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20


本申请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是通过安防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监控区域内的图像后,再对图像进行检测,以实现对监控区域内的人员检测,但由于安防设备所采集的图像所能呈现监控区域情况,取决于摄像头的视场角,这就导致视场角外的区域不可避免成为安防设备的监控盲区。

现在一般是通过控制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不停地循环转动,或是利用全景摄像头不停的采集图像,以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但这样一来,就会相应使得安防设备的功耗增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安防设备的功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

若是,确定所述人员所在的入侵位置;

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入侵位置是否处于所述安防设备的图像采集区域内;

若否,转动所述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以使所述图像采集区域覆盖所述入侵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所述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是,控制所述全景摄像头处于开启状态,以使所述安防设备利用所述全景摄像头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若否,控制所述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的步骤包括:

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第一安防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安防设备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第二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安防设备与所述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安防设备与所述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第一安防设备和所述第二安防设备中确定目标安防设备;

控制所述目标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图像中的人员是否为合法人员;

若否,输出告警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检测模块,用于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

判定模块,用于若是,确定所述人员所在的入侵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利用wifi感知技术实现对人员入侵场景的全方位检测,并在检测到有人员入侵时,再控制安防设备采集具体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了安防设备的功耗,这样无需控制安防设备高功耗地不停循环采集图像,亦可保证监控区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示意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步骤s20、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

步骤s30、若是,确定所述人员所在的入侵位置;

步骤s40、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可以是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无线接入点、安防设备、控制无线接入点和/或控制安防设备的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等;实施例终端也可以是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以下以实施例终端为负责控制安防设备的设备(如无线接入点)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可以是路由器ap(accesspoint);所述安防设备为设置有摄像头的电子监控设备。

如步骤s10所述:所述安防设备设置有wifi模块,可通过wifi模块与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通信连接,而且安防设备基于wifi模块,还可以作为wifi信号的中继器。

可选的,在无线接入点运作时,可以以本端为中心向四周发射wifi信号,以供安防设备在无线接入点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内与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通信连接。

可选的,当有至少一个安防设备接入到无线接入点提供的wifi网络的同时,安防设备也可以作为wifi信号的中继器,以安防设备为中心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

其中,将无线接入点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记为第一区域,将以安防设备为中心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而构建得到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记为第二区域。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安防设备接入到无线接入点提供的wifi网络时,则确定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区域并集,并基于在该区域并集内发射的wifi信号构建wifi感知区域。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wifi感知区域。

如步骤s20所述:在wifi感知区域内,终端可以利用区域内发射的wifi信号,检测wifi感知区域内无线信道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状态变化,以此检测wifi感知区域内是否有人员入侵。而利用wifi感知技术,即是利用人在物理空间中时,由于人体对wifi信号的反射,会导致无线信道csi的状态产生相应变化,以此实现对wifi感知区域内的人员入侵检测。

可选的,终端可以利用wifi感知技术,实时检测无线信道csi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以此检测wifi感知区域内是否有人员入侵。

如步骤s30所述:终端预先根据人体处于wifi感知区域不同位置而引起的无线信道csi的状态的相应变化,建立人体位置与csi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当终端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的无线信道csi的状态产生相应变化时(即检测到wifi信号有因人体反射而引起csi状态变化),则判定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同时,终端根据区域内引起csi状态变化的具体地点,确定人员入侵的具体的入侵位置。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的无线信道csi的状态未产生相应变化时(即检测到csi状态处于正常状态,即处于无人干扰的状态),则判定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无人员入侵。

如步骤s40所述:当终端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且确定得到该人员具体的入侵位置时,则根据入侵位置与安防设备的位置(即设备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该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通过wifi网络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点接入有多个安防设备时,以及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则终端可以是先确定设备位置离入侵位置最近的安防设备,然后再控制确定得到的安防设备采集该入侵位置上的图像,以得到最清晰的入侵场景图像。或者,终端也可以是确定至少两个安防设备,然后利用至少两个安防设备多方位采集入侵位置上的图像,以便于后续相关安全员可以多方位分析入侵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利用wifi感知技术实现对人员入侵场景的全方位检测,并在检测到有人员入侵时,再控制安防设备采集具体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了安防设备的功耗,这样无需控制安防设备高功耗地不停循环采集图像,亦可保证监控区域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检测所述入侵位置是否处于所述安防设备的图像采集区域内;

步骤s51、若否,转动所述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以使所述图像采集区域覆盖所述入侵位置。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之前,可以控制安防设备的摄像头对准一个特定的监控区域进行安全监控,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可以先检测该人员的具体入侵位置是否处于安防设备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内(即安防设备的监控区域内)。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入侵位置未处于安防设备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内时,则根据入侵位置与安防设备的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安防设备转动摄像头,直至摄像头的拍摄方位对准入侵位置,以使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覆盖入侵位置,从而使得入侵位置处于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内,然后终端再控制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该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入侵位置处于安防设备的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内时,则直接控制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该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

或者,终端在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之前,也可以是控制安防设备的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即关闭安防设备的摄像功能),以减少安防设备的功耗。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再开启安防设备的摄像头(即打开安防设备的摄像功能),并执行所述检测所述入侵位置是否处于所述安防设备的图像采集区域内的步骤(即执行步骤50)。

这样,只在检测到有人员入侵时,再调整安防设备的图像采集区域的监控方位,并采集具体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了安防设备的功耗。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所述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若是,控制所述全景摄像头处于开启状态,以使所述安防设备利用所述全景摄像头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步骤s61、若否,控制所述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安防设备的摄像头为全景摄像头,结合与全景摄像头连接的云台,可360°采集图像作全景成像。

可选的,在一般情况下,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默认设置为常闭状态(即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终端利用wifi感知技术,实时检测wifi感知区域内是否有人员入侵。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在确定入侵位置的同时,终端还控制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处于开启状态(即打开安防设备的摄像功能),并控制全景摄像头360°采集wifi感知区域内的图像;而且,终端还可以根据入侵位置与安防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信息,并根据距离信息调整全景摄像头的焦距,以使全景摄像头可以更加清晰地采集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无人员入侵时,则控制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即关闭安防设备的摄像功能),以降低安防设备的功耗。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点接入有多个安防设备时,以及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则终端可以是先根据入侵位置与每个安防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入侵位置与每个安防设备之间的距离,再进一步确定与入侵位置距离最小的安防设备,然后控制确定得到的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处于开启状态,以采集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并控制其他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以减小安防设备的功耗。

这样,只在在检测到有人员入侵时,再开启安防设备的全景摄像头采集具体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否则则控制全景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了安防设备的功耗。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的步骤包括:

步骤s70、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第一安防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安防设备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第二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检测到有安防设备接入到无线接入点提供的wifi网络时,则将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记为第一安防设备。

可选的,当有至少一个第一安防设备接入到无线接入点提供的wifi网络的同时,第一安防设备也可以作为wifi信号的中继器,以第一安防设备为中心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此时终端若检测到有至少一个安防设备接入到第一安防设备提供的wifi网络时,则将直接与第一安防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记为第二安防设备。

同时,第二安防设备也可以作为wifi信号的中继器,以第二安防设备为中心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

其中,将无线接入点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记为第一区域,将以第一安防设备为中心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而构建得到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记为第二区域,将以第二安防设备向四周转发wifi信号而构建得到的wifi信号发射区域记为第三区域。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同时生成时,则确定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区域并集,并基于在该区域并集内发射的wifi信号构建wifi感知区域。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wifi感知区域。

这样,只需相应增设安防设备,而无需再额外投入更多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即可实现wifi感知区域的扩大,能更好地检测人员入侵的同时,减少了铺设无线接入点设备的成本,进而减少了扩大wifi感知区域所需的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包括:

步骤s80、确定所述第一安防设备与所述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安防设备与所述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s81、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从所述第一安防设备和所述第二安防设备中确定目标安防设备;

步骤s82、控制所述目标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构建的wifi感知区域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安防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安防设备。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wifi感知区域内有人员入侵时,则确定该人员的入侵位置与第一安防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确定该人员的入侵位置与第二安防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终端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从第一安防设备和第二安防设备中选出至少一个目标安防设备。

可选的,终端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安防设备与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第二安防设备与入侵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然后,终端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从第一安防设备和第二安防设备中选出与入侵位置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安防设备,作为目标安防设备;或者,终端可以是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从第一安防设备和第二安防设备中选出与入侵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安防设备,作为目标安防设备。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用于衡量安防设备与入侵位置之间的远近程度,其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终端可以预先记录有各个安防设备的监控死角的位置,终端在确定目标安防设备时,可以根据各安防设备与入侵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检测入侵位置是否处于安防设备的监控死角的位置处,并将监控死角的位置未处于入侵位置处的安防设备作为目标安防设备。例如,终端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检测到入侵位置处于第一安防设备的监控死角的位置处,并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检测到入侵位置未处于第二安防设备的监控死角的位置处,则终端可以选出第二安防设备作为目标安防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安防设备的监控死角的位置,可以是指安防设备的摄像头无法采集图像的区域位置,也可以是指因光线不充足导致安防设备的摄像头无法采集清晰图像的区域位置。

这样,确定目标安防设备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选出能采集得到清晰的入侵位置处的图像,以便于后续基于采集得到的图像更准确地分析入侵场景。

进一步地,当终端确定得到目标安防设备之后,则可以控制目标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

这样,通过选出目标安防设备来更好地采集入侵位置处的图像,以得到清晰的图像用于后续的入侵场景分析,提高了入侵场景分析的准确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90、将所述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终端与云端服务器建立有通信连接。

可选的,当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时,终端可以将从安防设备处接收得到的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以节约安防设备的数据存储空间。

终端在将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后,也可以利用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图像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分析出该图像对应的入侵场景。这样,可以减小终端进行数据处理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0、检测所述图像中的人员是否为合法人员;

步骤s101、若否,输出告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终端或云端服务器上存储有合法人员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当安防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入侵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得到的图像传回至终端时,终端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取图像中的人脸区域(记为第一人脸区域),并将提取得到的第一人脸区域与合法人员的图像信息中的人脸区域(记为第二人脸区域)进行比对,以检测通过安防设备采集得到的图像中的人员是否为合法人员。

可选的,当终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检测第一人脸区域与第二人脸区域之间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并在检测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图像中的人员为合法人员;在检测到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时,判定图像中的人员为非法人员。其中,所述预设相似度的取值范围可选为90%-100%。

可选的,当终端检测到图像中的人员为合法人员时,则终端可以不作处理;当终端检测到图像终端的人员并非为合法人员时(即为非法人员时),则终端可以根据该图像生成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输出至相关安全员的关联设备或报警系统,以及时对非法入侵行为作出安全防范。

当然,对安防设备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步骤,也可以是通过云端服务器完成,终端只需将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检测图像中的人员是否为合法人员,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终端即可。

这样,使得布置在一些敏感地域(如机房重地、银行库房、私人领域等)的安防设备,既能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安防设备的功耗,还能及时对非法入侵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告警措施,以提高wifi感知区域内的安全性。

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10,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和与所述无线接入点建立有wifi通信连接的安防设备,构建wifi感知区域;

检测模块12,用于利用wifi感知技术检测所述wifi感知区域是否有人员入侵;

判定模块13,用于若是,确定所述人员所在的入侵位置;

控制模块14,用于控制所述安防设备采集所述入侵位置上的图像。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数据。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

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为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

综上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安防设备的控制方法、安防设备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利用wifi感知技术实现对人员入侵场景的全方位检测,并在检测到有人员入侵时,再控制安防设备采集具体入侵位置上的图像,在避免安防设备出现监控盲区的同时,降低了安防设备的功耗,这样无需控制安防设备高功耗地不停循环采集图像,亦可保证监控区域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0332.html

最新回复(0)