终端200即可对使用中的智能指环100进行无线充电,在保证无线充电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无线充电的经济成本,且能够随时随地为智能指环100进行
充电,从总体上同时兼顾了智能指环100的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和经济成本。
7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200的第二种结构框图,第二传输单元210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通信子单元212以及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还与主控制器220电性连接;
74.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用于控制第二通信子单元212同智能指环1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75.主控制器220用于通过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同智能指环1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并控制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开启无线充电功能,以使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以及第二通信子单元212形成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
76.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还用于通过充电发射通道向智能指环100发送磁场能量以对智能指环100充电。
77.其中,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一方面能够控制第二通信子单元212同智能指环1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以建立起对应的通信通道,另一方面,又能够接受主控制器220的控制,开启对应的无线充电功能,进而使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以及第二通信子单元212形成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
7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200的第三种结构框图,第二通信子单元212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和第二射频收发电路212b,第二射频收发电路212b还同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电性连接;
79.第二射频收发电路212b用于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输出的直流电流进行载波调制,并将调制后的直流电流发送至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
80.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用于将调制后的直流电流转化为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发送至智能指环100;
81.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还用于接收移动终端200发送的无线通信指令,并将无线通信指令转换为对应的交流电流信号;
82.第二射频收发电路212b还用于将对应的交流电流信号进行匹配和滤波处理,并将经过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信号发送至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
83.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还用于将经过所述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直流电流信号并发送至主控制器220。
84.通过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和第二射频收发电路212b的配合,使得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214同智能指环100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进而使得主控制器220与智能指环100进行通信和能量的传递。
85.其中,第二近场通信天线212a通常称为“nfc线圈”。
86.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300的结构框图,该充电系统300包括智能指环100和移动终端200,智能指环100和移动终端200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
87.智能指环100用于根据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200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88.移动终端200用于向智能指环100发送磁场能量,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
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89.智能指环100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
90.其中,上述智能指环100为图1至图5中任一所示的智能指环100,上述移动终端200为图7至图9中任一所示的移动终端200。
91.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充电方法应用于智能指环,智能指环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充电方法包括:
92.410,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
93.420,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94.具体实施时,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制,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些步骤还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9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96.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97.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指环、移动终端、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指环用于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所述智能指环还用于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所述智能指环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接收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所述智能指环进行充电,所述磁场能量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指环设置有第一传输单元、主控芯片和电能存储单元,所述电能存储单元和所述主控芯片均同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用于与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所述第一传输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接收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所述智能指环进行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包括第一通信子单元、充电控制子单元和通信控制子单元,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均与所述第一通信子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还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通信子单元同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工作,以使所述第一通信子单元、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和所述电能存储单元形成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所述第一通信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交流电流以发送至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所述电能存储单元进行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整流电路和充电控制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电能存储单元还各自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并将整流后的电流发送至充电控制芯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用于对所述整流后的电流进行调节,以输出直流电流为所述电能存储单元进行充电。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子单元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近场通信天线和第一射频收发电路;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天线用于接收所述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对应的交流电流;
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用于将对应的交流电流进行匹配和滤波处理,并将经过所述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发送至所述充电控制子单元或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所述第一射频收发电路还用于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所述通信控制子单元发送的通信指令进行载波调制,并将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天线;所述第一近场通信天线用于将所述调制后的通信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主控制器及第二传输单元;所述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同智能指环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同所述智能指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控制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开启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所述第二传输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发射通道,向所述智能指环发送磁场能量以对所述智能指环充电,所述磁场能量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包括电性相连的第二通信子单元以及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还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子单元同所述智能指环通过所述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同所述智能指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并控制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开启无线充电功能,以使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子单元形成对应的充电发射通道;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发射通道向所述智能指环发送所述磁场能量以对所述智能指环充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子单元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二近场通信天线和第二射频收发电路,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还同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用于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对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流进行载波调制,并将调制后的直流电流发送至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天线;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天线用于将所述调制后的直流电流转化为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发送至所述智能指环;所述第二近场通信天线还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通信指令,并将所述无线通信指令转换为对应的交流电流信号;所述第二射频收发电路还用于将对应的交流电流信号进行匹配和滤波处理,并将经过所述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信号发送至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所述通信与充电控制芯片还用于将经过所述匹配和滤波处理后的交流电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直流电流信号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9.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智能指环和移动终端,所述智能指环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建立连接;所述智能指环用于根据所述近场通信技术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
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智能指环发送磁场能量,所述磁场能量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所述智能指环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接收通道接收所述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10.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指环,所述智能指环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通过所述充电接收通道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进行充电,所述磁场能量以所述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移动终端、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该智能指环用于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技术进行连接,智能指环用于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协商,以开启对应的充电接收通道,智能指环还用于通过充电接收通道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直流电流以对智能指环进行充电,磁场能量以近场通信技术的工作频率为载波进行传递。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进行连接,即可接受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磁场能量以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另外配置单独的无线充电插座,大幅降低了无线充电的经济成本,从总体上同时兼顾了智能指环的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和经济成本。经济成本。经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1/6/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01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